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学校组织了心理剧比赛,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他们通过心理剧的表演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其中一部心理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看后很有感触。《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是一个高二的学生把自己亲身经历的父母离婚这件事情,自编、自导、自演,用心理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剧中父母的离婚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父母离婚期间,她有很大的情绪反应,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终于走出了父母离婚的阴影。由此我想到了很多……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也变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对普通人来说离婚是好事还是坏事,很难定论,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开始追求一种高品质的生活,不能像过去那样凑凑合合过上一辈子。但对于经历父母离婚的中学生来说,大部分对父母离婚持极力反对态度。他们为什么极力反对父母离婚呢?在我接触的中学生中大概有几个原因:
1、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传统观念上,一直以来,重“和”不重“分”,觉得“分”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2、中学生心理不够独立,认为父母离婚就会失去父母的关爱。含有一点“自私”的成分。
3、在同学中面子上过不去,不愿意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
4、父母离婚的善后工作没有做好,很多父母离婚后,疏于对孩子的照顾。
5、还有社会、影视剧中对后妈的反面宣传,使学生对继(父)母产生“恐怖”影响。
二、但作为中学生来说,面对即将离异或已离异的父母,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呢?学校应该怎么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父母的离婚?
1、面对即将离异的父母,应该积极挽救,如果父母的感情没有彻底破裂,尽力为父母搭一座感情沟通的桥梁。这样可能让父母不计前嫌,握手言和。因为孩子是父母感情的润滑剂。
2、如果父母的矛盾发展到了准备离婚的地步,则不宜过多干涉了。但要知道,父母做出离婚的决定,一般来说,也是要鼓起极大勇气的,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这样做的。离婚其实对父母来说也是痛苦的过程。我们既然爱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不尊重他们的选择呢?
3、父母已经离婚了,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一方面理解和善待父母。父母之间的感情问题,作为已经长大的孩子,应该而且能够站在父母的角度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重新选择生活的权利。离婚其实是离开不幸福,追求幸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不但不应反对父母离婚,还应采取支持的态度,这样也会减轻父母的痛楚。另一方面是积极适应新生活。无论你选择了跟谁,生活都会发生变化,对此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勇敢地去适应。不管父母的婚姻如何,他们承担对你的抚养之责,就是他们对你的爱。父母离婚固然造成一些痛苦,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到了。你不必过多地抱怨,而要努力地完成好学业,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我们不可否认,有些婚姻已经死亡,离婚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而一味劝阻未必对孩子是好事。但人是有感情的,子女对父母总是有依恋之情,一旦失去父亲或母亲,心理难免会受伤流血。选择离婚父母亲,怎么对待没有完整家的孩子,尤其是出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呢?又怎么做好离婚的善后工作,把对孩子的伤害降低到最小呢?
1、让孩子了解离婚的真相,告诉孩子你们爱他。处于中学生的孩子毕竟心智不成熟,父母应该暂时把彼此的愤怒和愧疚放在一边,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真相。但都应强调一点,就是无论离婚不离婚,父母都会永远爱他(她)和照顾他(她)。其实,孩子并不需要对细节知道得很详细,重要的是让他(她)知道,父母虽然分开了,但不会在孩子的世界里消失。孩子会明白,也会理解的。
2、尊重离异的对方,不要向孩子播种仇恨。离异父母最愚蠢的做法就是要把孩子据为己有,让他(她)跟自己一起恨一个人。父母之间的敌意,既会使孩子恐惧和不安,产生心理负担,也会给他树立反面的榜样,做出伤害亲情的举动。其实当您向离异对方“射箭”的时候,这些“箭”要首先射穿孩子的身体才会达到离异对方的那边。
3、鼓励孩子与人交往,防止孩子人格偏离。在孩子人格形成中,父爱与母爱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家庭的形式不存在了,但父母的爱不应该缺少,这是离异双方特别注意的事情。另外,鼓励孩子大胆地去交朋友、参加各类社交活动,充实孩子的生活,弥补亲情的不足。孩子只有通过与同伴的交往,才能消除心中的不快,改善人际关系,发展个性,完善人格。
4、离婚后不具有孩子监护权的父母,应该常去探望孩子,多跟孩子谈心和交流。让孩子依然感受到父母的温暖,使孩子在精神上得到安抚,心理上获得平衡。
婚姻对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整个家庭的每个成员影响是长远的。婚姻幸福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它离不开婚姻自由这个前提。只有结婚自由而无离婚自由,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婚姻自由。所以,不管婚姻存在与否,父母依然要履行关心和爱护子女的责任,孩子也应理解和尊重父母的选择。作为父母有责任让孩子在父母幸福的婚姻中健康成长,在父母不幸的婚姻中得到苦痛历练,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也变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对普通人来说离婚是好事还是坏事,很难定论,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开始追求一种高品质的生活,不能像过去那样凑凑合合过上一辈子。但对于经历父母离婚的中学生来说,大部分对父母离婚持极力反对态度。他们为什么极力反对父母离婚呢?在我接触的中学生中大概有几个原因:
1、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传统观念上,一直以来,重“和”不重“分”,觉得“分”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2、中学生心理不够独立,认为父母离婚就会失去父母的关爱。含有一点“自私”的成分。
3、在同学中面子上过不去,不愿意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
4、父母离婚的善后工作没有做好,很多父母离婚后,疏于对孩子的照顾。
5、还有社会、影视剧中对后妈的反面宣传,使学生对继(父)母产生“恐怖”影响。
二、但作为中学生来说,面对即将离异或已离异的父母,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呢?学校应该怎么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父母的离婚?
1、面对即将离异的父母,应该积极挽救,如果父母的感情没有彻底破裂,尽力为父母搭一座感情沟通的桥梁。这样可能让父母不计前嫌,握手言和。因为孩子是父母感情的润滑剂。
2、如果父母的矛盾发展到了准备离婚的地步,则不宜过多干涉了。但要知道,父母做出离婚的决定,一般来说,也是要鼓起极大勇气的,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这样做的。离婚其实对父母来说也是痛苦的过程。我们既然爱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不尊重他们的选择呢?
3、父母已经离婚了,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一方面理解和善待父母。父母之间的感情问题,作为已经长大的孩子,应该而且能够站在父母的角度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重新选择生活的权利。离婚其实是离开不幸福,追求幸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不但不应反对父母离婚,还应采取支持的态度,这样也会减轻父母的痛楚。另一方面是积极适应新生活。无论你选择了跟谁,生活都会发生变化,对此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勇敢地去适应。不管父母的婚姻如何,他们承担对你的抚养之责,就是他们对你的爱。父母离婚固然造成一些痛苦,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到了。你不必过多地抱怨,而要努力地完成好学业,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我们不可否认,有些婚姻已经死亡,离婚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而一味劝阻未必对孩子是好事。但人是有感情的,子女对父母总是有依恋之情,一旦失去父亲或母亲,心理难免会受伤流血。选择离婚父母亲,怎么对待没有完整家的孩子,尤其是出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呢?又怎么做好离婚的善后工作,把对孩子的伤害降低到最小呢?
1、让孩子了解离婚的真相,告诉孩子你们爱他。处于中学生的孩子毕竟心智不成熟,父母应该暂时把彼此的愤怒和愧疚放在一边,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真相。但都应强调一点,就是无论离婚不离婚,父母都会永远爱他(她)和照顾他(她)。其实,孩子并不需要对细节知道得很详细,重要的是让他(她)知道,父母虽然分开了,但不会在孩子的世界里消失。孩子会明白,也会理解的。
2、尊重离异的对方,不要向孩子播种仇恨。离异父母最愚蠢的做法就是要把孩子据为己有,让他(她)跟自己一起恨一个人。父母之间的敌意,既会使孩子恐惧和不安,产生心理负担,也会给他树立反面的榜样,做出伤害亲情的举动。其实当您向离异对方“射箭”的时候,这些“箭”要首先射穿孩子的身体才会达到离异对方的那边。
3、鼓励孩子与人交往,防止孩子人格偏离。在孩子人格形成中,父爱与母爱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家庭的形式不存在了,但父母的爱不应该缺少,这是离异双方特别注意的事情。另外,鼓励孩子大胆地去交朋友、参加各类社交活动,充实孩子的生活,弥补亲情的不足。孩子只有通过与同伴的交往,才能消除心中的不快,改善人际关系,发展个性,完善人格。
4、离婚后不具有孩子监护权的父母,应该常去探望孩子,多跟孩子谈心和交流。让孩子依然感受到父母的温暖,使孩子在精神上得到安抚,心理上获得平衡。
婚姻对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整个家庭的每个成员影响是长远的。婚姻幸福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它离不开婚姻自由这个前提。只有结婚自由而无离婚自由,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婚姻自由。所以,不管婚姻存在与否,父母依然要履行关心和爱护子女的责任,孩子也应理解和尊重父母的选择。作为父母有责任让孩子在父母幸福的婚姻中健康成长,在父母不幸的婚姻中得到苦痛历练,这才是真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