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esechines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处处受到社会生活的“恩赐”: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人的关爱、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馈赠、祖国的呵护……人人理应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去回报社会、关爱他人。但现在的孩子却普遍缺乏感恩情感,他们只知道贪图享受、无限索取、竞相攀比,不知道感恩回报、肩负责任、无私奉献。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曾说过:“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明确责任;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味真情;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享受幸福、享受生活。”加强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使他们学会感激、学会关爱、学会奉献,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三至六岁的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在幼儿园更应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让每位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老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老师的言行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让幼儿学会感恩,老师首先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因为幼儿天性爱模仿,他们能从老师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不知不觉地学会知恩和感恩,所以老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时刻起到榜样的作用。一次,我请班上的杨翔翔小朋友帮我搬把椅子,当他把椅子搬到我跟前时,我微笑着对他说了声“谢谢”。中午吃饭,我给他添饭,他抬起头甜甜地对我说:“谢谢老师。”我摸摸他的头,说:“不用谢。”这一小小的举动被所有的孩子看到了,也记在了心里,当我给其他孩子添饭时,他们都轻轻地对我说:“谢谢老师。”自此以后,我班的孩子们都形成了一个习惯:不管是老师还是同伴帮助了自己,他们都不会忘记说一声“谢谢”。我想,这就是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吧,我们对幼儿无微不至的关爱、对他人的帮助表现出的感激影响了孩子,孩子们才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去感谢相助、关爱别人。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值得感谢的人,这就无形中培养了孩子们的感恩意识。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感恩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周围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利用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机会,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1.开展与感恩有关的教学活动
  在集体活动中,可以向幼儿讲述《七色花》、《孔融让梨》、《萝卜回来了》、《猜猜我有多爱你》、《乌鸦反哺》等有关“感恩”的故事,在听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复述故事并进行情境剧、角色表演等,使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还可以让幼儿学唱有关感恩教育的歌曲,如《不再麻烦好妈妈》、《好娃娃》,手语舞蹈《感恩的心》等,孩子们在唱歌、表演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关爱他人的喜悦,知道了感恩和回报。在美工活动中,可组织孩子们制作心愿卡、为同伴和亲人制作礼物等,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表达感恩的情怀。
  2.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组织感恩活动
  中国的许多节日都包含着感恩教育的内容,如三八妇女节、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等,我们可以抓住一切节日契机开展感恩教育。三八妇女节,我们通过观看妈妈哺育宝宝的影视资料,让幼儿感受到妈妈的艰辛和对自己深情无私的爱,同时组织幼儿亲手制作爱心贺卡送给妈妈,向妈妈表达爱和感激。重阳节给孩子布置特殊的爱心作业,让孩子为爷爷奶奶捶捶背、揉揉肩、洗洗脚等。国庆节组织孩子演唱爱国歌曲、为祖国妈妈朗诵心中的儿歌。
  3.创设活动情境开展感恩教育
  创设活动情境能让幼儿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但能让幼儿获得真实、有效的情感体验,还能充分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老师要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比如,开展“我做小鸡的爸爸妈妈”的活动,要求幼儿亲自喂养刚出壳的小鸡,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
  4. 利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点滴素材实施感恩教育
  发生在幼儿身边的许多小事其实就是很好的感恩教育素材,老师要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如:老师在为小朋友分饭时,让幼儿看看老师头上的汗,让幼儿感知他人的辛苦,从而做出互助和感激等积极行为。
  三、加强家园联系,使感恩教育无处不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但现在的家长往往重视孩子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甚至有的家长自己感恩意识也非常淡薄。因此,老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与家长进行溝通,宣传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并向家长介绍一些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使家庭成为幼儿感恩教育的沃土。老师可以经常组织家长听家教讲座,使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得以提高、教育方法更加科学;可以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互相介绍相关的教育经验,这样既能增强家长的感恩教育意识,又能使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也可以通过家访、电话访问、离园活动时的简短交谈以及定期分发《幼儿发展情况评估手册》等,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表现情况,使家长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感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正确的、持续的教育,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将其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让感恩伴随幼儿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位幼教工作者用心在每个孩子的心田播种一颗感恩的种子,细心照料、用心呵护它成长,孩子们一定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爱心之花也一定会开满人间!
其他文献
摘 要:环境造就人,良好的班风能给学生带来有利于学习、有利于生活的环境,能使学生精神振奋,能使班级正气不断上升,能使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面貌都受到积极的影响。班主任要注重使班集体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并使这种风气成为一种教育因素。  关键词:班风 班级舆论 榜样示范 班级活动  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而培养良好的班风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通过理论学习和多年的带班实践,笔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探究性教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必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主动参与、敢于探究,创设学习情境,强调实践,开放思想,启迪思维,努力把思想品德课堂教成生动活勃、别开生面、妙趣横生、效果更佳的典型课改示范课。  关键词:探究教学 情境设置 解放思想 突破传统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出发,通过多种形式
期刊
摘 要:思想品德教学中,让学生乐学、好学仍然是初中政治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认真探索和实践,尽量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 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并没有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乐学、好学仍然是初中政治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多年教学的实践经验和自己对教学的反思,我认为,除了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激发兴趣、能力培养等方面阐述了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  关键词:思想品德 情感教学 学习兴趣 实践探究  思想品德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更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形成良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及时树立榜样,鼓励效仿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消失。在孩子的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无需喋喋不休,无需苦口婆心,无需三番五次,有时候让孩子去见证一个好的行为、享受一次被关爱的体验、接受一次温情的感动,可以起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作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言而教化万方。 
期刊
摘 要:分享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分享是幼儿获取快乐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行为,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分享,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幼儿 分享教育 健康人格  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它宣告一个崭新的生命降临了。从此,为了这个柔嫩的小生命,大人们都围绕在他左右,给他吃最高级的奶粉,给他穿名牌衣,给他买高级的玩具……做了这么多,只为了让
期刊
国情教育是向学生系统传授有关祖国的基本情况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辩证唯物主义意识,将忧患转化为学生的危机感和改变现实的紧迫感,并激发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坚强信念的教育过程。在中学地理教材中,国情教育材料非常丰富,且图文并茂,给实施国情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材中地理知识与国情知识并存,且联系紧密,每章节均有,所以,在地理课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贯穿国情知识教育非常必要。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到丰富的地
期刊
“基本思想”是指,在数学发展历程中,对数学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那些思想,数学发展所依赖的核心思想,主要表现为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建模。有人把教学内容比作数学课程的“肌体”,而把数学思想方法比作数学课程的“灵魂”。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要让学生体验领悟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观察、比较、抽象、推理、实验、猜想、证明……学会“数学地思考”。下面我就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36页“数图形中的学问”为例谈谈
期刊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與30名中国孩子,在内蒙古草原上负重步行的较量中,暴露了中国孩子自立存在严重的问题,警醒中国教育应重视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  2012年8月,大学门前集体上演了6位家长组团护送一名新生入大学的场面,各位家长分担问路、提包、铺床等一系列安顿工作。20年后的自立能力依然让人担忧。  2013年4月,针对初中学生自立能力差的问题,在初一思想品德课设计了《做一个自立的人》的实
期刊
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家庭、学校的情感体验和教育方式以及教养态度,决定了人类的儿女能否从一个个体的婴儿发展到一个社会化的人,或者是否令他保留一定程度的婴儿不成熟性,这将阻止他们与更大社会的结合,导致他们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定、孤单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进而身上存在着惰性、懦弱、自私……为此,我在多年的工作实践和社会调查中看到了和谐教育给孩子带来的生机,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