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召开的全民阅读工作会议曾对近年来的全民阅读工作做出盘点:从2010年到2014年,成年人图书阅读率由52.3%增长到58.0%,数字化阅读率由32.8%增长到58.1%,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由4.25本增长到4.56本。
全民阅读已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顶层设计角度出发,短短几年时间,全民阅读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提升了国民素质。然而在充分肯定全民阅读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更应该看到这一成绩背后所掩盖的问题: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城乡学校间的不平衡。
有统计显示,占我国儿童人口半数的城镇儿童,拥有童书资源的88.9%,而另外一半的农村儿童,只拥有童书资源的11.1%,长期处于“阅读困境”中,从一开始,他们便“输”在了“书”上。
究其原因,一方面,乡村学校的实际藏书量远远达不到学生阅读需求,图书采购经费不足,图书更新速度较慢;另一方面,乡村学校电子阅读设施匮乏,他们无法像城市学生一样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数字设备进行阅读。
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实践充分证明,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品质的铸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让农村学生陷入“阅读困境”,关乎教育均衡,更关乎教育公平。
要使农村学校摆脱“阅读困境”,需要各级政府文化教育等部门重视学生阅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在持续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图书等软件设施的投入,切实改变农村学校图书室投入少、更新难、质量低、可读性不强等问题;持续开展“乡村阅读”“亲子阅读”“乡村大讲堂”等公益活动,大力营造乡村阅读的氛围。
第一,重视学生阅读。在农村,绝大多数家长及教师将课外阅读视为影响学生成绩的“洪水猛兽”,严禁孩子阅读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书籍。甚至有学校安排阅读课,只是为了让学生“散散心”,或者找一些范文、试题,应付上级对读书笔记的检查。而对于志在鲤鱼跃“农门”的农村学生,他们对阅读的态度更加矛盾,一方面他们渴望通过阅读了解外面的世界,另一方面又必须抵制“闲书”的诱惑,将注意力集中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其实,阅读是扩大学生视野、提高语文素养的更有效途径。在农村学校推进全民阅读,家长及教师要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来,帮助孩子选择思想健康、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的课外读物。
第二,“软”“硬”齐上,保证阅读质量。农村学校应加大图书馆建设力度,确保学生拥有独立的阅读空间,配备专业的图书管理员,制定人性化的借阅管理规定,延长开放时间,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爱上阅读。此外,将图书选择权交予学生。在很多已建立图书馆的学校,学生的阅读兴趣仍然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图书馆的藏书很大一部分是学校为应付检查随意采购或者教师自行采购的,并非学生感兴趣的图书。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兴趣爱好有差异,对图书会有不同的偏好,增加学生在图书采购上的话语权,虽然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图书采购的难度,但确定可以很明显地提升图书借阅率,提升学生阅读率。最后,条件允许的农村学校也可建设电子阅览室,引导学生接触电子化阅读媒介,扩大阅读范围。
第三,多方合力,推进农村学校全民阅读。全民阅读的推进,靠学校“单干”,困难不小,但学校与家长联手,和家长取得共识,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举办家校课外阅读推进会,邀请家长组团走进社区举办课外阅读现场推进会,向辖区内的家长推介阅读;学校定期开展家校阅读情况调研,了解学生在家阅读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建立学生课外阅读评价体系,整体推动家校阅读的进程。此外,学校可把教师组织开展学生课外阅读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评,通过学校考核,给予教师奖励。
阅读是人最基本的文化权利,要保障这项最基本的权利,就要让每个人都喜欢读书,读好书。关注城乡学校阅读率的不平衡状态,因地制宜,有效针对乡村学校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才不至于让全民阅读仅仅停留口号之上。
全民阅读已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顶层设计角度出发,短短几年时间,全民阅读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提升了国民素质。然而在充分肯定全民阅读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更应该看到这一成绩背后所掩盖的问题: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城乡学校间的不平衡。
有统计显示,占我国儿童人口半数的城镇儿童,拥有童书资源的88.9%,而另外一半的农村儿童,只拥有童书资源的11.1%,长期处于“阅读困境”中,从一开始,他们便“输”在了“书”上。
究其原因,一方面,乡村学校的实际藏书量远远达不到学生阅读需求,图书采购经费不足,图书更新速度较慢;另一方面,乡村学校电子阅读设施匮乏,他们无法像城市学生一样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数字设备进行阅读。
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实践充分证明,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品质的铸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让农村学生陷入“阅读困境”,关乎教育均衡,更关乎教育公平。
要使农村学校摆脱“阅读困境”,需要各级政府文化教育等部门重视学生阅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在持续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图书等软件设施的投入,切实改变农村学校图书室投入少、更新难、质量低、可读性不强等问题;持续开展“乡村阅读”“亲子阅读”“乡村大讲堂”等公益活动,大力营造乡村阅读的氛围。
第一,重视学生阅读。在农村,绝大多数家长及教师将课外阅读视为影响学生成绩的“洪水猛兽”,严禁孩子阅读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书籍。甚至有学校安排阅读课,只是为了让学生“散散心”,或者找一些范文、试题,应付上级对读书笔记的检查。而对于志在鲤鱼跃“农门”的农村学生,他们对阅读的态度更加矛盾,一方面他们渴望通过阅读了解外面的世界,另一方面又必须抵制“闲书”的诱惑,将注意力集中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其实,阅读是扩大学生视野、提高语文素养的更有效途径。在农村学校推进全民阅读,家长及教师要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来,帮助孩子选择思想健康、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的课外读物。
第二,“软”“硬”齐上,保证阅读质量。农村学校应加大图书馆建设力度,确保学生拥有独立的阅读空间,配备专业的图书管理员,制定人性化的借阅管理规定,延长开放时间,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爱上阅读。此外,将图书选择权交予学生。在很多已建立图书馆的学校,学生的阅读兴趣仍然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图书馆的藏书很大一部分是学校为应付检查随意采购或者教师自行采购的,并非学生感兴趣的图书。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兴趣爱好有差异,对图书会有不同的偏好,增加学生在图书采购上的话语权,虽然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图书采购的难度,但确定可以很明显地提升图书借阅率,提升学生阅读率。最后,条件允许的农村学校也可建设电子阅览室,引导学生接触电子化阅读媒介,扩大阅读范围。
第三,多方合力,推进农村学校全民阅读。全民阅读的推进,靠学校“单干”,困难不小,但学校与家长联手,和家长取得共识,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举办家校课外阅读推进会,邀请家长组团走进社区举办课外阅读现场推进会,向辖区内的家长推介阅读;学校定期开展家校阅读情况调研,了解学生在家阅读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建立学生课外阅读评价体系,整体推动家校阅读的进程。此外,学校可把教师组织开展学生课外阅读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评,通过学校考核,给予教师奖励。
阅读是人最基本的文化权利,要保障这项最基本的权利,就要让每个人都喜欢读书,读好书。关注城乡学校阅读率的不平衡状态,因地制宜,有效针对乡村学校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才不至于让全民阅读仅仅停留口号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