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宜兴紫砂壶古今真品展”于12月5日~21日在东莞莞城美术馆举办。这是国内规模最大、展品价值最高的紫砂壶展,强调“真品”。作品囊括了明清国宝级紫砂壶以及当代宜兴最高工艺水平的经典紫砂壶作品约160件,其中明代紫砂壶5件,清代紫砂壶30件,近代与当代紫砂作品各50余件。
此次展览,众多罕见的紫砂珍品齐聚一堂,包括明代著名紫砂陶艺大师时大彬的作品“虚扁壶”,清代黄玉麟的作品“树瘿壶”、“鱼化龙壶”,有曾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清朝宫廷紫砂器,有由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吉祥如意酒壶”,还有清代乾隆御用“描金虚扁壶”以及当代宜兴顾景舟、汪寅仙、鲍仲梅等工艺美术师们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中有的是首次在国内亮相。
御制描金虚扁壶
底款:大清乾隆年制
年代:清乾隆
宽:16.0厘米 高:6.8厘米
乾隆盛世,紫砂工艺进入一个巅峰期,涌现出一批精品紫砂器。因乾隆皇帝好茶,便由宫中向宜兴订制紫砂壶,大都落款“大清乾隆年制”,而描写金工艺为人官后,再由宫中艺匠完成,使原本质朴的紫砂壶平添了几分华丽富贵,深得宫廷喜爱。惜盖上描金因年久已褪落,但仍不失为一件极其珍贵的宫廷紫砂器。
描金六角莲子壶
盖款·绿曾
宽:16.6厘米 高:12.8厘米
年代:清乾嘉年间
泥质细腻洁净,做工精致,气韵俱佳,壶胎较薄,却十分稳重,描金山水画清晰可见,功力十足。整把壶尽显雍容华贵,可以肯定为达官贵人的把玩之物。盖款“绿曾”二字,是否为作者或另有所指,不得其考。观泥质手法,属乾隆晚期至嘉庆年间的作品。
树瘿壶
盖款:玉鳞
年代:清末
宽:19.5厘米 高:10.3厘米
树瘿壶亦称供春壶,因壶把处常刻有“供舂”二字,因此民间亦有“树瘿壶”为紫砂鼻祖供春所制,黄玉鳞配盖之传说。而这把壶除造型较矮小外,把下刻“贡春”二宇也与常见有别。壶体似长满瘿瘤的树木,盖为瓜蒂形,似乎搭配很不合理,但从“贡春”二字读,可理解为“枯木逢春”之意,即一枯一嫩。旧时江南民间有一种风俗,在家中大堂供桌上放多种水果,有供奉新春之意,而“贡”、“供”恰为谐音。另一方面,考证确切的明代团泥壶至今未见,故今世流传的“供春壶”应与制壶者供春无关。
四方壶
底款:郑荆玉制
年代:清初
尺寸:宽:16.5厘米 高:10.2厘米
方中寓圆,浑然一体,骨肉亭匀,气神俱足,是紫砂方器中难度最高的技法。此壶天然紫泥,色紫茄,温润如玉,制作手法十分老到。作者刘荆玉,史籍上未见记载,传器甚少,多为方壶.从泥料及造型上推断,应属清早期。1988年由丁山收壶人从山西襄汾地区收得,当年就流至台湾,2004年回归宜兴,2007年3月,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曾作专题介绍。
鱼化龙壶
盖款:玉麟
年代:清末
尺寸:宽:19.2厘米 高:9.9厘米
大家与匠人的区别在于制作同一款式作品时能不同。黄玉麟制鱼化龙,每壶手法、泥均一样,但在局部都作了改动。
虚扁壶
底款:大彬
年代:明末
宽:15.2厘米 高:5.2厘米
此壶为紫砂壶形制中少见的极扃造型,然气神俱足,艺趣盎然,饱满而蕴书卷气,天然粗泥,壶胎却较薄,容量230毫升,壶重165克,成型难度之高,让人颇为费解,精湛的技艺手法与无锡锡山文管会藏“三足如意纹壶”异曲同工,泥料亦属同种,只因烧成温度不同而有色差,但与上海博物馆藏“大彬虚壶”十分相似,只是尺寸略异。虚扁壶一直被世人称为时壶中的神品,遗憾的是无法追溯此壶的传承之序,据转让给藏者的台湾友人提起过,此壶原为新加坡一华人藏家所藏,20世纪90年代中期送香港拍卖,后流至台湾。初拿壶去与无锡和漳浦的时壶相比,手法泥料均极相似,有了佐证,方才确信为真品。
此次展览,众多罕见的紫砂珍品齐聚一堂,包括明代著名紫砂陶艺大师时大彬的作品“虚扁壶”,清代黄玉麟的作品“树瘿壶”、“鱼化龙壶”,有曾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清朝宫廷紫砂器,有由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吉祥如意酒壶”,还有清代乾隆御用“描金虚扁壶”以及当代宜兴顾景舟、汪寅仙、鲍仲梅等工艺美术师们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中有的是首次在国内亮相。
御制描金虚扁壶
底款:大清乾隆年制
年代:清乾隆
宽:16.0厘米 高:6.8厘米
乾隆盛世,紫砂工艺进入一个巅峰期,涌现出一批精品紫砂器。因乾隆皇帝好茶,便由宫中向宜兴订制紫砂壶,大都落款“大清乾隆年制”,而描写金工艺为人官后,再由宫中艺匠完成,使原本质朴的紫砂壶平添了几分华丽富贵,深得宫廷喜爱。惜盖上描金因年久已褪落,但仍不失为一件极其珍贵的宫廷紫砂器。
描金六角莲子壶
盖款·绿曾
宽:16.6厘米 高:12.8厘米
年代:清乾嘉年间
泥质细腻洁净,做工精致,气韵俱佳,壶胎较薄,却十分稳重,描金山水画清晰可见,功力十足。整把壶尽显雍容华贵,可以肯定为达官贵人的把玩之物。盖款“绿曾”二字,是否为作者或另有所指,不得其考。观泥质手法,属乾隆晚期至嘉庆年间的作品。
树瘿壶
盖款:玉鳞
年代:清末
宽:19.5厘米 高:10.3厘米
树瘿壶亦称供春壶,因壶把处常刻有“供舂”二字,因此民间亦有“树瘿壶”为紫砂鼻祖供春所制,黄玉鳞配盖之传说。而这把壶除造型较矮小外,把下刻“贡春”二宇也与常见有别。壶体似长满瘿瘤的树木,盖为瓜蒂形,似乎搭配很不合理,但从“贡春”二字读,可理解为“枯木逢春”之意,即一枯一嫩。旧时江南民间有一种风俗,在家中大堂供桌上放多种水果,有供奉新春之意,而“贡”、“供”恰为谐音。另一方面,考证确切的明代团泥壶至今未见,故今世流传的“供春壶”应与制壶者供春无关。
四方壶
底款:郑荆玉制
年代:清初
尺寸:宽:16.5厘米 高:10.2厘米
方中寓圆,浑然一体,骨肉亭匀,气神俱足,是紫砂方器中难度最高的技法。此壶天然紫泥,色紫茄,温润如玉,制作手法十分老到。作者刘荆玉,史籍上未见记载,传器甚少,多为方壶.从泥料及造型上推断,应属清早期。1988年由丁山收壶人从山西襄汾地区收得,当年就流至台湾,2004年回归宜兴,2007年3月,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曾作专题介绍。
鱼化龙壶
盖款:玉麟
年代:清末
尺寸:宽:19.2厘米 高:9.9厘米
大家与匠人的区别在于制作同一款式作品时能不同。黄玉麟制鱼化龙,每壶手法、泥均一样,但在局部都作了改动。
虚扁壶
底款:大彬
年代:明末
宽:15.2厘米 高:5.2厘米
此壶为紫砂壶形制中少见的极扃造型,然气神俱足,艺趣盎然,饱满而蕴书卷气,天然粗泥,壶胎却较薄,容量230毫升,壶重165克,成型难度之高,让人颇为费解,精湛的技艺手法与无锡锡山文管会藏“三足如意纹壶”异曲同工,泥料亦属同种,只因烧成温度不同而有色差,但与上海博物馆藏“大彬虚壶”十分相似,只是尺寸略异。虚扁壶一直被世人称为时壶中的神品,遗憾的是无法追溯此壶的传承之序,据转让给藏者的台湾友人提起过,此壶原为新加坡一华人藏家所藏,20世纪90年代中期送香港拍卖,后流至台湾。初拿壶去与无锡和漳浦的时壶相比,手法泥料均极相似,有了佐证,方才确信为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