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探究式学习中教师作用缺失的表现及成因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903630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政治课堂探究式学习实施过程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表演轻常态、重教材轻变通、重自主轻指导等欠缺和不足。这些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要明确教师在探究式学习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文对探究式学习中教师作用存在缺失现象及成因作一分析,以求教于大家。
  关键词:政治课堂 探究式学习 教师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48-01
  
  高中新课程实施几年来,绝大多数教师在思想上都认同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符合新课程理念,探究式学习对学生动手、动脑、兴趣、知识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培养都持比较肯定的态度。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使用的较多的还是传统的讲授法,对教学的研究也仅限于知识的掌握上,对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比较少,教学手段比较传统。可见,教师在课堂探究式学习中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笔者结合一年来高中政治新课程公开课、观摩课,对探究式学习中教师作用存在缺失现象及成因作一论述。
  
  一、探究式学习中教师作用缺失的表现
  
  1、重形式轻内容
  有些高中政治课教师在进行探究式学习时,片面追求形式的翻新,认为只要采用“辩论、小品、讨论”等形式就是进行探究式学习了,于是,课堂追求表面的热闹,虽然气氛很活跃,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少,缺乏深层次的思维,更不用说提高探究能力。如本文开头所述,在某市举办的“情境一问题一探究一评价”开放周活动中,必修2第六课“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课时,就是重视了形式,却忽视了内容的科学性,同时也把学生引向认识误区。还有的“探究”环节,书本上已经有明确的方案,教师和学生还在那里表演探究的过程,教师为了这节课要有探究而让学生去探究,学生即使探了,也提不起任何兴致,根本无法成为探究的主人。
  2、重表演轻常态
  表现在“常态课”和“公开课”的差异上。在准备公开课的时候,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会非常重视探究学习,会拿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探究方案,并常把探究活动作为公开课的亮点甚至高潮。但是,在平时的“常态”课上,高中政治课教师们却很少去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照样按老路走。有的老师说:“探究式学习,理念挺好,但脱离实际,不可行,公开课上上可以,平时课那就不必了。”两种课堂教学的差距过大,不能不说有些公开课的探究式学习有表演之嫌,“作秀”之感,难怪有些老师在听完公开课后,感叹收获不大,借鉴极少。
  3、重教材轻变通
  高中思想政治4个必修模块的探究内容很多,一个框题探究内容少则二个,多则四、五个。如《文化生活》这本教材就有200多处探究地方。有些教师非常注重新课程探究式学习,但一律按照教材布置的内容进行探究,不作任何调整和删减,且探究方法固定化、格式化,步骤公式化,有多少探究内容就探究多少,全然不顾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和变通,导致学生缺乏探究热情。
  4、重自主轻指导
  探究式学习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最后的知识获得。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一讲探究,就让班长、课代表或探究小组长带领大家辩论,自己却退到幕后,不参与、不引导。既不对探究活动开始之前的情境进行创设,也不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适时介入或在探究完后进行整合小结,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完全处于放任自由状态,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探究”得挺高兴,却没有得到明确的知识。
  
  二、当前探究式学习中教师作用缺失的成因分析
  
  1、教师探究理念滞后、知识能力局限
  教师自身观念的限制。面对考试的压力,老师们对探究式学习也有自己的看法,在调查问卷中,“对于高考而言探究式学习浪费时间吗?认为很浪费时间没有必要实施的老师占8.3%,浪费时间但还偶尔实施的老师占58.1%,而不浪费时间很有必要实施的老师仅占33.3%”。因此,他们只愿在“公开课”上象征性地搞搞探究,而在平时的“常态”教学中仍在一味灌输知识的“填鸭式”老路,进而导致教师作为探究式学习促进者作用的缺失。
  教师知识结构的限制。高中政治新课程进行探究的课题涉及课内课外,内容丰富,范围极其广泛,而教师的知识毕竟有限,仅凭学校所学的一些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探究式学习的需要。虽说有新教材培训,可只有两三天时间,所学甚微,加上考试的压力,教师根本没有多少时间进行知识的更新。教师知识结构的欠缺,最终导致教师作为探究式学习指导者作用的缺失。
  教师能力方面的限制。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只是在做教书匠,成为既能教书又能科研的专家能手极少,相当一部分教师从不参与课题研究,很少关注本学的最新进展,在问卷调查中,77.8%的教师认为参与课研有必要,但有点力不从心。教师自身没有探究能力,自然无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2、课堂探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欠生成
  在与高一、高二部分学生进行座谈时,学生普遍反映教师照搬教材内容展开探究,很少补充课外内容或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照本宣科实在提不起精神参与探究互动。究其原因,教师对于课堂探究资源的利用太过于机械,不会开发、整合、变通教材资源,习惯于“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如对课堂探究资源、情景设置未能与时俱进,照搬教材原有数据、事例,无法根据时事内容及时更新;课堂探究资源的选用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课堂探究资源缺乏地方特色及生成性等。除了现有教材,不会利用地方和校本资源以及师生在学习探究中所获得的生成资源,导致课堂探究资源教材化,学生没有“身临其境”之感,使得课堂探究式学习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3、课堂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欠科学
  课堂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欠科学,表现在:许多老师在进行课堂探究时,要不过早把结论告诉学生,使探究失去原有意义;要不干脆提出问题后,由学生自由讨论,总结,教师不作任何发言,导致学生无所适从,不知该怎样去探,探究没有实效,于是便得出结论:学生探究能力是差。殊不知,学生的探究能力是要培养的,探究前不指导,探究中不点拔,探究后不点评,学生如何提高探究能力,保持探究的热情呢?探究引导不科学还表现:探究设计不到位、探究使用泛滥化等等,这样下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然大打折扣,探究热情就会消失。
  总之,在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教师一定要深入学习,不断探索,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使探究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取得实效。
其他文献
摘 要:从研究高职物理教学模式的弊端出发,分析了高职物理教育目的,必须改革高职物理教学模式,即加强教材建设,革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关键词:教学模式 能力教育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30-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提出
地面模拟研究了JGS3光学石英玻璃在真空、热沉和能量低于200 keV的低能质子辐照下表面光学性能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建立了辐照损伤色心演化的动力学唯象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大通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33-0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我们站在今天的讲台上,审视着过去的教育旅程,面对在座的学生,思考着如何展开现在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在半年的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疑虑。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否得到提高?学习能力是否增强了?教师怎样“教”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下面围绕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有关问
空气中微生物以气溶胶(生物气溶胶)形式存在,其组成通常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过敏原、细菌内毒素、多聚糖、花粉和其它成分,多数直径范围在0.3-100μm。空气微生物的暴露能一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34-02     一、项目式教学的内含    所谓项目式教学,就是师生围绕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和得到一般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集多种教育理念于一身。首先是任务型学习理
摘 要: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最基本的组织活动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但目前大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有效性不足的现象,文章以师范教育课堂教学研究为例,立足于构成教学活动的主要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探析如何提高师范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师范教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38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初中学生中有许多人对数学真实性问题(应用题)产生恐惧,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文章从对初中学生有关数学经验的调查问卷分析入手,阐述数学经验在解决数学真实性问题中的作用、培养数学真实性问题的解决能力途径和提高有效性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真实性 数学经验 教学有效性 途径  中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