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果含有丰富的营养,且果汁各具风味,还能帮助肠胃消化,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类上等食品。但水果种类繁多,所含物质各异,性质凉热不同,为了满足“口福”又获得最大的收益,我们在品尝水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生吃水果最好削皮有人认为果皮中维生素含量比果肉高,食用水果时应连皮一起吃。殊不知水果在生长和储存过程中,果皮上难免带有各种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卵等病原微生物,尤其是为了防止发生病虫害及腐烂变质,往往要对水果喷洒农药与防腐剂,这些有害物质或多或少会浸透并残留在果皮蜡质中。如果清洗得不够彻底或不削皮就吃,一旦病菌、虫卵等有害物质进入肿子,就有可能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因此,水果削了皮吃较为安全卫生。
吃水果要讲究时间不少人习惯饭后即吃点水果,认为这样既可爽口,又能帮助消化。其实不然。有研究显示,饭后马上吃水果,可被先吃下的食物阻滞于胃中,产生发酵反应甚至腐败,不但不能助消化,反而容易造成胀气和便秘,给消化道带来不良影响。当然,临餐前空腹吃水果也不好,这样常常会减少正餐的进食量,使人在日常活动中的能量和营养得不到保证,尤其不利于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对学生还会影响饭后的学习,对成人则会妨碍饭后劳作和身体健康。专家认为,以饭后2小时或饭前1小时吃水果为宜。
根据季节和体质选择水果吃水果应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体质加以选择。秋冬季天气干燥,可选择有利尿解热作用或润肠作用的香蕉、苹果;夏天气候炎热,人体出汗多,可选择多水清凉的水果,如西瓜、梨、荸荠、香瓜等。长期咳嗽的人应多吃些性寒味甘,有润肺、消炎止咳功能的梨;肠胃消化不良、老年性心脏衰弱、冠心病和高血脂患者应常吃山楂,大有裨益;糖尿病患者应少吃或不吃含糖多的水果,如香蕉、柿子、桂同、哈密瓜等;容易“上火”者,应少吃或不吃热性水果,如龙眼、荔枝、樱桃、金桔、榴莲、桃子等;脾胃虚寒者,应少吃或不吃凉性水果,如西瓜、梨子、草莓、甜瓜、猕猴桃等。
食用水果注意适量尽管水果营养丰富,但量有限且不全面。多数水果蛋白质含量很低,几乎不含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如果食用过量水果,尤其是在饭前,自然会影响食欲,使正餐进食量减少;机体得不到足够的蛋白质和必需脂肪酸,在日常工作或学习过程中就容易发生体力不支,效率降低,甚至引发各种差错事故,久之还可造成营养不良等。此外,一些凉寒性水果进食过多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引发胃肠道疾病;温热性水果进食过多,则会引起或加重“上火”(如眼睛红肿、口角糜烂、牙痛、咽喉痛等)症状。所以,食用水果要适量,过食或暴食都不利身体健康。
空腹不宜吃的水果西红柿、柿子、橘子、山楂、香蕉、菠萝、杏等都不能空腹吃。因为西红柿中含果胶、杭胶酚、可容性收敛剂等,如果空腹吃,就会与胃酸相结合而使胃内压力升高引起胀痛;柿子所含多量鞣质,可与胃酸凝结成不能消化的“胃柿石”;橘子中含大量糖分和有机酸,空腹食之易产生胃胀、呃酸;山楂味酸、行气消食,空腹食用不仅耗气还增加饥饿感并加重胃病;香蕉中的钾、镁含量较高,空腹吃香蕉,易使血中镁量升高而对心血管产生抑制作用;菠萝内含蛋白分解酵素,餐前吃很容易造成胃壁受伤;杏子空腹吃或吃了肉类、淀粉食物后吃,都有可能引发胃肠功能紊乱。
不能与海味同吃的水果海中的鱼、虾、藻类都含有大量蛋白质和丰富的钙、铁等矿物质,如果与含鞣酸量较多的水果(如石榴、山楂、柿子、青果、葡萄、酸柚、柠檬、杏、海棠、李子、酸梅等)同食,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还容易使海味中的钙、铁与鞣酸结合成一种不容易消化吸收的凝固物,刺激肠胃,引起功能紊乱,发生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甚则引发胆绞痛、胆结石梗阻等不良后果。因此,这些水果忌与海味同食,一般间隔2小时左右为宜。
服药前后勿吃水果水果中含有的某些化合物与生物碱等成分,可使药物作用发生改变。如常用的降血脂药、抗生素、安眠药、咖啡因、抗过敏药等药物,均可能与某些水果中的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药效降低甚至失效,同时还可使一些药物加重毒副反应而损害健康。特别是含多量有机酸或维生素C的水果(如柑橘类),可以干扰数十种药物的应有疗效;一些抗过敏药能和柚子等水果作用引发心律失常,甚至造成致命的心室颤动;某些水果与抗生素相互反应,可使其作用大大降低。因此,服药前后30分钟内最好不要吃水果。
吃水果后及时漱口大部分人都没有吃水果后漱口的习惯,这种做法往往会给牙齿带来危害。因绝大多数水果都含有较多的糖分,这些糖分及嵌积在牙缝、龈隙中的水果残渣会逐渐在口腔中发酵变酸,时间一长就会腐蚀牙齿,极易形成龋齿,并最终产生空洞。所以,吃完水果要注意及时漱口,尤其是要清除牙缝、龈隙中的水果残渣,以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有利牙齿健康。但吃柑橘类水果后半小时内不宜刷牙(可用温水漱口),因这类水果所含大量酸味物质能软化牙釉质,食后立即刷牙容易损伤牙面,增加牙齿被腐蚀的危险。
水果不能替代蔬菜有人认为水果、蔬菜均为植物性食物,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而水果比蔬菜味道甜美、食用方便,不妨用水果来代替蔬菜。其实,水果与蔬菜所含营养素的量差异很大,两者不能互相替代。古人对此早有精辟见解,认为应该“五菜(即蔬菜)为充,五果(即水果)为助”,准确地道出了蔬菜与水果在功用上和用量上的不同:蔬菜是人体获取维生素、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应适当多吃;而水果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以少量食用为宜。
腐烂水果不可食用水果储存保管不善,容易变质,局部腐烂。日常生活中,有人把水果烂的地方用小刀削去仍拿来食用,这种做法非常不卫生。因为水果霉变后,细菌及其毒素会慢慢渗透、扩散到水果的各个角落(包括外观正常的部位)。同时,腐烂的水果中还含有亚硝酸盐等有毒成分。尽管局部腐烂剔除了,但吃了外观看似正常部位的水果,同样会摄入多量细菌、毒素及其他有害物质,给身体埋下健康隐患。因此,水果一旦出现腐烂,整个水果就不要再食用了。
生吃水果最好削皮有人认为果皮中维生素含量比果肉高,食用水果时应连皮一起吃。殊不知水果在生长和储存过程中,果皮上难免带有各种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卵等病原微生物,尤其是为了防止发生病虫害及腐烂变质,往往要对水果喷洒农药与防腐剂,这些有害物质或多或少会浸透并残留在果皮蜡质中。如果清洗得不够彻底或不削皮就吃,一旦病菌、虫卵等有害物质进入肿子,就有可能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因此,水果削了皮吃较为安全卫生。
吃水果要讲究时间不少人习惯饭后即吃点水果,认为这样既可爽口,又能帮助消化。其实不然。有研究显示,饭后马上吃水果,可被先吃下的食物阻滞于胃中,产生发酵反应甚至腐败,不但不能助消化,反而容易造成胀气和便秘,给消化道带来不良影响。当然,临餐前空腹吃水果也不好,这样常常会减少正餐的进食量,使人在日常活动中的能量和营养得不到保证,尤其不利于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对学生还会影响饭后的学习,对成人则会妨碍饭后劳作和身体健康。专家认为,以饭后2小时或饭前1小时吃水果为宜。
根据季节和体质选择水果吃水果应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体质加以选择。秋冬季天气干燥,可选择有利尿解热作用或润肠作用的香蕉、苹果;夏天气候炎热,人体出汗多,可选择多水清凉的水果,如西瓜、梨、荸荠、香瓜等。长期咳嗽的人应多吃些性寒味甘,有润肺、消炎止咳功能的梨;肠胃消化不良、老年性心脏衰弱、冠心病和高血脂患者应常吃山楂,大有裨益;糖尿病患者应少吃或不吃含糖多的水果,如香蕉、柿子、桂同、哈密瓜等;容易“上火”者,应少吃或不吃热性水果,如龙眼、荔枝、樱桃、金桔、榴莲、桃子等;脾胃虚寒者,应少吃或不吃凉性水果,如西瓜、梨子、草莓、甜瓜、猕猴桃等。
食用水果注意适量尽管水果营养丰富,但量有限且不全面。多数水果蛋白质含量很低,几乎不含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如果食用过量水果,尤其是在饭前,自然会影响食欲,使正餐进食量减少;机体得不到足够的蛋白质和必需脂肪酸,在日常工作或学习过程中就容易发生体力不支,效率降低,甚至引发各种差错事故,久之还可造成营养不良等。此外,一些凉寒性水果进食过多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引发胃肠道疾病;温热性水果进食过多,则会引起或加重“上火”(如眼睛红肿、口角糜烂、牙痛、咽喉痛等)症状。所以,食用水果要适量,过食或暴食都不利身体健康。
空腹不宜吃的水果西红柿、柿子、橘子、山楂、香蕉、菠萝、杏等都不能空腹吃。因为西红柿中含果胶、杭胶酚、可容性收敛剂等,如果空腹吃,就会与胃酸相结合而使胃内压力升高引起胀痛;柿子所含多量鞣质,可与胃酸凝结成不能消化的“胃柿石”;橘子中含大量糖分和有机酸,空腹食之易产生胃胀、呃酸;山楂味酸、行气消食,空腹食用不仅耗气还增加饥饿感并加重胃病;香蕉中的钾、镁含量较高,空腹吃香蕉,易使血中镁量升高而对心血管产生抑制作用;菠萝内含蛋白分解酵素,餐前吃很容易造成胃壁受伤;杏子空腹吃或吃了肉类、淀粉食物后吃,都有可能引发胃肠功能紊乱。
不能与海味同吃的水果海中的鱼、虾、藻类都含有大量蛋白质和丰富的钙、铁等矿物质,如果与含鞣酸量较多的水果(如石榴、山楂、柿子、青果、葡萄、酸柚、柠檬、杏、海棠、李子、酸梅等)同食,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还容易使海味中的钙、铁与鞣酸结合成一种不容易消化吸收的凝固物,刺激肠胃,引起功能紊乱,发生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甚则引发胆绞痛、胆结石梗阻等不良后果。因此,这些水果忌与海味同食,一般间隔2小时左右为宜。
服药前后勿吃水果水果中含有的某些化合物与生物碱等成分,可使药物作用发生改变。如常用的降血脂药、抗生素、安眠药、咖啡因、抗过敏药等药物,均可能与某些水果中的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药效降低甚至失效,同时还可使一些药物加重毒副反应而损害健康。特别是含多量有机酸或维生素C的水果(如柑橘类),可以干扰数十种药物的应有疗效;一些抗过敏药能和柚子等水果作用引发心律失常,甚至造成致命的心室颤动;某些水果与抗生素相互反应,可使其作用大大降低。因此,服药前后30分钟内最好不要吃水果。
吃水果后及时漱口大部分人都没有吃水果后漱口的习惯,这种做法往往会给牙齿带来危害。因绝大多数水果都含有较多的糖分,这些糖分及嵌积在牙缝、龈隙中的水果残渣会逐渐在口腔中发酵变酸,时间一长就会腐蚀牙齿,极易形成龋齿,并最终产生空洞。所以,吃完水果要注意及时漱口,尤其是要清除牙缝、龈隙中的水果残渣,以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有利牙齿健康。但吃柑橘类水果后半小时内不宜刷牙(可用温水漱口),因这类水果所含大量酸味物质能软化牙釉质,食后立即刷牙容易损伤牙面,增加牙齿被腐蚀的危险。
水果不能替代蔬菜有人认为水果、蔬菜均为植物性食物,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而水果比蔬菜味道甜美、食用方便,不妨用水果来代替蔬菜。其实,水果与蔬菜所含营养素的量差异很大,两者不能互相替代。古人对此早有精辟见解,认为应该“五菜(即蔬菜)为充,五果(即水果)为助”,准确地道出了蔬菜与水果在功用上和用量上的不同:蔬菜是人体获取维生素、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应适当多吃;而水果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以少量食用为宜。
腐烂水果不可食用水果储存保管不善,容易变质,局部腐烂。日常生活中,有人把水果烂的地方用小刀削去仍拿来食用,这种做法非常不卫生。因为水果霉变后,细菌及其毒素会慢慢渗透、扩散到水果的各个角落(包括外观正常的部位)。同时,腐烂的水果中还含有亚硝酸盐等有毒成分。尽管局部腐烂剔除了,但吃了外观看似正常部位的水果,同样会摄入多量细菌、毒素及其他有害物质,给身体埋下健康隐患。因此,水果一旦出现腐烂,整个水果就不要再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