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繁重,盖因长期以来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需要借助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构建起富有初中学生学习特点的互动阅读模式,借以从根本上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该模式突出了阅读过程的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强调读写结合,读有所得,并把阅读成果转化为语文能力。具体的实施策略,除了理念更新、与时俱进之外,侧重于互动阅读的前期准备、情境创设、氛围营造、阅读指导和阅读结果的评价激励机制的完善。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互动阅读模式 构建
一、互动阅读模式建构的要义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之一,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既是语言信息的接收过程,又是语文能力锻炼培养的过程,直接有助于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长期以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并未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学生兴趣指向不专一,阅读效益低下,阅读过程缺乏主体进取意识,阅读质量和效益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阅读教学的教师中心思想作祟,学生主体地位削弱,教学方式陈旧,学生学习被动消极。学生阅读准备变成了教师阅读体会的讲述,学生阅读过程变成作业练习过程。其本质是主体意识丧失,个性化被桎梏,学生被动参与,机械阅读。这显然违背了阅读规律,其结果当然是事与愿违的。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的基本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遣陆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①其中,支架式教学模式强调,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
在阅读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巨大,意义非凡。必须转变教学方式,由讲授变为指导,由注入变为启发,由此促成学生阅读方式的转变。其中通过教材阅读指导,让学生熟读范文,进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应该成为互动阅读模式的关键环节。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②撇开新课程教材而另起炉灶另找阅读材料,大抵属于舍本求末了,尽管必要的校本课程用以补充是必要的,但多应属于略读和泛读。“精要地讲”,就是揭示规律,提示要点,对学生领悟不到、研究不出的难点,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关键点给予必要的点拨,以生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引起类比、归纳等思维活动,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探索、创造。精讲贵在启人心智,由一知多,给学生提供知识和智能的生长点。启发的结果,体现在能力的运用上,学生应学会举一反三。“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已熟悉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③“精读文章”是举一,“阅读略读书籍,参读相关文章”是反三。针对“有人认为学习语文课之目的惟在作文,而读书为作文之预备,故讲读之际,喋喋言作法,言技巧”,叶老认为:“读书亦为目的……果能不为乱讲死讲,而养成学生读书之良好习惯,不知不觉之中自能影响作文,固不必喋喋言作法,言技巧也。”④阅读不同于写作,但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思想养料、方法借鉴,把阅读得来的知识、技能迁移到写作,这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同时,教学过程要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这是阅读教学方式变革的根本任务。阅读教学启发式的要点在于,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选用各种适当的方式、方法,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这里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启发式当然要设疑解惑;而且这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但决不等于满堂问或满堂练,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要提高启发质量,改善启发形式,讲求启发效果。至此,由诸多阅读动力因素组合而构建起的互动阅读模式,就有了厚实的理论依托和构建条件。
二、互动阅读模式的基本结构
为此,我们提出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互动模式,那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议题确定和情境创设,推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合作,阅读探究,进而指导学生把读写结合起来,形成阅读成果,最后师生讨论评价阅读结果,派生新的阅读任务,如此良性循环往复,形成新课标指导下的互动阅读范式。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在这个整体结构中,师生互动和学生读写结合是重要环节,必须在任务驱动格式下,学生之间讨论协作,完成精读任务,即通过精读,获得信息,解决问题,养成人文素养,提升语文水平。最后是师生互动的阅读总结评价,目的在于概括提升,巩固加深,同时引入新的阅读学习任务,为下一轮的阅读互动打好基础。互动阅读过程不是学生自由应付,而是置于教师指导之下的任务驱动。通过情境创设、互动议题确定、读写方法指导和阅读成果评价,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全程指导作用。
三、互动阅读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做好互动阅读的实施准备
教师向学生讲解互动阅读学习模式的实施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树立合作学习、互动探究、共享智慧的观念,明确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从初一开始,即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听说读写训练,包括课前的小演讲,课堂上的小辩论和对课文内容的质疑等,使学生逐步形成深入钻研、勇于质疑、大胆思辨、积极发言的能力和习惯。除了课堂阅读教学之外,还要求学生长期坚持课外读书活动,并以摘抄、写读后感、写周记、互相推荐优秀读物等形式加以落实。根据学生个性特征、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综合能力,将班内学生有机组合,或个体,或分组,坚持持久阅读。
(二)创设并优化互动阅读情境
配合范文阅读教学,收集中学阶段学生必读、选读和参读三大门类的古今中外优秀图书,确定其与教材知识的远近关系,把这些图书细分作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三个大的层次,然后有计划、有目的地分期分批投放到阅读计划中,为学生提供阶段性精神食粮。这属于宏观外围环境的创设。校本课程或随机遴选的阅读资料,其基本原则是坚持与教材同步,和素质挂钩,体现螺旋式上升的规律性。
具体阅读过程中的情境创设,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必要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补充学生原有阅读理解经验中的不足。例如教学《变色龙》一文,如果学生对变色龙这种动物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变色的特点认识不清,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奥楚蔑洛夫性格中的可怜与可悲,对人物的理解只能停留在“可笑”的层面上。教学时可以播放一段关于自然界中变色龙的录像,可以迅速帮助学生进入为何称奥楚蔑洛夫为变色龙的情境。
(三)加强范文阅读的过程指导
指导学生确立阅读目标,要带着问题去阅读,这就需要学会发现问题,简单问题可以随机确立。复杂问题的发现,既要教师指导,还要通过初读后再行深化问题层次。在读写结合的环节,特别要指导学生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让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自主创作,写些读后感,喜欢名著的理由,或谁最令人感动等内容、形式各异的文章,使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步提升,力使阅读教学达标,取得更大的成效。
阅读方法的指导也很有必要。可对不同的范文,做出不同的要求,力求阅读更有针对性。例如记叙文阅读,要求整体感知理解课文、重点品评人物、延伸扩展表达感受、归纳总结,同时将阅读作为主线贯穿其中。古诗文阅读,则侧重于突出诵读,熟读,培养语感等等。具体的阅读方法如揣摩讨论法、触类旁通法、评点摘录法、朗读法等等,都可引导学生熟悉和应用。
(四)构建完善阅读评价和激励机制
首先是范文阅读的结果必须给以评价,通过分数、讲评等形式,给以确认。同时定期展评。对学生笔记、周记和作文要及时展评,鼓励先进,鞭策后进。鼓励发表。对经过大家公认、确有创新点的读书笔记、作文等,应鼓励学生大胆向有关刊物投稿,争取发表,以增强信心,培养兴趣。一般作品,也可通过校刊、学校网站和班级网站、博客等,给以发表。对已发表的作品,则实行“拿来主义”,引导学生像对待课文一样,从各个角度重新审视,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并进而指导学生每学期从周记、作文中制作一册自选集,回顾走过来的每一步,以便继往开来。此外,还可借助各种语文课文活动,让学生把阅读探究的成果转化为一定程度的生产力,以实现更大的激励作用和社会价值效应。
注释:
①周英男、陈芳:建构主义理论在.MBA案例敦学中的应用研究,管理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8年2月。
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2页。
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页。
④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717页。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赵惠霞:启发式教学中的心理动机探析[J],教育探索,2004(3):96
[4]王占新:如何让孩子会阅读爱阅读[J],学科教学探索.2006(1)
[5]赵纪法、朱水军:多点情感体悟[J],学语文.2006(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互动阅读模式 构建
一、互动阅读模式建构的要义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之一,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既是语言信息的接收过程,又是语文能力锻炼培养的过程,直接有助于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长期以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并未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学生兴趣指向不专一,阅读效益低下,阅读过程缺乏主体进取意识,阅读质量和效益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阅读教学的教师中心思想作祟,学生主体地位削弱,教学方式陈旧,学生学习被动消极。学生阅读准备变成了教师阅读体会的讲述,学生阅读过程变成作业练习过程。其本质是主体意识丧失,个性化被桎梏,学生被动参与,机械阅读。这显然违背了阅读规律,其结果当然是事与愿违的。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的基本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遣陆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①其中,支架式教学模式强调,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
在阅读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巨大,意义非凡。必须转变教学方式,由讲授变为指导,由注入变为启发,由此促成学生阅读方式的转变。其中通过教材阅读指导,让学生熟读范文,进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应该成为互动阅读模式的关键环节。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②撇开新课程教材而另起炉灶另找阅读材料,大抵属于舍本求末了,尽管必要的校本课程用以补充是必要的,但多应属于略读和泛读。“精要地讲”,就是揭示规律,提示要点,对学生领悟不到、研究不出的难点,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关键点给予必要的点拨,以生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引起类比、归纳等思维活动,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探索、创造。精讲贵在启人心智,由一知多,给学生提供知识和智能的生长点。启发的结果,体现在能力的运用上,学生应学会举一反三。“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已熟悉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③“精读文章”是举一,“阅读略读书籍,参读相关文章”是反三。针对“有人认为学习语文课之目的惟在作文,而读书为作文之预备,故讲读之际,喋喋言作法,言技巧”,叶老认为:“读书亦为目的……果能不为乱讲死讲,而养成学生读书之良好习惯,不知不觉之中自能影响作文,固不必喋喋言作法,言技巧也。”④阅读不同于写作,但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思想养料、方法借鉴,把阅读得来的知识、技能迁移到写作,这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同时,教学过程要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这是阅读教学方式变革的根本任务。阅读教学启发式的要点在于,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选用各种适当的方式、方法,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这里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启发式当然要设疑解惑;而且这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但决不等于满堂问或满堂练,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要提高启发质量,改善启发形式,讲求启发效果。至此,由诸多阅读动力因素组合而构建起的互动阅读模式,就有了厚实的理论依托和构建条件。
二、互动阅读模式的基本结构
为此,我们提出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互动模式,那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议题确定和情境创设,推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合作,阅读探究,进而指导学生把读写结合起来,形成阅读成果,最后师生讨论评价阅读结果,派生新的阅读任务,如此良性循环往复,形成新课标指导下的互动阅读范式。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在这个整体结构中,师生互动和学生读写结合是重要环节,必须在任务驱动格式下,学生之间讨论协作,完成精读任务,即通过精读,获得信息,解决问题,养成人文素养,提升语文水平。最后是师生互动的阅读总结评价,目的在于概括提升,巩固加深,同时引入新的阅读学习任务,为下一轮的阅读互动打好基础。互动阅读过程不是学生自由应付,而是置于教师指导之下的任务驱动。通过情境创设、互动议题确定、读写方法指导和阅读成果评价,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全程指导作用。
三、互动阅读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做好互动阅读的实施准备
教师向学生讲解互动阅读学习模式的实施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树立合作学习、互动探究、共享智慧的观念,明确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从初一开始,即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听说读写训练,包括课前的小演讲,课堂上的小辩论和对课文内容的质疑等,使学生逐步形成深入钻研、勇于质疑、大胆思辨、积极发言的能力和习惯。除了课堂阅读教学之外,还要求学生长期坚持课外读书活动,并以摘抄、写读后感、写周记、互相推荐优秀读物等形式加以落实。根据学生个性特征、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综合能力,将班内学生有机组合,或个体,或分组,坚持持久阅读。
(二)创设并优化互动阅读情境
配合范文阅读教学,收集中学阶段学生必读、选读和参读三大门类的古今中外优秀图书,确定其与教材知识的远近关系,把这些图书细分作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三个大的层次,然后有计划、有目的地分期分批投放到阅读计划中,为学生提供阶段性精神食粮。这属于宏观外围环境的创设。校本课程或随机遴选的阅读资料,其基本原则是坚持与教材同步,和素质挂钩,体现螺旋式上升的规律性。
具体阅读过程中的情境创设,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必要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补充学生原有阅读理解经验中的不足。例如教学《变色龙》一文,如果学生对变色龙这种动物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变色的特点认识不清,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奥楚蔑洛夫性格中的可怜与可悲,对人物的理解只能停留在“可笑”的层面上。教学时可以播放一段关于自然界中变色龙的录像,可以迅速帮助学生进入为何称奥楚蔑洛夫为变色龙的情境。
(三)加强范文阅读的过程指导
指导学生确立阅读目标,要带着问题去阅读,这就需要学会发现问题,简单问题可以随机确立。复杂问题的发现,既要教师指导,还要通过初读后再行深化问题层次。在读写结合的环节,特别要指导学生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让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自主创作,写些读后感,喜欢名著的理由,或谁最令人感动等内容、形式各异的文章,使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步提升,力使阅读教学达标,取得更大的成效。
阅读方法的指导也很有必要。可对不同的范文,做出不同的要求,力求阅读更有针对性。例如记叙文阅读,要求整体感知理解课文、重点品评人物、延伸扩展表达感受、归纳总结,同时将阅读作为主线贯穿其中。古诗文阅读,则侧重于突出诵读,熟读,培养语感等等。具体的阅读方法如揣摩讨论法、触类旁通法、评点摘录法、朗读法等等,都可引导学生熟悉和应用。
(四)构建完善阅读评价和激励机制
首先是范文阅读的结果必须给以评价,通过分数、讲评等形式,给以确认。同时定期展评。对学生笔记、周记和作文要及时展评,鼓励先进,鞭策后进。鼓励发表。对经过大家公认、确有创新点的读书笔记、作文等,应鼓励学生大胆向有关刊物投稿,争取发表,以增强信心,培养兴趣。一般作品,也可通过校刊、学校网站和班级网站、博客等,给以发表。对已发表的作品,则实行“拿来主义”,引导学生像对待课文一样,从各个角度重新审视,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并进而指导学生每学期从周记、作文中制作一册自选集,回顾走过来的每一步,以便继往开来。此外,还可借助各种语文课文活动,让学生把阅读探究的成果转化为一定程度的生产力,以实现更大的激励作用和社会价值效应。
注释:
①周英男、陈芳:建构主义理论在.MBA案例敦学中的应用研究,管理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8年2月。
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2页。
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页。
④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717页。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赵惠霞:启发式教学中的心理动机探析[J],教育探索,2004(3):96
[4]王占新:如何让孩子会阅读爱阅读[J],学科教学探索.2006(1)
[5]赵纪法、朱水军:多点情感体悟[J],学语文.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