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喜欢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所以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样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呢?下面是我的一点看法。
我经常看中央10台,其中很多节目与教育有关。有一期节目叙述了一些故事,并由这些故事阐明了一些观点,这些观点对我们的教学非常有益。其中有这样两个小故事我印象比较深:
第一个故事,作者叙述他小的时候,一分钱一分钱地攒起来,目标是买连环画。经过不懈的努力,他小学时就把《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连环画看完了。后来他长大了,结婚生子了。为了让孩子成才,在孩子出生后,作者就为他买了很多连环画放在桌子上。可小孩上学识字后,却始终没有自觉地去读连环画。作者就想:为什么孩子对它不感兴趣呢?一个原因是作业多、时间紧;而另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小的时候作者是一分钱一分钱地攒钱买连环画,这个过程使他对连环画更有兴趣,当看完一回后,便想看下回分解,于是便继续攒钱去买。整个过程都是一个了解未知的过程,所以作者自始至终兴趣很浓。而他的孩子一出生,他就把一大堆连环画放在孩子桌上,孩子当然不会珍惜,也就不会感兴趣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认识到,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师应设法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让学生乐学、爱学。为此我是这样做的: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学生喜欢的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轴对称现象》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了生活中的一些建筑、万物生灵、剪纸、图案设计等,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对称,培养学习兴趣。果然,欣赏了这些以后学生很希望探究一下这些美丽的东西里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数学知识。就在这时我拿出了一张对称的剪纸,让学生猜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后猜出了很多结论。有一个学生说:“它从中间对折后两边能重合。”他说完后其他同学纷纷点头,这时我请这个同学到前面来操作一下,并展示给大家看,用实践来进一步肯定他的猜想。其他猜想我也采用了实践的方法。按理说现在就可以出现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了,可是我又设计了一个动手的环节,将纸对折后用针扎图案,并谈自己的设计思路。学生很高兴地参与了活动,而且活动中学生的设计让我出乎意料。有的同学扎了一颗心,她说希望我们全班能团结一心;有的学生扎了一个信封,她说希望我们的友谊长存……就这样他们愉快地收获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为了加深理解我又让他们站起来摆一个轴对称的姿势,有个别学生摆得优美但不对称,经过互相观察交流他们很快改了过来。上完这节课,学生对我说:“老师,感觉时间太短了,真想继续学。”所以我们上课一定要让学习引起学生的注意,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期待下节课的到来,才会越学越有劲,才会喜欢我们的课堂。
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课堂上我们不能直接传授知识,让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用活的知识教活学生,让学生乐学爱学。比如在讲《梯形》这一节时,添加辅助线是本节的难点,这个知识点学生想是很难得到的,怎么办?直接教吗?我反复地琢磨,最后我想到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梯形,然后设计了两个问题:你能折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码?你能折出一个矩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吗?同桌合作,一人完成一个。这样一个操作题,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终于完成了。这时我说:“请你把折痕画出来。”就这样自然而然地画出了辅助线,学生印象深,而且兴趣浓,更关键的是,难点不再是难点。所以我们上课时不管是重点还是难点,一定不能把知识直接教给学生,要给他们探索和探究的过程,这样他们才不会觉得乏味。所以我认为多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学生才会喜欢我们的课堂。
第二个故事,一个初一的小女生,一直攒钱想买一本《哈利伯特》。当快要攒够了的时候,正碰上她的生日,她的母亲买来一本《哈利伯特》送给她当礼物。这个小女生收到礼物时并没感到很快乐,而是说:“真没劲,我以后再也不看《哈利伯特》了。”是啊,孩子眼看就要成功了,而母亲的礼物消灭了她的愿望,让她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一时失去了目标。
我觉得第二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教学时应该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特别是应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找到答案。这样可以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自信。可很多老师在讲课时耐不住性子,仍然不改旧观念,只是接受了新的形式。比如说合作讨论交流,他们上课时也用,可他们不舍得给时间,当学生讨论一段时间后没有发现结论,老师便自己进行总结,而不是稍作启发再讨论。这样学生往往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没有成功的体验,也就失去了自信心,损害到求知欲,进一步会表现为厌学。其实他们不知道,再给学生点启发、再给学生点时间,他们就会创造出奇迹。比如在讲《七巧板》这一节时,有些老师觉得这节课很简单,让学生观察讨论便可以得到答案。确实观察讨论能发现结论,但你如果给学生点创造的时间,他们就会用七巧板创造出一些你想象不到事物;如果你再给学生一点探索的时间,他们就会发现一些课本上没涉及到的知识,如果你再给学生一点参观的时间,他们就会获取更多的知识;发现数学的价值……总之,如果你多给学生点探索的时间,他们就会更成功,他们就会更期盼,就会喜欢我们的课堂。
当然,要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还有很多元素,比如我们的个人魅力(能力、素质、修养等)、我们的专业知识、我们是否博学多才等等,我在这里只是就两个小故事谈了一点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一起创建学生喜欢的课堂吧!
我经常看中央10台,其中很多节目与教育有关。有一期节目叙述了一些故事,并由这些故事阐明了一些观点,这些观点对我们的教学非常有益。其中有这样两个小故事我印象比较深:
第一个故事,作者叙述他小的时候,一分钱一分钱地攒起来,目标是买连环画。经过不懈的努力,他小学时就把《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连环画看完了。后来他长大了,结婚生子了。为了让孩子成才,在孩子出生后,作者就为他买了很多连环画放在桌子上。可小孩上学识字后,却始终没有自觉地去读连环画。作者就想:为什么孩子对它不感兴趣呢?一个原因是作业多、时间紧;而另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小的时候作者是一分钱一分钱地攒钱买连环画,这个过程使他对连环画更有兴趣,当看完一回后,便想看下回分解,于是便继续攒钱去买。整个过程都是一个了解未知的过程,所以作者自始至终兴趣很浓。而他的孩子一出生,他就把一大堆连环画放在孩子桌上,孩子当然不会珍惜,也就不会感兴趣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认识到,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师应设法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让学生乐学、爱学。为此我是这样做的: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学生喜欢的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轴对称现象》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了生活中的一些建筑、万物生灵、剪纸、图案设计等,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对称,培养学习兴趣。果然,欣赏了这些以后学生很希望探究一下这些美丽的东西里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数学知识。就在这时我拿出了一张对称的剪纸,让学生猜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后猜出了很多结论。有一个学生说:“它从中间对折后两边能重合。”他说完后其他同学纷纷点头,这时我请这个同学到前面来操作一下,并展示给大家看,用实践来进一步肯定他的猜想。其他猜想我也采用了实践的方法。按理说现在就可以出现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了,可是我又设计了一个动手的环节,将纸对折后用针扎图案,并谈自己的设计思路。学生很高兴地参与了活动,而且活动中学生的设计让我出乎意料。有的同学扎了一颗心,她说希望我们全班能团结一心;有的学生扎了一个信封,她说希望我们的友谊长存……就这样他们愉快地收获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为了加深理解我又让他们站起来摆一个轴对称的姿势,有个别学生摆得优美但不对称,经过互相观察交流他们很快改了过来。上完这节课,学生对我说:“老师,感觉时间太短了,真想继续学。”所以我们上课一定要让学习引起学生的注意,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期待下节课的到来,才会越学越有劲,才会喜欢我们的课堂。
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课堂上我们不能直接传授知识,让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用活的知识教活学生,让学生乐学爱学。比如在讲《梯形》这一节时,添加辅助线是本节的难点,这个知识点学生想是很难得到的,怎么办?直接教吗?我反复地琢磨,最后我想到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梯形,然后设计了两个问题:你能折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码?你能折出一个矩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吗?同桌合作,一人完成一个。这样一个操作题,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终于完成了。这时我说:“请你把折痕画出来。”就这样自然而然地画出了辅助线,学生印象深,而且兴趣浓,更关键的是,难点不再是难点。所以我们上课时不管是重点还是难点,一定不能把知识直接教给学生,要给他们探索和探究的过程,这样他们才不会觉得乏味。所以我认为多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学生才会喜欢我们的课堂。
第二个故事,一个初一的小女生,一直攒钱想买一本《哈利伯特》。当快要攒够了的时候,正碰上她的生日,她的母亲买来一本《哈利伯特》送给她当礼物。这个小女生收到礼物时并没感到很快乐,而是说:“真没劲,我以后再也不看《哈利伯特》了。”是啊,孩子眼看就要成功了,而母亲的礼物消灭了她的愿望,让她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一时失去了目标。
我觉得第二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教学时应该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特别是应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找到答案。这样可以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自信。可很多老师在讲课时耐不住性子,仍然不改旧观念,只是接受了新的形式。比如说合作讨论交流,他们上课时也用,可他们不舍得给时间,当学生讨论一段时间后没有发现结论,老师便自己进行总结,而不是稍作启发再讨论。这样学生往往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没有成功的体验,也就失去了自信心,损害到求知欲,进一步会表现为厌学。其实他们不知道,再给学生点启发、再给学生点时间,他们就会创造出奇迹。比如在讲《七巧板》这一节时,有些老师觉得这节课很简单,让学生观察讨论便可以得到答案。确实观察讨论能发现结论,但你如果给学生点创造的时间,他们就会用七巧板创造出一些你想象不到事物;如果你再给学生一点探索的时间,他们就会发现一些课本上没涉及到的知识,如果你再给学生一点参观的时间,他们就会获取更多的知识;发现数学的价值……总之,如果你多给学生点探索的时间,他们就会更成功,他们就会更期盼,就会喜欢我们的课堂。
当然,要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还有很多元素,比如我们的个人魅力(能力、素质、修养等)、我们的专业知识、我们是否博学多才等等,我在这里只是就两个小故事谈了一点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一起创建学生喜欢的课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