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立足教材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由课内文本向课外文本展开阅读。在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心理,兴趣和基本素养,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实践中摸索方法,提高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性。
关键词: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兴趣 多种教学手段
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对语文教学意义重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没有良好的丰富的阅读体验,学生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很难有提高。近年来高考变化一直不断,高考语文的变化也越来越朝向注重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文字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试卷中阅读的文段越来越多,可以说,学生如果不有意识地进行阅读训练,在考试中时间就不一定够用。所以快速准确地阅读文段并理解文段中的信息就显得格外重要。无论从学生的应对高考,还是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来看,在学校教学中倡导并积极探索群文阅读的有效方法对教育教学意义重大。
我校积极倡导群文阅读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思路。重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环节,探索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近两年的群文阅读实践中,结合我校学生及教学条件的具体情况摸索了一些方法。我校是一所位于偏僻小县城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语文学习情况比较差,阅读量少,阅读能力弱。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采用了以下一些群文阅读的方法。
一、掌握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想让学生去阅读,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阅读体验,热爱阅读的人都知道,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是很快乐很幸福的一件事,阅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获得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这一点可以说对任何人都不例外。所以,只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就不怕他不爱阅读。而一旦从学生的兴趣引导他进入阅读,体验阅读,最终他会深深地喜欢上阅读。
我们根据教材的内容、题材、作者等情况在导入新课时提供多元信息,增加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播下课外阅读的种子,通过这些方法为群文阅读顺利做铺垫。
以人教版高二教材中的《边城》为例。我们在导入《边城》这篇课文时,着重强调这篇小说独特的艺术特色,让人感动又感伤的凄美爱情故事以及作者沈从文自学成才的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他的爱情故事。这些信息能极大的引起高中生的兴趣。接下来教师不进入文本进行讲授,而是让学生自己阅读,他们带着极大的兴趣阅读文本,发现只是节选,就有学生在课下买来了完整的《边城》这本书。我们发现,在教师讲授课文之前,已经有不少学生读完了整个《边城》的故事,甚至能复述故事的来龙去脉。这种可喜的现象无疑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语文学科有其独特性,它不仅需要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它也需要影像和声音的辅助。优质的影像资源和音频资源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增强他们对所读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还以《边城》为例。沈从文小说的风格是散文化和诗化,语言和营造的意境优美,但故事情节松散,不像一般小说那样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鲜明的情节变化。而缺少激烈的扣人心弦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会让学生觉得索然寡味,没有兴趣读下去。对于语文素养不高的学生来说,初读就很难进入。事实上,在没有对这篇文章进行导入讲解之前,我让学生利用早自习时间阅读,结束后我询问学生的阅读感受,很多学生表示读不懂,读不进去。学生读不进去还何谈教学效果。当然在导入新课之后,学生产生了阅读兴趣,自行阅读了文章。但是我们仍然没有讲授这篇文章,而是放映了电影《边城》。我们观察到学生在观看影片时特别认真特别投入,他们边看电影边翻课文,查找相应的情节和对话。在观看影片后,学生普遍表示对《边城》更感兴趣了,觉得里面有读不尽的意味。他们对沈从文也更感兴趣了,在课下找来他的其他作品来读。
利用多媒体教学,用影像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这篇名著的感受和理解,效果是非常好的。经过我们以上的教学手段的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已经有了颇多感受。
三、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文本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载体。教师只有真正走进文本,设计出最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案,并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向课外合理延伸拓展文本,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应该说,没有最好的教学设计,只有最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至少应该考虑三个方面的要点。第一是教材选编一篇文章的教学目的;第二是教师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第三是鼓励学生说出他们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不同的见解会让师生共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在语文教学中是很好的。
在《边城》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安排了以下教学内容。一、《边城》散文化诗化的艺术特色。二、它主题的“美”:人性美,人情美,风景美。三、教师补充了自己对这篇文章的一些体会,比如文章用细节刻画人物的心理。比如文章情节的“留空白”。最后环节是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体会,写一篇影片观后感或文章读后感。
以上,是以《边城》为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摸索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以有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立足课本拓展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
在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绝不能认为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和意识就放手不管了。在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閱读是一体的,是同等重要的。在具体的课外阅读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来保证课外阅读的效果。
四、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方法。
高中学生学业负担重,时间紧张,不可能有大量时间对感兴趣的作品进行精读,所以我们指导学生养成看书先看作者简介、序言、目录及标题章节、后序。然后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精读。
五、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虽说“开卷有益”,但要想让阅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更有效的帮助,记读书笔记就必不可少。阅读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是一个信息深加工的过程,也是思维锻炼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对学生的思维和写作有极大的帮助。
六、组织学生定期交流阅读心得
就阅读体验而言,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理解。那么两个学生相互交流,每个学生就可以多一种理解。以此类推,大家相互交流,共同启发,对所读书籍就会有更多样的理解,这是多么巨大的收获。所以我们坚持举行读书交流活动,以期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同时也燃起更大更持久的阅读热情。
以上是我们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些做法。
我们对群文阅读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而且有时候理论和方法看似很科学合理,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也总会因为各方面的因素而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坚信提倡阅读,探索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至关重要,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至关重要,我们会潜心探索,以期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3)张定远,阅读教学论集[C].新蕾出版社,1983
关键词: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兴趣 多种教学手段
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对语文教学意义重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没有良好的丰富的阅读体验,学生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很难有提高。近年来高考变化一直不断,高考语文的变化也越来越朝向注重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文字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试卷中阅读的文段越来越多,可以说,学生如果不有意识地进行阅读训练,在考试中时间就不一定够用。所以快速准确地阅读文段并理解文段中的信息就显得格外重要。无论从学生的应对高考,还是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来看,在学校教学中倡导并积极探索群文阅读的有效方法对教育教学意义重大。
我校积极倡导群文阅读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思路。重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环节,探索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近两年的群文阅读实践中,结合我校学生及教学条件的具体情况摸索了一些方法。我校是一所位于偏僻小县城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语文学习情况比较差,阅读量少,阅读能力弱。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采用了以下一些群文阅读的方法。
一、掌握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想让学生去阅读,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阅读体验,热爱阅读的人都知道,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是很快乐很幸福的一件事,阅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获得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这一点可以说对任何人都不例外。所以,只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就不怕他不爱阅读。而一旦从学生的兴趣引导他进入阅读,体验阅读,最终他会深深地喜欢上阅读。
我们根据教材的内容、题材、作者等情况在导入新课时提供多元信息,增加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播下课外阅读的种子,通过这些方法为群文阅读顺利做铺垫。
以人教版高二教材中的《边城》为例。我们在导入《边城》这篇课文时,着重强调这篇小说独特的艺术特色,让人感动又感伤的凄美爱情故事以及作者沈从文自学成才的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他的爱情故事。这些信息能极大的引起高中生的兴趣。接下来教师不进入文本进行讲授,而是让学生自己阅读,他们带着极大的兴趣阅读文本,发现只是节选,就有学生在课下买来了完整的《边城》这本书。我们发现,在教师讲授课文之前,已经有不少学生读完了整个《边城》的故事,甚至能复述故事的来龙去脉。这种可喜的现象无疑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语文学科有其独特性,它不仅需要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它也需要影像和声音的辅助。优质的影像资源和音频资源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增强他们对所读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还以《边城》为例。沈从文小说的风格是散文化和诗化,语言和营造的意境优美,但故事情节松散,不像一般小说那样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和鲜明的情节变化。而缺少激烈的扣人心弦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会让学生觉得索然寡味,没有兴趣读下去。对于语文素养不高的学生来说,初读就很难进入。事实上,在没有对这篇文章进行导入讲解之前,我让学生利用早自习时间阅读,结束后我询问学生的阅读感受,很多学生表示读不懂,读不进去。学生读不进去还何谈教学效果。当然在导入新课之后,学生产生了阅读兴趣,自行阅读了文章。但是我们仍然没有讲授这篇文章,而是放映了电影《边城》。我们观察到学生在观看影片时特别认真特别投入,他们边看电影边翻课文,查找相应的情节和对话。在观看影片后,学生普遍表示对《边城》更感兴趣了,觉得里面有读不尽的意味。他们对沈从文也更感兴趣了,在课下找来他的其他作品来读。
利用多媒体教学,用影像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这篇名著的感受和理解,效果是非常好的。经过我们以上的教学手段的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已经有了颇多感受。
三、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文本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载体。教师只有真正走进文本,设计出最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案,并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向课外合理延伸拓展文本,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应该说,没有最好的教学设计,只有最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至少应该考虑三个方面的要点。第一是教材选编一篇文章的教学目的;第二是教师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第三是鼓励学生说出他们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不同的见解会让师生共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在语文教学中是很好的。
在《边城》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安排了以下教学内容。一、《边城》散文化诗化的艺术特色。二、它主题的“美”:人性美,人情美,风景美。三、教师补充了自己对这篇文章的一些体会,比如文章用细节刻画人物的心理。比如文章情节的“留空白”。最后环节是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体会,写一篇影片观后感或文章读后感。
以上,是以《边城》为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摸索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以有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立足课本拓展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
在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绝不能认为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和意识就放手不管了。在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閱读是一体的,是同等重要的。在具体的课外阅读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来保证课外阅读的效果。
四、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方法。
高中学生学业负担重,时间紧张,不可能有大量时间对感兴趣的作品进行精读,所以我们指导学生养成看书先看作者简介、序言、目录及标题章节、后序。然后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精读。
五、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虽说“开卷有益”,但要想让阅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更有效的帮助,记读书笔记就必不可少。阅读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是一个信息深加工的过程,也是思维锻炼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对学生的思维和写作有极大的帮助。
六、组织学生定期交流阅读心得
就阅读体验而言,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理解。那么两个学生相互交流,每个学生就可以多一种理解。以此类推,大家相互交流,共同启发,对所读书籍就会有更多样的理解,这是多么巨大的收获。所以我们坚持举行读书交流活动,以期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同时也燃起更大更持久的阅读热情。
以上是我们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些做法。
我们对群文阅读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而且有时候理论和方法看似很科学合理,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也总会因为各方面的因素而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坚信提倡阅读,探索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至关重要,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至关重要,我们会潜心探索,以期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3)张定远,阅读教学论集[C].新蕾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