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引导高中更加重视学生成长过程,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遵义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特长生;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推动高中体育特长生选育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学校以发现高中生体育特长为基础,把握“育体”“育人”等维度,充分发挥体育特长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体教融合等领域的优势,推动特长生培养与常规体育教学全面融合,实现以体育特长生培养引领体育教学创新的良好目标。
一、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的问题
(一)体育特长生训练管理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体育特长生训练不系统,训练体制不完全、课中监督机制不完善,如只制定训练时间与地点,却没有科学制定训练时长与内容等。在此学生专业训练时间不长,运动能力提升不快,空闲时间也不能主动进行自我训练。主要是因为学校中对于体育特长生的训练不能因材施教,不能结合学生實际特点制定对应训练计划。课中大多是分组集中训练只有少部分是分组训练,因此训练方式科学性有待商榷。
(二)体育特长生文化课水平低
体育特长生要抽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运动训练,每天下午都不能在班级上课,这样的混班方式导致体育特长生大量丢课,不能跟上班级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影响了体育特长生文化知识学习的连续性和系统化,同时体育特长生的精力多在运动训练方面,致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存在诸多困难,从而致使体育特长生运动水平高、文化水平低的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学生虽然体育成绩突出,却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够而限制了发展。
(三)缺少学习主动性
体育特长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因为每天进行的大量的体育训练,占据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加之学生因为跟不上班级进度而导致的学习信心不足、对文化课兴趣缺失,使他们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学习效率低下,使文化课基础本来就薄弱的他们从心理上更加排斥文化课学习。
二、体育特长生培养方式与策略
(一)龙头学校
1.择优选择项目,强化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在当前高考政策和教体融合的背景下,教育部门、体育部门青少年体育赛事已经高度整合,教育部、体育总局明确表示要支持高校、高中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四大龙头学校体育运动队水平要立足于全省,要在足球、篮球、排球、田径4个项目中至少选择2项作为重点发展项目并开展系统训练,健全训练、培养体系,通过高质量的训练提升队伍整体实力和运动员竞技水平。各校要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培养更多等级运动员,为升入高校获取更多的通道。通过持续发力,力争每校都有1-2支运动队在省内具有较强竞争力。
2.优化招生工作,吸引更多优秀体育苗子。当前省、市、县三级中小学生体育比赛较多,2021年仅市级就计划了17项,随着赛事体系的健全将会涌现更多的优秀体育苗子,高中体育特长生招生选择范围将会更大。各学校要加强对初中优秀体育苗子的挖掘与跟踪,要从招生政策、培养机制、出口规划等方面强化宣传工作,吸引更多、更好的优秀苗子就读。
(二)普通高中学校
1.做好兜底工作,充分挖掘高水平运动员。要加大统招类学生培养力度,宣传体育特长生高考招生制度,要从高一起挖掘和动员有潜力的学生,在注重文化学科培养的同时系统的开展针对性体能训练,力争让更多文化成绩在二本类的学生通过体育类考上一本。要从高一起对优秀苗子持续培养,特别是运动能力的提升。要加大体育特长生文化课的突破,可在高三下学期成立体育特长生文化冲刺班。
2.加强运动队建设,合理选择重点项目。要加强足球、
篮球、田径等普及性较强项目运动队的队伍建设,除此之外,要深入研究国家、省、市等各级中小学体育竞赛项目,结合本校体育教师专业特长,结合地域特点、气候特点,合理选择1项重点发展项目。在普及型项目与龙头学校相比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选择好项目尤为重要。要通过系统训练(每周不低于3次)提升队伍整体实力,为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做好准备,培养更多等级运动员,为升入高校获取更多的通道。遵义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要用好与遵义足球学校和遵义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合作机制,从足球和游泳特长生上有所突破,同时还要解决好学训矛盾,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和运动能力共同提高。
(三)共性建议
1.注重体育职业体验,强化职业情境体验。中学生正处于职业探索期,加强职业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涯规划意识、生涯发展目标和职业观念。体育生可从体育教育、体育管理、体育休闲等领域进行职业选择,针对体育生的就业方向,通过体育竞赛、体育文化活动、体育职业体验活动等,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岗位,学会思考、学会锻炼、学会比赛、学会评价,促进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提高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未来的职业选择进行充分的认知。例如在球类比赛中,从裁判的角度体验,结合比赛的实际情况,阐释技战术在实际比赛中运用的情境与策略,启发和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练,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提高学生阅读比赛的能力,提高学生技战术运用和进行比赛的能力。
2.提升文化课水平
遵守教学规律,根据体育特长生文化课成绩差异情况,采取不同的文化课培养及编班方式。文化课成绩在正常升学成绩水平范围内的学生,依旧在正常高考班进行文化课学习;文化课成绩相对较弱的体育特长生,单独成立体育班,实行统一管理,体育教师任班主任,有针对性的开设文化课课程,分学段分层次开展教学。
结论: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是我国竞技体育培养体系中的一部分,培养体育特长生,不仅能够满足在体育方面有特长、有兴趣爱好的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还能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输送后备人才。在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结构、方案方面还需要不断地创新、改革,关注特长生的成长和日常生活需求,针对特长生的体能情况和竞技水平,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培养方案,从而在特长生的培养上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2019-8-10.
[2] 全面推进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解读《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国政府网.
关键词:高中;体育特长生;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推动高中体育特长生选育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学校以发现高中生体育特长为基础,把握“育体”“育人”等维度,充分发挥体育特长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体教融合等领域的优势,推动特长生培养与常规体育教学全面融合,实现以体育特长生培养引领体育教学创新的良好目标。
一、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的问题
(一)体育特长生训练管理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体育特长生训练不系统,训练体制不完全、课中监督机制不完善,如只制定训练时间与地点,却没有科学制定训练时长与内容等。在此学生专业训练时间不长,运动能力提升不快,空闲时间也不能主动进行自我训练。主要是因为学校中对于体育特长生的训练不能因材施教,不能结合学生實际特点制定对应训练计划。课中大多是分组集中训练只有少部分是分组训练,因此训练方式科学性有待商榷。
(二)体育特长生文化课水平低
体育特长生要抽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运动训练,每天下午都不能在班级上课,这样的混班方式导致体育特长生大量丢课,不能跟上班级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影响了体育特长生文化知识学习的连续性和系统化,同时体育特长生的精力多在运动训练方面,致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存在诸多困难,从而致使体育特长生运动水平高、文化水平低的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学生虽然体育成绩突出,却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够而限制了发展。
(三)缺少学习主动性
体育特长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因为每天进行的大量的体育训练,占据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加之学生因为跟不上班级进度而导致的学习信心不足、对文化课兴趣缺失,使他们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学习效率低下,使文化课基础本来就薄弱的他们从心理上更加排斥文化课学习。
二、体育特长生培养方式与策略
(一)龙头学校
1.择优选择项目,强化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在当前高考政策和教体融合的背景下,教育部门、体育部门青少年体育赛事已经高度整合,教育部、体育总局明确表示要支持高校、高中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四大龙头学校体育运动队水平要立足于全省,要在足球、篮球、排球、田径4个项目中至少选择2项作为重点发展项目并开展系统训练,健全训练、培养体系,通过高质量的训练提升队伍整体实力和运动员竞技水平。各校要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培养更多等级运动员,为升入高校获取更多的通道。通过持续发力,力争每校都有1-2支运动队在省内具有较强竞争力。
2.优化招生工作,吸引更多优秀体育苗子。当前省、市、县三级中小学生体育比赛较多,2021年仅市级就计划了17项,随着赛事体系的健全将会涌现更多的优秀体育苗子,高中体育特长生招生选择范围将会更大。各学校要加强对初中优秀体育苗子的挖掘与跟踪,要从招生政策、培养机制、出口规划等方面强化宣传工作,吸引更多、更好的优秀苗子就读。
(二)普通高中学校
1.做好兜底工作,充分挖掘高水平运动员。要加大统招类学生培养力度,宣传体育特长生高考招生制度,要从高一起挖掘和动员有潜力的学生,在注重文化学科培养的同时系统的开展针对性体能训练,力争让更多文化成绩在二本类的学生通过体育类考上一本。要从高一起对优秀苗子持续培养,特别是运动能力的提升。要加大体育特长生文化课的突破,可在高三下学期成立体育特长生文化冲刺班。
2.加强运动队建设,合理选择重点项目。要加强足球、
篮球、田径等普及性较强项目运动队的队伍建设,除此之外,要深入研究国家、省、市等各级中小学体育竞赛项目,结合本校体育教师专业特长,结合地域特点、气候特点,合理选择1项重点发展项目。在普及型项目与龙头学校相比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选择好项目尤为重要。要通过系统训练(每周不低于3次)提升队伍整体实力,为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做好准备,培养更多等级运动员,为升入高校获取更多的通道。遵义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要用好与遵义足球学校和遵义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合作机制,从足球和游泳特长生上有所突破,同时还要解决好学训矛盾,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和运动能力共同提高。
(三)共性建议
1.注重体育职业体验,强化职业情境体验。中学生正处于职业探索期,加强职业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涯规划意识、生涯发展目标和职业观念。体育生可从体育教育、体育管理、体育休闲等领域进行职业选择,针对体育生的就业方向,通过体育竞赛、体育文化活动、体育职业体验活动等,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岗位,学会思考、学会锻炼、学会比赛、学会评价,促进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提高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未来的职业选择进行充分的认知。例如在球类比赛中,从裁判的角度体验,结合比赛的实际情况,阐释技战术在实际比赛中运用的情境与策略,启发和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练,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提高学生阅读比赛的能力,提高学生技战术运用和进行比赛的能力。
2.提升文化课水平
遵守教学规律,根据体育特长生文化课成绩差异情况,采取不同的文化课培养及编班方式。文化课成绩在正常升学成绩水平范围内的学生,依旧在正常高考班进行文化课学习;文化课成绩相对较弱的体育特长生,单独成立体育班,实行统一管理,体育教师任班主任,有针对性的开设文化课课程,分学段分层次开展教学。
结论: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是我国竞技体育培养体系中的一部分,培养体育特长生,不仅能够满足在体育方面有特长、有兴趣爱好的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还能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输送后备人才。在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结构、方案方面还需要不断地创新、改革,关注特长生的成长和日常生活需求,针对特长生的体能情况和竞技水平,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培养方案,从而在特长生的培养上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2019-8-10.
[2] 全面推进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解读《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