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虬髯客传》为唐代传奇小说的集大成者,主要描写了“风尘三侠”——红拂女、李靖与虬髯客——的故事。本文就行为、语言、宗教迷信、隐射信息四方面,利用杨宪益及戴乃迭的译文来解读《虬髯客传》中涉及古代等级制度文化的英译片段。而这些研究对于翻译实践中注重古代中国封建等级制度具有较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虬髯客传;等级制度;汉英翻译;杨宪益
《虬髯客传》(后文简称《虬传》)的故事梗概为红拂女投奔李靖,两人偶遇虬髯客,三人同见李世民,及最后虬髯客尊李世民为真天子,而将自己身家赠与李靖,远去他乡称王的故事。
考虑到此文为文学性小说,加上唐朝时小说体裁发展尚未完全,杨宪益及戴乃迭(后文简称“译者”)在将此文英译过程中,发挥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英语读者有较好的阅读体验,其中也不乏很多体现古代等级制度文化的片段,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做了相应处理或着重描写,在杨宪益及戴乃迭的译文(后文简称“译文”)中有全面的体现。
一、行为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从见面问好的方向性可以读出此类信息,如下级要先向上级问好,辈分低的人要先向辈分高的人问好。而在《虬传》中,地位低的人见到地位高的人,也要先行鞠躬,鞠躬就是中国古代的表示尊敬的问好方式。如李靖第一次觐见杨素时,“公前揖曰”,即李靖在说话前就先作揖体现对杨素的尊敬。此处译文为“Li approached and said with a bow”,把李靖上前,一边作揖一边谏言的形态跃然纸上。
而在中国古代,女子地位不如男,这在译文中也有所体现。在红拂女与李靖私奔到灵石旅舍时,原文有一片段为“行次灵石旅舍,既设床,炉中烹肉且熟。张氏以发长委地,立梳床前”。如考究此处主语,第一句的主语为李靖与红拂女两人,两人一起整理好床铺,一起煮好肉;第二句主语为张氏,即红拂女。但此处译文为“On the way they stopped at a hostel in Lingshi. The bed was made,meat was boiling in the pot,Zhang was combing her long hair in front of the bed”。即此处译者利用英语的被动句式,把整理床铺和煮肉的主语隐藏起来,体现译者对古代等级制度的把控,即男主外女主内的习惯。
二、语言
语言在中国是一门文化,时至今日,人们也不会像英语国家直接称呼领导或老师名字,而是大多以其姓再加其职位来进行称呼,体现尊敬。在《虬传》中,称谓也是值得一探究竟的。李靖觐见杨素时,有说道“公为帝室重臣,须以收罗豪杰为心,不宜踞见宾客”,译文为“As chief councilor to the imperial house,Your Highness should be thinking of …”其中“Your Highness”为李靖对杨素的尊称,此种用法体现了当时作为平民的李靖谏言时对杨素的尊敬,英语读者在阅读此处时,也可以体会到中国古代的官在上,民在下的时风。
后文中,李靖在向虬髯客谈及李世民时说到“尝见一人,愚謂之真人也。其余,将相而已”。对于中文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真人”即指未来的皇帝,而在古代中国,皇权至上的思想严明,如果两人直接在公众场合谈及逆反之事是不可行的,因此译者将此处“真人”译为“the fated person”,既通过“fate”一词体现中国古代封建迷信对命中注定之事的崇敬,又体现了两者在大庭广众之下巧妙避开敏感词,对皇权至上的尊崇。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在进行翻译实践,即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不同语言影射的内在含义,才能以更佳的方式传递文化,表达原文作者观点。
三、宗教迷信
宗教在中国古代主要是用来巩固皇权的,天子即天的儿子,皇帝通过向百姓昭示自己为天下的主人来控制大众。因此,谈及封建等级制度,宗教迷信因素就不可忽视。原文中关于算命人,共提及两次,一次是在李靖询问虬髯客为何要见李世民时,虬髯客回答“望气者言太原有奇气,使吾访之”中的“望气者”;第二次是刘文静初登场时,李靖告诉他“有善相者思见郎君,请迎之”中的“善相者”。两者属于同义词,而译者在此处处理上选择虚实转换,把第一次的出现的“望气者”译为“some divine”(神),这是一个相对较虚的词,体现古代中国迷信的玄乎之气;而把之后出现的“善相者”,此处“相”是实实在在的看面相,译者将其译为“a prophet”(先知),这是一个相对较实的词,因为李靖是当着刘文静面,说虬髯客善于面相。对于一个当时在场的人物来说,译者选择一个相对较实的词是恰当的。虬髯客本人对望气者的重视,及望气者在见了李世民后劝说虬髯客离开当地,去异乡为王,都是为了传达本文主旨——即豪侠不应妄自菲薄,对皇位有所希冀。天子为何,是上天的决意,天下豪侠只能尊重,不可夺取。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众人之上,而各种现象又征兆着不同的内涵,要如何把现象和与天子有利的内涵相接,也是宗教迷信的一部分。而在本文中,译者在处理这一块的译文时,下笔十分谨慎。
四、借外物
如今故宫为旅游景区,人们惊叹于故宫的辉煌壮丽,而故宫的存在,也是为了体现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如故宫的几重大门,也是为了让官员觐见时,踏过一重又一重门,在最后到达天子所在宫殿时,内心的狂妄全无,剩下的都是对皇室的敬重。
在《虬传》中,有一段为道士与刘文静下棋,当李世民一到场,道士便说到“此局全输矣!于此失却局哉!救无路矣!复奚言”。译文为“It’s all up with me. I have lost the game,and there’s no help for it. What more is there to say?”道士的颓败无助跃然纸上,而此处实为以棋喻天下,天下是李世民的,虬髯客虽未豪侠,亦不可抢夺。
总之,杨宪益及戴乃迭在翻译《虬髯客传》这部传奇小说时,通过译文展现了古时中国等级森严之风。其他译者在翻译涉及中国古代等级制度的文章时,应主动发挥译者主体性,对译文有一定把控,重视通过行为、语言、宗教迷信、隐射信息四方面来展现古时中国等级制度的画卷。
参考文献
[1]沈既济.唐代传奇选[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6:220-232.
[2]高光起.虬髯客转[M].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5-195.
[3]杨宪益.兄妹译诗[M]. 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100-104.
作者简介
谭乔虹(出生年1992年.02月),女,汉,学生,四川省德阳市,硕士学历,翻译专业,翻译研究方向。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关键词:虬髯客传;等级制度;汉英翻译;杨宪益
《虬髯客传》(后文简称《虬传》)的故事梗概为红拂女投奔李靖,两人偶遇虬髯客,三人同见李世民,及最后虬髯客尊李世民为真天子,而将自己身家赠与李靖,远去他乡称王的故事。
考虑到此文为文学性小说,加上唐朝时小说体裁发展尚未完全,杨宪益及戴乃迭(后文简称“译者”)在将此文英译过程中,发挥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英语读者有较好的阅读体验,其中也不乏很多体现古代等级制度文化的片段,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做了相应处理或着重描写,在杨宪益及戴乃迭的译文(后文简称“译文”)中有全面的体现。
一、行为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从见面问好的方向性可以读出此类信息,如下级要先向上级问好,辈分低的人要先向辈分高的人问好。而在《虬传》中,地位低的人见到地位高的人,也要先行鞠躬,鞠躬就是中国古代的表示尊敬的问好方式。如李靖第一次觐见杨素时,“公前揖曰”,即李靖在说话前就先作揖体现对杨素的尊敬。此处译文为“Li approached and said with a bow”,把李靖上前,一边作揖一边谏言的形态跃然纸上。
而在中国古代,女子地位不如男,这在译文中也有所体现。在红拂女与李靖私奔到灵石旅舍时,原文有一片段为“行次灵石旅舍,既设床,炉中烹肉且熟。张氏以发长委地,立梳床前”。如考究此处主语,第一句的主语为李靖与红拂女两人,两人一起整理好床铺,一起煮好肉;第二句主语为张氏,即红拂女。但此处译文为“On the way they stopped at a hostel in Lingshi. The bed was made,meat was boiling in the pot,Zhang was combing her long hair in front of the bed”。即此处译者利用英语的被动句式,把整理床铺和煮肉的主语隐藏起来,体现译者对古代等级制度的把控,即男主外女主内的习惯。
二、语言
语言在中国是一门文化,时至今日,人们也不会像英语国家直接称呼领导或老师名字,而是大多以其姓再加其职位来进行称呼,体现尊敬。在《虬传》中,称谓也是值得一探究竟的。李靖觐见杨素时,有说道“公为帝室重臣,须以收罗豪杰为心,不宜踞见宾客”,译文为“As chief councilor to the imperial house,Your Highness should be thinking of …”其中“Your Highness”为李靖对杨素的尊称,此种用法体现了当时作为平民的李靖谏言时对杨素的尊敬,英语读者在阅读此处时,也可以体会到中国古代的官在上,民在下的时风。
后文中,李靖在向虬髯客谈及李世民时说到“尝见一人,愚謂之真人也。其余,将相而已”。对于中文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真人”即指未来的皇帝,而在古代中国,皇权至上的思想严明,如果两人直接在公众场合谈及逆反之事是不可行的,因此译者将此处“真人”译为“the fated person”,既通过“fate”一词体现中国古代封建迷信对命中注定之事的崇敬,又体现了两者在大庭广众之下巧妙避开敏感词,对皇权至上的尊崇。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在进行翻译实践,即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不同语言影射的内在含义,才能以更佳的方式传递文化,表达原文作者观点。
三、宗教迷信
宗教在中国古代主要是用来巩固皇权的,天子即天的儿子,皇帝通过向百姓昭示自己为天下的主人来控制大众。因此,谈及封建等级制度,宗教迷信因素就不可忽视。原文中关于算命人,共提及两次,一次是在李靖询问虬髯客为何要见李世民时,虬髯客回答“望气者言太原有奇气,使吾访之”中的“望气者”;第二次是刘文静初登场时,李靖告诉他“有善相者思见郎君,请迎之”中的“善相者”。两者属于同义词,而译者在此处处理上选择虚实转换,把第一次的出现的“望气者”译为“some divine”(神),这是一个相对较虚的词,体现古代中国迷信的玄乎之气;而把之后出现的“善相者”,此处“相”是实实在在的看面相,译者将其译为“a prophet”(先知),这是一个相对较实的词,因为李靖是当着刘文静面,说虬髯客善于面相。对于一个当时在场的人物来说,译者选择一个相对较实的词是恰当的。虬髯客本人对望气者的重视,及望气者在见了李世民后劝说虬髯客离开当地,去异乡为王,都是为了传达本文主旨——即豪侠不应妄自菲薄,对皇位有所希冀。天子为何,是上天的决意,天下豪侠只能尊重,不可夺取。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众人之上,而各种现象又征兆着不同的内涵,要如何把现象和与天子有利的内涵相接,也是宗教迷信的一部分。而在本文中,译者在处理这一块的译文时,下笔十分谨慎。
四、借外物
如今故宫为旅游景区,人们惊叹于故宫的辉煌壮丽,而故宫的存在,也是为了体现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如故宫的几重大门,也是为了让官员觐见时,踏过一重又一重门,在最后到达天子所在宫殿时,内心的狂妄全无,剩下的都是对皇室的敬重。
在《虬传》中,有一段为道士与刘文静下棋,当李世民一到场,道士便说到“此局全输矣!于此失却局哉!救无路矣!复奚言”。译文为“It’s all up with me. I have lost the game,and there’s no help for it. What more is there to say?”道士的颓败无助跃然纸上,而此处实为以棋喻天下,天下是李世民的,虬髯客虽未豪侠,亦不可抢夺。
总之,杨宪益及戴乃迭在翻译《虬髯客传》这部传奇小说时,通过译文展现了古时中国等级森严之风。其他译者在翻译涉及中国古代等级制度的文章时,应主动发挥译者主体性,对译文有一定把控,重视通过行为、语言、宗教迷信、隐射信息四方面来展现古时中国等级制度的画卷。
参考文献
[1]沈既济.唐代传奇选[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6:220-232.
[2]高光起.虬髯客转[M].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5-195.
[3]杨宪益.兄妹译诗[M]. 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100-104.
作者简介
谭乔虹(出生年1992年.02月),女,汉,学生,四川省德阳市,硕士学历,翻译专业,翻译研究方向。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