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除号历史,丰富除法意义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i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互帮互助,就像一家人。  这天,小乌龟从外婆家回来,走着走着,居然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小乌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眼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夜幕降临了,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树梢。小乌龟心里想:怎么办呀,我可不想在这里过夜啊!小乌龟又累又饿,急得“哇哇”大哭起来。  这时,一头小鹿蹦蹦跳跳出来散步。“咦,是谁在哭呀?”小鹿顺着声音发现了可怜的小乌
戎:张教授,自从2001年小学数学新教材使用以来,有一个问题我一直在想:正整数加法和乘法的意义及其交换律怎样表述比较好?教学中怎样处理比较合适?你能抽空指导一下吗?  张:这个问题我也觉得有话要说。  戎:那就让我们先来谈谈加法吧。  张:自然数的加法,其本源意义在于对两个具有有限基数且不相交的集合A和B作并集A∪B之后, A∪B的基数是A的基数与B的基数之和。  戎: 这对一年级小学生而言,没法
【摘 要】数据分析观念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小学阶段的统计教学,通过选取现实而真实的素材让学生亲近数据,发展数据分析意识;通过问题引领下的自主建构让学生掌握统计知识,提升数据处理能力;逐渐提供多元而丰富的数据让学生感悟、推断信息,发展数据分析和推理能力;拥抱“混乱”的数据让学生深入分析,培养大数据意识、数据甄别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体验数据的随机性。最终让学生从对统计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走向数据分析观念的
【病文入院】   啄木鸟的森林超市开业了,小动物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到超市里参观、购物……   啄木鸟变得高傲起来,不仅开门迟,而且对顾客很不耐烦。它甚至在秤上做手脚,经常缺斤少两欺骗大家。于是,大家向狮子国王举报了啄木鸟。   星期一早晨,狮子国王看到啄木鸟的超市十点钟还没开门,便狠狠敲门。啄木鸟连连应答:“来了。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睡个早晨嘛!”啄木鳥开门一看是狮子国王,立刻呆住了。狮子
在刚刚过去的第24个教师节中,基层教师的生存状态备受关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可教师大计又以什么为本呢?从百姓眼睛看过去,教师之本不就是“民生”么?说白了,就是生活,就是日子,就是幸福和快乐。大家谁不是实实在在生活着的人?“你过得还好吗?”一句真诚的问候于教师而言,比什么溢美之辞都温馨。  确实,试着从民间情怀看教育、看教师,我们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和思考。    重温我们的教育记
【摘要】本研究运用《婴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第三版)》对浙江省6个地区31所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的48个托班的托育质量进行调查,发现浙江省托育机构总体质量达到最低要求,但仍有待提升;不同举办类型托育机构的托育质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等级幼儿园托班的托育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者据此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质量提升。  【关键词】浙江省;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婴幼儿学习环境评量
【摘 要】课堂生成性资源从产生的形态上看,可以分为“问题式”和“结论式”两大类。要有效把握这些资源并得以充分利用,必须加以分类处理,并寻找到合适的时机巧用,在应对“问题式”生成资源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在处理“结论式”生成资源时,则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思辨,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正确理解。由此,数学课堂教学才能变得有效和丰富多彩。  【关键词】问题式生成资源 结论式生成资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使学习活动更具效率,笔者以为,要实现这一目标,科学的教学导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下面笔者以“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乘法的
【摘 要】“转化思想”就是将未知解法或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联想、类比等思维过程,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变换,化归为已知知识范围内已经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方法的数学思想。在教学中,教师重视渗透转化思想,通过不断的转化,把不熟悉、不规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悉、规范、简单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与脉络,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  【关键词】立体图形 转化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各知识
【摘 要】人教版教材二年级设置“推理”單元教学,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能够得到正确结论,但推理的思维过程不清晰。本单元内容归属于演绎推理的范畴,教材意图通过具体的例子使学生经历得到“非A即B”的简单推理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基于经验,利用表征,引导学生感悟“非A即B”的推理过程。进一步借助情境体会从“不能”到“能”,经历转化“非A即B”的过程。  【关键词】演绎推理;非A即B;表征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