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做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作用意义
1、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与技术的兴趣和求知欲”。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培养小学生好奇心与强烈求知欲的重要前提,也是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的关键前基础。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来强化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设计合理的小学科学实验,能够使学生获得非常大的乐趣,这对于激发与维持小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具有突出的作用意义。
2、帮助学生认识科学与技术现象与规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具体形象视为为主要特点,这种思维特点使得他们在学习中更容易接受直观具体的事物,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规律,他们则没有办法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在这一情况下,有效的科学实验教学则能够降低教学活动的难度,使知识点的展现更加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对自然科学课程进行学习。
3、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自然科学的教育目标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并积极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但是,小学自然科学课本受制于篇幅的限制,并没有办法系统和全面的向小学生提供充分的知识,这必然給小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带来消极的影响。但通过科学实验教学,老师可以对课本知识内容进行扩展,增加小学生对于知识接收与消化的信息量。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
1、科学实验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虽然有不少的小学自然科学教师也花了心思在实验的设计与教学上,但是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被得到重视,那就是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不能非常有效的促进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获得进步。
2、学生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思维匮乏。学生对科学实验活动依然还认为只是儿童嬉戏活动,仅仅当成一个科学课堂上的一个游戏而已,只是为了凑热闹,并未站在“科学家”的角度思考问题。虽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得到了提升,但是热闹有余、思维匮乏。然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和构建概层面缺失,然而当前学生仅仅处于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进程。
3、实验活动中学生参与率低下,缺少合作。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是实验开展的主要方式。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完全不关心老师和同学是如何去探究的,并没有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来,将自己定位于“观众”的位子。另外,有的学生将实验器材紧紧地控制在自己手里,只顾自己的研究发现,完全没有合作意识,这完全不利于科学实验的正常开展。
三、做好科学教学实验的措施途径
1、提高科学实验的趣味性。在学生刚接触科学课程时,为了引起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喜爱和兴趣,可以组织开展了一次“吹泡泡”的游戏实验,要求学生采用所提供的各种器材吹出几个又大又不轻易爆破的泡泡。学生对吹泡泡这一项活动十分熟悉,然而要吹出又大又不易破的泡泡对于他们又十分具有挑战性,因此学生的热情很高,全身心投入到实验中。但是要注意,在实验进行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提醒与引导,让他们知道这种种现象都蕴含有科学知识在里面,要勇于探究真理才能更好的掌握它们,不要让学生仅将实验过程当做是一种游戏与消遣。
2、在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在《土壤中有什么》的教学当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到校园花坛中观察土壤的情况,通过各种引导,带动学生对土壤产生好奇心理,为实验的开展奠定基础。学生对“土壤”有了兴趣,他们才会真正的进行自主思考,进而才能保证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正符合课改中对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当学生对“土壤”的好奇心理能带动起来过后,老师便可以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动手实验,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土壤中到底有什么”?在实验的过程当中,老师要注意加强正确的引导,不能让学生进入“误区”,产生一些错误的科学认识。
3、以疑问创设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蚂蚁对不同气味的反映”实验中,很多学生都会获得不一样的实验现象和结果,此时老师应当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蚂蚁对不同气味的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要求每个学生总结出三个以上的因素,这样既能够强化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的自主性,还能锻炼他们对于实验结果分析能力,树立起他们尊重科学的态度。
4、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合作能力。科学实验教学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创新等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的锻炼,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相互间主动探究问题,自主思考问题,从而实现学生对科学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保证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主动、积极的态度。同时,如果能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自己大胆去做、积极参与,而教师则在一旁协作辅助,仅在适当的时候对他们进行点拨与引导,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与他们合作能力的增强也是显而易见的,且这更有利于教师在学生参与过程中发现他们的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的做出解决和引导。
例如在《弹性》课堂学习中,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体验到了弹性,所以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自己认为富有弹性的物品,并分组设计实验来验证它具有弹性。因为每个学生认知能力不一样,在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间的认识不一样,然而这些不一样的意见促使他们进一步去研究解决。在这样“真刀实枪”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
【作者单位:即墨市第二实验小学 山东】
1、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与技术的兴趣和求知欲”。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培养小学生好奇心与强烈求知欲的重要前提,也是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的关键前基础。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来强化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设计合理的小学科学实验,能够使学生获得非常大的乐趣,这对于激发与维持小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具有突出的作用意义。
2、帮助学生认识科学与技术现象与规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具体形象视为为主要特点,这种思维特点使得他们在学习中更容易接受直观具体的事物,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规律,他们则没有办法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在这一情况下,有效的科学实验教学则能够降低教学活动的难度,使知识点的展现更加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对自然科学课程进行学习。
3、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自然科学的教育目标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并积极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但是,小学自然科学课本受制于篇幅的限制,并没有办法系统和全面的向小学生提供充分的知识,这必然給小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带来消极的影响。但通过科学实验教学,老师可以对课本知识内容进行扩展,增加小学生对于知识接收与消化的信息量。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
1、科学实验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虽然有不少的小学自然科学教师也花了心思在实验的设计与教学上,但是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被得到重视,那就是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不能非常有效的促进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获得进步。
2、学生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思维匮乏。学生对科学实验活动依然还认为只是儿童嬉戏活动,仅仅当成一个科学课堂上的一个游戏而已,只是为了凑热闹,并未站在“科学家”的角度思考问题。虽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得到了提升,但是热闹有余、思维匮乏。然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和构建概层面缺失,然而当前学生仅仅处于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进程。
3、实验活动中学生参与率低下,缺少合作。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是实验开展的主要方式。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完全不关心老师和同学是如何去探究的,并没有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来,将自己定位于“观众”的位子。另外,有的学生将实验器材紧紧地控制在自己手里,只顾自己的研究发现,完全没有合作意识,这完全不利于科学实验的正常开展。
三、做好科学教学实验的措施途径
1、提高科学实验的趣味性。在学生刚接触科学课程时,为了引起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喜爱和兴趣,可以组织开展了一次“吹泡泡”的游戏实验,要求学生采用所提供的各种器材吹出几个又大又不轻易爆破的泡泡。学生对吹泡泡这一项活动十分熟悉,然而要吹出又大又不易破的泡泡对于他们又十分具有挑战性,因此学生的热情很高,全身心投入到实验中。但是要注意,在实验进行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提醒与引导,让他们知道这种种现象都蕴含有科学知识在里面,要勇于探究真理才能更好的掌握它们,不要让学生仅将实验过程当做是一种游戏与消遣。
2、在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在《土壤中有什么》的教学当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到校园花坛中观察土壤的情况,通过各种引导,带动学生对土壤产生好奇心理,为实验的开展奠定基础。学生对“土壤”有了兴趣,他们才会真正的进行自主思考,进而才能保证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正符合课改中对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当学生对“土壤”的好奇心理能带动起来过后,老师便可以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动手实验,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土壤中到底有什么”?在实验的过程当中,老师要注意加强正确的引导,不能让学生进入“误区”,产生一些错误的科学认识。
3、以疑问创设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蚂蚁对不同气味的反映”实验中,很多学生都会获得不一样的实验现象和结果,此时老师应当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蚂蚁对不同气味的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要求每个学生总结出三个以上的因素,这样既能够强化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的自主性,还能锻炼他们对于实验结果分析能力,树立起他们尊重科学的态度。
4、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合作能力。科学实验教学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创新等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的锻炼,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相互间主动探究问题,自主思考问题,从而实现学生对科学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保证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主动、积极的态度。同时,如果能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自己大胆去做、积极参与,而教师则在一旁协作辅助,仅在适当的时候对他们进行点拨与引导,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与他们合作能力的增强也是显而易见的,且这更有利于教师在学生参与过程中发现他们的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的做出解决和引导。
例如在《弹性》课堂学习中,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体验到了弹性,所以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自己认为富有弹性的物品,并分组设计实验来验证它具有弹性。因为每个学生认知能力不一样,在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间的认识不一样,然而这些不一样的意见促使他们进一步去研究解决。在这样“真刀实枪”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
【作者单位:即墨市第二实验小学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