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转化后进生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d1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进生问题一直是许多老师最头疼的问题,因为他们不仅影响了班级的荣誉,而且影响学校班级的升学率,甚至影响了老师的奖金、荣誉等。我是一名职业中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许多后进生,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要想转化他们并不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找出后进的原因
  
  1. 社会的原因
  当今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有些有“后门”的人没有上学也能谋一个轻松而又收入不错的工作;而另外一些人,经过十年寒窗苦却待业在家。这让有些学生产生了消极心理,于是经常迟到、早退、上网打游戏、打架等。因此在学习上不求上进,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上的后进生。
  2. 家庭影响
  (1)家庭不和睦。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整天处于父母的战火中,无法静下心来学习,于是干脆破罐子破摔,不是离家出走,就是频繁出入网吧,而对学习却不求上进。(2)家长管理方法不当。有些父母因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就棍棒相加,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加入到后进生的行列。(3)家长放任不管。有些条件好的家长溺爱孩子,在学习上不闻不问,只要孩子身体好就好。(4)家长没时间管。有的家长忙于生计,把孩子留在爷爷、姥爷家,于是他们就成为了无人管得住的“小皇帝”,疏于学习,最后成为了后进生。
  3. 学校的原因
  长期以来,分数是老师、学校来区分学生好、差的主要依据。再加上有些老师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优等生和颜悦色,对后进生不理不睬或一味指责批评,使后进生越来越自卑,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二、 针对原因,对症下药,后进生就可转化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
  职中的学生还未成年,正是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正面加以引导,从生活、学习上多关心、帮助他们。帮助他们学会用一分为二的眼光来看待社会现象,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树立起追求新生活的信心。由此端正学习态度,为自己的将来而发奋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 家长与子女平等相处
  首先家长应给孩子一个和睦的家庭,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快乐地学习,不断取得进步。其次,家长应该放下架子与孩子经常谈心,和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多鼓励他们。只有这样,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才能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有利。
  3. 在教学过程中要偏爱他们
   对后进生不仅在生活上要关心他们,而且在学习上要多偏爱他们,采取各种方法,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成绩。如课堂提问时,简单的题目可以让后进生回答,答对后及时加以鼓励;答不上来时,加以引导。这样后进生既没有时间搞“地下”活动,又无法扰乱课堂秩序,还能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为转化他们打下基础。
  总之,我们不能因为后进生学习差就歧视他们,而要真正地关心他们,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冀州市职教中心)
其他文献
有人说:“一个学生如果他的文采横溢,那么他的语文科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对语文科而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分析、作文这四块中作文占着很大的分量。如果一个语文老师随时都可以欣赏到自己学生的佳作,那无疑是很欣慰的。   我刚接任七年级语文科时,学生的写作水平让我感到大失所望。多数的语文老师也有同感:这一届的学生写作太差劲了,平淡无味。一个班中很难找到一名文采飞扬的学生。知识面狭窄、词汇贫乏、生活阅历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可见,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
如何来组织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给师生以互动的空间 首先,创设一个自由的活动空间。自由指的是教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上、在精神上和在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结
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把数学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真谛.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科学的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古往今来,凡是教学上有所建树的老师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课都让学生着迷,我认为兴趣是要激发和培养的。
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创新能力是创造型人才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特殊素质.它是一种能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对原有的知识经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如何改变教育理念、弃旧扬新,培养新一代的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新型人才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 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重要动力,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内驱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首先,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给学生出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