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小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基本特征。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认识社会,认知生活,培养道德情感,发展道德感悟能力,从而将自己的认知、体验、感悟渗透在生活中。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
如何实现课程的生活性?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内外结合,寓道德于生活
学生的世界精彩,且充满童真。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教师讲的相矛盾的现象,进而产生许多困惑。我们应该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实现品德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走进儿童的世界,听一听他们说的,看一看他们做的,想一想他们有什么困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和行为实践以及间接获得经验实现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教师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生活的人。教学不应局限于教室,应扩展到家庭社会和其他生活空间。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生活世界中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学生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生活中形成。
二、活用教材,理论联系生活
传统的书本教学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仓库,却缺乏情感的体验。我们需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体验他人的奋斗和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提升他们的心灵体验。我们应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条件,引导他们投入活动。
体验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三个基本教学环节之一。强化体验是增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悟。例如,在北師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我生活的地方》的二级主题《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方便》时,笔者设计了以“购物ABC”为主题的课堂教学。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购物的乐趣及购物中需注意的地方,在教学中,笔者创设了超市购物场景,让学生亲自参与购物,亲自体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和直接体验总结了一些购物的经验,也认识了一些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可见,体验在品德与生活教学过程中是很重要的。
三、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构建正确道德标准
教学必须向生活、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去认识。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但有时学生在认识生活的过程中会遭受挫折。例如,学了遵守社会公德,乘坐公共汽车时不拥挤、给老弱残病的人让座。可是在现实社会中也会遇到一些人争抢座位,对老弱残病的人视而不见,这些让学生产生了困惑。我们要正视这种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并亲自去体验,感受人们的评价,构建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
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显著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统筹把握,综合、动态地实现对学生及其活动的支持、合作与指导。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游戏、活动、表演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知世界,强化体验。
总之,品德与生活课“回归生活”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与生活应紧密联系,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才能充分实现它的生活性。
如何实现课程的生活性?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内外结合,寓道德于生活
学生的世界精彩,且充满童真。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教师讲的相矛盾的现象,进而产生许多困惑。我们应该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实现品德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走进儿童的世界,听一听他们说的,看一看他们做的,想一想他们有什么困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和行为实践以及间接获得经验实现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教师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生活的人。教学不应局限于教室,应扩展到家庭社会和其他生活空间。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生活世界中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学生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生活中形成。
二、活用教材,理论联系生活
传统的书本教学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仓库,却缺乏情感的体验。我们需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体验他人的奋斗和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提升他们的心灵体验。我们应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条件,引导他们投入活动。
体验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三个基本教学环节之一。强化体验是增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悟。例如,在北師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我生活的地方》的二级主题《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方便》时,笔者设计了以“购物ABC”为主题的课堂教学。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购物的乐趣及购物中需注意的地方,在教学中,笔者创设了超市购物场景,让学生亲自参与购物,亲自体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和直接体验总结了一些购物的经验,也认识了一些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可见,体验在品德与生活教学过程中是很重要的。
三、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构建正确道德标准
教学必须向生活、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去认识。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但有时学生在认识生活的过程中会遭受挫折。例如,学了遵守社会公德,乘坐公共汽车时不拥挤、给老弱残病的人让座。可是在现实社会中也会遇到一些人争抢座位,对老弱残病的人视而不见,这些让学生产生了困惑。我们要正视这种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并亲自去体验,感受人们的评价,构建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
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显著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统筹把握,综合、动态地实现对学生及其活动的支持、合作与指导。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游戏、活动、表演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知世界,强化体验。
总之,品德与生活课“回归生活”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与生活应紧密联系,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才能充分实现它的生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