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本,全国人民都喜欢看漫画。说到底,谁会不喜欢漫画呢?
经常做功课或读书不到半小时,就会以上厕所、喝水等种种理由离开书桌的儿子,居然一动也不动地坐在书桌前大半天,异乎寻常地“用功”,让为娘的我在感动之余也起了疑心。
为了打探虚实,我以一盘切好的水果为道具,以慈爱体贴为面具,轻步掩至其身后。
“好小子,怪不得大半天坐着不动呢,原来是在看漫画!”
我大声嚷,儿子吓得从椅子上跳起来,连忙把漫画书一合往我手上一送。
“好啦,给你给你,让你先看啦!”
“这才像话嘛,古人说‘有酒食先生馔’,今妈添言道:有漫画书要先呈给妈妈阅读。知道不?”
训话完毕,我就地一坐,翻开漫画书开始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儿子也将身子溜到地板上,把头凑过来,指指点点地向我简介这本漫画书的故事大纲、主配角名字和背景。
“这个主角将太,是北海道一个寿司店主的儿子,为了学得做寿司的技艺,帮助父亲把寿司店经营得更好,在中学毕业后,就独自一人跑到东京去拜师学艺。他吃了好多苦,受到好些人的欺负,但都不气馁,最后终于赢得了寿司新人比赛冠军,成为日本最有人气的寿司大师傅。”
“这个叫佐治的人,是将太的师兄,他老是找将太的麻烦,设计谋陷害将太,结果,在寿司新人赛时,因为急着想要表现自己的技术,没有把食客喜好的口感考虑进去,被将太给打败了。”
我边听儿子的“剧情人物介绍”,边翻看着漫画书,越看越上瘾。当天的午餐就让家人去“自谋生路”,下午则和儿子携手共奔书店,搬回了全套《将太的寿司》漫画集。母子两人肩并肩、头挨头地用功读书,并不时停下来讨论书中寿司的做法,拿来和我们以往曾在日本料理店所吃过的寿司做比较。
我这才明白寿司师傅要制作出一个博得客人称赞的小小寿司,在选米、煮饭、挑选鱼贝类、切食材的刀功、捏饭团等细节上,都不能有丝毫马虎。
同时我也对这本漫画书的作者产生敬佩,想必他为了绘制这套漫画,没少下功夫去研究寿司,要不然是不能将枯燥的制作寿司理论和严肃的鼓励努力向上、遇挫不馁的人生大道理,化作引人津津乐读的漫画的。
最后,我甚至跑去买了一整套做寿司的器具与食材,把漫画书当成食谱,一步步地学做起寿司来。
当我自己还是 “青春少年妞”的时代,也曾经着迷过漫画。记得在那个年代里,我们这群孩子痴迷的是刘兴钦先生所绘制的《大婶婆与阿三哥》,透过两个小品人物型的男女,让我们了解学习到许多台湾的俚语、民俗与待人处世的道理;男孩子们还着迷《四郎真平》的武侠漫画,据说有孩子迷到自己刻了把木剑,背着离家上山去找高人学武呢。
美国漫画大师绘制的《加菲猫》、 《小狗史努比》、 《小淘气阿丹》、 《大力水手》,也陪伴我度过了不少年少岁月。
后来日本漫画入侵台湾,我在怀着儿子时,将《机器猫小叮当》当作一日三餐的甜点再三阅读,结果生下一个“小叮当和大雄综合体”个性的儿子;怀女儿时,迷上香港作家王泽的《老夫子和大番薯》,女儿出生后体态神似“大番薯”,不知这是否也算是“胎教”的影响?
自己虽也走过迷恋漫画的岁月,但仍然无法将漫画书视作“正经书”。直到和儿子一起阅读这套《将太的寿司》后,我才开始将漫画书与“优良读物”画上等号,允许孩子去买漫画看漫画,但前提是那些漫画必须“妈妈先看过”。
从那以后,我跟着儿子女儿一起阅读过许多漫画书。看得久了,心里把这些漫画书大致分了三类:有我欣赏喜欢的,和孩子一起百看不厌的;也有被我斥之为“画得乱七八糟会教坏孩子”,禁止孩子去阅读的;还有被归于必须在妈妈陪同下一起阅读和作讨论的“辅导级”漫画,如“蜡笔小新”。
《蜡笔小新》是女儿上小学四年级时,深受台湾小孩狂爱的一套漫画书。漫画书里的主角小新,总是动不动就爱暴露出小鸡鸡,乱掀妈妈、老师或班上女同学裙子,口出“色狼言语”。
这套漫画书曾被我列入“禁书”,不准孩子阅读,但后来还是在女儿书包里发现了它,据她分辩说:“大家都在看,你不看就跟同学没有共同话题。”后来我就将它列入由父母陪读的“辅导级”读物。
看过小新的种种劣行后,不免会担心,女儿班上的男同学,是否会仿效小新去骚扰班上女同学呢?于是便选了个黄道吉日,去女儿学校做突击检查。
到校时,恰逢下课时间,只见女儿班上那些顽皮如小猴子般的男女同学,把他们班主任当作是一棵大树在他身上攀爬。而当时台湾媒体正如火如荼地披露一些学校男老师性侵小女学生的事,因此看到如此情景,我很是紧张,立刻将小新事件列为“远虑”,“近忧”起青春期的女儿来。
左右观看、仔细寻找后,我欣慰地发现女儿并没有“挂”在老师身上,而是笑嘻嘻地站在一旁。我顿生欣慰之感。
嗯,这“大家闺秀”的仪态,肯定是出自于我平日优良家教使然。
然而事后询问女儿,女儿的回答竟然是:没有“挂”在老师身上,是因为跑得慢了一点,被同学挤到了一边。
听完,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去买了本以漫画体呈现的《我长大了》性教育书,跟女儿一起阅读。
而除了漫画书,“动漫”在我们家也被分级,不过只有“禁止级”和“辅导级”两种,要么就是不准看,要看妈妈就一定要跟着看。
原因很简单,因为妈妈我也爱看啊!
由于台湾电视台所播放的卡通多半是从日本引进,因此跟着孩子看了许多日本动漫,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有《樱桃小丸子》、《忍者乱太郎》、《名侦探柯南》。
还有那些可以称之为经典的《风之谷》、《天空之城》、迪斯尼的《米老鼠与唐老鸭》,以古老民间故事为脚本绘制的《小美人鱼》、《花木兰》等动画片更是百看不厌。
这种一套漫画书和动画片母子女三人抢着看的习惯,一直维持到儿女分别升上中学。我们在看漫画的“品味”上开始产生分歧后,对于他们喜爱的如《美少女战士》、《灌篮高手》等漫画我多半提不起兴趣,我的工作仅限于把关审查。只有在谈到敖幼祥所绘的《乌龙院》、蔡志忠所绘的《老子说》、《庄子说》等漫画时,双方话题才能有所交集。
我相信如果我的孩子在为人父母后,也能拥有如此一段和孩子一起抢看漫画的时光,他们一定会庆幸自己借着共享这些漫画或动漫,而让亲子之间有“说不完的话”。从阅读共赏中,我观看学习到许多风俗民情,更从中看见了隐含于画面后的信任和爱;学习到对人和自然万物的尊重,留下许多和子女共同欢乐成长的记忆。
编后:
在和很多家长交流中,他们都对孩子痴迷于漫画书和动漫忧心忡忡。这时,他们一定忘了自己年幼时,总是为了看“花仙子”、“一休哥”的故事而顾不上吃饭,忘记了做作业。一个美好的故事,能在孩子的心灵中种下一颗美丽的种子。可为什么一做了家长,就有了双重标准?
率性的郜妈用自己的智慧,打通了与孩子沟通的隔阂,又自然地引导了孩子的认知。这让我豁然开朗:有这样的心态打底,与孩子之间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给孩子种下爱和快乐的种子,孩子长大后才有爱和快乐的能力。一个母亲的智慧能决定几代人的幸福。
编辑·牛淑娟
经常做功课或读书不到半小时,就会以上厕所、喝水等种种理由离开书桌的儿子,居然一动也不动地坐在书桌前大半天,异乎寻常地“用功”,让为娘的我在感动之余也起了疑心。
为了打探虚实,我以一盘切好的水果为道具,以慈爱体贴为面具,轻步掩至其身后。
“好小子,怪不得大半天坐着不动呢,原来是在看漫画!”
我大声嚷,儿子吓得从椅子上跳起来,连忙把漫画书一合往我手上一送。
“好啦,给你给你,让你先看啦!”
“这才像话嘛,古人说‘有酒食先生馔’,今妈添言道:有漫画书要先呈给妈妈阅读。知道不?”
训话完毕,我就地一坐,翻开漫画书开始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儿子也将身子溜到地板上,把头凑过来,指指点点地向我简介这本漫画书的故事大纲、主配角名字和背景。
“这个主角将太,是北海道一个寿司店主的儿子,为了学得做寿司的技艺,帮助父亲把寿司店经营得更好,在中学毕业后,就独自一人跑到东京去拜师学艺。他吃了好多苦,受到好些人的欺负,但都不气馁,最后终于赢得了寿司新人比赛冠军,成为日本最有人气的寿司大师傅。”
“这个叫佐治的人,是将太的师兄,他老是找将太的麻烦,设计谋陷害将太,结果,在寿司新人赛时,因为急着想要表现自己的技术,没有把食客喜好的口感考虑进去,被将太给打败了。”
我边听儿子的“剧情人物介绍”,边翻看着漫画书,越看越上瘾。当天的午餐就让家人去“自谋生路”,下午则和儿子携手共奔书店,搬回了全套《将太的寿司》漫画集。母子两人肩并肩、头挨头地用功读书,并不时停下来讨论书中寿司的做法,拿来和我们以往曾在日本料理店所吃过的寿司做比较。
我这才明白寿司师傅要制作出一个博得客人称赞的小小寿司,在选米、煮饭、挑选鱼贝类、切食材的刀功、捏饭团等细节上,都不能有丝毫马虎。
同时我也对这本漫画书的作者产生敬佩,想必他为了绘制这套漫画,没少下功夫去研究寿司,要不然是不能将枯燥的制作寿司理论和严肃的鼓励努力向上、遇挫不馁的人生大道理,化作引人津津乐读的漫画的。
最后,我甚至跑去买了一整套做寿司的器具与食材,把漫画书当成食谱,一步步地学做起寿司来。
当我自己还是 “青春少年妞”的时代,也曾经着迷过漫画。记得在那个年代里,我们这群孩子痴迷的是刘兴钦先生所绘制的《大婶婆与阿三哥》,透过两个小品人物型的男女,让我们了解学习到许多台湾的俚语、民俗与待人处世的道理;男孩子们还着迷《四郎真平》的武侠漫画,据说有孩子迷到自己刻了把木剑,背着离家上山去找高人学武呢。
美国漫画大师绘制的《加菲猫》、 《小狗史努比》、 《小淘气阿丹》、 《大力水手》,也陪伴我度过了不少年少岁月。
后来日本漫画入侵台湾,我在怀着儿子时,将《机器猫小叮当》当作一日三餐的甜点再三阅读,结果生下一个“小叮当和大雄综合体”个性的儿子;怀女儿时,迷上香港作家王泽的《老夫子和大番薯》,女儿出生后体态神似“大番薯”,不知这是否也算是“胎教”的影响?
自己虽也走过迷恋漫画的岁月,但仍然无法将漫画书视作“正经书”。直到和儿子一起阅读这套《将太的寿司》后,我才开始将漫画书与“优良读物”画上等号,允许孩子去买漫画看漫画,但前提是那些漫画必须“妈妈先看过”。
从那以后,我跟着儿子女儿一起阅读过许多漫画书。看得久了,心里把这些漫画书大致分了三类:有我欣赏喜欢的,和孩子一起百看不厌的;也有被我斥之为“画得乱七八糟会教坏孩子”,禁止孩子去阅读的;还有被归于必须在妈妈陪同下一起阅读和作讨论的“辅导级”漫画,如“蜡笔小新”。
《蜡笔小新》是女儿上小学四年级时,深受台湾小孩狂爱的一套漫画书。漫画书里的主角小新,总是动不动就爱暴露出小鸡鸡,乱掀妈妈、老师或班上女同学裙子,口出“色狼言语”。
这套漫画书曾被我列入“禁书”,不准孩子阅读,但后来还是在女儿书包里发现了它,据她分辩说:“大家都在看,你不看就跟同学没有共同话题。”后来我就将它列入由父母陪读的“辅导级”读物。
看过小新的种种劣行后,不免会担心,女儿班上的男同学,是否会仿效小新去骚扰班上女同学呢?于是便选了个黄道吉日,去女儿学校做突击检查。
到校时,恰逢下课时间,只见女儿班上那些顽皮如小猴子般的男女同学,把他们班主任当作是一棵大树在他身上攀爬。而当时台湾媒体正如火如荼地披露一些学校男老师性侵小女学生的事,因此看到如此情景,我很是紧张,立刻将小新事件列为“远虑”,“近忧”起青春期的女儿来。
左右观看、仔细寻找后,我欣慰地发现女儿并没有“挂”在老师身上,而是笑嘻嘻地站在一旁。我顿生欣慰之感。
嗯,这“大家闺秀”的仪态,肯定是出自于我平日优良家教使然。
然而事后询问女儿,女儿的回答竟然是:没有“挂”在老师身上,是因为跑得慢了一点,被同学挤到了一边。
听完,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去买了本以漫画体呈现的《我长大了》性教育书,跟女儿一起阅读。
而除了漫画书,“动漫”在我们家也被分级,不过只有“禁止级”和“辅导级”两种,要么就是不准看,要看妈妈就一定要跟着看。
原因很简单,因为妈妈我也爱看啊!
由于台湾电视台所播放的卡通多半是从日本引进,因此跟着孩子看了许多日本动漫,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有《樱桃小丸子》、《忍者乱太郎》、《名侦探柯南》。
还有那些可以称之为经典的《风之谷》、《天空之城》、迪斯尼的《米老鼠与唐老鸭》,以古老民间故事为脚本绘制的《小美人鱼》、《花木兰》等动画片更是百看不厌。
这种一套漫画书和动画片母子女三人抢着看的习惯,一直维持到儿女分别升上中学。我们在看漫画的“品味”上开始产生分歧后,对于他们喜爱的如《美少女战士》、《灌篮高手》等漫画我多半提不起兴趣,我的工作仅限于把关审查。只有在谈到敖幼祥所绘的《乌龙院》、蔡志忠所绘的《老子说》、《庄子说》等漫画时,双方话题才能有所交集。
我相信如果我的孩子在为人父母后,也能拥有如此一段和孩子一起抢看漫画的时光,他们一定会庆幸自己借着共享这些漫画或动漫,而让亲子之间有“说不完的话”。从阅读共赏中,我观看学习到许多风俗民情,更从中看见了隐含于画面后的信任和爱;学习到对人和自然万物的尊重,留下许多和子女共同欢乐成长的记忆。
编后:
在和很多家长交流中,他们都对孩子痴迷于漫画书和动漫忧心忡忡。这时,他们一定忘了自己年幼时,总是为了看“花仙子”、“一休哥”的故事而顾不上吃饭,忘记了做作业。一个美好的故事,能在孩子的心灵中种下一颗美丽的种子。可为什么一做了家长,就有了双重标准?
率性的郜妈用自己的智慧,打通了与孩子沟通的隔阂,又自然地引导了孩子的认知。这让我豁然开朗:有这样的心态打底,与孩子之间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给孩子种下爱和快乐的种子,孩子长大后才有爱和快乐的能力。一个母亲的智慧能决定几代人的幸福。
编辑·牛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