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家生态哲学理念对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启示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i1987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当中,道家思想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道家以“无为”思想为核心,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具有丰富的价值。我们通过对道家思想不断地挖掘与分析,可以从中总结出道家的生态哲学理念,这些理念不仅能够为我国环境的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又能够促进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意识与环保观念。所以我们应当对道家的生态哲学理念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促进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关键词: 道家生态大学生培养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着重探讨的话题。在人类农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之间抗争就开始了。随着人类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也在不断发展,自然在人类的眼中并不像之前那么不可把握。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到来,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但是与此同时,人类经济的发展也对自然产生了很大的危害和冲击,许多的工业发展都是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界造成了污染,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自然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而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所以,在新的时期,人类越来越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为了保证人类经济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在我国的道家思想当中,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道家的生态智慧。许多学者都开始对道家的生态哲学理论进行研究,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一、道家《道德经》中有关万物平等的生态哲学思想的概述
  道家的思想认为,万物的本原就是“道”,万物都是由“道”幻化产生的,所以我们从价值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道”是一切价值产生的源头。《道德经》曾经说过“道生之、德畜之”,所以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道家的思想认为人类与自然万物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道家承认“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庄子曾经说过:“人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不似毫末之在马体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道家思想当中,人与物之间都是平等的,天地之间的事物都是同宗同源的。所以万物之间不应当具有贵贱之分,事物内在之间也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地位和价值上,所有事物都是平等的。
  我们仔细分析道家的思想可以看到,道家思想认为天地万物之间包括人类在内都有其运行和发展的规律,人类在面对客观规律的时候应当顺应其发展。在道家思想当中有这样的话:“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从中我们能够看出,道家思想有万物平等的观念。道家认为万物皆有灵性,“道”是一切事物的起源,人类不应当凌驾于万物之上,人类在自然界当中并不能妄自尊大,认为自己是自然界的主宰者,肆意地征服与统治自然。道家认为,如果人类想要去征服自然,那就注定会遭到失败。在人类发展过程当中,虽然可能会在短时间之内取得对自然的胜利,但是自然界会对人类进行报复。所以在今天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应当重视对自然的保护。
  “物无贵贱”和“人与天一”这是道家生态哲学思想的核心,自然界也有其存在和发展的权利,人类无权去干涉和阻碍。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应当尊重自然界的法则,应当顺应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庄子曾经借鲁侯养鸟的寓言来教导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的本性,如果只是按照人类的意愿,到最后也只会使人类受到损失。道家思想还认为自然界本身都具有其完美性,所以人类不应当去过分地干预自然,在《知北游》当中写过这样的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成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人类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对自然界肆意的破坏,就会对自然生态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最终会造成失败的结局。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应当遵循道家的思想,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这样才能够使人类能够长期发展。
  从道家的生态哲学理念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与自然二者之间都是平等的,人类必须要顺应自然界的发展,要学会尊重自然与保护自然。但是由于人类之前对自然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了许多破坏自然的现象。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也不断的深化,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把保护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的一项重要任务。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人类与自然之间并不是平等的,在与自然界的抗争过程当中,人类永远把自己当做强者,人类一直想让自然界屈服,但是人类在获得胜利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这些年越来越多的生态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甚至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当确立一个崭新的价值观,要不断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二、道家《道德经》中有关道法万物的生态哲学思想的概述
  道家比较崇尚自然,道家哲学思想所说的“自然”主要指的是天生的、天然的、非人为的。道家思想认为,所谓“自然”就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状态和形态,人类不应该去改变自然的发展规律,应该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在《道德经》当中就这样指出:“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所以人类的主观意志如果与自然规律背道而驰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道家的代表性人物老子认为,人与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道德经》当中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归根结底都是由“道”产生的。
  在自然界的秩序当中,大自然联系着万物,而万物又与自然界相互联系,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自然界就相当于一张网,虽然不是特别的严密,但是环环相扣、相生相克,相互联系,从而构成这个自然界的网。所以在对待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过程当中应当保证生态之间的平衡,使自然界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发展也不能独立于自然界之外,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就是自然生态这张网的一部分。人类虽然有高度的文明,但是人类不能够脱离自然界而存在。人生活在自然之中,所以人应当顺应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与人类社会应当和平共处,这也是人类的生存法则。   道家的生态哲学理念认为人与自然不是独立存在的,人与自然也不是对立的。他们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着。这种生态价值观理念把人类与自然看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认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够促进社会不断进步。在现代生态学看来,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发展的,自然界中的每一个事物都具有其存在和发展的价值,但是他们的发展都离不开对自然界的依赖。应当认识到人类在自然当中的地位,人类保护自然环境,也就是维护自己的生存的权利。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平等的,从动物到植物都是具有生命的。道家的这种朴素的生态哲学把人与自然界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求人与自然应当保持协调发展,只有保护自然环境才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才能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三、道家学派中生态哲学思想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启示
  (一)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道家学派的代表作《道德经》中,老子曾经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老子看来,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着其生存和运行的规律,不应该受到外界的强加之力和肆意破坏。从这一点来讲,就是教育我们大学生应该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切都应该实事求是,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构建良好的和谐生态文明关系,始终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的生存关系,在以后的工作中始终都要坚守,不能因为物质利益的诱惑而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而让人类自己自尝恶果。
  (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道德经》中老子有云:“谓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在《庄子·秋水》中,庄子有言:“万物一齐,道无始终,物无死生。”因此,道家学派一直是坚持一切都没有贵贱,万物生来平等的思想。反观现在的大学校园,很多学生都开始出现盲目的攀比现象,一些学生凭借着自己的家庭财力或者家庭的背景关系开始瞧不起其他同学甚至孤立其他的同学,拉帮结派,这些都是一种极为错误的思想,在大学阶段个人的努力付出都会为自己将来在社会中得到回报,所以大学生应该树立一种正确的人际关系,人无贵贱之分,所有的同学都一样,都应该是一种亲密无间的同窗之情。
  (三)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务实精神
  在《道德经》中,老子有“不为始”、“不敢为”、“不可为”、“不为主”等的无为思想,这说明了事物有着自己发展的规律,没有任何可以改变的,我们应该遵守顺应。推广到大学生的学习上,也就是教育当代的大学生学习是一种“贵在坚持”的行为,有着自身的规律,没有捷径可行,更不要想着投机取巧,只有脚踏实地,最终才可学业有成。
  四、结语
  我国道家思想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且向人们讲述了自然的法则。这些法则对人类行为的指引以及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人们应当按照道家思想来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晓红 先秦儒家与道家的和谐理念[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2]卢运山 论先秦儒道“和谐”思想之异同[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3]包淑薇 中国传统道德与大学生健全道德人格的塑造[J].青年与社会,2012(2)
  [4]崔华华 刘霞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死亡观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5]姜波 老庄的存在关系理论——兼谈老庄的和谐思想[J].西安社会科学,2009(2)
  [6]邓怡舟 珍惜生命 提升生命境界——论道教的生命智慧对预防大学生自杀的启示[J].兰州学刊,2010(2)
其他文献
首先研究了采用双基线方案测量载体的姿态,利用GPS载波双差相位观测方程计算基线向量;然后引入LAMBDA算法和RLAMBDA算法分别解算整周模糊度,描述了两者的基本原理;最后比较分析了两者的仿真结果,得出均可快速而准确地解算整周模糊度,其中RLAMBDA算法的效率更高,两种算法对于GPS测姿系统均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不知从何时起,阅读课堂中流行起一种特别的“交流”程式。这种程式在课改之初只是偶尔出现,后来便愈演愈烈,现在的公开教学几乎是逢课必有,似乎无此不成课。这就是老师要求同学在简短的自读、思考、点评之后,实施如下环节:请同学“自主选择”文中表达最精彩、读后感触最深、启发最多的文段做分析、谈体会。  一般先是同学自己看书、点评,有的会接着被安排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是老师“钦点”几位同学汇报阅读学习的体会,
本文针对贫困地区高中化学素养和能力的精准提升进行系统研究,论述构建“情境·问题·合作·图示·体验”五元创新教学模式,建立一套常态化的学科素养和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
针对神经网络存在的局部最优、泛化性能差等问题,基于时间序列样本间的依赖性,提出将样本进行划分,分别用于遗传神经网络的粗选和精选阶段,采用滑动窗动态监测遗传优化过程中训练
肝内胆管结石在我国仍是一种常见病,大宗病例调查显示其占胆石病的16.1%[1].其治疗以手术为主,目前手术方式日趋成熟,手术技术亦逐步提高,但目前其术后残石率仍然较高,达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