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江苏省南京市明确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第一,要立足新的资源形势,坚定节约型城市的发展取向。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南京的资源形势面临着几道“坎”:一是资源保障压力加大的坎,二是产业结构偏重的坎,三是发展成本上升的坎,四是环境压力加大的坎,五是刚性政策约束的坎。南京在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进程中,要过好这几道坎,就必须把发展与节约辩证地统一起来,毫不动摇抓发展,理直气壮促节约,把资源瓶颈形成的“倒逼机制”作为转换发展模式的重要契机,把发展中面临的各种资源压力转化为促进资源节约的强大动力,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南京特色的节约型城市发展道路,探索一种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利用互动双赢的创新模式。
第二,要明确目标思路,构筑节约型城市建设的强大驱动力。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最核心的目标定位是:节约型增长方式引领发展,节约型城市化模式引领建设,节约型消费方式引领生活。建设以“三个引领”为特征的节约型城市,需要重点抓好“五大驱动”。一是结构调整驱动,促进产业向节约型转变,核心是加快建立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产业结构;二是科技创新驱动,坚持把节约型城市建设与创新型城市建设并行推动;三是市场机制驱动,加速体制机制创新和利益机制的创新;四是生态建设驱动,整体提升南京生态环境质量,有效增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五是政府管理驱动,强化政府在节约型城市建设中的规划引导功能、政策调控功能和重大工程组织功能。
第三,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构建节约型城市的增长方式。一是建立起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制造业体系,重点发展对经济集约化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二是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新发展,重点抓好服务业“十大项目”和一批重点集聚区的建设;三是努力构建节约型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整合力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
第四,要切实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形成节约型城市的建设特色。坚持规划先导的城乡发展理念,从规划源头把好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关口;构建节约型基础设施体系,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大力实施“绿色南京”战略;积极推广新型建筑。
第五,要建立健全节约型城市建设的工作机制,营造全社会厉行节约的浓厚氛围。要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为保证,建立起有效的目标责任体系;以鲜明的政策为导向,建立起有利于资源节约的机制;以丰富多样的宣传为手段,促进形成人人节约的良好社会氛围;以扎实有效的措施为支撑,健全促进节约的监管制度。
(江苏省南京市经委供稿)
第一,要立足新的资源形势,坚定节约型城市的发展取向。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南京的资源形势面临着几道“坎”:一是资源保障压力加大的坎,二是产业结构偏重的坎,三是发展成本上升的坎,四是环境压力加大的坎,五是刚性政策约束的坎。南京在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进程中,要过好这几道坎,就必须把发展与节约辩证地统一起来,毫不动摇抓发展,理直气壮促节约,把资源瓶颈形成的“倒逼机制”作为转换发展模式的重要契机,把发展中面临的各种资源压力转化为促进资源节约的强大动力,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南京特色的节约型城市发展道路,探索一种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利用互动双赢的创新模式。
第二,要明确目标思路,构筑节约型城市建设的强大驱动力。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最核心的目标定位是:节约型增长方式引领发展,节约型城市化模式引领建设,节约型消费方式引领生活。建设以“三个引领”为特征的节约型城市,需要重点抓好“五大驱动”。一是结构调整驱动,促进产业向节约型转变,核心是加快建立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产业结构;二是科技创新驱动,坚持把节约型城市建设与创新型城市建设并行推动;三是市场机制驱动,加速体制机制创新和利益机制的创新;四是生态建设驱动,整体提升南京生态环境质量,有效增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五是政府管理驱动,强化政府在节约型城市建设中的规划引导功能、政策调控功能和重大工程组织功能。
第三,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构建节约型城市的增长方式。一是建立起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制造业体系,重点发展对经济集约化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二是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新发展,重点抓好服务业“十大项目”和一批重点集聚区的建设;三是努力构建节约型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整合力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
第四,要切实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形成节约型城市的建设特色。坚持规划先导的城乡发展理念,从规划源头把好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关口;构建节约型基础设施体系,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大力实施“绿色南京”战略;积极推广新型建筑。
第五,要建立健全节约型城市建设的工作机制,营造全社会厉行节约的浓厚氛围。要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为保证,建立起有效的目标责任体系;以鲜明的政策为导向,建立起有利于资源节约的机制;以丰富多样的宣传为手段,促进形成人人节约的良好社会氛围;以扎实有效的措施为支撑,健全促进节约的监管制度。
(江苏省南京市经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