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小医生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i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得了类风湿关节炎之后,去敖汉旗林家地镇温泉治疗。那年我17岁,每天下池泡温泉,主治双手双脚红肿,身上其他地方也跟着泡。疗养院有许多患者,手脚强直、肌肉萎缩、行走艰难。所有病人都希望含着氡气的温泉能治好他们的病。然而,有人好了,有人没好,并且死了。我看到后,感觉很害怕。
  这时候,有人告诉我,治类风湿最好的方法是让蜜蜂蜇关节,但一般人适应不了,太疼。大凡小孩子都怕激将,那一句“一般人适应不了”让我生发自残的豪情。療养院建在山上,周围有大片的野生苜蓿草和椴树,常见放蜂人的蜂箱。
  我来到苜蓿草地。蜜蜂在淡紫色的小花上忙碌,并不知我是来受刑的。一般人小时候都被蜜蜂蜇过一两次,于无意间。而我要主动挨蜇,这多少需要一些勇气。我伸手想捏住蜜蜂的薄翅,却犹豫———想起病友们蹒跚的步履,毅然捉住一只蜜蜂,把它弓起的肚子放在我红肿的中指上。蜂针蜇进肉里,中指更肿了,回不了弯。疼是疼,说钻心还不够。疼劲过去后,我再捉一只蜜蜂,蜇在我左手拇指的第二关节上。这一针厉害,拇指肿得如小红薯,比刚才那针疼多了。我往回走,边走边看手。这时左手整个肿了起来,红而亮,疼里含着一些麻。回到疗养院,左手就攥不成拳头,端不起碗了。我觉得不是我疼,是类风湿的毒素在疼。想到这,我十分欣慰。
  之后,我每天去野地里挨蜇。慢慢地,我学会用左手提蜂,蜇右手五个指头的关节。总之,我的十指被蜇了一遍。放蜂人见我必伸大拇指,他说他爷爷、他爹和他,常年风餐露宿没得风湿病的原因就在于被蜂蜇过。而我,是他见到的第一个自愿挨蜇的人。蜇我的蜜蜂都死掉了,蜂针带出它的肠子。但放蜂人一点不心疼,他说蜜蜂多的是,随便蜇。交谈间,我们一同品尝了蜂蜜,还嚼了嚼蜂蜡。蜜蜂那时归集体所有,放蜂人只挣工分,没损失。
  我的类风湿慢慢好了,出院后插队,干再重的农业活都无妨碍。蜂蜇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否有效,我拿不准。我觉得我的风湿病好转,主要是吓的。人看到自己的同类被某种疾病折磨至死时会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被吓得免疫力低下,凭命运摆布。另一种是激发了免疫力,把命运的船头生生扳过来了。我可能属于后一种。
其他文献
结婚照必须扎上扫帚辫  上世纪70年代结婚有许许多多的清规戒律,弄得你娶也没法娶,嫁也无法嫁。  前奏曲之一是拍结婚照。已是1977年的夏末,“文革”的雷声虽然逐渐远去,但余威犹在。我们找的是杨浦著名的红光照相馆。妻子在好友陪伴下去理发店做头发。当时的理发店还不敢越雷池半步开设烫发染发等业务,只能象征性地在爱美爱漂亮的女孩头发上做一些花样。便是如此也行不通,红光照相馆的摄影师一见便连连摇头,说,这
期刊
儿媳帮我整理书橱时,发现一块表盘泛黄、表带残损的手表,问道:“这块表是不是该扔掉了?”我急忙从她手中夺过来,大声说:“不能扔!这是瑞士产的三度士手表,是1959年我病危时母亲给买的,将近六十年了!”儿媳听罢说:“这是古董了,说不定值不少钱呢!”上网一查,这种款式的三度士手表业已绝迹,现在市场价是一到三万元之间。儿媳得知后建议卖掉,我斩钉截铁地说:“不能卖!”望着儿媳疑惑的目光,我给她讲了那久远的故
期刊
1955年,父亲想去当兵,爷爷有点不高兴:“家里这么大,盛不下你吗?你去当兵,要是打仗了咋办?”  碗小飯多,自然盛不下。小时候,我盛饭时总会盛到不能再满,常常弄得没办法端,母亲就骂我。老人骂孩子:“看把你能的,家里盛不下你啊!”领导讥讽下属:“咱这庙小,盛不下你这大神。”这都是站在碗的立场上看问题,若站在米饭的立场上,你就不能换个大点的碗吗?  我很感谢父亲,他最终还是去当了兵,在部队里学了开车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初,烟台地区还没有民航机场。到1984年才在莱山军用机场上扩建了民用航线,其中有一趟飞机是从莱山飞往北京首都机场。当时乘坐飞机是件很难的事,特别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只有在紧急情况下,由单位负责人同意,县政府批准,并开具盖有县政府大印的介绍信才能买机票。  接到紧急任务飞往北京  那年我刚到牟平县乡镇企业局当秘书。有天早上接到紧急任务,局里派一位姓徐的老同志和我一块到莱山机场买票,乘
期刊
1995年,本没打算再念书的我,被一所商学院录取,父亲从邮电局拿到通知书,还喜滋滋地买了三个大西瓜回来。我知道家里经济状况很不好,况且爷爷还在重病中,家里是根本拿不出钱供我读书的。既然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那么,对于父亲异常的殷勤,我只好装作视而不见。  我从小就很少跟父亲讲话。从我记事起,母亲就给我灌输:父亲重男轻女,生下你时看了一眼转身就走,你以后要好好发愤,做给你父亲看!我记得母亲的话,从此便不
期刊
1986年,我正式退役了,先去北师大学英语,半年后,有一个机会,公派自费去美国留学。  不能躺在荣誉上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只想出去一两年,学学语言、开开眼界。另一个原因是,在中国女排这些年,得到很多荣誉,女排队员几乎是家喻户晓。虽然退役了,可我不能像普通人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老是被别人注意,身不由己,连上个街买东西,都受拘束。  可是,很多人不理解我的“撤”,他们总觉得,“女排”是中国的象征,
期刊
1963年,我考取了内蒙古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离9月1日开学还有一个多月,我利用这段时间,为上大学做准备。  我的父母都是文盲,父亲是木匠,母亲是家庭主妇。他们对我考上大学,并没显出特别的高兴,更不要说吃什么升学饭了(当时也没有升学宴一说)。父亲希望我高中毕业跟他学木匠手艺,说学会手艺就有吃饭的本领了。母亲说,再读五年大学(当时内大是五年制),多大了!五年学个好木匠,成个家,安安稳稳过日子,多好!
期刊
1968年,我下乡插队后根本没想到以后能回城。1971年10月,经父亲的熟人———辽宁省昌图县昌图镇工业办刘主任帮忙,我进入昌图镇红卫工具厂当临时工。那时城里工厂是不允许用农村劳动力的,刘主任介绍我这个农村户口的人去他管辖下的工厂,冒了很大风险。  红卫工具厂是镇办企业,工人多是街道妇女,只有少数留城青年。我被安排到工艺车间,两台车床三班倒。和我一个班的是个姑娘,她叫赵秀英,性格开朗直爽。我初到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