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三生教育”

来源 :现代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pe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构建现代教育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乃众望所归,更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我们教师要自觉肩负时代使命,积极探索、深入实践、不断升华"三生教育"。课堂教学是"三生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可以实施"三生教育"的显性内容和隐性内容,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命教育 生存教育 生活教育 渗透
  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构建现代教育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乃众望所归,更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我们教师要自觉肩负时代使命,积极探索、深入实践、不断升华"三生教育"。课堂教学是"三生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可以实施"三生教育"的显性内容和隐性内容,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作为语文老师,我就这门课程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生教育。
  1.认识语文课程与"三生教育"的内在联系
  只要我们用心感悟、研究,就会发现:语文课程并不是单一死板的教科书式的课程,而是一个多元、灵活的活动式课程。语文课程同样能引发"三生教育"。单从内容上来看,从中体现出"三生教育"理念。语文课程是一股源源不断的活泉,不仅能辐射到生命生存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能浸润师生心灵。作为语文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孩子们感悟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意义、生活的方式,通过军事的影响,借助文本,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挖掘文本、超越文本,达到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目的。
  语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三生教育的内容,是三生教育的隐性课程。所以语文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充分挖掘相关内容,充分利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作为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三生教育"。
  2.做好隐性备课,找到语文教学与"三生教育"的结合点
  要想在语文课堂中成功实施"三生教育",隐性备课一定要做好。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前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甚至备学生未来的发展。语文教师的眼光绝不能只盯着一课书,在我们眼前呈现的应该是整个单元、整册书、整个小学阶段乃至学生的一生。
  在备课中,我们要注重文本的内涵和精妙之处,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这样的课堂才会是有效并且是高效的。语文教师一定要钻透教材,不只是依照教材备课,而要全面解读课文,更要对课文进行有效的拓展,真正实现课文"面""线""体"的立体备课。老师需要对原文进行拓展,无论从深度挖掘,还是从广度联系文章,或是从文本辐射到生活中的现实,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读透读深,从而真正在语文课堂中落实"三生教育"。
  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三生教育",教师要成为引领者
  教师要成为学生各方面的引领者,心中一定要有爱,要努力锻造自己的高尚品格及语言艺术。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也是教育的宗旨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课堂中有效实施"三生教育",是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在小学阶段开展的"三生教育",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身体特点,初步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三生教育",是实现教育回归,关注人的基本,关注受教育者真正的教育愿望。促进每个学生的最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加强生活观念的培养,教师要成为引领者。
  "师不必贤于弟子,但一定要勤于弟子",想要学生成为站立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上进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高品位生存的人,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引领者。
  4.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自己首先要树立正确、向上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并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努力成为志向高远、品行端正、心态平和、从容淡定的人。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把握住教育时机,有时还要结合自己的体会和经验,现身说法。除用适当的手段来营造与文本相适应的阅读氛围外,在阅读中体验生命,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把自己带到文本之中去,让自己成为文本中的一员参加生命的历程。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是课堂中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对话较多的课文能在朗读中让学生加深对角色本身的理解,进而理解全文。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则可通过学生以课文为蓝本为课文人物设计对话,加入肢体、表情等设计活动,在活动中体味生命。除此之外,阅读教学还可以加入辩论等形式,加强学生对生命的哲学思索。无论运用哪种方式,教师都应该明确地认识到有着生命教育精神渗透的语文阅读才是一种生命的活动。教师要在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渗透"三生教育",做到适度、适量,不能牵强附会、喧宾夺主,更不能画蛇添足。
  总之,教育是以人为主的教真育爱的社会活动过程。是人与人的主体间的知识传授、生命本质领悟、意志行为规范和社会文明传承的活动过程。教育是最具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本真事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生教育",便是实践了教育的本质,体现了教育的价值。我们可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以课堂为源,以多方力量为推动器,农村小学"三生教育"一定也能放射出绚丽的光彩!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的共同目标,教育的改革不断推动教育的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给我们的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快乐"和"发展"作为幼儿教育追求的两个核心价值。这里的"快乐"不仅仅是让幼儿在园时心情高兴和愉快,而且要让幼儿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成功时体验到发自内心的胜任感、自信和满足感。但是,仅仅快乐不是幼儿阶段教育的全部意义,还应让幼儿在感到快乐的同时,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越来越信息化、数学化,学生不具备数学阅读能力是不行的。近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了高考中的新亮点,如2005年各地高考数学试卷中的上海卷第12题,北京卷第20题,辽宁卷第20题,浙江卷第19题等等,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很多学生对此类题感到难以下手,因为看了题目搞不懂是什么意思,这是数学阅读能力差导致的。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已将数学阅读设定为专题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
期刊
【摘要】体育课堂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其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是提高中学生体育素质的主要手段。本文试从创设和谐体育课堂优化体育教学、渗透创新教育优化体育课堂、注重教师本身的魅力优化体育课堂三方面,浅谈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和谐课堂 创新教育 教师魅力  体育课大部分是在室外进行的教与学活动,它不同于其它课程容易组织管理。
期刊
有关语文素质的话题,不断见诸报刊,阐精述要,各抒己见,尽显语文教育之繁荣。我每接一届新生,也必谈我的语文素质观,并号召学生配合,以实践我的观念。  我的语文素质观主要有几点:  具有良好的品质。我认为语文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由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所决定。语文学习,离不开思想教育,无论是指导阅读还是训练写作,都离不开思想认识方面的熏陶。文如其人,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思想认识拙劣者,能写出什么高尚的文章
期刊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从教以来,我一直主张快乐教学。不仅学生要快乐,教师也要快乐!  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讲日历中的方程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笑话:有一个士兵正在填写值班日志。"今天是几号?"士兵问战友。"我也不记得了,你看一下报纸不就知道了。"战友说。士兵拿起报纸看了看,说道:"可这是昨天的报纸!"战友说:"你真笨,把日期加上1不就可以了!"
期刊
【摘要】《纲要》提出积极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有利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采用适合幼儿生理特点的户外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幼儿身体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从而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因。此组织幼儿进行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是幼儿园每天的生活环节之一。  【关键词】户外体育活动 策略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积极地开展户外活动,不
期刊
【摘要】数学课的目的,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  新课标指出:初中数学课程既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身心 发展 规律 ,删除"难"、"繁"、"偏"、"旧"的内容,引入现实生活中贴近学生的实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
期刊
在《初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处理教材内容的若干原则"中又强调:"历史教学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精神为指导,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面对中国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如何继承、如何发扬,在历史教学中又有
期刊
良好的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营造一种具有感染力、轻松气氛的教育情境呢?  1.建立新型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态度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是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 
期刊
教育无差生,道理并不难懂。人的差异客观存在,这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正如人的五指,有长有短胖瘦不等。先天的和后天千差万别,要让所有的学生成绩都优异绝不可能。成绩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他们只用一把尺子来衡定。成绩差通过努力并非不能改变,况且所谓的"差生"走向社会后并不一定低能。在校成绩好、离校没声音的"前十名"现象已经给教育界敲响了警钟。未来社会需要多种多样多层次的人才,每位学生都有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