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一场小组辩论赛开展的任务驱动式学习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bche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0月,全国创新教育成果展示培育研讨会暨山东省第四届创新教育节在山东潍坊举行,笔者有幸执教了初中历史统编教材 《北伐战争》一课,下面结合此课,谈一谈如何基于“任务驱动、情境体验”,进行深度探究学习。
  任务驱动就是根据本节课的课程标准,设置整体性的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探究学习,将知识包裹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认知、内化、实践、生成。情境体验是指创设符合本节课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体验,既要生活化,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体验。基于“任务驱动、情境体验”,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探究,最终实现自觉自愿、互助合作的课堂学习状态,从而回归教育本真,让真实学习发生。本节课是围绕一场小组辩论赛开展任务驱动式学习,让学生体验合作,体验竞争,获得深度学习。
  一、任务驱动关键在于设置可操作性任务,具有真正驱动力
  初中历史统编教材《北伐战争》一课。课程标准针对这一部分内容有这样的规定:“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其中的核心知识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在设计本课时,我们创设的学习任务为“以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为主题,开展一场小型辩论赛”,并设置了三个辩题。任务的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根据任务主题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将教材分成三个板块进行学习:国共合作成兄弟、兄弟齐心共北伐、兄弟分心成仇敌。通过板块学习反映出国共两党从合作走向对峙的整个过程,也进一步联系了现实,板块之间紧密相连,以“任务 板块”的方式整体建构本课,突出整体性、系统性,实现驱动式学习。出示学习任务,明确辩论焦点:
  学习任务:以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为主题,开展一场小型辩论赛。
  (学生分成左右两组,一组代表中国国民党,一组代表中国共产党)
  辩论焦点一:我为什么选择了你?(探讨国共合作的原因)
  辩论焦点二:我为北伐胜利做了什么?(探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辩论焦点三:是谁忘了初心?(对国民革命失败的认识)
  总结陈词:新时代,你想对对方说些什么?(展望国共再次合作的前景)
  二、情境体验要注重基于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初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学生对辩论赛感兴趣,因此针对《北伐战争》创设一个总的情境:班级同学分成国共两党双方,针对三个辩论焦点进行辩论,表达自己党派的观点,然后根据学习推进的过程,每一个板块设置具体的情境,有史料情境、视频情境、图片情境、现实生活情境等。
  1.國共合作成兄弟
  材料一: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已的孤独;
  当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意识到自已的弱小。
  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已的同盟。
  —— 共产国际
  材料二:“今天在这地方开这个军校,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使学生“不仅知道枪是怎样放法,而且要知道要向什么人放”。
  ——孙中山
  辩论焦点一:我为什么选择了你?
  2.兄弟齐心共北伐
  材料一:北伐初期,国民政府制定了“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的策略,实行各个击破的战略,分化了敌人的兵力。
  材料二:“北伐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视频:“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请你结合视频及课本内容描述一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场景。
  辩论焦点二:我为北伐胜利做了什么?
  3.兄弟分心成仇敌
  图片: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场景
  辩论焦点三:是谁忘了初心?
  图片: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会面
  总结陈词:新时代,你想对对方说些什么?
  三、深度探究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引发深度思考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探究是浅层次的,追求答案和结果,不注重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有“任务驱动”和“情境体验”,必然会发生“深度探究”。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提出疑问,结合我们的任务和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回归到当时的历史场景中去,真正站在一名共产党员或者国民党员的立场和角度,对历史进行剖析、研究。例如《北伐战争》这节课,我们进行如下探究。
  1.辩论焦点一:我为什么选择了你?
  生(共产党代表):我党从工人运动失败中意识到需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并且国民党的军事实力强大,现阶段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生(国民党代表):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屡遭挫折,需要充实新鲜血液,同意合作。
  生:共产国际在我们两党合作中起到了调节作用,促成了这场合作。
  师:共产党和国民党互相选择是历史的必然,因为两党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他们组成了革命统一战线,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开始了。
  2.辩论焦点二:我为北伐胜利做了什么?
  生(国民党代表):我们国民党是主力军队,并且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北洋军。
  生(共产党代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以及苏联的援助等,是北伐胜利的基础。
  师:其实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离不开国共两党的精诚合作,他们和衷共济同出征,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让我们再次走进历史,去感受一下国民革命军那种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爱国精神。   视频播放: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场景。
  师:这是当时的北伐战争形势图,从图中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到什么?
  生:实力对比悬殊。
  师:对,但是国民革命军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团结一心,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3.辩论焦点三:是谁忘了初心?
  生(共产党代表):是国民党忘记了初心,因为他们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
  生(国民党代表):共产党发动了轰轰轰烈的工农运动,触及到了我们的利益。
  师:为什么说触及到了国民党的利益?
  生:因为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师:(展示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图片)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前面我们讲到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为什么说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生:旧军阀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
  师: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4.总结陈词:新时代,你想对对方说些什么?
  生(共产党代表):我们是一家人,虽然你们现在在台湾,曾经我们有过隔阂,现在都过去了,我们可以携起手来,共同努力。
  生(国民党代表):我们不回避历史,盼望我们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师:展示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会面的图片。
  师:是的,我们呼唤统一,我们盼望统一,2015年11月7日,两岸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
  师:播放近年来,两岸交流的照片,配音乐。
  师:习总书记说,两岸领导人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问题。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杳无音信,然而,海峡两岸割不断兄弟情义,不管两岸同胞经历了多少风雨,没有任何力量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师:展现新时代背景下,习总书记畅谈中国梦的论断。
  师:在新时代,习总书记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家要一起干,只要两岸同胞、全世界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定指日可待,习总书记说在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实现中国梦,中国梦首先是统一梦,是和平梦,你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历史的创造者,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
  我们针对基于“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的探究学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任务设置不合理,不好操作,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课堂上创设的情境没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参与度低,个别学生占有较多时间和机会等。这就需要教师有创新思维,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1.任务具有引领性
  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先学习知识,然后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任务驱动就是把学习过程“倒过来”,先设置需要解决實际问题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某些知识、技能,学生产生学习知识、技能的需求,学习就有了内驱力。任务是一个整体的大任务,每个学习环节完成一个小任务,一个一个小任务完成后才能最终完成大任务。任务驱动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变“要我学”到“我要学”。任务要具有以下特点:
  复杂性:内涵关键知识、技能,结构不良,学习者不能经过简单的学习即可完成。
  整体性:一个完整的大任务,不是一个一个的小目标。把整个学习过程完整地交给学生,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真实性:学过一节课或一个单元后,我要真正去做的事情,而不是假设我是…,假设我要…。
  2.情境创设生活化
  基于生活: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问题应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
  注重形象性:所创设的情境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超越个人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限制,既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
  体现学科特色: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显学习重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课堂创新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1.0版是“怎么教”,把教材作为权威的前提下,各种课堂模式的打造,通过不同课堂模式学习教材;2.0版是“教什么”,不局限于教材,针对教材和相关的学习资源进行重组,优化教学内容;3.0版是“课程整合”,基于学生需要的课程整合,如基于任务或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的探究学习就是我们最新的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改革的方向是学生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真正实现教学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础、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其他文献
马秀花“大咖知识学堂”创始人  在“大咖知识学堂”,人人都知道创始人“璐瑶妈妈”。  “璐瑶妈妈”的真名是马秀花。“坚持将给自己孩子的教育惠及更多家庭与孩子的初心。”这位昔日北京理工大学的学霸在创业路上可谓无心插柳,因为她一开始只是为了解决自己一对双胞胎女儿璐璐和瑶瑶的学习问题。  2017年9月,马秀花开始创业,注册了微信公众号“大咖知识学堂”,先从英语开始,然后是语文、数学等学科,3年下来,如
汤因比 ( Arnold Joseph Toynbee) 曾说:“人类文明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人性的历史。人性是构成文明的基础,这既表现在人所创造的物质文明进步,也表现在由人性所决定的精神文明进步。”[1]历史是人的历史,历史学探讨的也是人的历史演变,历史教育更应围绕着对人的教育展开。  课程标准有关明清君主专制的要求是,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
2020年全国Ⅰ卷文综第25题以民族交融为背景,以阎立本所作《步辇图》作为史料,旨在考查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步辇图》作为图像史料,其史料价值的一个重要视角,就是它表现了古代中国民族交融史上唐与吐蕃交融的“共有历史”意蕴,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交融的“共有历史”意识。作为民族交融史试题的一种命题视角,“共有历史”意识依托于历史叙述,又蕴含着史学方法,还彰显了家国情怀,这三者构成了“共有历史”意识的要
“立德树人”作为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目标是“具有创造力的问题解决者、健康全面的人。” [1]新课改背景下,深化史学育人领域的教育教学改革更具深远意义。“德不仅指道德、品行,还包含见解、器识之意”。 [2]古有刘知几论“史才、史学、史识”,亦可作为当今时代深化历史学科育人的三点原则。“史才”是“器识”,即问题意识,是对历史的大局性把握和认识;“史学”是“见解”,即思辨能力,是对历史的审辩思考与价
富蕴县,祖国边陲一个面积3.37万平方公里的“小”地方,却被“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最具特色文化生态旅游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国家卫生县城”等诸多光环笼罩着。在许多人眼里,它是一个旅游胜地、文化圣地,更是一个红色宝地。  “如果说富蕴美了新疆,那可可托海一定是这幅壮锦上最耀眼的一处。”可可托海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远的牧色人文、淳厚的红色基因享誉八方,如今已成为中国西北边境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雅斯贝尔斯进一步指出:“历史课的教学则是发展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虔诚爱戴之心,启发他们为了人类更高的目标而奋斗,并形成对现实批判的清醒历史观。”[1]  核心素养最终归结于“人格教育”。《普通
在许多人眼中,文字是记事记言、传情达意的载体,图像则是增加文字可读性的点缀。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图像与文字一样也具有表述的张力与冲击,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统编高中历史教材已然提供了以图片为载体的各类图像,它包括各种画像、雕塑、照片、地图、建筑等等。  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中的插图“芙蓉锦鸡图”为例,试图从“时空”与“社会”两个维度,探究此画所蕴含的多
李惠军老师在《灵魂的追问——历史教师的视界、心界与历史教学的境界》一文中讲到,历史课的灵魂是足以统摄这段历史的主轴和主线。[1]历史课的“课魂”是一节课的教学立意,更是蕴含在历史知识背后的历史规律、人文精神和历史智慧。笔者以荣获全国学术研讨会公开课特等奖的《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情思教学为例,探讨如何让“课魂”走进学生心灵,引领学生在历史体验中酝酿历史情感、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提升历史学科素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教育理论,其内容核心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1]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往往过分强调学生怎么“学”,却忽略了教师如何“教”。我认为,只有教师合理创设情景,与学生互相协作、充分对话,才能真正达到较好的效果。  具体到人物史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点是历史人物的具体史实,然而这些
11月1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江苏无锡“保级”失败,被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  “思想上自以为是、盲目乐观、麻痹大意”。两天后,无锡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上,市委书记黄钦直抒胸臆,痛批干部在创建文明城市中作风不实,敷衍塞责。  “结果完全出乎了我们的預料,非常不理想,虽然江阴、宜兴保留了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但无锡大市被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黄钦坦言,这让他感到非常意外和震惊,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