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人成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教育要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应当发挥非智力因素,积极培养学生情商,以此助推数学教学。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情感教学的基本技巧,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利用“问题解决”的过程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情商。
关键词:情商;数学教学;必要性;可能性;方法
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彼得·沙洛维教授和新罕布什尔大学心理学家约翰·梅耶教授正式提出“情感智商”(简称情商EQ)这一术语,后得到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完善和推广。戈尔曼写了《情感智力》一书,指出:“情商是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性品质要素。它不同于主要取决于先天因素的智商,而是在后天的人际交往中养成,它形成于婴幼儿时期,成书熟于儿童和青少年阶段。”许多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20%取决于IQ(智商),而80%取决于EQ。
一、初中数学教学情商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必要性
美国精神医学家兼卡内基公司总裁戴维·汉保发现,“对于甫入初中的青少年,接受过情绪教育的孩子有显著的不同:对于同学间的竞争、课业的压力及抽烟等诱惑都能应付自如。显然,情绪教育带给他们一定的免疫力,较能够面对即将到来的压力与挑战。” 初中生正处于少年期,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可见,初中阶段是情商培养和人的发展的关键时期。
数学是一门理论抽象、逻辑严谨的学科。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概括、推理、论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探究能力。曾有文章指出:“非智力因素虽不直接介入学习的认知活动,但它形成了个体的意识倾向性中的学习态度,积极的个性品质不仅能激励、驱策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而且能促进和推动智力的充分发挥,而消极的个性品质则会阻碍、干扰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 其差距在于“是否有自信心、有进取心、有坚持性、不屈不挠、不自卑等良好的意志、性格品质”。为此,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较强的自控能力、沟通能力及自我激励等良好的情绪管理技巧。
(二)可行性
少年儿童每天在学校中要渡过大量的时光,学校的文化氛围,教师的言谈举止、言传身教,课程所传递的信息等提供给师生、生生等相互交往的机会都给孩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的经验对孩子的深远影响将持续到青春期乃至长大后,孩子的在校表现攸关其自我价值感,表现较差的可能产生自我贬抑的心态,进而左右一生的发展。” 同时,初中生的情绪、习惯的可塑性强。因此,学校不仅在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方面承担了极为重要的责任,而且在培养学生的情商方面也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初中数学教学情商培养的方法
(一)靈活运用情感教学的基本技巧
现代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师生间相互交往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基础上的。因此,形成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学得以实施的重要因素。其中爱、理解、尊重、信赖是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主要要素,也是情感教学的基本技巧。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理解和接受事物的心理尚未成熟,还不能很清楚地看透事物的本质,往往凭借主观自觉进行好恶评判,即依赖情感观察、理解和接受周围事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感,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抽象的道理化为具体的情感体验,从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和对于崇高美的追求。在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最主要的是要做到以下两点:1.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二)通过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始终处在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而要达到这种状态,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情境。
在进行“有理数加法”的教学时,可首先告诉学生:根据你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每个同学都能想到。如果我们把提出的问题都动脑筋思考认真解答并总结出规律,那么这节课的目标也就达到了。用真诚而富有热情的语调进行学前动员,达到了以教师对学生的明确期望来调动学生对自己期望的目的。
(三)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应培养学习兴趣、求知的欲望与乐趣以及以后接受终身教育的愿望与能力。”许多研究发现,学生常对自己的生活有意义的学习发生更大的兴趣,因此,作为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不应当是独立于学生生活的“外来物”,不应当是封闭的“知识体系”,更不应当只是由抽象的符号所构成的一系列客观数学事实(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
生活处处存在数学知识,生活时时需要数学知识。数学教学理应是富有魅力、独具特色的活动;数学学习理应使学生积极参与,学有所获。只因长期陷入应试教育的封闭式模式,数学的教与学活动无力创新,难以走向开放,失去了应有的个性,阻塞了创造的源泉。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数与形的表象美、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思维方法的奇异美”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对“有用”的数学感兴趣,对有“挑战性”的任务感兴趣的特点进行数学学习。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只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热爱数学学科的情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脱离情绪的教学方式是无法达到这一目的的。因此,我们应当认识到,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情商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现代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正如联合国“21 世纪人类智能计划”中指出的:“必须用EQ来教育人类,发挥人自身情感与意志的潜能,创造新世纪人类生活的心灵家园。”
参考文献:
[1]柏桦编著:《EQ情商》,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580页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489页
[3]吕世虎等:《藏汉学生智力因索和非智力因索对数学能力发展影响的跨文化研究》,《教育研究》1995第1期,第74页
[4]吕世虎等:《藏汉学生智力因索和非智力因索对数学能力发展影响的跨文化研究》,《教育研究》1995第1期,第74页
关键词:情商;数学教学;必要性;可能性;方法
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彼得·沙洛维教授和新罕布什尔大学心理学家约翰·梅耶教授正式提出“情感智商”(简称情商EQ)这一术语,后得到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完善和推广。戈尔曼写了《情感智力》一书,指出:“情商是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性品质要素。它不同于主要取决于先天因素的智商,而是在后天的人际交往中养成,它形成于婴幼儿时期,成书熟于儿童和青少年阶段。”许多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20%取决于IQ(智商),而80%取决于EQ。
一、初中数学教学情商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必要性
美国精神医学家兼卡内基公司总裁戴维·汉保发现,“对于甫入初中的青少年,接受过情绪教育的孩子有显著的不同:对于同学间的竞争、课业的压力及抽烟等诱惑都能应付自如。显然,情绪教育带给他们一定的免疫力,较能够面对即将到来的压力与挑战。” 初中生正处于少年期,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可见,初中阶段是情商培养和人的发展的关键时期。
数学是一门理论抽象、逻辑严谨的学科。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概括、推理、论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探究能力。曾有文章指出:“非智力因素虽不直接介入学习的认知活动,但它形成了个体的意识倾向性中的学习态度,积极的个性品质不仅能激励、驱策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而且能促进和推动智力的充分发挥,而消极的个性品质则会阻碍、干扰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 其差距在于“是否有自信心、有进取心、有坚持性、不屈不挠、不自卑等良好的意志、性格品质”。为此,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较强的自控能力、沟通能力及自我激励等良好的情绪管理技巧。
(二)可行性
少年儿童每天在学校中要渡过大量的时光,学校的文化氛围,教师的言谈举止、言传身教,课程所传递的信息等提供给师生、生生等相互交往的机会都给孩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的经验对孩子的深远影响将持续到青春期乃至长大后,孩子的在校表现攸关其自我价值感,表现较差的可能产生自我贬抑的心态,进而左右一生的发展。” 同时,初中生的情绪、习惯的可塑性强。因此,学校不仅在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方面承担了极为重要的责任,而且在培养学生的情商方面也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初中数学教学情商培养的方法
(一)靈活运用情感教学的基本技巧
现代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师生间相互交往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基础上的。因此,形成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学得以实施的重要因素。其中爱、理解、尊重、信赖是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主要要素,也是情感教学的基本技巧。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理解和接受事物的心理尚未成熟,还不能很清楚地看透事物的本质,往往凭借主观自觉进行好恶评判,即依赖情感观察、理解和接受周围事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感,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抽象的道理化为具体的情感体验,从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和对于崇高美的追求。在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最主要的是要做到以下两点:1.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二)通过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始终处在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而要达到这种状态,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情境。
在进行“有理数加法”的教学时,可首先告诉学生:根据你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每个同学都能想到。如果我们把提出的问题都动脑筋思考认真解答并总结出规律,那么这节课的目标也就达到了。用真诚而富有热情的语调进行学前动员,达到了以教师对学生的明确期望来调动学生对自己期望的目的。
(三)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应培养学习兴趣、求知的欲望与乐趣以及以后接受终身教育的愿望与能力。”许多研究发现,学生常对自己的生活有意义的学习发生更大的兴趣,因此,作为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不应当是独立于学生生活的“外来物”,不应当是封闭的“知识体系”,更不应当只是由抽象的符号所构成的一系列客观数学事实(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
生活处处存在数学知识,生活时时需要数学知识。数学教学理应是富有魅力、独具特色的活动;数学学习理应使学生积极参与,学有所获。只因长期陷入应试教育的封闭式模式,数学的教与学活动无力创新,难以走向开放,失去了应有的个性,阻塞了创造的源泉。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数与形的表象美、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思维方法的奇异美”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对“有用”的数学感兴趣,对有“挑战性”的任务感兴趣的特点进行数学学习。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只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热爱数学学科的情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脱离情绪的教学方式是无法达到这一目的的。因此,我们应当认识到,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情商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现代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正如联合国“21 世纪人类智能计划”中指出的:“必须用EQ来教育人类,发挥人自身情感与意志的潜能,创造新世纪人类生活的心灵家园。”
参考文献:
[1]柏桦编著:《EQ情商》,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580页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489页
[3]吕世虎等:《藏汉学生智力因索和非智力因索对数学能力发展影响的跨文化研究》,《教育研究》1995第1期,第74页
[4]吕世虎等:《藏汉学生智力因索和非智力因索对数学能力发展影响的跨文化研究》,《教育研究》1995第1期,第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