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绘画观念在油画创作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ever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国内本科院校油画专业创作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从构建平面性观念与方法意识两方面出发,探讨油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以实践过程中的技术能力为基础,建立较为独特且体现个人审美倾向的油画语言风格。
  关键词:油画专业;绘画观念;教学方法;油画语言风格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大学松田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关于信息教育技术时代的油画风景写生与创作课程‘风格化’教学改革研究”(2018STJXGG19)研究成果。
  本科阶段油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围绕一定的选题选择合适的素材,找准切入角度,有序组织画面,培养绘画风格,最终实现个人创作能力的提升。从油画专业本科阶段教学的整个过程来看,对于学生而言最为关键且难度最大的一步,就是如何从亦步亦趋地跟随教师指引的“学生”,转变成一个以自我为坐标原点的“创作者”。甚至可以说,这是教学的唯一核心内容。长期以来,国内油画专业教学为人所诟病的问题在于长于技法,短于个性,没有引导学生彰显自我的切实有效的方法。这导致学生在面临创作时没有组织意识,无法给自己的主观想法寻找到合适贴切的表达手段,对于观念和语言之间隐晦而又无法分割的关系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本科绘画教学长期存在、至今仍未解决的“痼疾”——基础课程与创作课程的割裂。自1949年以来,高校绘画专业教学就遵循社会主义文艺观领导下的写实语言的方向,大量的写生课程逐渐成为这一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但将基础能力的概念仅仅对准写生这一观念,尤为陈旧与偏颇。那么,在油画专业教学中如何使基础能力与创作能力联系起来,打通二者之间的“关节”,使创造性统领绘画专业教学的方向?针对这一问题,国内相关专业、院校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过多种尝试。本文将从现代绘画在语言风格上的平面意识和绘画创作中的方法意识两个角度出发,阐述笔者针对这一问题的教学实践。
  一、现代绘画的平面性观念
  西方绘画从古典走向现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空间观念从三维回到二维。在现代绘画的语境中,平面性观念指的是绘画从本质上来说是属于二维空间的艺术,这一观念针对的是西方绘画自文艺复兴以来一直遵循的在二维平面上营造三维空间幻觉的风格。现代绘画在理论体系建构上的代表人物克莱门特·格林伯格从媒介特性的角度,针对现代绘画的定义作出了这样的经典论述:“……然而,正是绘画表面那不可回避的平面性的压力,对现代主义绘画艺术据以批判并界定自身的方法来说,比任何其他东西都来得更为根本。因为只有平面性是绘画艺术独一无二的和专属的特征。绘画的封闭形状是一种限定条件或规范,与舞台艺术共享;色彩则是不仅与剧场,而且与雕塑共享的规范或手段。由于平面性是绘画不曾与任何其他艺术共享的唯一条件,因而现代主义绘画就朝着平面性而非任何别的方向发展。”简而言之,绘画这种媒介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平面性。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席卷整个西方艺术世界的抽象表现主义的宣传旗手,格林伯格的这一论断开启了从空间观念的角度反思西方绘画的理论探索。实际上,这种使画面从立体走向平面的尝试在此前将近一个世纪时就已经开始了,比如,塞尚用理智化的几何形体而非感官幻觉组建画面结构,高更用色彩表达极其隐晦的原始宗教意味,凡·高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用弧线组织画面。后印象派影响下西方绘画的颠覆性转型都是从平面化开始的。从这一革命性的原点开始,西方绘画摆脱了古典时代的绘画语言风格和单线递进的讲述方式,新的观念、风格、语言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集中爆发,用这种令人目不暇接的方式清晰地诠释了现代性所追求的前卫与革命。在油画教学中,同样需要用平面性观念来引导学生认识绘画的本质,认识画面组织构成的逻辑关系与规律。
  二、以平面性为核心观念的创作课程教学
  在油画创作教学中强调平面,目的是为了向学生展示一个广阔、自由的绘画风格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摧毁”他们对之前建立的三维空间画面的认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三维空间的认识,是学生最容易接受且一旦接受就很难动摇的画面观念,因为它与我们的视觉感受最为接近。这种源自写实与写生课程的画面观念也是追求绘画语言风格多样化和个性化最大的障碍。而要实现画面语言风格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就必须引导学生理解现代主义所强调的画面独立性。画面独立性是现代绘画追求平面性的内在动机,画面的平面性则是这一动机在实践上的体现。在现代主义看来,画面是一个完整、自足的世界,有属于自己的组织方式和逻辑结构,绝对不是对真实世界的描述与再现。专属于绘画本身的这种组织与逻辑与真实世界在视觉上的组织与逻辑,不但不是一一对应,有时甚至是截然不同的。当摆脱了对真实世界的“转述”,現代主义绘画才能体会到自由,它们所宣扬的“革命性”与“前卫”等观念才有了发挥的空间。在油画教学中,也同样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摆脱写生、摆脱对象的自由。
  在现有的油画课程教学体系中,开设大量写生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给定对象的描绘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观察能力和描绘空间、立体造型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画面和所描绘的对象是否相符之上。虽然间或有个别学生尝试从语言的角度离开对象,但是大部分学生仍会采取相同的手法完成画面。写生的重点若不放在对画面语言风格的发现上,就会导致几乎全班学生均采用一致的语言手法,例如素描中采用细腻的苏俄式的调子,油画中采用印象派式的色彩等。21世纪以来,各个高校的绘画专业都希望能通过改革课程内容的方式,使写生课程摆脱“基础”,承担创作教学的任务。例如:中国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增设了对佛教雕塑、壁画的专题临摹、写生课程;中央美术学院精微素描课程中将作品的选题放在社会学视野下,用调查、记录的方式使课程作业具备了历史视野和人文观念。笔者始终认为,绘画专业在本科阶段的教学重点应该紧紧围绕绘画语言风格与画面组织能力的培养来开展。无论课程设置中是不是还有大量的写生课,还是课程名称叫不叫“写生”,都应该将描绘实际对象放在次要位置,而将绘画语言风格的培养放在主体位置,引导学生在“背离”对象的过程中学习组织独立的画面,了解画面组织的逻辑与联系,明白具体的绘画语言风格各个“组件”之间的组合方式等内容。对这个方向的引导一定要落实在具体的技术细节上,例如,平涂的画面与笔触清晰的画面、厚涂堆砌的画面与薄色流淌的画面、严谨细致的用笔与放松自由的用笔等,这些不同的方式在画面各个部分的因果关系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它们分别对应什么样的绘画语言风格?对这些具体问题的思考就引向了油画教学的第二个重要的内容——方法意识的建立。   三、方法意识的建立
  何谓油画创作中的方法意识?方法意识实际上就是绘画语言风格意识,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果说绘画语言风格是从整体角度、形而上的层面对画面的审美意义作出的判斷与分析,那方法意识就是从技术角度、形而下的层面对语言风格的组成部分与结构方式作出的具体实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在创作课上,当讨论创作方案与设想时,学生往往情绪饱满、侃侃而谈,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但是一落实到画面,往往会发现他们对创作主题的准备极其不充分,画面效果粗糙,表现手段贫乏,甚至根本没有表现手法可言,从而导致他们创作的过程障碍重重,最终结果与设想差距极大。这并非是因为学生的基础能力不足,相反,这些现象反映出我们的创作教学过于重视观念和意识上的内容,忽视了实践过程中对技术的强调,使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围绕自己的审美偏向有意识地建立一个具备风格雏形的画面方法体系。这个体系是由大量的画面技术细节所组成的,类似上文中提到的笔触、薄厚、方式等,都是画面组织与完成过程中要仔细考虑、选择的具体内容。笔者在教学中一直主张,油画创作课程教学必须坚持由下而上的方向,即先有方法,先有风格,再谈主题,再谈创作。围绕方法与风格,选择主题完成创作。实际上,在创作过程中,方法与主题之间很难划定明确的界限,方法体系建立起来了,风格语言形成了,建立在这些坚实基础之上的创作主题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现代绘画观念运用在油画创作教学中的实现路径
  现代绘画的平面性和方法意识的建立这两个油画创作教学的核心内容在观念层面上很容易理解,最大的难度主要集中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上。这又触及绘画,甚至是所有艺术类专业教学的共同难题:在目前这种集体性的学院式教学方式尚无法被彻底取代之前,尤其是现在国内美术类院校普遍实行的工作室制度教学环境下,应该如何将具有鲜明的学术方向和审美趣味的“共性”教学与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相协调?本科阶段的艺术类教学,最终的目标应该集中于学生创造力的生发与培养。一直以来,对国内广义上的视觉艺术类专业教学缺乏原创性、缺乏观念与语言的革新等问题的诟病虽然不完全客观,但至少反映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仍然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认为,这不仅是观念层面的问题,也是具体操作方法上的问题。在绘画这个专业里,操作方法问题所占的比重甚至还要大一些。因此,这对专业教师的水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既要有全面的、深度的现代绘画和后现代艺术观念,以引导学生把握创作的方向,又要有开放的、敏锐的审美判断力,能够抓住学生画面中显露出来的风格意义上的问题,还要有实实在在、多种多样的创作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把想要的画面效果“做”出来。
  总之,引导学生摆脱写生,理解画面,有意识地组织方法体系,形成个人绘画语言风格,是提升本科阶段油画创作课程教学水平的合理途径。
  参考文献:
  [1]郑江珊,邓清明.基础的张力: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基础教学研究展学生作品集[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9.
  [2]格林伯格.艺术与文化[M].沈语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绘画的写生传统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自元代以降,中国绘画发生了由“师法自然”到“崇古”的转变,写生传统影响渐弱。近代以来,由于受到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冲击、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康有为、徐悲鸿等人通过对中国画进行改良,重建了中国山水写生实践,使写生成为中国绘画的新风尚。  关键词:中国绘画;写生;科学主义  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写生雏形便已有之。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
摘 要: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书法艺术作为传统中国文化的核心,是我国文化输出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我国本土艺术的生命力。通过分析传统语境下的书法艺术,论述了现代书法艺术的审美发展,探讨了传统书法在现代语境下的传承与创新,以进一步解读传统书法对于中国汉字文化的传承以及中华文明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书法;现代语境;传承;创新  一、传统语境下的书法艺术  “书,心画也。”这里的“书”是书籍之意,而非书
摘 要:在超现实主义流派中,比利时的勒内·马格利特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他时常通过一种充满诗意的表现,或是使用交换、对立、并置等手法进行绘画创作,为观者带来一种奇特的观赏体验。比如云朵飘在房间里、巨大的国际象棋和树并立在一起、晴空下的街道却是黑暗的并且亮着路灯……他的绘画作品宛若谜语,令人浮想联翩。通过论述勒内·马格利特奇幻绘画风格的形成和作品的呈現方式,分析其作品的价值和画作所传达的隐喻内涵
摘 要:中国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传统,其所包含的内容多种多样,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艺术作为我国人民大众生活的重要内容,体现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我国的长期发展中,民间艺术已经彻底融入普罗大众的生活,体现着我国人民群众在长久生活中积攒的经验和智慧。如今民间艺术也凭借其各种元素逐渐融入中国画的创作,使中国画得到创新发展。  关键词:民间艺术;传统文化;
摘 要:从史前洞穴画到古典时期绘画再到印象主义绘画,艺术绘画中的迹象大部分是以写实为目的进而表达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艺术的解放,艺术的形式规则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丰富多彩的“迹”与“象”,再后来“象”的形态发生瓦解,“迹”与“象”混同,抽象主义便是如此。保罗·克利的画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很多的艺术家,对当代的艺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结合具体事例对保罗·克利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分析其作品中的迹象符号,
摘 要:硬笔书法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产物与选择,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在很多师范生书写能力不足,所以在书法教学中加强硬笔书法教学十分必要与紧迫。为此,分析生活中的书法,阐述硬笔书法在师范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探讨硬笔书法的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以促进高校师范生硬笔书法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硬笔书法;书法教学;毛笔书法  一、生活中的书法  书法,一个中国人既熟悉又陌生的传统艺术。在我
摘 要: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到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发展开始探寻,对李孝萱的作品进行时代解析,论述唐山大地震对李孝萱艺术创作的影响,以及李孝萱艺术语言的转变与艺术精神性表达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李孝萱;人物画;唐山大地震  李孝萱是当代水墨人物画的领军人物,同时,也是都市水墨人物画的先行者。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就以鲜明的艺术表现力与深刻的人文精神内涵,走上了一条关注生命本身以及关注整个社会发展
摘 要:臥游是南朝时期宗炳提出的美学概念,在后世文人阶层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欣赏活动。通过对卧游思想本身进行分析,结合中国山水画中的相关原理,对卧游作为一种行为的实现进行探讨。散点透视是中国山水画常用的空间表达形式,其具有视点可移动、视域广阔、视角统一的特点,这些特点为卧游中“游”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卧游;散点透视;艺术鉴赏  一、“卧游”一词的语义衍化  “卧游”一词最早出现于《文子》
摘 要:目前,美术专业课程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高校美术教师应该努力研究和开发适合新时代高校发展的美术课程,在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前提下,积极创建高校美术专业课程体系,努力探索其改革的思路及方法。从当代美术教育现状入手,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以及梳理其内在规律和转化条件,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对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研究,优化地方综合性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和拓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摘 要:明代艺术家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方面都有建树。《蟹鱼图》是他的一幅绘画作品,图中,徐渭塑造了两个戏剧化的情景。通过对这幅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进行分析与鉴赏,探讨凝练的笔墨表现出的速度与力量。  关键词:徐渭;《蟹鱼图》;速度;力量  一、《蟹鱼图》与徐渭笔墨  《蟹鱼图》(图1)是明代书画家徐渭的一幅纸本水墨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尺寸为28.7cm×98cm。画面布局自右侧起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