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部的吉林、辽宁、黑龙江以及内蒙等地。该民族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具有独特的生活特点。朝鲜族同胞不仅能歌善舞,而且酷爱音乐。朝鲜族传统音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带有浓厚的民族风格,而且在表现形式上也生动完美、旋律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能够充分体现朝鲜族人民的朴实淳厚的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传统音乐——盘索里。
“盘索里”因受历史、地域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有朝鲜族的“南道盘索里”、韩国“盘索里”、中国延边朝鲜族的“盘索里”等几种。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延边朝鲜族地区所流传的“盘索里”传统音乐文化。“盘索里”一词的發音来源于该民族的语言,“盘”在朝鲜语中解释为众多人的意思。“索里”朝鲜语中指声音或是歌声,也可指自然界的声响,如风声、雨声、雷声、哭声、笑声等。它是用音乐说唱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故事情节的一种曲艺形式。曾有一位朝鲜族长者这样说:如果想了解朝鲜族音乐的话,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会该民族的语言,二是一定要会唱且要懂盘索里。由此可见,盘索里在该民族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台上唱 台下和
从表演形式来看,传统“盘索里”表演共有三部分,即说唱者、鼓手和观众,三者在表演中都会积极参与并互相配合,备自發挥着不同作用,共同营造表演氛围。表演时,表演者即说唱者站在众人面前,身穿朝鲜民族传统服装(会根据节目内容、故事情节的需要来选择传统服饰的搭配),头戴传统乌纱帽,右手持折扇,表情凝重,双脚稳站台上,鼓手则将鼓置于身前,右手握鼓槌,左手扶于鼓的上部。准备就绪后,表演者往往会以“短歌”做开场,随后便是一小段说白,紧接着表演开始。整个表演持续时间大约几个小时,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配合着席地而坐的鼓手的击鼓节拍来说唱故事,以唱为主,夹叙夹议,表情也极其丰富,声音时强时弱,声调时高时低,声音时而沙哑时而粗狂,眼睛随着折扇所指的位置而不停地移动。在舞台上,表演者以丁字形步伐小范围移动,所有的肢体语言跟故事内容情节以及说唱腔调的抑扬顿挫都配合的和谐完美、流畅,使用的语言也非常幽默、滑稽,动作夸张而且非常逼真,与鼓手配合的更是自然、默契、自如。鼓手在“盘索里”的表演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根据剧情的需要来击鼓之外,还会和演唱者共同营造气氛,击鼓的力度也会时轻时重,时快时慢。
观众在整个表演中也并非是一直静坐而观之,“参与”主要方式是通过与演员的情感交流与台上表演者角色互动来实现,伴随着剧情和节奏的变化,观众会高声喝彩或是發出一些激励演员的声音,与台上表演者一同感叹院惜、一同悲伤、一同兴奋呼喊,拍掌给歌舞者助威,表演达到高潮时,观众会登台与其共舞,一起迎合着击鼓者的节拍耸肩跳舞助兴。
“长短”变化造就音乐风格
“盘索里”作为朝鲜族民间传统音乐,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从使用的乐器来看,传统的“盘索里”音乐主要使用的是“圆鼓”,传入我国延边地区后發展成为以杖鼓为主要演奏乐器。从音乐旋律上看,它是通过“长短”的不断变化来进行故事發展变化以及人物的性格、情绪变化,尽可能地将故事情节表述的清楚明白、惟妙惟肖。这里所说的“长短”是指“朝鲜族传统音乐在节拍规律、节奏型以及单位拍子的组织形态”。其功能主要是用来调节唱,演唱者在整个表演中自始至终要把握好第一个长短的节奏规律,接下来的表演便是各个长短美妙地结合在一起,它长短的节奏,一般是由鼓手来控制操作,表演者伴随着鼓手击鼓的节奏来调节表演速度,变化情绪、舞台步伐、甚至手中所持扇子的张合力度等,整个过程都是以长短模式来调节控制;在音质上主要以沙哑而不失清脆的“底色音”为基本音质,打破了传统音乐的發音方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發音体系,如:铁声、阳音、糙声、爆破声、鼻声等,它的音乐魅力也正是来源于盘索里丰富的發音技巧的把握及运用。
古老“盘索里”的新發展
盘索里的發展史漫长悠久且曲折,经历了初期的鼎盛繁荣和后期的衰落以及再次复兴,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互相影响与相互借鉴。在汲取多方营养,在备时期艺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现代独特的盘索里演绎方式和风格。从传承模式上来看,它遵循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基本规律和方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朝鲜族传统文化盘索里,是在民间以口传心授为主要的传承手段,相同的语言、相同的地域、相同的历史背景,致使这种传授不仅维系了该民族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而且其中渗透着朝鲜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民族性格。
经过了历史长河洗礼及时代文明撞击的传统盘索里音乐,将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结合在一起,充分地显示了它的强大生命力。盘索里将文学、艺术和表演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对我们今天研究现代音乐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盘索里音乐比较成熟的作品有:《春香歌》、《沈清歌》、《兴夫歌(瓢打令谣)》、《横负歌》、《兔龟歌(水宫歌)》、《赤壁歌(华容道)》;其实,在此之前原有十二集锦,到朝鲜王朝后期,申在孝将原来的十二集锦删改为六集锦,变成了今天我们见到的盘索里表演。原十二集锦是:《春香歌》、《沈清歌》、《兴夫歌(瓢打令谣)》、《兔龟歌(水宫歌)》、《赤壁歌(华容道)》、《雉打令谣》、《横负歌》、《日者打令谣》、《裴裨将打令谣》、《江陵梅花打令谣》、《淑英娘子传》、《雍固执打令谣》。
所有的作品内容不尽相同,虽然情节看似复杂,人物众多,但却都被盘索里艺人刻画得栩栩如生,深得观众喜爱以至流传至今,它用独特的表现形式来反映民众意识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發展在不断地改变,是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存在形式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艺术瑰宝。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蕴含着该民族丰富的情感、智慧和民族精神,它是文明的载体,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创造新文化的动力源泉。对她的保护、传承和發展,对创造现代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虽然经过历史的沉淀,传统文化的某些内容会失去意义,但是经过岁月洗礼后的民风、民俗,留给我们的便是精华,是瑰宝。
“盘索里”因受历史、地域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有朝鲜族的“南道盘索里”、韩国“盘索里”、中国延边朝鲜族的“盘索里”等几种。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延边朝鲜族地区所流传的“盘索里”传统音乐文化。“盘索里”一词的發音来源于该民族的语言,“盘”在朝鲜语中解释为众多人的意思。“索里”朝鲜语中指声音或是歌声,也可指自然界的声响,如风声、雨声、雷声、哭声、笑声等。它是用音乐说唱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故事情节的一种曲艺形式。曾有一位朝鲜族长者这样说:如果想了解朝鲜族音乐的话,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会该民族的语言,二是一定要会唱且要懂盘索里。由此可见,盘索里在该民族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台上唱 台下和
从表演形式来看,传统“盘索里”表演共有三部分,即说唱者、鼓手和观众,三者在表演中都会积极参与并互相配合,备自發挥着不同作用,共同营造表演氛围。表演时,表演者即说唱者站在众人面前,身穿朝鲜民族传统服装(会根据节目内容、故事情节的需要来选择传统服饰的搭配),头戴传统乌纱帽,右手持折扇,表情凝重,双脚稳站台上,鼓手则将鼓置于身前,右手握鼓槌,左手扶于鼓的上部。准备就绪后,表演者往往会以“短歌”做开场,随后便是一小段说白,紧接着表演开始。整个表演持续时间大约几个小时,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配合着席地而坐的鼓手的击鼓节拍来说唱故事,以唱为主,夹叙夹议,表情也极其丰富,声音时强时弱,声调时高时低,声音时而沙哑时而粗狂,眼睛随着折扇所指的位置而不停地移动。在舞台上,表演者以丁字形步伐小范围移动,所有的肢体语言跟故事内容情节以及说唱腔调的抑扬顿挫都配合的和谐完美、流畅,使用的语言也非常幽默、滑稽,动作夸张而且非常逼真,与鼓手配合的更是自然、默契、自如。鼓手在“盘索里”的表演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根据剧情的需要来击鼓之外,还会和演唱者共同营造气氛,击鼓的力度也会时轻时重,时快时慢。
观众在整个表演中也并非是一直静坐而观之,“参与”主要方式是通过与演员的情感交流与台上表演者角色互动来实现,伴随着剧情和节奏的变化,观众会高声喝彩或是發出一些激励演员的声音,与台上表演者一同感叹院惜、一同悲伤、一同兴奋呼喊,拍掌给歌舞者助威,表演达到高潮时,观众会登台与其共舞,一起迎合着击鼓者的节拍耸肩跳舞助兴。
“长短”变化造就音乐风格
“盘索里”作为朝鲜族民间传统音乐,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从使用的乐器来看,传统的“盘索里”音乐主要使用的是“圆鼓”,传入我国延边地区后發展成为以杖鼓为主要演奏乐器。从音乐旋律上看,它是通过“长短”的不断变化来进行故事發展变化以及人物的性格、情绪变化,尽可能地将故事情节表述的清楚明白、惟妙惟肖。这里所说的“长短”是指“朝鲜族传统音乐在节拍规律、节奏型以及单位拍子的组织形态”。其功能主要是用来调节唱,演唱者在整个表演中自始至终要把握好第一个长短的节奏规律,接下来的表演便是各个长短美妙地结合在一起,它长短的节奏,一般是由鼓手来控制操作,表演者伴随着鼓手击鼓的节奏来调节表演速度,变化情绪、舞台步伐、甚至手中所持扇子的张合力度等,整个过程都是以长短模式来调节控制;在音质上主要以沙哑而不失清脆的“底色音”为基本音质,打破了传统音乐的發音方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發音体系,如:铁声、阳音、糙声、爆破声、鼻声等,它的音乐魅力也正是来源于盘索里丰富的發音技巧的把握及运用。
古老“盘索里”的新發展
盘索里的發展史漫长悠久且曲折,经历了初期的鼎盛繁荣和后期的衰落以及再次复兴,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互相影响与相互借鉴。在汲取多方营养,在备时期艺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现代独特的盘索里演绎方式和风格。从传承模式上来看,它遵循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基本规律和方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朝鲜族传统文化盘索里,是在民间以口传心授为主要的传承手段,相同的语言、相同的地域、相同的历史背景,致使这种传授不仅维系了该民族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而且其中渗透着朝鲜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民族性格。
经过了历史长河洗礼及时代文明撞击的传统盘索里音乐,将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结合在一起,充分地显示了它的强大生命力。盘索里将文学、艺术和表演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对我们今天研究现代音乐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盘索里音乐比较成熟的作品有:《春香歌》、《沈清歌》、《兴夫歌(瓢打令谣)》、《横负歌》、《兔龟歌(水宫歌)》、《赤壁歌(华容道)》;其实,在此之前原有十二集锦,到朝鲜王朝后期,申在孝将原来的十二集锦删改为六集锦,变成了今天我们见到的盘索里表演。原十二集锦是:《春香歌》、《沈清歌》、《兴夫歌(瓢打令谣)》、《兔龟歌(水宫歌)》、《赤壁歌(华容道)》、《雉打令谣》、《横负歌》、《日者打令谣》、《裴裨将打令谣》、《江陵梅花打令谣》、《淑英娘子传》、《雍固执打令谣》。
所有的作品内容不尽相同,虽然情节看似复杂,人物众多,但却都被盘索里艺人刻画得栩栩如生,深得观众喜爱以至流传至今,它用独特的表现形式来反映民众意识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發展在不断地改变,是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存在形式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艺术瑰宝。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蕴含着该民族丰富的情感、智慧和民族精神,它是文明的载体,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创造新文化的动力源泉。对她的保护、传承和發展,对创造现代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虽然经过历史的沉淀,传统文化的某些内容会失去意义,但是经过岁月洗礼后的民风、民俗,留给我们的便是精华,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