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心理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初中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叙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教学中心理部分课程内容的落实和具体实施要求,提高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和实效性。
[关键词]心理品质课程价值认同内化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79
一、心理部分的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心理部分课程内容分布和渗透于“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三个板块24个具体课程内容中。“成长中的我”共有14个内容,其中“认识自我”这一主题共分七个教学内容点:前两点是基础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并悦纳自己在青春期生理与心理的变化;中间三点是核心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学习压力,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能力;最后两点是延伸目标,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自我概念,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这七个教学内容点知情意行统合,并针对初中生的实际问题由知到行逐步推进。“自尊自强”这一主题从“成长中的我”的视角提出七个教学内容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要求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命,体会生命的价值;第二部分要求学生养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第三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选择,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七个教学内容点层层深入,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养成自省自立的生活态度的过程中,成为自我负责的人。此外,“我与他人和集体”部分主要有三个内容,渗透在“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有七个内容。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才能拥有健全的人格。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浪潮以及资讯时代、网络时代、消费时代的到来,青少年的价值目标与道德信仰容易陷入模糊化、虚幻化的境地。一个人能否适应挑战,心理素质异常重要。
学生处在人生的过渡阶段,心理上具有变化大、周期短的特点,而且充满了依赖与独立、幼稚与成熟等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的学习内容,希望能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形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新课改后的思想品德课程,愈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材中融入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课堂,在促进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起到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可能性
思想品德课在课程目标、内容设置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较初中其他学科具有明显优势。首先,在课程目标方面,思想品德课的总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思想品德课更加重视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其次,在内容设置方面,思想品德课蕴含着更加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再次,在评价方式上,思想品德课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易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而非知识的生成与落实,学生也更乐于参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这样能最大限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教学中心理部分课程内容的落实
(一)心理部分的教材内容遵循原则
1.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并举。思想品德具有知识的形态,同时也需要个体的言行表现,心理部分内容的学习离不开现实生活中的践行。进行实践教育要注重课内外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自主建构与社会建构的统一。
2.引导教育和自我教育并重。健康的心理品质需要引导,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过程也是他们自觉成长的过程。只有建立在自觉自律基础上的心理品质才是稳定的,才能实现思想品德的自我生长。
3.说理教育和体验教育相结合。心理部分教学内容对实践操作方面的设计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些活动设计的作用,创造一定的现实条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从而领悟思想品德的理论认识,将学习内容作为自己的生活追求”。
(二)心理部分的教材内容实施注意点
1.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提高课堂实效。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既要准确把握教材,吃透教材,也要激活教材,超越教材。
3.重视开发课程资源,尤其是对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
下面,就以本人上的一节市级公开课《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中的心理部分课程内容的具体实施说开去。
需要说明的是,本课的设计是基于前测所反映出学生在意志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开课前,笔者先后在南京市金陵汇文中学、南京市第十七中学以及六合区横梁初级中学三个学校的十多个班级进行了前测。经过前测,较为全面和真实地了解了学生意志品质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使教学有效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教与学活动。通过前测,了解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认识上存在误区,行动上有不足,方法上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全书地位而言,本课承前启后,既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心理品质提供精神支持,也为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提供信念支撑。课程实施的前两周下发《我的意志训练实践活动方案》,指导学生进行意志磨砺的实践,并做好过程性材料收集与整理。
“课前暖场”环节,呈现配乐视频——“磨砺意志,我们在行动”。素材均来自学生意志训练实验中的过程性材料,直观反映学生磨炼坚强意志的各种不同做法。主体教学环节为“我有我方法——探究磨炼坚强意志的方法和途径”。将学生所选择的生活题材划分为“生活能力提升行动”“体育锻炼类话题探讨”“交往能力挑战行动”“才艺能力提升行动”“学习能力提升行动”五个方面的话题。教学中,有学生上台展示、有家长寄语呈现,有现场采访,有话题拓展等,大家共同分享和交流各自磨砺坚强意志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心理品质课程价值认同内化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79
一、心理部分的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心理部分课程内容分布和渗透于“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三个板块24个具体课程内容中。“成长中的我”共有14个内容,其中“认识自我”这一主题共分七个教学内容点:前两点是基础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并悦纳自己在青春期生理与心理的变化;中间三点是核心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学习压力,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能力;最后两点是延伸目标,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自我概念,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这七个教学内容点知情意行统合,并针对初中生的实际问题由知到行逐步推进。“自尊自强”这一主题从“成长中的我”的视角提出七个教学内容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要求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命,体会生命的价值;第二部分要求学生养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第三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选择,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七个教学内容点层层深入,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养成自省自立的生活态度的过程中,成为自我负责的人。此外,“我与他人和集体”部分主要有三个内容,渗透在“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有七个内容。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才能拥有健全的人格。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浪潮以及资讯时代、网络时代、消费时代的到来,青少年的价值目标与道德信仰容易陷入模糊化、虚幻化的境地。一个人能否适应挑战,心理素质异常重要。
学生处在人生的过渡阶段,心理上具有变化大、周期短的特点,而且充满了依赖与独立、幼稚与成熟等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的学习内容,希望能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形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新课改后的思想品德课程,愈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材中融入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课堂,在促进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起到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可能性
思想品德课在课程目标、内容设置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较初中其他学科具有明显优势。首先,在课程目标方面,思想品德课的总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思想品德课更加重视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其次,在内容设置方面,思想品德课蕴含着更加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再次,在评价方式上,思想品德课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易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而非知识的生成与落实,学生也更乐于参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这样能最大限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教学中心理部分课程内容的落实
(一)心理部分的教材内容遵循原则
1.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并举。思想品德具有知识的形态,同时也需要个体的言行表现,心理部分内容的学习离不开现实生活中的践行。进行实践教育要注重课内外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自主建构与社会建构的统一。
2.引导教育和自我教育并重。健康的心理品质需要引导,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过程也是他们自觉成长的过程。只有建立在自觉自律基础上的心理品质才是稳定的,才能实现思想品德的自我生长。
3.说理教育和体验教育相结合。心理部分教学内容对实践操作方面的设计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些活动设计的作用,创造一定的现实条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从而领悟思想品德的理论认识,将学习内容作为自己的生活追求”。
(二)心理部分的教材内容实施注意点
1.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提高课堂实效。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既要准确把握教材,吃透教材,也要激活教材,超越教材。
3.重视开发课程资源,尤其是对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
下面,就以本人上的一节市级公开课《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中的心理部分课程内容的具体实施说开去。
需要说明的是,本课的设计是基于前测所反映出学生在意志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开课前,笔者先后在南京市金陵汇文中学、南京市第十七中学以及六合区横梁初级中学三个学校的十多个班级进行了前测。经过前测,较为全面和真实地了解了学生意志品质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使教学有效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教与学活动。通过前测,了解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认识上存在误区,行动上有不足,方法上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全书地位而言,本课承前启后,既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心理品质提供精神支持,也为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提供信念支撑。课程实施的前两周下发《我的意志训练实践活动方案》,指导学生进行意志磨砺的实践,并做好过程性材料收集与整理。
“课前暖场”环节,呈现配乐视频——“磨砺意志,我们在行动”。素材均来自学生意志训练实验中的过程性材料,直观反映学生磨炼坚强意志的各种不同做法。主体教学环节为“我有我方法——探究磨炼坚强意志的方法和途径”。将学生所选择的生活题材划分为“生活能力提升行动”“体育锻炼类话题探讨”“交往能力挑战行动”“才艺能力提升行动”“学习能力提升行动”五个方面的话题。教学中,有学生上台展示、有家长寄语呈现,有现场采访,有话题拓展等,大家共同分享和交流各自磨砺坚强意志的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