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橡皮筋的妙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YX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05年,江苏省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改革的主导思想为: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重视科学探究过程,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变换教师角色,由重教转为重学。在此大背景下,作者面对全市物理教师上了一节《力的分解》的公开课,直至今日依然记忆犹新。
  关键词: 橡皮筋 力的分解 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力的分解》是《相互作用》一章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之一。本节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顺利处理一系列力学问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学好物理必须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教材在对本节的处理中,首先强调了力的分解的情境需要,然后通过一系列学生所熟悉的实例慢慢渗透分解的方法。至于具体的数学处理方式,因为在上节已经掌握,所以教材未再作凸显。
  二、学生分析
  在上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力的合成思想及平行四边形定则,所以有关分解的具体操作应该不是学习的难点,关键是让学生体验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然后根据实际作用效果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具体的矢量分解。
  三、学习目标
  1.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
  2.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会从力的作用的实际效果出发进行力的分解,掌握力的分解的定解条件。
  4.会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作图法求分力,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
  5.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会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实录
  (一)引入
  师: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用绳或线悬挂物体的情形,那么用一根线挂物体与用同样的两根线挂物体,哪种情况线容易断呢?
  学生众说纷纭,大多数学生认为一根易断。
  师:为了判断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一起来做一个实验吧。
  生:两个学生上讲台协作实验(见左图)。
  实验说明:用棉线如图悬挂雪碧瓶,然后缓慢向其中添加沙子,直到线断开,比较断开时瓶中沙的多少。
  实验现象:左一最少,右一最多。(产生思维碰撞:两根线可能比一根线更易断,也可能比一根线能承受更重的重物。)
  生:(疑惑状)
  师: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那么我们一起来学习《力的分解》这一节。
  (二)新课学习
  板书:§5力的分解
  1.合力与分力
  师:通过上节课《力的合成》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合力与分力的定义,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它们的关系:等效替代。谁来告诉大家,力的合成是指什么?
  生: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就叫力的合成;其根据就是合力、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关系。
  师:那你知道具体的合成的方法吗?
  生:平行四边形定则(详述)。
  师:那么仿照力的合成的定义,老师告诉同学们所谓力的分解其实就是:已知一个力,求它的几个分力的过程。(板书)你们能说出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是怎样的“数学”关系吗?
  生:逆运算。
  2.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板书)
  师:那显然其运算法则也应该是……
  生:平行四边形定则。
  师:那老师现在给大家一个已知的力,大家试一试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将它分解为两个力。完成后与小组内其他同学做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进行作图分解,比较,讨论,思考。
  生:大家的结果不一样。
  师:看来如果不加限制条件,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组不同的分力。或者说此时解是不确定的。(板书)
  师: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力的分解呢?
  师:其实进行力的分解时,并不能天马行空地随意进行,而是要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分解,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有意义。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实例体验一下几个常见力的实际作用效果。
  3.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板书)
  探究活动系列:如何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探究1)水平地面上物体所受斜向上的拉力的作用效果及拉力的分解。
  實验:软平面上用橡皮筋斜向拉物块。实验说明:由软木板的形变程度来体现拉力在竖直方向的效果,通过橡皮筋的形变,文具盒的移动,以及手的感受去体验拉力大小及拉力在水平方向的效果。
  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斜向拉力可产生两个效果,一是水平方向上向前的“拉”的效果,二是竖直方向上“提”或“压”的效果。
  师:现在我们可以把这个斜向拉力如何分解呢?
  学生讨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交流。
  (探究2)斜面上下滑物块所受重力的作用效果及重力的分解。
  实验:软斜面上重物下滑。实验说明:由软木板的形变程度来体现重力垂直压板的效果,由下滑与否以及下滑势头来判断重力使物体下滑的效果。
  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此处重力可产生两个效果,一是垂直“压”板的效果,二是使物体下滑的效果。以上探究结论的应用。
  学生讨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交流。
  (探究3)三角支架挂物拉力的作用效果及拉力的分解。(如图)
  (实验:每人一根橡皮筋,细线。结合钢笔感受向下拉力的作用效果。实验说明:由掌心的感觉来体验拉力在水平方向的效果,通过橡皮筋的形变去体验拉力大在沿橡皮筋方向的效果。
  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此处竖直拉力可产生两个效果,一是沿钢笔“压”掌心的效果,二是拉伸橡皮筋的效果。
  学生讨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交流。
  师生:归纳小结。   分解力的步骤:
  (1)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2)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
  (3)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分解。
  4.力的分解知識的运用(板书)
  (1)新课引入时所提问题的分析。
  生:再次使用橡皮筋感受。
  生:从理论上用假设法判断力的作用效果。
  生:具体求解,分析实验结果。
  (2)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原理。
  实验:学生用横截面为梯形的木块若干搭一座拱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并进行具体分解。
  (3)帆船行进的原理。
  师生:演示逆风行船[电吹风或气源,小车,轨道,薄板(帆)]。
  (三)小结及课后作业
  1.举出两个以上运用力的分解知识的实例,并加以分析。
  2.力的分解有确定解的讨论。(课本P.70.2)
  3.思考:“逆风也好行船”,你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吗?
  4.探究:如何测定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五、案例研讨及教学反思
  课后我听取了众多专家及同仁的评课,结合学生的课堂反应及自己的课堂感受,主要作了以下思考:首先,这节课的主旋律应该是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作为引导者和协调者。本节课通过大量学生实验(特别是利用了身边随手可得的“器材”),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使其对力的分解的知识有了非常直观和深刻的认识。这一点得到评课专家的一致好评。“一根橡皮筋”几乎贯串了所有的探究实验,可以说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其次,情境的作用是什么?应该为学习目标服务,而不应是仅仅追求“热闹”。课堂上的“逆风行船”演示实验,感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这一问题要深刻讨论的话,在本节课上完成是有难度的。当时在备课时,确实是为了更“出彩”。再次就是关于小组讨论及合作学习的组织,我感觉还是放得不够开,学生因为平时这样的课上得不太多,显得有些拘谨。最后就是如果在课堂的最后留一小段时间做当堂评价,这样将更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以利于今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总之,我认为物理课应该成为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课堂,新课改的思想也应该在物理课堂上得以体现。我相信,只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只要重视学生实验,鼓励学生动手体验,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就一定会收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过去那种让犯了错误的学生到办公室写保证书、检讨书,然后老师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的方式手段都简单,那些空洞的说教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教师要尽可能地避免学生犯错,还是以拯救心灵为宜,应对他们进行人文教育。语文教师更应该在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心灵救治。  关键词: 人文教育 语文教材 课外活动 育人之功  随着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工具的发达,我们时常听闻学生犯罪的消息,他们有的才13岁,最大的也不
数学学科一门基础性的知识学科,在初中学科设置中,它与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一样,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做班级管理的“局外人”,而应该成为班级管理的“有心人”,协助和配合好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在学科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纪律要求、学习评价等内容,将知识技能教学与班级管理有效融合,使班级各项工作走上有序、高效、发展的“快车道”。  班级是由多个学生个体组成的集
摘 要: 构建课堂心理环境是现今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手段。本文从人格、情感、趣味、激励、机敏、纪律、激疑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着手分析课堂心理环境的构建及对现在化学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课堂心理环境 人格 情感 机敏 激趣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授之以渔”不如“设之以场”——设置课堂教学的心理“场”,即给师生共同创建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
摘 要: 在医学学习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文字,学生容易误读,有的是通常所说的生僻字,有的则是历年习惯误读,医学生一定要注意其准确发音,正确书写,理解意思,养成严谨习惯。  关键词: 医学学习 误读 文字  在医学学习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文字,学生往往不知如何读、怎么写,用电脑,又不知如何输出,经常弄错。这些文字,有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僻字,有的则是历年来习惯性认错。对医学生来说,如何准确发音,正确书写
摘 要: 高中英语教学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具有情境化和趣味化的活动,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中自由表达和深刻领会。教师运用情境化的方式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任务,将会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表达话语的权利和机会。本文主要探讨互动交流活动的运用,提出该方法对活化课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认知能力方面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互动交流 探究 合作
摘 要: 高校班主任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及教书育人等方面,起着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高校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热爱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上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自觉性,按照“三抓一落实”工作思路,根据班级特点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重视感情投资,尊重学生、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主动与学生交朋友,采用无形与有形相结合等教育方法,争取做到“不教而教”。  关键词: 大学生健康成长 指导者 引路人  《教
摘 要: 作者结合新课改要求及教学实践体会,对探究教学策略在三角形章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 探究能力 三角形章节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代著名的教育实践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当代社会对具有良好动手实践的技能型人才青睐有加.教育实践学指出,学生学习新知、解决问题、增长技能的过
摘 要: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入门学科,引导七年级新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教法,是每一位数学教师肩负的重要责任。教学中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解决教学方法衔接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和思维习惯,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学习。  关键词: 中小学数学衔接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抱怨:“我的小孩在小学时数学很好,怎么上了初中
摘 要: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也要跟上时代步伐。信息技术老师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本文对在小学信息课堂中,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多元策略 教学思考  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越显重要。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信息社会
摘 要: 有学生认为自己不需要朋友,这些学生就是弱势群体中的一员。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刻,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困扰和问题,需要教师的帮忙引导。这时老师要信任他、重用他,赋予他更多的责任,这是调动积极性的最好手段。同时可以通过赞美学生的方式,体现对弱势学生的爱,给学生温暖。  关键词: 弱势群体学生 尊重 赞美 爱  一、现状分析  我第一次注意到这名学生,是在我的第一堂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