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库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公共事务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科技信息迅猛发展,全球已进入智库时代①,中国智库的发展也令人瞩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协调发展,同时也要保持中国特色。
关键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智库,也称思想库(think tank),主要指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决策和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方非营利性研究机构。②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智库报告,智库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第一,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第二,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研究目标;第三,以公共利益为研究导向;第四,以社会责任为研究准则。③具有生产思想、提供政策方案、储备和提供人才、教育公职人员和公众以及出版发行研究报告、刊物与专著的功能。④当今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越来越彰显出人才与智慧的重大作用。智库是汇聚人才和产生智慧的机构组织,是科学研究与公共政策的桥梁,在当今各个国家社会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对整个世界形势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国国家智库的发展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强调“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将“重点建设50至100个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在3月份刚闭幕的中国全国“两会”上,智库再次进入两会主要报告。这表明加强中国的智库建设已经得到高度重视,中国智库的快速、高质量发展有了坚实的保障与明确的目标导向。
一、国内外智库建设背景
无论哪一个时代,都能发现智囊机构对一个国家的崛起做出的的巨大贡献。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的强大与繁荣更是离不开本国智库的重要作用。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智库在公共事务决策中的影响力与作用已不可替代。
(一)全球智库蓬勃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冷战局面的结束,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国际竞争越来越体现在以文化、思想、观念等为核心的国家软实力的竞争上。世界各国面临的日益复杂的政治、经济、外交等问题,促使各国决策者向政府机构以外的智囊机构寻求政策建议,这就为全球智库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全球有半数以上的智库成立于最近三十年间。
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有5456家智库,2013年已达6826家,其中,美国、中国、英国、印度和德国为拥有智库数量最多的五个国家,分别有智库1828家、426家、287家、268家和194家。北美和欧洲地区智库数量分别占了全球总量的29.1%和26.6%,亚洲地区占17.6%,南美地区占97%,而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智库数量较少。⑤在质量方面,发达国家的智库占据绝对优势,尤以美国为最,全球十大顶尖智库美国独占五家。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智库得到较快发展,东欧、中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绝大部分智库都建立于近十年间。一些新兴国家,如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与南非等国的智库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发展较快,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正得到逐步提高。
(二)中国智库方兴未艾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智慧与谋略,门客、谋士、军师、幕僚等词正是对这一文化传统的反映。古代王侯将相为了击败对手和治理天下,广收有学问、有技能的人才为其所用,如战国时期的“四君子”各有门客三千。自唐朝开始设立的翰林院实际上充当着为统治者提供决策咨询的职能。但是,这些只是为某个人或部分统治者服务的智囊团,并不能称作现代意义上的智库。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建立起相当完整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体系,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中国也诞生了一批现代智库,如1949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但由于政治环境的影响,中国智库的发展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以前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在经济改革和对外交流中需要大量的形势研究和政策分析者,因此大批知识分子进入政策研究机构参与政策制定和咨询,我国智库的发展也进入初步发展时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内一流智库相继成立。此外,我国高校下属的智库机构也开始迅速发展,一些重点高校成立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也在公共事务决策的研究和咨询中越来越活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智库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日益凸显。党和政府对我国智库的发展和建设愈加重视,在下发的中央文件中不断提出加强智库建设。在此条件下,中国智库的数量迅速增加,至2010年已有各类科学研究机构两千四百多家。当前中国智库在全球的影响力也得到快速提升,据2014年《全球智库报告》中的数据,2013年中国有426家智库,已连续5年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等6家智库入围全球智库百强。⑥当今中国已经迎来智库发展的春天,正向着打造国际一流智库的目标迈进。
(三)中国智库发展问题突出
虽然中国已有两千多家智库,但这些智库的发展还远远不够成熟,存在着相当多的机制问题与发展困境,主要表现在民营性缺失,独立性不足和国际化不够这三个方面。⑦詹姆斯·麦克甘认为孤立性是中国许多智库的最大问题,“很多中国智库的运营像黑洞”,即这些智库很难让学者与智库之间实现交流互动,而且很少与其他国家的智库进行交流合作。⑧
大部分的中国智库都属于官办智库和大学附属型智库,与政府保持着紧密联系,也就丧失了它们的独立性,在一些问题上很難提出不同观点。因为政府是其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也就限制了这些智库关注与政府兴趣无关的一些前沿性议题与事务。另外官方智库主导了中国智库的发展,给其他学术型智库和民间智库的发展笼罩了阴影。中国的高校智库也不像西方国家那样能够独立于政府体系之外,所以在研究方面存在诸多政府方面的限制,研究成果也很难运用到现实。民间智库的发展更是步履维艰,首先是没有像官方智库与高校智库那样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其次在研究课题方面很难与官方智库与高校智库展开竞争,而且研究成果很少被政府采纳,在影响政府决策和引导公共舆论方面作用有限。 二、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意义
作为国家决策的“外腦”,智库广泛地参与并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事业发展的决策和国际战略竞争的重大公共政策研究,是推动社会的发展重要力量。国家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发展前途,因此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家智库是国家软实力
作为产生智慧的“思想工厂”,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国家软实力是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需要经济、科技、军事等实力的提高,也需要思想文化等软实力的提升,也就必然需要一大批独立、专业,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提供智力支持。习近平提出“要从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如果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智库,中国就很难在世界的重大问题上提出更多的“中国主张”或“中国议案”。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专业、科学、系统的智库研究为国家决策做支撑,把智库的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有利于高质量智库的有序建立,有利于我国决策咨询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只有建立起强大的智库体系,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发展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动力,才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进而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树立起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
(二)服务国家治理
习近平在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又在2014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抓好智库建设,表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已成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推手。国家智库建设的首要目的就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该把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把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作为发展宗旨,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建设独立稳定、运作规范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就是要为国家的治理建言献策,提供科学的决策咨询意见。我国的国家智库应承担起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重任,聚焦国际国内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重大问题并积极展开深入研究,为政府提供系统专业的信息和应对策略。只有发挥出了智库在服务国家治理和推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智库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智库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三)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动力与智力支持
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我们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意见》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近些年来,我国智库发展很快,在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巨大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凸显,如贫富差距、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既关乎人民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对党和政府的决策是一个严峻考验。国家智库为政府决策中建言献策、权衡利弊,在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矛盾的解决和规划国家发展方向中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原则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智库建设模式,需要在党的领导下,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也不能盲目、无序发展,同时还要结合时代特征,体现中国特色。
(一)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正确的方向是中国智库发展和繁荣的前提,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坚持科学精神,鼓励大胆探索;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坚持改革创新,规范发展”。
中国的智库建设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而且智库能够直接影响政府决策,与国家和社会发展前途息息相关,因此在政治立场和基本原则问题上更应该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保证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这样,中国的国家智库建设才能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此外,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同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弘扬科学精神,提倡学术自由,鼓励思想创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智囊作用。
(二)统筹协调,整体规划
中国智库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为了防止无序发展造成的建设混乱、资源浪费等情况,必须要统筹协调,做好整体规划。“要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面对我国智库整体质量不高的现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需在政府引导下整合研究力量,协调发展、合理布局,避免在智库建设中出现“一哄而上”、“有库无智”等情况,重点提高智库的发展质量,打造一批具有专业优势的智库,提升中国智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把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升为国家战略,发挥智库在国家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的巨大作用,增强国家软实力,让智库为国家的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服务,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 (三)坚持中国特色
党的十八大報告要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2013年4月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在2014年10月审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时更是强调把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顾名思义就是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建设中国的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虽然同国外智库建设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帮助政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但绝不能因此照搬西方国家智库的发展模式。对此,刘延东同志提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有“特”、“专”、“新”、“优”四个特征。“特”就是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智库,能够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专”就是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依靠权威专家对某一领域问题进行深度研究;“新”是创新思想理念和组织方式,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科研模式;“优”就是提高整体质量,培养出色的科研人才队伍,提升研究质量和档次,建设高水平的现代智库。⑨
四、结语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建设高端智库的目标,强调正确导向和改革创新,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首先,要保证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政策指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第二,中国智库加强自身建设,保持特色、提升质量与打造品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注重研究能力的提升,立足建设高水平的现代智库,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提高中国智库的国际竞争力,在重大国际事务中发出中国声音。第三,中国智库要加快实现转型发展,推进科研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不仅要在发展模式、人才培养方式和体制机制等方面转型发展,提高科研效益和水平,还要不断的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释:
① 王辉耀,苗绿.大国智库.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7页.
② 王荣华.智库转型.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31页.
③ 2013年中国智库报告.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4.2.
④ 谭维克.建设首都社会主义新智库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24-26页.
⑤ 王辉耀,苗绿.大国智库.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9-12页.
⑥ 王辉耀,苗绿.大国智库.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5页.
⑦ 王辉耀,苗绿.大国智库.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61-263页.
⑧ 柯白玮.“黑洞”运营——中国智库困局待破[J]上海经济评论,2013.
⑨ 胡鞍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44-45页.
参考文献:
[1]褚鸣.欧美智库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胡鞍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谭维克.建设首都社会主义新智库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
[4]王辉耀,苗绿.大国智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王佩亨,李国强等.海外智库[M].北京:中央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关键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智库,也称思想库(think tank),主要指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决策和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方非营利性研究机构。②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智库报告,智库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第一,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第二,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研究目标;第三,以公共利益为研究导向;第四,以社会责任为研究准则。③具有生产思想、提供政策方案、储备和提供人才、教育公职人员和公众以及出版发行研究报告、刊物与专著的功能。④当今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越来越彰显出人才与智慧的重大作用。智库是汇聚人才和产生智慧的机构组织,是科学研究与公共政策的桥梁,在当今各个国家社会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对整个世界形势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国国家智库的发展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强调“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将“重点建设50至100个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在3月份刚闭幕的中国全国“两会”上,智库再次进入两会主要报告。这表明加强中国的智库建设已经得到高度重视,中国智库的快速、高质量发展有了坚实的保障与明确的目标导向。
一、国内外智库建设背景
无论哪一个时代,都能发现智囊机构对一个国家的崛起做出的的巨大贡献。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的强大与繁荣更是离不开本国智库的重要作用。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智库在公共事务决策中的影响力与作用已不可替代。
(一)全球智库蓬勃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冷战局面的结束,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国际竞争越来越体现在以文化、思想、观念等为核心的国家软实力的竞争上。世界各国面临的日益复杂的政治、经济、外交等问题,促使各国决策者向政府机构以外的智囊机构寻求政策建议,这就为全球智库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全球有半数以上的智库成立于最近三十年间。
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有5456家智库,2013年已达6826家,其中,美国、中国、英国、印度和德国为拥有智库数量最多的五个国家,分别有智库1828家、426家、287家、268家和194家。北美和欧洲地区智库数量分别占了全球总量的29.1%和26.6%,亚洲地区占17.6%,南美地区占97%,而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智库数量较少。⑤在质量方面,发达国家的智库占据绝对优势,尤以美国为最,全球十大顶尖智库美国独占五家。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智库得到较快发展,东欧、中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绝大部分智库都建立于近十年间。一些新兴国家,如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与南非等国的智库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发展较快,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正得到逐步提高。
(二)中国智库方兴未艾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智慧与谋略,门客、谋士、军师、幕僚等词正是对这一文化传统的反映。古代王侯将相为了击败对手和治理天下,广收有学问、有技能的人才为其所用,如战国时期的“四君子”各有门客三千。自唐朝开始设立的翰林院实际上充当着为统治者提供决策咨询的职能。但是,这些只是为某个人或部分统治者服务的智囊团,并不能称作现代意义上的智库。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建立起相当完整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体系,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中国也诞生了一批现代智库,如1949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但由于政治环境的影响,中国智库的发展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以前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在经济改革和对外交流中需要大量的形势研究和政策分析者,因此大批知识分子进入政策研究机构参与政策制定和咨询,我国智库的发展也进入初步发展时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内一流智库相继成立。此外,我国高校下属的智库机构也开始迅速发展,一些重点高校成立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也在公共事务决策的研究和咨询中越来越活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智库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日益凸显。党和政府对我国智库的发展和建设愈加重视,在下发的中央文件中不断提出加强智库建设。在此条件下,中国智库的数量迅速增加,至2010年已有各类科学研究机构两千四百多家。当前中国智库在全球的影响力也得到快速提升,据2014年《全球智库报告》中的数据,2013年中国有426家智库,已连续5年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等6家智库入围全球智库百强。⑥当今中国已经迎来智库发展的春天,正向着打造国际一流智库的目标迈进。
(三)中国智库发展问题突出
虽然中国已有两千多家智库,但这些智库的发展还远远不够成熟,存在着相当多的机制问题与发展困境,主要表现在民营性缺失,独立性不足和国际化不够这三个方面。⑦詹姆斯·麦克甘认为孤立性是中国许多智库的最大问题,“很多中国智库的运营像黑洞”,即这些智库很难让学者与智库之间实现交流互动,而且很少与其他国家的智库进行交流合作。⑧
大部分的中国智库都属于官办智库和大学附属型智库,与政府保持着紧密联系,也就丧失了它们的独立性,在一些问题上很難提出不同观点。因为政府是其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也就限制了这些智库关注与政府兴趣无关的一些前沿性议题与事务。另外官方智库主导了中国智库的发展,给其他学术型智库和民间智库的发展笼罩了阴影。中国的高校智库也不像西方国家那样能够独立于政府体系之外,所以在研究方面存在诸多政府方面的限制,研究成果也很难运用到现实。民间智库的发展更是步履维艰,首先是没有像官方智库与高校智库那样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其次在研究课题方面很难与官方智库与高校智库展开竞争,而且研究成果很少被政府采纳,在影响政府决策和引导公共舆论方面作用有限。 二、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意义
作为国家决策的“外腦”,智库广泛地参与并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事业发展的决策和国际战略竞争的重大公共政策研究,是推动社会的发展重要力量。国家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发展前途,因此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家智库是国家软实力
作为产生智慧的“思想工厂”,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国家软实力是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需要经济、科技、军事等实力的提高,也需要思想文化等软实力的提升,也就必然需要一大批独立、专业,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提供智力支持。习近平提出“要从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如果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智库,中国就很难在世界的重大问题上提出更多的“中国主张”或“中国议案”。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专业、科学、系统的智库研究为国家决策做支撑,把智库的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有利于高质量智库的有序建立,有利于我国决策咨询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只有建立起强大的智库体系,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发展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动力,才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进而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树立起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
(二)服务国家治理
习近平在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又在2014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抓好智库建设,表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已成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推手。国家智库建设的首要目的就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该把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把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作为发展宗旨,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建设独立稳定、运作规范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就是要为国家的治理建言献策,提供科学的决策咨询意见。我国的国家智库应承担起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重任,聚焦国际国内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重大问题并积极展开深入研究,为政府提供系统专业的信息和应对策略。只有发挥出了智库在服务国家治理和推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智库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智库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三)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动力与智力支持
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我们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意见》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近些年来,我国智库发展很快,在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巨大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凸显,如贫富差距、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既关乎人民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对党和政府的决策是一个严峻考验。国家智库为政府决策中建言献策、权衡利弊,在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矛盾的解决和规划国家发展方向中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原则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智库建设模式,需要在党的领导下,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也不能盲目、无序发展,同时还要结合时代特征,体现中国特色。
(一)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正确的方向是中国智库发展和繁荣的前提,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坚持科学精神,鼓励大胆探索;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坚持改革创新,规范发展”。
中国的智库建设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而且智库能够直接影响政府决策,与国家和社会发展前途息息相关,因此在政治立场和基本原则问题上更应该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保证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这样,中国的国家智库建设才能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此外,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同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弘扬科学精神,提倡学术自由,鼓励思想创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智囊作用。
(二)统筹协调,整体规划
中国智库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为了防止无序发展造成的建设混乱、资源浪费等情况,必须要统筹协调,做好整体规划。“要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面对我国智库整体质量不高的现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需在政府引导下整合研究力量,协调发展、合理布局,避免在智库建设中出现“一哄而上”、“有库无智”等情况,重点提高智库的发展质量,打造一批具有专业优势的智库,提升中国智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把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升为国家战略,发挥智库在国家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的巨大作用,增强国家软实力,让智库为国家的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服务,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 (三)坚持中国特色
党的十八大報告要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2013年4月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在2014年10月审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时更是强调把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顾名思义就是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建设中国的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虽然同国外智库建设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帮助政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但绝不能因此照搬西方国家智库的发展模式。对此,刘延东同志提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有“特”、“专”、“新”、“优”四个特征。“特”就是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智库,能够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专”就是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依靠权威专家对某一领域问题进行深度研究;“新”是创新思想理念和组织方式,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科研模式;“优”就是提高整体质量,培养出色的科研人才队伍,提升研究质量和档次,建设高水平的现代智库。⑨
四、结语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建设高端智库的目标,强调正确导向和改革创新,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首先,要保证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政策指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第二,中国智库加强自身建设,保持特色、提升质量与打造品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注重研究能力的提升,立足建设高水平的现代智库,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提高中国智库的国际竞争力,在重大国际事务中发出中国声音。第三,中国智库要加快实现转型发展,推进科研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不仅要在发展模式、人才培养方式和体制机制等方面转型发展,提高科研效益和水平,还要不断的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释:
① 王辉耀,苗绿.大国智库.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7页.
② 王荣华.智库转型.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31页.
③ 2013年中国智库报告.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4.2.
④ 谭维克.建设首都社会主义新智库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24-26页.
⑤ 王辉耀,苗绿.大国智库.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9-12页.
⑥ 王辉耀,苗绿.大国智库.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5页.
⑦ 王辉耀,苗绿.大国智库.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61-263页.
⑧ 柯白玮.“黑洞”运营——中国智库困局待破[J]上海经济评论,2013.
⑨ 胡鞍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44-45页.
参考文献:
[1]褚鸣.欧美智库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胡鞍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谭维克.建设首都社会主义新智库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
[4]王辉耀,苗绿.大国智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王佩亨,李国强等.海外智库[M].北京:中央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