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作教学中教师的“身教”艺术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yyl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教重于言教。”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和人们熟知的道理。它具有一定应用的广泛性,同样也适用于写作教学。其基本作法如下:
  一、兴趣激发式
  所谓兴趣激发式,即教师用自己对写作的浓厚的兴趣,来引发、提高、保持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这里面包括教师的人文思想、写作态度、行为、习惯、方法以及写作成果等等。教师把这方方面面的经历不失时机地在作文教学中加以渗透,以此寻求作文教学中最佳的教育效果。有人把这种施教的方法称之为“作文教学刺激法”。此法最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作文教学中极具魅力,占有独特的优势,备受学生的欢迎。
  二、引导示范式
  比如:小到标点符号、文字、行款格式的书写,大到文章的标新立异、布局谋篇、表现手法等,教学引导时,教师常常不免做出种种的示范。又如:教师为了使学生养成阅读与写作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写好《阅读积累笔记》、《生活特色日记》等,事先教师以实物做出表率。再如:写作教学活动中开展的一系列写作实践活动,比如办报、办刊物、赛诗会、笔会等,教师也积极参与、做出样板。
  三、作品利用式
  业余爱好写作的教师,肯定都会有许多压箱底之作。这些作品,无论是发表过的还是未发表过的,都是第一手的写作教学资源,善教的教师一定会合理开发利用而取之有道,施惠于教学。例如:教学新闻写作,教师使将自己采写发表过的新闻以及写作的过程读讲给学生听,并结合自己对新闻写作的认识、体会等教学生尝试这种文体的写作;教学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类作品时,主张阅读和写作也应该紧密配合;引导学生创作时,便拿出自己的作品,派上用场;专题辅导学生写作单项练习时,如人物的语言、肖像、动作、心里描写、环境、侧面描写等等,教师便从自己的文章中选取最佳案例,以此来说法论道,指导学生亲身实践,并以此激活作文教学,加强作文教学的力度。
  四、对话交流式
  这一点主要通过与学生个别对话式的辅导或教师用语言文字为学生的作文写评语的方式,对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施以写作身教,让学生通过教师具有启发性、针对性、评价性、经验性、矫正性、指点性等灵活多样的评语和循循善诱、切中实质性的点拨与辅导,从教师身上学到本事,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
  五、教学跟踪式
  根据学生普遍关心的写作热点问题、学生作文实践中遇到或出现的共性问题和其他急需解决的一些写作难题,教师凭借着自己的写作实力,采取相应而有力的对策,定期或不定期地随时随地给以解决,充分体现出“教师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可靠导师和伙伴”的关系。
  六、多元影响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师或多或少的都具有一种文人的气质,他们善于言辞的语言,他们漂亮的书法,他们精彩的美文,他们闪亮的写作成就、荣誉、声望,他们执著的追求、丰富的阅历……都可能直接地、间接地、自觉与不自觉地影响到学生身上,而学生又普遍存在一定的向师性,于是便学会了模仿甚至崇拜别人,并产生某种追求和向往。这种影响,有近期的也有长远的,甚至是终生的。而作为被模仿崇拜的对象。“教师越能更多地回想起学生模仿他就像模仿伟大人物一样,则他对儿童的影响就越强烈,他的每一种表扬就越能使儿童感觉快乐,他的每一种责备就越深入到儿童的意识中去,因而一切教育工作也更将发生无以伦比的良好作用”。(俄哲学家杜勃罗留波夫)这也许就是教师身教的个性魅力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当然,在写作教学中施以身教的方法,不仅仅局限与此。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应该注重实际效果,切忌不切合实际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值得注意的是:区域不同、学生所处年级阶段性不同、学生写作层次不同,也就决定了身教的尺度和内容的不同。这就需要教师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来运筹帷幄,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正确的导向性、科学性、激励性、时效性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等等。不能违背写作规律,要符合《课标》要求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身教的最佳教学效果,从而促进优化发展作文教学。
  总之,若要在作文教学中实施身教,说到底还是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起码的写作专业素质,这是个大前提,否则就谈不上身教了。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不能替代的有用阳光。”言传身教在作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更有着广阔而美好的教学前景,只要教师勇于亲身实践、不断摸索规律,势必会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带来可喜的变化,并能取得预期明显的作文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是幼儿园德育的任务。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又以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核心。为此,必须充分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探索幼儿德育的途径,促使幼儿良好品德从小班养成并保持下去。  我们知道,“好动”是幼儿期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孩子们的一切活动,无不在“动”中进行。而游戏恰是满足“好动”心理特征的一种最佳活动形式。只要是孩子,就没有不喜
期刊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向是最难、最令人困惑、最意见各异的一项教学。为此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来  语文课上,一般要求学生记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应抓住老师讲的“新”知识、“新”内容,记清记全,而对那些以前记过的,可以写上见何处就可以了。二是要集中精力记好自己所“缺少”的内容,通过记笔记来弥补自己知识的缺漏。三是要记好那些“实用”的内容,如自己训练或考试中容易出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为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在欢声笑语中增长知识,教师必须不断地摸索语言艺术。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讲求语言艺术,使课堂更具活力呢?    一、适度地使用幽默语言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的第一助手是风趣幽默。”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刨设一个宽松的教育氛围,可以带来笑声和笑声之后的思考。
期刊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向是最难、最令人困惑、最意见各异的一项教学。为此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来消除小学生习作中“开头难”、“看之无物”、“言之无语”的恐惧感。    一、以“说”开路    小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每次作文前,我先给学生们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有趣的小事,然后读一篇就此写的范文,让学生们意识
期刊
作业是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小学生年龄、心理、兴趣、特长,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目标。设计开放性作业,把学生从封闭的语文教育系统中解放出来,融入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广阔天地中。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文实践能力为目的。  1、根据学生差异,设计分层次作业;  2、根据学生特长,设计有特色作业;  3、根据学生生活,设计体验
期刊
语文学科是最善于塑造学生心灵的学科。语文学科中一个新的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中的人格修养始终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而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应是学生人格修养的重要环节。  一个人如果具有了感恩之心,那么他就有了旺盛的生命之源、和谐的自然元素,内心的从容和淡定与外表的彬彬有礼、谦和的君子之风就有了统一的归宿。  在语文课文中的经典名篇里,要追寻名人的历史踪迹,走进历史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由此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是多么巨大。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课改数学学科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期刊
科学和系统的单元、课时教学目标归根到底要靠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来落实。因此,我们不能只象征性地在传统教学套路的首尾添加“出示目标”和“达标检测”两个环节,就美其名曰“目标教学”,而从根本上忽略了目标教学指向明确、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学能力等精神实质,使课堂教学仍停滞在方法陈旧、随意性大、“满堂灌”的高耗低效状态。 因此,优化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流程,使其既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又能充分发挥出目标教
期刊
语文教学在过去、现在乃至今后,在教学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语文教学中尤以听、说、读、写几种能力的培养为重中之重。那么,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这几种能力呢?下面,笔者就四个方面发表一下拙见:    一、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力    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耳边响起的就是本国语言。但在人们日常交往中,日常生活中很多口语其实并不十分规范,尤其是受方言的影响,有些语言甚至是比较粗糙和庸俗的。如果不经过有
期刊
创新教育是一个动态系统,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有不同的侧重点。从人才学角度来说,创新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从教育学角度来说,创新教育是为创造发明打基础、做准备的教育;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创新教育是培养、训练人的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教育。简而言之,创新教育就是从不同角度开发人的创造力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所以,教育必须改革,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