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课堂即时评价对调控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即时评价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评价观念——重问题,轻学生
表现: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会围绕着一些问题展开,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思考和提高的过程。但有些老师总是把一堂课的焦点放在为文本设计的问题上,把解答问题当做一堂课的终点,把问题解答的“对错” 程度作为评价的标准。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学生往往会被冷落甚至不断地被否定;而老师为了解决“重要问题”,会百折不挠地“拷问”学生, 结果问得自己身心疲惫,问得学生云里雾里。教师在课堂中忙于“拷问”, 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参与的程度、新颖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和动手能力视若无睹。
对策:教师应始终“以人为本”,牢记“评价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文本问题的解决。评价只有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有“实效”的,否则,评价将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
二、评价方式——重单一,轻多元
表现:语文课堂本身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意味着课堂即时评价的对象、方式和手段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而如今,不少课堂即时评价的实际情形却是:即时评价以口头评价为主,缺少体态语的有机结合,以致让人感觉“为评价而评价”;课堂即时评价以教师单向评价学生为主,生生之间、组群之间的多向立体互动评价明显不足。
对策:有经验的老师能自然而然地将有声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将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尤其是体态语,如果使用得当,能够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课堂推向高潮。
特级教师孙建锋在执教《一片美的叶子》时,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说说对“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句话的理解。很多学生都谈了自己的感受及对“位置”的独特见解。其中一个孩子发出了这样的心声:“家把爸爸、妈妈、孩子连为一个整体,每个人在家里都要有自己的位置。可是我的爸爸、妈妈离婚了,他们都不愿意要我,我没有自己的位置了,我……我很难过……”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件”,孙老师走近了这个女孩子,把她抱起来,感情那么真挚、执着、轻柔,眼神那么专注、温柔,没有隐藏,也没有炫耀,但却充满了爱,那爱弥漫在整个教室里:“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一种小动物,叫珍珠贝。这种贝类,如果有沙或坏的东西跑进里面时,它会把它们包起来——用温柔的态度去包容人生所遭遇的一切波折与困难,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生长出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全班热烈鼓掌。)孙老师巧妙地把有声语言与体态语言相结合,让即时评价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即时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发挥他们的评价作用,调动其参与性。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老师,还有学生,评价关系不仅建立在师生之间,还建立在生生之间、组群之间。这种立体互动的评价关系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科学性,还能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辨能力和价值取向。
三、评价语言——重随性,轻巧妙
表现:评价语言单调含糊。不少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管学生表现得如何,习惯采用“不错”、“好”、“真好”、“真棒”、“嗯,请坐”等语言。这是由于教师语言单调乏味,评价意识淡薄,有时想对学生评价,但又不知如何去评,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对策:在清晰准确的基础上,再追求形象化、风趣幽默。于永正老师可以说是一位幽默大师。在古诗《草》的复习巩固环节中,于老师扮演着不同的人物角色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一会儿变成妈妈,说“我的女儿真能干,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一会儿变成哥哥,说“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一会儿又变成奶奶,说“看俺孙女多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把简单的教学环节通过即时评价演绎得曲折有致、情趣盎然,尽显幽默本质。
教师应有意识地学习即时评价技巧,时刻关注学生,做到“心中有学生”,课堂即时评价就能引来芬芳的春天。
四、评价标准——重优生,轻弱势群体
表现:课堂上,教师即时评价常常无意中就以优等生为中心定势,以优等生的思维水平为标准去衡量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对优等生表扬有加,赞赏之情溢于言表;对差生的回答显得焦急,甚至一不小心就流露出失望之情;而对于比较内向、不爱表现的学生,老师很少有评价。
对策: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但同等重要的多种智力,他指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对某项学习任务,有的学生经过努力只能勉强达到要求,而有的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任务。对此,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标准要求学生毫无差异地达到统一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让暂时落后的学生看到希望、树立信心,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相应的发展,显示“自我”的存在价值,变“补短评价”为“扬长评价”,以“扬长”促“补短”,从而不断进步。
一、评价观念——重问题,轻学生
表现: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会围绕着一些问题展开,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思考和提高的过程。但有些老师总是把一堂课的焦点放在为文本设计的问题上,把解答问题当做一堂课的终点,把问题解答的“对错” 程度作为评价的标准。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学生往往会被冷落甚至不断地被否定;而老师为了解决“重要问题”,会百折不挠地“拷问”学生, 结果问得自己身心疲惫,问得学生云里雾里。教师在课堂中忙于“拷问”, 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参与的程度、新颖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和动手能力视若无睹。
对策:教师应始终“以人为本”,牢记“评价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文本问题的解决。评价只有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有“实效”的,否则,评价将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
二、评价方式——重单一,轻多元
表现:语文课堂本身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意味着课堂即时评价的对象、方式和手段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而如今,不少课堂即时评价的实际情形却是:即时评价以口头评价为主,缺少体态语的有机结合,以致让人感觉“为评价而评价”;课堂即时评价以教师单向评价学生为主,生生之间、组群之间的多向立体互动评价明显不足。
对策:有经验的老师能自然而然地将有声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将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尤其是体态语,如果使用得当,能够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课堂推向高潮。
特级教师孙建锋在执教《一片美的叶子》时,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说说对“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句话的理解。很多学生都谈了自己的感受及对“位置”的独特见解。其中一个孩子发出了这样的心声:“家把爸爸、妈妈、孩子连为一个整体,每个人在家里都要有自己的位置。可是我的爸爸、妈妈离婚了,他们都不愿意要我,我没有自己的位置了,我……我很难过……”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件”,孙老师走近了这个女孩子,把她抱起来,感情那么真挚、执着、轻柔,眼神那么专注、温柔,没有隐藏,也没有炫耀,但却充满了爱,那爱弥漫在整个教室里:“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一种小动物,叫珍珠贝。这种贝类,如果有沙或坏的东西跑进里面时,它会把它们包起来——用温柔的态度去包容人生所遭遇的一切波折与困难,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生长出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全班热烈鼓掌。)孙老师巧妙地把有声语言与体态语言相结合,让即时评价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即时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发挥他们的评价作用,调动其参与性。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老师,还有学生,评价关系不仅建立在师生之间,还建立在生生之间、组群之间。这种立体互动的评价关系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科学性,还能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辨能力和价值取向。
三、评价语言——重随性,轻巧妙
表现:评价语言单调含糊。不少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管学生表现得如何,习惯采用“不错”、“好”、“真好”、“真棒”、“嗯,请坐”等语言。这是由于教师语言单调乏味,评价意识淡薄,有时想对学生评价,但又不知如何去评,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对策:在清晰准确的基础上,再追求形象化、风趣幽默。于永正老师可以说是一位幽默大师。在古诗《草》的复习巩固环节中,于老师扮演着不同的人物角色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一会儿变成妈妈,说“我的女儿真能干,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一会儿变成哥哥,说“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一会儿又变成奶奶,说“看俺孙女多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把简单的教学环节通过即时评价演绎得曲折有致、情趣盎然,尽显幽默本质。
教师应有意识地学习即时评价技巧,时刻关注学生,做到“心中有学生”,课堂即时评价就能引来芬芳的春天。
四、评价标准——重优生,轻弱势群体
表现:课堂上,教师即时评价常常无意中就以优等生为中心定势,以优等生的思维水平为标准去衡量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对优等生表扬有加,赞赏之情溢于言表;对差生的回答显得焦急,甚至一不小心就流露出失望之情;而对于比较内向、不爱表现的学生,老师很少有评价。
对策: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但同等重要的多种智力,他指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对某项学习任务,有的学生经过努力只能勉强达到要求,而有的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任务。对此,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标准要求学生毫无差异地达到统一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让暂时落后的学生看到希望、树立信心,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相应的发展,显示“自我”的存在价值,变“补短评价”为“扬长评价”,以“扬长”促“补短”,从而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