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捕绑架中国人质主谋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eng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鹏遇难转眼已经两周了,绑架事件主谋阿布杜拉·马哈苏德还没有被抓到。
  巴基斯坦军队从10月19日就开始加紧搜捕,但进展不大,反而让躲在暗处的阿布杜拉处处得手,一些曾经参加谈判营救行动的部落长老和追缉他的巴国安全部队官兵惨遭伏击和杀害。
  
  追捕在继续
  
  与营救过程发生时的情况一样,巴基斯坦军方拒绝了一切媒体随同部队进入搜剿地区进行采访的要求,所以《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要掌握比较可靠的有关追捕行动的信息,只能依靠掌管军方新闻发布权的三军公关部。
  刚刚从少校荣升中校的新闻官阿迪克向记者介绍了搜捕行动的大致进展情况。听完他的介绍后,记者的第一感觉是,抓住阿布杜拉的前景不太乐观。
  据中校讲,19日起,军事行动宣告开始,此后陆续投入到行动中的正规部队达到1000人左右,还有部分地方准军事武装和数十名部落武装人员配合。行动中还动用了武装直升机。
  22日这一天的动作比较猛烈。军队动用了直升机和迫击炮对阿布杜拉可能藏身的斯平凯·拉格扎伊地区进行了轰炸。伊斯兰堡一些媒体声称轰炸造成了平民的伤亡,军方予以否认。部队抓获了一些嫌疑犯,但阿布杜拉不在其中。
  这一天的轰炸看起来更像是为逐次展开的“挨家挨户式搜查”所进行的铺垫。
  23日起,部队把斯平凯·拉格扎伊围得水泄不通。阿布杜拉所在的马哈苏德部落按照部落传统,承担起了配合政府捉拿“害群之马”的义务。起先他们答应派出 80人的武装协同部队行动,最后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一人数降到了30人。
  阿迪克中校描述说,部队逐屋搜查了居民的土屋、各种作坊、学校等公共场所。部落百姓表现了少见的配合与顺从态度,大多在屋顶上挂起了白旗,没有人向部队开枪或扔炸弹。这种配合与顺从差不多是在表明:阿布杜拉根本不在这里。
  果然,搜剿行动进行了4天后,马哈苏德踪影全无。军方很兴奋地公布了在24日的行动中所取得的“巨大”战果——发现了一个地下武器库。
  具体战利品包括:15枚反坦克地雷、 3枚苏制手榴弹、6枚火箭、1支AK47和 1700发子弹。
  这些东西如果是在中国某个寻常城市里被发现,那一定会让警察和百姓都吓一大跳。但在号称“持枪部落”、连两岁孩子的生日礼物都可能是一支手枪的巴基斯坦部落地区,就是小儿科了。
  
  阿布杜拉在哪里
  
  现在的问题是,阿布杜拉到底藏在什么地方?
  要作个比较符合实际的判断,首先须对整个部落地区的态势有个了解。阿富汗与巴基斯坦有长达2500多公里的边境线,边境沿线居住着约200万普什图族居民,与塔利班的骨干力量同属一族。这块部落区的官方名称是巴基斯坦“联邦直辖部落地区”,包括7个部落特区。
  南瓦济里斯坦是7个部落地区的其中之一。而阿布杜拉所在的马哈苏德部落则是南瓦济里斯坦部落地区下面的一个部落。根据巴政府1998年的统计,联邦直辖部落地区总面积为27220平方公里,地区内海拔多在5000—6500米之间,两侧是干旱的沙漠和草原。
  记者曾亲身踏访该地区,看到的地方用“穷山恶水”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该地区地形特点是高山、河流相间分布,不利于大兵团和机械化部队展开作战,高山之间的重重隘口更是阻挡外部入侵的天然屏障。
  另外,历史上为抵抗外族入侵,部落居民挖设的山洞数以千计。这些山洞大多暗藏机关。有的大洞套小洞,足以陈兵数百,里面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有的洞口还装有高强度的混凝土或钢制大门,以防炸弹的袭击。
  洞与洞之间有通道相连,地下连绵长达数公里,构成一个个庞大的网络。这种洞中基地不仅具备防空功能,还藏有很多武器,可以抵御炸弹和导弹的攻击,并建有氧气供应设施、空调、蓄水池以及食物仓库等,供数百人生活多年都没问题。
  利用山洞下的灌溉渠修成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可以行走汽车、装甲车甚至坦克。山上有流动的观察哨和大大小小的射击孔,交叉的火力网对任何空中来袭战机都可能是“死亡陷阱”。
  阿迪克中校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军方认定阿布杜拉藏身斯平凯·拉格扎伊地区的主要根据是人质被扣押期间,阿布杜拉在这一地区与部落长老进行了几次谈判。
  当记者追问,凭什么判断阿布杜拉在事件结束近两周后还滞留在这一地区时,阿迪克默然。
  记者本来推测,巴基斯坦军方可能是通过监听卫星电话,确认阿布杜拉还藏身这一地区的。但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军队人士向《瞭望东方周刊》透露,阿布杜拉与其同伙联络使用的是苏制“跳网式”步话机,不是卫星电话。这种通讯设备名为“跳网”,不易被侦测,据悉,拉登使用的也是这种通讯器材,所以才迟迟没有落网。
  如此看来,借助先进的通讯器材和四通八达的地下交通网络,阿布杜拉有可能早已逃窜出这一地区,并可能藏身2万多平方公里的7个部落地区的任何角落,甚至逃到他曾经与塔利班共同战斗过的阿富汗境内。
  
  “反恐难”的缩影
  
  捉拿阿布杜拉的难度,某种程度上与捉拿拉登的难度一致。这是巴基斯坦这个国家“反恐难”的缩影。单就部落地区而言,恐怖分子在这里的“群众基础”是萨达姆在伊拉克无法比拟的。
  按照宪法规定,联邦直辖部落地区享有高度自治权,政府军队不得进入该地区,司法则由当地人自组“警察”执行。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人们不知有宪法,只知有部落长老会。
  部落有悠久的持枪传统,从20世纪初的英殖民时代就开始设立大量造枪作坊。巴基斯坦法律允许私人持有枪支,更鼓励了这种持枪文化。部落几乎所有男人都携带枪支,民风尚武剽悍,并有一个风俗——“只要你是向我寻求庇护的客人,我会牺牲生命来保护你。”
  恐怖分子在当地活动也有着悠久的传统。从20世纪80年代初,这里就是阿富汗反抗前苏联占领的大后方,塔利班最早就是在这块地方诞生发展起来。
  可以说,除了政府军队,阿布杜拉在这里没有敌人。不是中巴友谊不够,这里部落民众的心首先会向着自己的族人。何况5名绑匪的被击毙,按照部落的认知心理,这已经是足够的代价。
  也会有少数部落人为获取政府的赏金,为军队搜集情报,但他们往往会遭到恐怖分子的血腥报复。有部落群众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如果我们帮助恐怖分子,政府军最多将我们逮捕或推倒房子;如果我们帮助政府军,则可能马上横尸街头。”
  记者的老朋友、巴基斯坦政策研究所主任哈立德·拉赫曼曾说过,巴基斯坦是个很奇特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找不到答案。
  上个世纪80年代齐亚·哈克总统乘坐的专机爆炸、去年12月穆沙拉夫总统两次遇刺、今年7月现任总理阿齐兹遇刺,这几大疑案到现在也还没有答案。3名中国工程师5月在瓜达尔港口遭汽车炸弹袭击身亡,到现在凶手是谁还不得而知。
  这次的绑架案有了进步,直接凶手被击毙,幕后主使也早早跳了出来,这起码使目标明确了。只是,这个目标什么时候能被拿下,至少目前乐观不起来。
其他文献
贵州省毕节地区农妇罗正启,去年冬季因计划生育后遗症来京上访,《瞭望东方周刊》予以报道之后的第二个月,这件拖了3年之久的赔付案终于得到解决。  罗的丈夫专程走了40里山路,跑到撒拉镇上打来电话,告知《瞭望东方周刊》:“我们拿到了5000元的赔偿款!”  毕节地区行署信访科黄干事谈到这件事时说,毕节虽然不富裕,但也不是拿不出这5000元钱,当时是没有想到罗正启夫妇不顾“天高皇帝远”,把官司打到了北京。
期刊
和众多从“草根”崛起的浙商一样,生听江温州的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带有显的“浙商印记”:大胆而敢于创新,注定践而吃苦耐劳,意志坚定而百折不挠。但他的性格中同样具有着有别于其折商的元素,他的行事并不低调,更愿和媒体接触,从日常的公司新闻中可以到均瑶集团发展的每一步。王均瑶的“另类”为他赢得了媒体眼中“最开放的折商”的称号,也有批评者认为他只是善于作秀,公司的业绩并不如他所形容的那七色。无论如何,这些争
期刊
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信中指出:“这是一项关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前途,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健康和幸福,符合全国人民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重大措施。”  在这一号召发出的25周年就要到来的前夕,人口问题再次成为中国热点话题。    面临人口问题严峻挑战    9月—10月,在武汉、上海和宁波,连续举办了“
期刊
去年11月18日,《瞭望东方周刊》诞生于上海。沪上乃中国新闻事业滥觞之地,百年以来,此地既迎接了无产阶级新闻观念的登陆,也见证党报思想与市场媒体的融溶,并发动了先进的产业革命与报业实验。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然而报刊终有益于国事,新闻理想从来没有与民族复兴相分离。  为何要创办《瞭望东方周刊》?一言以蔽之,国家的崛起已到了战略机遇期,中国需要主流声音,在更宽阔的时空中、在更多元的人群里传播,既体现时
期刊
田雪原,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曾任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所长,中国著名人口学家。在出席“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期间,田雪原接受了《瞭望东方周刊》的采访。  《瞭望东方周刊》:上世纪90年代,你就提出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要作微调,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田雪原: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力执行计划生育国策。到了90年代中期,中国人口进入低生育水平阶段。虽然,中国的总人口仍在增长,但增长加速之后,一
期刊
为着12年前的那个夜晚,44岁的阎梅仍心悸不已。  1992年11月的一天晚上,她被陕西省商州市板桥乡的计生队抓起来,推上一辆手扶拖拉机,顶着寒风来到15公里之外的乡卫生院,做“自愿”结扎手术。  在没有暖气的手术室里,医生打开她的腹腔。这时停电了。医生于是坐等来电。 40分钟过去了,医生让护士点起蜡烛,开始做手术。此时,麻醉药效力已过。  阎梅说:“幸好我没有死。”  在当年,有阎梅这样遭遇的育
期刊
10月金秋,广袤的农村一片收获的繁忙。然而,紧盯农地的各方博弈者,在意的却并不是农地上的收成——他们在静静等待着土地审批松动的一刻。  早在4月28日,国务院召开由总理温家宝主持的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和严格土地管理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于29日下发的紧急通知,落下地根紧缩的闸口。  如今,历时半年的“暂停审批”到期,农地博弈者们无不跃跃欲试。  “上边严查,下边观望,土地复耕做模样”,《
期刊
10月28日,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重要讲话,要求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这是一个令全国土地开发商兴奋而不安的日子:国务院关于暂停农用地转用审批半年的文件到期。  解冻以后怎么办?中国是否会出现新一轮批地热潮,从而导致土地占用乃至投资规模扩张的反弹?  《决定》所要确定的,正是
期刊
上半年以来,全国不少地方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耕种模式——撒种毛豆。这种耕种模式的特殊之处在于:毛豆种子播种在一些被查出是违规的开发区工地——原本都是上好的农田上;播种方式是胡乱撒种——与精耕细作无关;种毛豆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用毛豆苗遮荒地挡人眼。因此,农民称这些毛豆苗为“遮荒布”。  是谁扯出了这块“遮荒布”?这块“遮荒布”遮盖的是什么?  中央实行宏观调控政策,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工业园是其中一个
期刊
2004年,中国和新西兰、俄罗斯签署协议,相互承认市场经济国家。新西兰一直是市场经济,俄罗斯采取休克疗法之后全面私有化,说是市场经济也凑合。中国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争取“市场经济地位”为的是摆脱反倾销。  但另一方面,也切莫将市场经济地位当作足以对抗反倾销的万能钥匙。    市场经济地位与反倾销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反倾销越演越烈。更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在全球的比例从上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