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时代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的空间和载体,同时也对高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加强教师建设、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等多方面入手,提出了在网络背景下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与路径。
【关键词】网络文化;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互联网络时代已经到来。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其中大学生用户已经占到26%。互联网络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拓展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载体,但与此同时,网络传播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网络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产生着巨大影响。为此高校可以进一步从加强教师建设、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发挥好网络传媒的独特优势,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现状
1.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灌输教育认可程度不高
网络时代颠覆了传统的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方面有着更高的自主权,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浏览。目前,很多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还处在传统“灌输”的被动教学状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在大学生中还存在着认知度不高的状况。究其原因,一方面,传统的自上而下灌输式教育模式不能适应学生的现实需求,学生对于灌输教育产生抵触情绪,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学校没有很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问题与现实情况相结合,不能通过校园网络构建起与学生相适应的话语体系,没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网络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这就要求高校要建立以现代教育模式为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改革课程、创新课程内容,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作用。
2.网络成为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渠道
网络媒体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网络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为学生提供理论教育。特别是随着新兴网络传播工具的兴起,微博、论坛、虚拟课堂、贴吧等校园新兴事物不断涌现,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规模、信息畅通的校园网络学习世界,深受学生欢迎。同时网络传播的迅捷性使网络媒体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时效性,由于网络技术的优势,网络新闻信息的发布和传播速度要比传统媒体快得多,学生可以迅速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件,网络逐渐成为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渠道。
二、网络文化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挑战
1.复杂了教育环境,增加了教育者工作难度
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教育者根据具体任务以及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教育的详细目标。学生主要通过课堂学习,阅读书报等获取资讯,教育者及大众传媒能有效地监控信息的传播内容和方向,使得积极向上的思想和我国主流文化在相对封闭的校园内流通,保证学生在相对平静而简单的教育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在当今网络环境下,一些虚假的、非主流甚至反社会主义的言论和思想来势汹汹,打破了传统教育环境的平静,增加了教育者工作的难度。网络时代还淡化了国家之间的界限,各方思潮纷纷涌进校园,复杂了原本传统的国内教育环境,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选择,给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添加了巨大的阻力。网络弱化了校园环境的封闭性,各种社会热点和棘手问题都以信息的形式迅速地传人校园,挑战大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学校对舆论的引导能力。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出时间无界性、空间无界性、资讯无界性等特点,伴随着网络化的发展进程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趋于复杂化。正是由于网络信息的不可控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趋于复杂化。 2.网络文化对高校主流文化的挑战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严重威胁。它的虚拟性特征既给人以创造,又产生虚假;其交互性特征既传播信息文明,又生产信息垃圾;其开放性特征既给你广阔自由,又带来失律失范。因此,校园主流文化正面临着网络文化的严重威胁与挑战。在互联网上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传统、思想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大不相同,其冲突十分激烈。网络环境下其中各种网站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一些不良信息,网络的重要特点是具有共享性和匿名性,自由性和开放性,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理,网络的隐蔽性和好奇心理驱使下很容易接触到不健康的信息。大学生若沉湎于这些信息垃圾中,给其心身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轻者耽误学习,重者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网络时代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的路径选择
1.加强网络技能培训,提升教育者素养。
网络的出现对教育者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个优秀的政治传播人才不仅要政治过硬,更应当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外语能力,这就要求传播者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因此,高校应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者进行网络使用技术、网络技能和网络道德行为规范等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网络使用技能和行为素养,从而保证他们对网络的认识和使用至少保持与高校学生同步,保证他们在网络道德行为规范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最终有效地利用新媒体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2.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技术为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通过网络载体宣传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这个阵地,不断丰富网站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高校应该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网站建设,充分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宣传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可以开设多种形式的网站,设置学生喜闻乐见的栏目,进行正面信息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可以开发实用性和趣味性较强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软件和电子教材,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另外,学校可利用网络的交互性特点,采用微博、博客、论坛等形式,与学生共同探讨焦点、热点问题,针对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通过校园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
网络所具有的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网络社会作为人类现实生活的延伸和拓展,人的网络言行是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网上言行应该和现实生活中是一致的,也应该有网络道德规范来约束。高校要大力宣传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使大学生自觉以相关法律作为网络言行的准则高校也应该制定校园网络管理办法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完善对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惩戒和治理办法,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同时,要培养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评估能力和过滤能力,对网络信息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要加强大学生传播伦理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在任何时候发布网络信息都应该在传播伦理和法律法规框架下进行,杜绝传播色情、暴力、虚假信息。
4.加强校园网宣传力度,发挥校园网教育阵地作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手机报、论坛、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应运而生,然而由于缺乏宣传、包装、管理和维护,信息更新普遍滞后,无法吸引学生目光,最终处于近乎荒废甚至瘫痪的状态,无法发挥新媒体的预期功效。因此,高校应该勇于创新,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媒体形式的关注和了解,而不是简单的告知链接,高校还应该加强维护,从思想上重视网络宣传作用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强大功效,而不仅仅是流于形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形势下,利用网络尤其是利用校园网络的“绿色通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与时俱进地发挥网络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他们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
参考文献:
[1]顾晓英.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有效传播[J].前沿,2010,(22),191-194
[2]马文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初探[J].西安社会科学,2009,(4),
[3]邱向琪.梁云阶.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晋中学院学报,2010,(2),45-47
[4]郭素红.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44-45
[5]涂青松.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6,(12).33-34
【关键词】网络文化;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互联网络时代已经到来。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其中大学生用户已经占到26%。互联网络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拓展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载体,但与此同时,网络传播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网络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产生着巨大影响。为此高校可以进一步从加强教师建设、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发挥好网络传媒的独特优势,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现状
1.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灌输教育认可程度不高
网络时代颠覆了传统的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方面有着更高的自主权,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浏览。目前,很多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还处在传统“灌输”的被动教学状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在大学生中还存在着认知度不高的状况。究其原因,一方面,传统的自上而下灌输式教育模式不能适应学生的现实需求,学生对于灌输教育产生抵触情绪,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学校没有很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问题与现实情况相结合,不能通过校园网络构建起与学生相适应的话语体系,没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网络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这就要求高校要建立以现代教育模式为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改革课程、创新课程内容,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作用。
2.网络成为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渠道
网络媒体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网络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为学生提供理论教育。特别是随着新兴网络传播工具的兴起,微博、论坛、虚拟课堂、贴吧等校园新兴事物不断涌现,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规模、信息畅通的校园网络学习世界,深受学生欢迎。同时网络传播的迅捷性使网络媒体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时效性,由于网络技术的优势,网络新闻信息的发布和传播速度要比传统媒体快得多,学生可以迅速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件,网络逐渐成为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渠道。
二、网络文化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挑战
1.复杂了教育环境,增加了教育者工作难度
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教育者根据具体任务以及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教育的详细目标。学生主要通过课堂学习,阅读书报等获取资讯,教育者及大众传媒能有效地监控信息的传播内容和方向,使得积极向上的思想和我国主流文化在相对封闭的校园内流通,保证学生在相对平静而简单的教育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在当今网络环境下,一些虚假的、非主流甚至反社会主义的言论和思想来势汹汹,打破了传统教育环境的平静,增加了教育者工作的难度。网络时代还淡化了国家之间的界限,各方思潮纷纷涌进校园,复杂了原本传统的国内教育环境,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选择,给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添加了巨大的阻力。网络弱化了校园环境的封闭性,各种社会热点和棘手问题都以信息的形式迅速地传人校园,挑战大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学校对舆论的引导能力。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出时间无界性、空间无界性、资讯无界性等特点,伴随着网络化的发展进程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趋于复杂化。正是由于网络信息的不可控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趋于复杂化。 2.网络文化对高校主流文化的挑战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严重威胁。它的虚拟性特征既给人以创造,又产生虚假;其交互性特征既传播信息文明,又生产信息垃圾;其开放性特征既给你广阔自由,又带来失律失范。因此,校园主流文化正面临着网络文化的严重威胁与挑战。在互联网上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传统、思想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大不相同,其冲突十分激烈。网络环境下其中各种网站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一些不良信息,网络的重要特点是具有共享性和匿名性,自由性和开放性,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理,网络的隐蔽性和好奇心理驱使下很容易接触到不健康的信息。大学生若沉湎于这些信息垃圾中,给其心身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轻者耽误学习,重者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网络时代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的路径选择
1.加强网络技能培训,提升教育者素养。
网络的出现对教育者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个优秀的政治传播人才不仅要政治过硬,更应当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外语能力,这就要求传播者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因此,高校应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者进行网络使用技术、网络技能和网络道德行为规范等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网络使用技能和行为素养,从而保证他们对网络的认识和使用至少保持与高校学生同步,保证他们在网络道德行为规范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最终有效地利用新媒体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2.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技术为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通过网络载体宣传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这个阵地,不断丰富网站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高校应该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网站建设,充分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宣传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可以开设多种形式的网站,设置学生喜闻乐见的栏目,进行正面信息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可以开发实用性和趣味性较强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软件和电子教材,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另外,学校可利用网络的交互性特点,采用微博、博客、论坛等形式,与学生共同探讨焦点、热点问题,针对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通过校园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
网络所具有的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网络社会作为人类现实生活的延伸和拓展,人的网络言行是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网上言行应该和现实生活中是一致的,也应该有网络道德规范来约束。高校要大力宣传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使大学生自觉以相关法律作为网络言行的准则高校也应该制定校园网络管理办法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完善对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惩戒和治理办法,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同时,要培养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评估能力和过滤能力,对网络信息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要加强大学生传播伦理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在任何时候发布网络信息都应该在传播伦理和法律法规框架下进行,杜绝传播色情、暴力、虚假信息。
4.加强校园网宣传力度,发挥校园网教育阵地作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手机报、论坛、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应运而生,然而由于缺乏宣传、包装、管理和维护,信息更新普遍滞后,无法吸引学生目光,最终处于近乎荒废甚至瘫痪的状态,无法发挥新媒体的预期功效。因此,高校应该勇于创新,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媒体形式的关注和了解,而不是简单的告知链接,高校还应该加强维护,从思想上重视网络宣传作用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强大功效,而不仅仅是流于形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形势下,利用网络尤其是利用校园网络的“绿色通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与时俱进地发挥网络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他们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
参考文献:
[1]顾晓英.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有效传播[J].前沿,2010,(22),191-194
[2]马文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初探[J].西安社会科学,2009,(4),
[3]邱向琪.梁云阶.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晋中学院学报,2010,(2),45-47
[4]郭素红.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44-45
[5]涂青松.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6,(1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