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社会认可的能力尤为重要。独立学院学习氛围不是很好,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作为独立学院的一名教师,怎样上好课、搞好课堂管理,同时千方百计使得自己培养的学生具有社会需要的能力就很关键。
关键词:教学;学生管理;能力培养;财政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094-02
收稿日期:2013-09-28
作者简介:王亚东(1979-),男,江苏如东人,讲师,硕士,从事财政与税务研究。
一、案例背景
独立学院一般学校整体学习氛围不是很好,很多学生学习提不上劲,课堂管理较被动。新学期第一次课更是糟糕,很多人不在状态。很多人好久没在一起交流,一个班同学聚在一起显得很热闹,有说不完的话题。
二、案例简述
新学期开始第一次课,给某大三班级学生上课,早晨第一节课,迟到现象很多。有些学生带着早餐准备上课吃,手机在玩,上课铃响了,同学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提醒了上课铃已响,但收效甚微。
当时心里有些不舒服,但憋着。首先想到的是要让大家尽快认可自己,从心里尊重自己,从而行为上很尊重自己。
三、案例分析
事发原因分析:班级整体学习氛围没有形成,大三学生有点老油条,拿年轻老师不当回事。新学期刚刚开始,贪玩的心还没有收回来,心静不下来,甚至有个别同学出现厌学现象。怎样让学生主动、自觉地融入你的课堂内容当中去,这很关键。
四、案例启示
(一)注意教学互动,重视课堂管理
首先尊重所有学生,不因为各自的考试成绩有高有低而对待有失偏颇,因为每个人自然禀赋不一样(如智力、家庭经济状况等)。营造宽松、平等、向上的氛围,这对班级管理很关键。营造宽松的氛围,注意学生的反应,眼神也可以交流。看到大家迷惑的眼神就要讲得慢点细点。宽松的氛围也包括学生对所提问题不答或答不好都不责怪,只要学生态度端正,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就行。因为只有宽松氛围才能真正有效激发大家的思考兴趣和有创新地思考。营造充分平等师生关系氛围,尽量少用打平时成绩的方法或训斥去督促学生积极配合。兵法上讲得好,不战而屈人之兵。尽量不去指责任何一个同学,以身作则,通过感化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带动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者。一味地去指责有时会增加学生的反感情绪。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
教师上课应多提出一些本课程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去搜集材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料),在后面课堂讲学中学生给出各自的观点。
教学案例如在講授现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3 500元时涉及到两概念“起征点”和“免征额”,学生会觉得3 500是起征点因为之前在网络上看到的都是起征点,但答案是免征额。这时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收藏资料进行自我有兴趣地查找答案。
(三)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表达训练,学生之间通常会注意观察同学演讲的表现
专业课教师可多设计一些热点问题让学生发言,也可让学生到讲台前发言(可以事先备好相关幻灯片)。也可以分组准备要发言的课件,让大家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如讲到如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让各位同学各抒己见。经常引导某学生在发表自己看法时其他同学要表现得非常尊重(尤其要听得很专注),久而久之,课堂氛围就很好。
(四)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比如可以讲讲某些在财政领域钻研得较深做出社会所认可成绩的一些楷模,他们是怎么吃苦钻研、怎么平易近人地对待他人。尊重一个人的程度主要看他德的大小,其次看他努力的程度,将这种个人看法渗透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懂得尊重别人,懂得感恩,能耐挫,有一颗宽容善良之心,有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利用一些经济热点话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写作能力
因为学生对经济热点问题往往很关注很感兴趣,顺着这一点往往就不需要被动去管学生纪律让学生认真听课。上财政学课时可就当前经济热点话题布置论文作业,计算平时成绩。比如说针对个人所得税,现在改了免征额,以后应该怎样去调整?比如考虑是以家庭为计征单位还是以个人为计征单位。再比如刚刚试点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其中新设置的增值税率是否合理及对经济有何影响。
譬如说关于收入分配,让大家讨论,再谈谈自己的看法。
目前收入差距过大是个大问题,但如何让收入差距缩小是个更大的问题(落后的要比领先的跑得快)。先不从这个角度考虑,从消费支出(消费在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支出)角度考虑,因为它真正导致了是否是起点公平。至于这几年目前收入差距拉大的速度很快,主要是因为财产收益和行业收益差距大造成的,当然还有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资源分配不均等。从而得出自己的建议:(1)调节房价。由于这几年房价涨得太猛,有多套房产者或专门的房产投机者通过转让或出租收益远远超过靠劳动所得。房价主要由供需决定,调节也要从供需两方面入手。比如增加提供社会保障房(特别是廉租房),控制房贷,征房产税(可以对所有产权房(不只是增量房,而且包括存量房,农村住房暂不征),对于人均面积低于一定数量免征)。(2)做好征遗产税的准备。长期来讲,一定要征遗产税,这是调节财产收益的一个重要举措(3)加强金融监管。这几年很多人通过内幕消息赚得暴利。(4)调节行业收入差距。(5)能否考虑家庭综合消费支出(包括消费在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支出)的税收。调节消费支出,调节起点公平。(6)尽量较少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负外部性。由于有很多门槛,比如城乡户籍制度限制导致农民工进城务工难(自己的养老、医疗及子女的教育等产生问题)。
当然征房产税也好,征遗产税也好,涉及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财产公开环节。这个很难,但也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六)讲课首先要讲清楚,学生才有兴趣去听,课堂管理才不被动
教课时可用一些图表更容易说清其中的经济原理。比如:
为了说明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不等时对税负转嫁的影响大小可作图说明:
(七)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能力,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从而不需要被动管理课堂纪律
上课时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南京亲戚家不同意女儿找农村对象,是因为农村的对象家庭一般负担重。这涉及到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农村公共品供给到什么程度才算合理?农村公共品供给得怎样,有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也可以通过一些特别的角度去分析。比如从农民子女的大学、高中升学率与城市子女大学、高中升学率进行比较,前者明显低于后者,这说明在农民子女所受到的初中或高中教育的质量远不及城市子女所受到的初中或高中教育的质量。从而可以看出国家对城乡教育的投入上明显不均衡。再如可以从分析农民平均寿命与城市居民的平均寿命比较,前者明显低于后者,这说明农民所获得的医疗保障及饮食起居条件远不如城市居民。从而可以看出国家对农村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上明显不均衡。从农村商品市场需求和城市商品市场需求看,目前农村商品市场需求很低。这是因为农民口袋里钱不多,或考虑到没有社会保障问题而不敢花,没能形成真正的需求。而且没有相应通讯信息设施,农民无法与外界联系,无法获取市场信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无法提高。从农村文化活动场所与城市文化活动场所相比,前者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明显低于后者,这说明国家在对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的投入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从以上列举的五个角度可以判断农村公共品供给程度是否合理。若这些方面都没什么问题的话,说明城市与农村公共品供给已经比较均衡,可以讲此时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程度较为合理。
参考文献: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5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 陈共.财政学(第6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哈维·S.罗森.财政学(第7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陈丹丹]
关键词:教学;学生管理;能力培养;财政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094-02
收稿日期:2013-09-28
作者简介:王亚东(1979-),男,江苏如东人,讲师,硕士,从事财政与税务研究。
一、案例背景
独立学院一般学校整体学习氛围不是很好,很多学生学习提不上劲,课堂管理较被动。新学期第一次课更是糟糕,很多人不在状态。很多人好久没在一起交流,一个班同学聚在一起显得很热闹,有说不完的话题。
二、案例简述
新学期开始第一次课,给某大三班级学生上课,早晨第一节课,迟到现象很多。有些学生带着早餐准备上课吃,手机在玩,上课铃响了,同学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提醒了上课铃已响,但收效甚微。
当时心里有些不舒服,但憋着。首先想到的是要让大家尽快认可自己,从心里尊重自己,从而行为上很尊重自己。
三、案例分析
事发原因分析:班级整体学习氛围没有形成,大三学生有点老油条,拿年轻老师不当回事。新学期刚刚开始,贪玩的心还没有收回来,心静不下来,甚至有个别同学出现厌学现象。怎样让学生主动、自觉地融入你的课堂内容当中去,这很关键。
四、案例启示
(一)注意教学互动,重视课堂管理
首先尊重所有学生,不因为各自的考试成绩有高有低而对待有失偏颇,因为每个人自然禀赋不一样(如智力、家庭经济状况等)。营造宽松、平等、向上的氛围,这对班级管理很关键。营造宽松的氛围,注意学生的反应,眼神也可以交流。看到大家迷惑的眼神就要讲得慢点细点。宽松的氛围也包括学生对所提问题不答或答不好都不责怪,只要学生态度端正,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就行。因为只有宽松氛围才能真正有效激发大家的思考兴趣和有创新地思考。营造充分平等师生关系氛围,尽量少用打平时成绩的方法或训斥去督促学生积极配合。兵法上讲得好,不战而屈人之兵。尽量不去指责任何一个同学,以身作则,通过感化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带动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者。一味地去指责有时会增加学生的反感情绪。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
教师上课应多提出一些本课程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去搜集材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料),在后面课堂讲学中学生给出各自的观点。
教学案例如在講授现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3 500元时涉及到两概念“起征点”和“免征额”,学生会觉得3 500是起征点因为之前在网络上看到的都是起征点,但答案是免征额。这时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收藏资料进行自我有兴趣地查找答案。
(三)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表达训练,学生之间通常会注意观察同学演讲的表现
专业课教师可多设计一些热点问题让学生发言,也可让学生到讲台前发言(可以事先备好相关幻灯片)。也可以分组准备要发言的课件,让大家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如讲到如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让各位同学各抒己见。经常引导某学生在发表自己看法时其他同学要表现得非常尊重(尤其要听得很专注),久而久之,课堂氛围就很好。
(四)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比如可以讲讲某些在财政领域钻研得较深做出社会所认可成绩的一些楷模,他们是怎么吃苦钻研、怎么平易近人地对待他人。尊重一个人的程度主要看他德的大小,其次看他努力的程度,将这种个人看法渗透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懂得尊重别人,懂得感恩,能耐挫,有一颗宽容善良之心,有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利用一些经济热点话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写作能力
因为学生对经济热点问题往往很关注很感兴趣,顺着这一点往往就不需要被动去管学生纪律让学生认真听课。上财政学课时可就当前经济热点话题布置论文作业,计算平时成绩。比如说针对个人所得税,现在改了免征额,以后应该怎样去调整?比如考虑是以家庭为计征单位还是以个人为计征单位。再比如刚刚试点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其中新设置的增值税率是否合理及对经济有何影响。
譬如说关于收入分配,让大家讨论,再谈谈自己的看法。
目前收入差距过大是个大问题,但如何让收入差距缩小是个更大的问题(落后的要比领先的跑得快)。先不从这个角度考虑,从消费支出(消费在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支出)角度考虑,因为它真正导致了是否是起点公平。至于这几年目前收入差距拉大的速度很快,主要是因为财产收益和行业收益差距大造成的,当然还有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资源分配不均等。从而得出自己的建议:(1)调节房价。由于这几年房价涨得太猛,有多套房产者或专门的房产投机者通过转让或出租收益远远超过靠劳动所得。房价主要由供需决定,调节也要从供需两方面入手。比如增加提供社会保障房(特别是廉租房),控制房贷,征房产税(可以对所有产权房(不只是增量房,而且包括存量房,农村住房暂不征),对于人均面积低于一定数量免征)。(2)做好征遗产税的准备。长期来讲,一定要征遗产税,这是调节财产收益的一个重要举措(3)加强金融监管。这几年很多人通过内幕消息赚得暴利。(4)调节行业收入差距。(5)能否考虑家庭综合消费支出(包括消费在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支出)的税收。调节消费支出,调节起点公平。(6)尽量较少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负外部性。由于有很多门槛,比如城乡户籍制度限制导致农民工进城务工难(自己的养老、医疗及子女的教育等产生问题)。
当然征房产税也好,征遗产税也好,涉及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财产公开环节。这个很难,但也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六)讲课首先要讲清楚,学生才有兴趣去听,课堂管理才不被动
教课时可用一些图表更容易说清其中的经济原理。比如:
为了说明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不等时对税负转嫁的影响大小可作图说明:
(七)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能力,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从而不需要被动管理课堂纪律
上课时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南京亲戚家不同意女儿找农村对象,是因为农村的对象家庭一般负担重。这涉及到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农村公共品供给到什么程度才算合理?农村公共品供给得怎样,有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也可以通过一些特别的角度去分析。比如从农民子女的大学、高中升学率与城市子女大学、高中升学率进行比较,前者明显低于后者,这说明在农民子女所受到的初中或高中教育的质量远不及城市子女所受到的初中或高中教育的质量。从而可以看出国家对城乡教育的投入上明显不均衡。再如可以从分析农民平均寿命与城市居民的平均寿命比较,前者明显低于后者,这说明农民所获得的医疗保障及饮食起居条件远不如城市居民。从而可以看出国家对农村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上明显不均衡。从农村商品市场需求和城市商品市场需求看,目前农村商品市场需求很低。这是因为农民口袋里钱不多,或考虑到没有社会保障问题而不敢花,没能形成真正的需求。而且没有相应通讯信息设施,农民无法与外界联系,无法获取市场信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无法提高。从农村文化活动场所与城市文化活动场所相比,前者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明显低于后者,这说明国家在对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的投入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从以上列举的五个角度可以判断农村公共品供给程度是否合理。若这些方面都没什么问题的话,说明城市与农村公共品供给已经比较均衡,可以讲此时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程度较为合理。
参考文献: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5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 陈共.财政学(第6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哈维·S.罗森.财政学(第7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陈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