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的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wada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内涵和研究意义的阐述,探求产业集群综合评价的具体项目内容;通过对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指标选定依据的确定以及基本原则的建立,给出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各指标权重,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完成对产业集群的综合评价。
  关键词: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AHP层次分析法
  
  近年来,产业集群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已经越来越引起有关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广泛重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已在全球极力提倡并推广地方产业集群战略。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产业集群战略已经或正在成为新的工业发展政策。与此同时,理论界也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产业集群及其管理问题,以寻求对产业集群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更加切合实际的理论指导。
  本文在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工具,以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有效的指标体系,以此来评价和估算产业集群本身所具有的质量,以便由此了解某个产业集群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一、 产业集群综合评价的研究意义
  
  产业集群的概念在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比较有代表性并被广泛引
  用的是迈克尔·波特的定义。波特(M. E. Porter,1998)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缘上接近的相关企业和相关机构,由共同性和互补性联系在一起。这一概念有几个方面的重要涵义。首先,地理上的接近是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产业集群就一定是指某个特定地域上的产业集群;其次,组成产业集群的企业、机构之间必需有相互之间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可以是分工关系、依附关系、合作关系,甚至是竞争关系;最后,构成产业集群主体的企业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异质的,但它们是作为一个集群整体参与市场竞争的。
  随着区域经济的日趋发展,产业集群成为各省市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对产业集群的统计、分析、研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前,各个省市对产业集群的统计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没有综合评价的标准。然而科学客观的评价产业集群质量,观察产业集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探索提高产业集群市场竞争能力,都需要设计一套科学、完整、能够从多方位多角度反映集群特质的指标体系。为此,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
  产业集群特征的综合评价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第一,产业集群的综合评价可以明确集群自身的质量,使得产业集群的吸引力得到量化,产业集群之间的比较有了科学的评判标准。第二,对产业集群的综合评价,使得政府决策有了更为科学的依据,在判断本地区产业集群所处的生命周期以及制定扶持政策时取得更为可靠的决策支持。第三,产业集群的综合评价为集群外部的企业判断是否应该进入某个产业集群提供了确凿依据,也为集群内部的企业了解所在集群的生命力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是企业辅助决策的有效工具。
  
  二、 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指标选定依据和基本原则
  
  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是对产业集群进行综合评价。所谓综合评价,是指在单项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从整体的角度对被评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评价。因此综合评价可以全面地从整体上把握系统的优劣,科学、合理地鉴定出系统要素中的关键因素,使决策更加全面、合理。这也是我们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来建立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原因。下面应用层次分析法(简称AHP)给出产业集群综合评价的分析图:
  
  产业集群综合评价工作是主客观因素的结合,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也是主观和客观的有机结合。在对产业集群进行综合评价的总目标下,有集成密度指标、发展规模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等八个评价项目。这些评价项目也可以称为子评价目标,它们即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专一性,又能够反映产业集群的某一方面特征。这些评价项目指标集的获得是通过调查研究、系统分析和DELPHI法综合分析得到。我们的工作步骤如下:首先,通过国家和各省市的统计年鉴,如从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等处查阅现有使用的产业集群统计指标,通过咨询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对产业集群的描述参量,这一阶段我们得到的是一些松散的指标集合。其次,我们把收集来的指标集通过系统分析方法进行聚类,再辅之DELPHI咨询以明确指标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最后,我们将得到的结果成立不同的评价项目,由这些评价项目组成一个完整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建立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本文根据产业集群的特征和现有指标统计的实施情况,给出以下几条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1. 目的性原则。该指标体系的建立应该符合研究的目的,所选取的指标能够科学客观的评价出产业集群质量,观察到产业集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由此探索提高产业集群市场竞争能力。
  
  2. 系统全面性原则。该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完整地多角度地反映产业集群的综合水平以及发展状况,并且评价目的和评价指标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整体。
  
  3. 通用可比性原则。该指标体系必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即设立的指标能反映不同类别、不同行业的产业集群的共性和特性。该指标体系所选用的指标应适应于不同的产业集群,且指标的口径必须一致,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结果客观、合理。
  
  4. 简明可操作性原则。该指标体系必须能明确反映出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之间的支配关系。并且指标体系的大小要适宜。因为指标体系层次过多,条目过细,将会在细小的问题上纠缠不清;指标体系层次过少,条目过粗,则不能完整的体现产业集群的综合水平。指标体系中所选用的指标要有可靠的数据来源,或者可以进行实际的计算和评价。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提供给不了解指标体系建立过程的人操作使用。
  
  5. 动态发展性原则。该指标体系必须具有发展性,可以根据具体产业集群的特征及产业集群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可以灵活应用。同时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评价目的动态的生成不同的子评价体系,以满足不同需求。
  
  三、 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的基本思想是基于集成论的产业集群诠释。在集成论的基本范畴中构成集成体或集成关系的基本单位是形成集成体的基本物质条件,称为集成单位。反映集成单位的内在性质因素称为質参量;反映集成单位外部特征的因素成为象参量。以这一概念为起点,我们建立的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均围绕上一级指标的质参量和象参量两个方面做出描述。
  此外,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的评价项目的指标权重是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分别确定。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创立的一种系统分析与综合评价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分析、政策评价和工业外贸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偏好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确定综合评价模型的权重。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重的主要原因是:首先,这种方法可以淡化指标权重设置的主观色彩;其次,它可以解决指标权重设置中的标度和排序两大难点。在层次分析法中一般要采用标度来衡量指标的重要程度以及决策者的偏好程度,该标度方法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是对事物直觉的层次剖析和比较,从人的思维分辨率和知觉的灵敏度看都是合理的。
  
  1. 指标权数的确定。
  (1)判断矩阵的建立。首先,根据模糊数学理论,采用1—9标度法,把抽象的理论判断转为定量化(如图1示)。然后,采用专家评分法(Delphi),要求专家依重要性程度不同对一级指标层的各指标重要性分别赋值。得到以下对比矩阵。
  (2)判断矩阵求解及一致性检验。
  
  根据一致性指标公式CI=λmax-n/n-1,计算得一致性指标C.I.=0.138 55
  
  注释:
  ①三级指标共84个(从略)有需要可以与作者联系。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论.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208-292.
  2.Michael E.Porter.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Nov/Dec 1998,76(6):77-90.
  3.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66-164.
  4.海峰,李必强,冯艳飞.集成论的基本范畴.中国软科学,2001,(1):114-117.
  5.吴秋明.集成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0,261-269.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加快福建新型工業化进程”(项目编号:2004R017)。
  作者简介:吴秋明,福州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周碧华,福州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生。
  收稿日期:2005-12-22。
其他文献
摘要:制造业人力资源建设在企业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过程中具有引领、示范、推动、凝聚作用。要把知识与技术创新体系和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紧密结合,为企业培养培训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撑。关键词:人力资源;制造业;人才培训一、上海电气人力资源基本状况上海电气集团共有企业387家,其中资产管理公司277家、有限公司103家,总公司下属7家。集团共有职工1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研究在学术界引起高度关注,文章力求用一个新的角度阐释高等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态。文章运用SWOT分析框架,在我国高职院校竞争状况的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竞争力大师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对我国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形态做了理论研究。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SWOT一、高等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
摘要:文章以日本的SR公司为例,介绍SR在企业使命的驱动下如何进行业态的变革,以及业态变革后,如何对销售系统、组织系统和信息系统进行改造,使之与新的业态相匹配,从而形成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关键词:业态;销售代理;购买代理一、横具零件市场与SR公司的战略意图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日本,许多从事生产资料生产的企业,由于各自有各自独特的生产技术,所以,一般这些企业都在企业内部自己加工模具用零件。
摘要:文章在分析智力资源资本化分配形式的基础上,针对智力资本产权激励这一重要的分配形式,结合心理所有权对智力资源主体的影响,提出重视心理所有权对智力资源资本化产权建设的作用。关键词:智力资源资本化;智力资本产权激励;心理所有权一、前言智力资源资本化就是使智力资源独立为特殊的智力资本,在市场中通过人格化、物化、法律化并科学量化为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一道参与企业生产、投资和分配,并最终通过具体的分配形
摘要:服务业作为CPM应用的典型领域,利用适合的CRM增强竞争能力对组织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市场营销及商业策略的观点,结合服务业特征挖掘提升服务业竞争力的CPM实现价值,为国内服务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CRM;服务价值;价值增值一、CRM与服务业竞争力关于CRM的定义,不同的研究机构有着不同的表述,本文的理解基础基于理念、模式、实施三个层面。理论层面,CRM是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
摘要:Internet提供了e化供应链协同管理实施的平台,然而对于e化供应链的协同管理的认识还缺乏一个系统框架。文章提出了e化供应链的定义和特征,接着分析了e化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层次、协同类型以及协同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了e化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的本质和范围。为e化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值得参考的建议。关键词:电子化供应链;协同管理;协同层次;协同类型一、引言21世纪的市场竞争将从企业之间的竞争
摘要:文章介绍了CDM项目开发的国内外背景、主要开发领域及申报条件,从国际规则、我国政府的相关规定与操作实务的结合上阐述了项目开发的基本流程,分析了项目开发的主要模式和适用对象。关键词:CDM项目;开发流程;实施模式;选择一、项目开发的意义和最新进展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即清洁发展机制,是联合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制定的《京都议定书》中
一、 特许经营中商标权的一般保护方式1. 商标权是特许经营中的核心知识产权之一。特许经营是指特许者将自己的商标、产品、技术、经营模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费用。从知识产权角度看,其特点在于对特许者拥有的商标、技术、经营诀窍、店面陈设等知识产权组成的特定商业模式的复制。商标权是特许经营核心的知识产权之一,特许商标是特许
摘要:本文结合创新扩散理论、基于创新扩散的IS实施过程模型和技术接受和使用的统一理论模型,首先从行为活动的角度出发,把企业IT/IS创新扩散行为分为采纳决策、调试、接受与内化行为,并对各行为主体及其主要活动进行了定义。然后,重点对采纳决策行为展开分析,从技术、组织和环境三方面分析了驱动采纳决策的因素构成,归纳了由这些因素引起的对IT/IS的感知。最后,提出了企业IT/IS采纳决策行为模型的理论框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参与到全球性的激烈竞争中去,各企业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更新更加迅速,企业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和生产能力投资额也日趋巨大。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成为商业竞争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为了能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企业不仅要运用高新技术来组织生产制造,同时更重要的是,还必须运用管理创新来进行企业的综合管理。 一、 管理创新的概念通常,所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