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题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g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性问题而言的,在开放题中,可能提供的条件不完备,需要在求解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增添假设,结论或结果一般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也可能是因人而异、灵活多样的。
  开放题教学由传统的教师讲授知识转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将思考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激发学习乐趣。运用开放题教学有利于营造广泛参与、大胆质疑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动口、动脑、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促进了语言、个性的发展,培养了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开放题教学还可以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参与其中,体现了教育公平理念。
  开放题的研究始于数学专家,逐渐被其他学科的教学研究者所关注。本文尝试将开放题引入《居民与聚落》的教学实践中,希望能探索一些可行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居民与聚落》一章进行开放题教学的可行性
  1.开放题的特征
  开放题的特征是具有开放性,一般来说,这类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开放性。一是问题条件的开放性。这是指对同一知识点可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式设计成问题,不给学生的思维设置太多框框。二是问题解决的开放性。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或无固定答案,允许学生对问题有多种解释或结论,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思考得出不同乃至相反的结论和观点。三是问题评价的开放性。这是指地理学习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以及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四是问题内容的开放性。地理学科横跨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自然、社会学科相互联系。当前地理学的一些前沿领域为我们在地理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开放题教学的可行性
  《居民与聚落》一章是七年级上册的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的第三部分“人口问题”,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中关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的内容,注重人地关系的处理,贯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涉及面广,不局限于教科书的知识,符合“问题内容的开放性”这一特征。
  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设置一定的学习情境,以开放题为线索,让学生接受启发、主动思考、习得知识。不同的学生生活经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见解也不会相同,得出的答案自然就多样,符合“问题解决的开放性”这一特征。
  可见,《居民与聚落》这一章节的内容,符合开放题的特征,可以应用于教学实践。
  二、《居民与聚落》一章的开放题教学
  1.“人口问题”的开放题教学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的前两部分分别是“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世界人口的分布”,这两部分主要是通过读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征,重在地理原理和成因的分析,开放度不高。第三部分是“人口问题”,课标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能够“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这部分涉及内容较多,知识体系不明显,但是涉及的现象学生并不陌生,可以设计成以开放式问题为中心的开放式活动教学。首先教师制作网络课件,收集展示人口过多和过少产生的各种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对该部分知识有简单的了解,同时开阔了视野,为下一步活动埋下伏笔。接着设计两个开放题辩论活动:“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住乡村好,还是住城市好”。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围绕中心辩题进行准备,汇总并整理己方观点,选出辩手参加辩论陈述观点,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人口发展的适当水平。辩论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在学习中快乐成长的目的。
  另一种形式的开放题教学可以设计为给出两段关于人口增长导致的问题的文字和数字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提出地理问题。题目看似简单,但是仍然会有学生不能抓住中心问题,或者提出的不是地理问题,需要教师指导纠正。通过这种人人都有能力参与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和问题意识。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节的开放题教学
  本节内容主要了解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及其分布,三大宗教概况及主要分布地区。在宗教问题的教学中可以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挖掘蕴含人文精神的地理知识,给学生以感染和熏陶。在介绍三大宗教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开放题:“各大宗教都有自己信奉的神灵和神造人的传说,请同学们想一想,到底是神创造了人,还是人创造了神?”通过讨论,学生就会理解宗教和人类的关系。在课堂学习之外,教师可以设置课外拓展的开放题:“在当今科技发达的社会,我们如何看待宗教信仰?”“三大宗教中你认为哪些理念具有生活哲理?”也可以给出关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宗教问题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思考:“有人说,宗教信仰成了阻挡印巴和平进程的最大障碍,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让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教育学生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社会和文化现象,为学生走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这些开放题的答案多样,单靠一个人很难得到最终的结论,需要多人的集体讨论,实现思维的碰撞。在得出答案的过程中往往还伴随着竞争,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问题的解决中。在这种集体学习中,学生既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又要聆听别人的见解,学会尊重别人,认识和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一节的开放题教学
  本节是本章的最后一节,主要讲述了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等问题。在聚落与环境部分的教学中,主要要了解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态特征的影响,此部分内容量大,涉及地区多,因此开放题的设置要有难度和梯度。可以由教师提供参考的网络链接,将任务分成若干循序渐进的小步骤,并就每个步骤向学生提供短小清晰的建议。学生通过读课本,上网自主查找资料,寻找世界各地不同的建筑风格,分析建筑风格不同的原因以及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然后做成图文结合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在制作的过程中,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通过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种形式增强了地理教学的开放性,丰富了教师教学的手段,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真正贯彻落实地理教学新理念。相比于一般的由教师展示讲解的授课方式,开放题教学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进行开放题教学时要注意的问题
  开放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这些都是开放题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在进行开放题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开放题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水平
  开放题的设计要考虑并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的差异表现多样,有个性心理方面的,有能力基础方面的,有环境教育方面的。教师在设计时要承认这些差异的存在,可以事先进行学生情况的起点评估,在此基础上灵活设置开放题。另外,题目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让学优生、学困生、中等生都参与进来,都有所发挥。此外,在开放题的评价上也应该是多样的,这是尊重学生差异的具体表现。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发现,欣赏学生的劳动成果。
  2.设计问题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能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设计新颖有趣的开放题,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要求教师平时要注意搜集一些和地理有关的、有趣的、能吸引学生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习惯。
  3.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课堂
  课堂教学要有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层次、多向的信息交流,要创设一个能够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见解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转换角度探索不同的答案。开放的课堂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置身于猜想、发现、探究的情境中,更有利于激发他们思维的活跃度。
  4.把开放题和封闭题结合起来
  开放题不是完美的,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之处。如开放题在单一的技能训练、知识学习上费时费力,效率较低,在教学时易受课时的制约;在课堂上易出现学生的思维在低层次上重复的现象,不易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易推广等。而进行封闭题教学,教师可以得心应手,并且封闭题在巩固知识、技能训练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把开放题和封闭题结合起来,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互相取长补短,以期提高课堂效率。
  开放题使学生能运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模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觉地全程参与问题的解决中来,唤醒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以广阔的心理和思维空间,体现“人人成功”的教学观。开放题和常规封闭题在教学中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更有利于发挥师生作用,创建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汪志.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呈现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2]曾昭鹏.开放性地理问题设计三例[J].地理教学,2011(24).
  [3]朱永.谈开放性问题的应用[J].江苏教师,2012(12).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必要、恰当的指导是教学目标落实、教学效果明显的保障。编写导学案成了一种有益的尝试。编写导学案要注意明确学习任务、点拨学习方式方法、关照整个学习过程。  [关键词]实用性 编写 导学案 初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111  初中地理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学生的需求是导学案编写的起点,也是终点。从导学案的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90华诞;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再创辉煌  中图分类号: D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1)06-0004-04    斗转星移,乾坤未老;沧海桑田,岁月弥新!沐浴着新时代的灿烂阳光,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的光辉日子。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激情,载歌载舞,纷纷以各种形式隆重纪念党的90华诞。神州大地,欢歌潮湧!   “忆往昔
导学案是根据人文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状况的调查研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的针对学生的一种学习方案。其设计完全根据英语课标的要求,即对单元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突出强调,对英语学习的目标进行跟踪和测试,对学习的方法进行检验和修正。  一、初中英语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一)题材设计突出能力培养和全面提高  英语课标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即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
一、问题的提出  在2012-2013学年中,我有意识地在所带的七年级两个班狠抓词汇教学,期望能够过好词汇关,使学生在习惯和效率上都形成词汇学习的良性循环,为听说读写打下良好基础。两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词汇基础比前一届稍好一些,但也没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心理上,学生对待英语单词还是任务式地应付老师的听写;分数上,平均分和及格率明显提高,但优秀率比不上城区其他学校。  二、问题的分析  (一)学生词汇学
[摘要]历史素养是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是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心理品质。如何让学生在考试中充分发挥应该具备的历史素养的作用,是值得高中历史教师认真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文章以一道模拟试题的讲评为视角,试图探索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三历史 课堂教学 历史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
[摘要]课本插图是历史教师最容易接触到的教学资源,但也往往最容易被忽视。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深度挖掘插图背后的历史信息,如何与教学主题相结合,并能在课堂上灵活运用。以人教版插图《太平天国发给农民的田凭》为例,深度挖掘“田凭”的信息对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学资源课本插图金匮田凭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
我的小学同学曾经给我提出一条推理,我至今没能忘怀。  他:“知识就是力量,对吧?”  我:“对。”  他:“團结就是力量,对吧?”  我:“对。”  他:“那知识就是团结。”  我:“……好像也对。”  他:“那我们上学干吗?咱俩团结一下就有知识了。”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5月24日参加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的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湖北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所做出的成绩和贡献,并强调指出:“防范化解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在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要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把防疫期间形成的“出门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社交距离、推广分餐公筷等
文化生活是政治学科新课程中新增的一门科目,而综合探究教学内容则是新课程中新增的一项教学任务。如何正确认识教材中的“综合探究”活动,如何正确处理和完成教材中的“综合探究”教学任务是摆在我们面前既重要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就一学期来在文化生活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线索,探讨文化生活综合探究课的基本流程及教学模式。  一、广大教师对综合探究课设置的目的及其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相当多的教师认为,综合探
[摘 要]新课改呼唤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应勇于探索,善于发现。作为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桎梏,引领学生成为阅读教学中的发现者、思考者和探究者,让学生能够更充分、更自由地体验探究型阅读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探究型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倡导让学生逐步形成“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