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本刊视点栏目组 执笔:牟建平
倍受瞩目的“史国良打假案”,日前终于以原告史先生胜诉告终。该案不仅仅是简单的画家个人维权行为,而且集中暴露了现今国内艺术品拍卖业的种种弊端,折射出在职业诚信、法规建设、鉴定机制、行业监管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该案的胜诉有助于推动国内艺术品拍卖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意义非同凡响。
随着近年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火暴,造假、贩假、鉴假、拍假大有泛滥成灾之势,贩假拍假已成为国内拍卖业的一大“毒瘤”。一些拍卖公司为利益所惑,对赝品视而不见,知假贩假十分猖獗,诚信危机相当严重,近年发生的吴冠中、启功、韩美林、张仃等多位书画家的打假事件就足以说明问题。此次史国良先生向被告拍卖公司声明拍品为假画后,仍无法阻止赝品的预展和上拍,可见知假拍假已到了何等地步。近年画家打假维权虽并不鲜见,但有勇气有魄力与贩假者对簿公堂者可谓凤毛麟角,史国良先生此番为全国的画家们做出了一个良好的表率。
近日,史国良先生就此事件在家中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牟建平(以下简称“牟”):您打假的案子大家都非常关注,听说近日已有了结果,您能介绍一下吗?
史国良(以下简称“史”):2006年7月底,我在雅昌网发现北京一家拍卖公司将拍我的三幅画,其中《搓线图》和《傣家三月》两件是假画,于是我给该公司发了传真,说明情况,要求撤拍假画,但该公司拒之不理,仍然预展上拍了。我迫不得已在10月状告该公司侵犯我的著作权,要求该公司登报道歉,象征性索赔1元。近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要求该公司在12月30日之前在《人民日报》和《北京青年报》向我刊登致歉声明。我的目的基本算是达到了。
牟:“目的基本达到了”是什么意思?
史:我原本要求法院判决,现在改为调解。法院的意思是,胜诉与调解的结果都是被告在媒体上向我刊登致歉声明。没达到是指假画最终没有鉴定,这是一大遗憾。
牟:为什么假画没有鉴定?鉴定拍品的真伪应该是此案的关键啊!
史:第一次开庭的时候,该公司态度强硬,同意鉴定画的真伪。鉴定真伪的第三方,我要求是北京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院,因为这三家都是鉴定当代书画的权威机构。而法院认为这几家单位并没有法律认可的资质,应该是公安的笔迹鉴定,但他们并不懂书画真伪,根本无法鉴定。被告提出由首都博物馆鉴定,但该馆对当代书画也不是权威。后来该公司又说,画叫委托人取走了,最后鉴定的事就“搁浅”了。通过这次打官司我切身体会到,国内艺术品市场的漏洞和不足实在很多,连一家具有法律认可的书画鉴定机构都是空白,没有裁判员,给画家打假维权带来很大难度。
牟:您以前虽也打假,但打官司是头一次,为什么非要打官司呢?
史:这几年打假的画家不光是我一个,著名的如吴冠中、启功、韩美林等,比我年纪大的有影响的画家都有,还有一些大师家属。有人讲:“启功不打假”,其实这是错误的。启功不打假指的是像潘家园那样几十元一张的低仿,这类东西毕竟不是按真迹的价格卖的,买主也知道是假的;拍卖的几万元一张的冒启功之名的假字,启先生也打假,因为这是一种欺骗,与前者是两回事。这几年画家打假大多数都不了了之,没有结果。我打官司主要是被逼无奈,因为这几年造我的假画太多了,造假、贩假十分猖獗,像这样知假拍假的拍卖公司不在少数,发生过很多起,有些甚至耍无赖。我感觉打官司是唯一的出路,只有拿起法律这个武器。
牟:您对拍卖公司提出索赔1元的要求,是出于什么考虑?
史:索要1元的赔偿,证明我就是为了讨个说法,拍卖公司对画家要有起码的尊重,不能再明目张胆地拍假了。我打假不光是为了我一个人,其实也是代表许多画家维权。
牟:近来您一直从事维权活动,难免侵犯了一些人的利益,前一段有的拍卖公司甚至提出了封杀您的作品上拍,也有人威胁您,您惧怕吗?
史:在我打假过程中,有打电话谩骂、恐吓的,还有所谓的“封杀”,对这些我都不惧怕。有个别小公司以鉴定难为由拒拍我的画,我认为这是一种别有用心的市场炒作。鉴定难不过是一种借口托词,这种拒拍、“封杀”是一种消极行为,一种报复,是害怕我打假的表现。以这种不好的心态做拍卖,只会倒退,不会提高。没听说国际上知名的拍卖公司佳士得、苏富比对哪位画家作品“封杀”过,这恰恰说明内地的艺术品拍卖当前还很幼稚,很不规范。真正规范的大拍卖公司是不会因为鉴定难而拒绝好作品的,对此我一点不担心,像嘉德、荣宝都有我的画上拍。
牟:我记得您曾说过:“画家打假太痛苦”,这些年的打假您到底痛苦在哪里?
史:痛苦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假画越来越多,根本打不过来,造假拍假已相当泛滥,越打越多;另一方面是被人误解,精神上的苦恼,而且在机制和社会风气上打假维权者还是弱者,对画家是不公平的,缺少保护;最后就是身体上,我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在身体上承受不起。最根本的是使我不能安心创作,浪费了我不少精力。
牟:您的打假被有的人说成是一种市场炒作,对这种误解您如何看待?
史:我打假同炒作没有一点相干,我本人一贯是最反感炒作的。我们是画家,又不是搞演艺的,要炒作干什么?能把自己炒成齐白石这样的大师么?这么多年我的画就没有炒作过,市场逐步好起来,价格慢慢上涨,像有的画家找托到拍场上去自拉自唱,我从来没做过,也不屑于这种急功近利之举。画家通过与画廊的合作,可以推广自己的画,但“推广”和“炒作”区别很大,手法也完全两样。我认为,画家必须首先要有学术水准,否则无论怎样炒作,也是无本之木,炒作是不自信的表现,是不利于市场健康的。
牟:当前国内艺术品造假、贩假、拍假十分猖獗,拍场中冒仿您的假画很多,究竟到了什么程度?
史:这几年国内艺术品市场很热,一级市场、二级市场都有很大的规模,但造假、贩假也同样发展起来了,以前没有的造假又死灰复燃了。原来的艺术品市场是一个小众市场,齐白石、李可染、黄胄先生生前也卖画,但当时的市场同现在是根本没法比的。如今造假、贩假俨然成为一个“产业”,一条龙流水线,每个环节都有人操作,而且暴利是惊人的,称造假、贩假、拍假、鉴假泛滥成灾,一点不过分。据我统计,冒我名的假画近年拍了200件之多,还不算一级市场画廊成交的。大拍卖公司1/3是假的,小拍卖公司2/3是假的。找我鉴定的画,六成是赝品。
牟:去年8月,您在新浪网开博打假,在雅昌艺术网也开了博客,效果如何?您怎么看待网络这个平台的作用?
史:在新浪开博打假实是无奈之举,我要有一个说话的窗口,同时给广大的收藏者一个平台,为他们的画提供无偿鉴定。我认为开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 过与网民的沟通,大家更理解我了。
牟:现在市场上的造假手法层出不穷,如照相合成、印假出版物等,您能介绍一下吗?
史:当今的造假手法确是层出不穷,以前有人到我家里合影,手里举着画,回去利用电脑合成,“狸猫换太子”,换成假画骗人。假《史国良画集》后来也在市场上出现了,有的买家拿着假画说,这画是你画集里的,我说画集全是假冒的,结果上了大当。前一段,有人给我打电话,说要买我的画,电话刚说到一半就挂了,我还纳闷。没多久,就有人揣着几张画来让我鉴定,我说全是假的。买家说:“卖我画的人上次当着我亲口给您打的电话啊!”这种伎俩也用上了,真可谓花样翻新,确实叫我大开眼界。去年底,北京一家拍卖公司利用慈善拍卖的名义卖我的假画,后来我找到该基金会,他们说拍卖方给提10%。这种以慈善之名干骗人之实的勾当,太过分了!
牟:关于“画作真伪画家本人说了算不算”的问题,业内争议很大,作为画家您怎么看?
史:一些团体或个人,出于自身利益的原因,故意混淆是非,抛出“画家本人说了不算”的怪论,剥夺了画家鉴定自己作品的权力。有的公司之所以唱出“画家自悔早期作品,或作品赠人后价格猛涨心理不平衡”的歪理,我认为其实就是为他们拍假、鉴假开脱寻找的借口,这种不堪一击的自圆其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对于一个在世画家而言,他的鉴定权、话语权毫无疑问是最具权威的,难道还有比画家本人更有发言权的“专家”吗?答案不言自明。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圈却成了一个说不清的问题。我这回打官司,就是为在世画家们讨回自己画作的鉴定权,国内现行鉴定机制的混乱大有“扶正”的必要。
牟:去年8月份一家拍卖公司出现了“假吴冠中专场”,著名画家吴冠中也亲自打假,最终撤拍。但由于各种原因,画家打假毕竟还是少数,画家打假维权是不是大有必要?
史:我感觉画家打假不是多了,而是太少。有些画家由于位高名重身份特殊或年老精力所限等多种原因,没有打假。吴冠中先生打假我认为带了一个好头,大家都行动起来,造假拍假就会有所遏制。如果大家都不维权,都回避打假,客观上纵容了贩假这个毒瘤,最终使这个行业烂下去。有的画家因为还需要上拍,怕得罪拍卖公司,其实没有这个必要。
牟:目前许多拍卖公司知假贩假,私毫不管“诚信”二字,行业道德与自律的观念很淡薄,您对他们有什么忠告?
史:中国人历来是讲诚信的,但现在国内艺术品拍卖业的诚信危机确是个大问题。对拍卖公司不讲诚信、不顾职业道德,我有切身体会。现在行业竞争很激烈,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很普遍。知假贩假屡见不鲜,在我指明拍品是假画后,能撤拍的还是少数,那些不尊重画家、还振振有词的拍卖公司占多数。一些投机者想的是趁大好时机捞一把,逐利思想严重,“诚信”被弃置脑后,更有人将诚信视为傻瓜的代名词。我认为,诚信、品牌是一家拍卖公司的生命,没有诚信,藏家凭什么信任你。所以拍卖公司一定要讲诚信,上拍假画有时是难免的,如去年某公司“假吴冠中专场”事件,在吴冠中致电该公司声明是假画要求撤拍后,能知错就改,我觉得值得提倡。如果明知故犯,知假贩假,这样的公司早晚要垮掉。
牟:作为行业管理者,中拍协及有关部门这些年对艺术品打假可以说是不太得力的,在监管上是否应出台一些更得力的措施?
史:国内艺术品市场这些年造假、拍假、鉴假泛滥,作为管理者的中拍协难逃其责。中拍协对有些拍假行为坐视不管,实际上纵容了贩假。中拍协对画家维权做了什么?在监管上对拍假者给予了哪些处罚处理?有没有哪家被吊销拍卖许可证?在现在贩假猖獗的局面下,中拍协应出台有针对性的得力措施,否则仅仅依靠自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牟:在市场的诱惑下,如今许多专家都“下海”了,有偿鉴定导致的风波丑闻发生了多起。对专家与造假、贩假者为伍的行为您怎么看?
史:我认为,专家“有偿鉴定”使鉴定走过场已成为眼下拍卖界的一大通病,专家的职业道德缺失已不容忽视。被告宣称拍品通过了专家鉴定,这样的伪专家应承担什么责任?所谓的“专家”专在何处?我的假画近年拍了200多张,这些假画都是哪些“专家”鉴定的?现在拍卖火了,大批鉴定中心纷纷成立,但绝大多数都徒有虚名,根本谈不上资质,就是为了骗钱。有的专家唯利是图,如一位买家拿来署名我的画请我鉴定,我一看明显是假的,他说是故宫的一位知名专家鉴过的,还收了费,这类专家不是把藏家往火坑里推吗?利用自己的名气误导买家,是最可恶的!专家一定要自爱自重,不要踢“越位球”,要多了解市场动态。有的专家对我的绘画技法一无所知,也没亲眼看过我作画,就胡题一气,乱开证书,这类事司空见惯。有的拍卖公司的鉴定说白了就是走过场,更多的是有偿鉴定,指鹿为马。如此既伤害了藏家,也侵犯了画家的权益,最终毁掉整个市场。我认为,艺术品拍卖是个特殊行业,拍卖公司不是随便就能开的,现在许多搞房地产、物资的人凑热闹开拍卖公司,没有懂行的专家,拍假就成家常便饭了。
牟:国内现行的《拍卖法》没有明确的保真责任,让投机者钻了空子,甚至成了一些贩假者的保护伞和挡箭牌,拍卖公司声称“拍卖公司不负责真假”,您认为现行的法律法规是否应有所变动呢?
史:当前国内艺术品市场之所以拍假贩假盛行,同《拍卖法》没有硬性规定拍卖公司对拍品承担真伪责任有很大关系。“拍卖不保真”正成为某些别有用心的贩假者的保护伞,导致一些投机者大钻法律的空子,手握“挡箭牌”明目张胆地贩假。以这家公司为例,我明确向他们指出是假画后,对方以“拍卖不负责真假,画家说了不算”为借口,十分嚣张。这不是拿《拍卖法》做挡箭牌吗?对画家缺乏起码的尊重。我认为,现行的《拍卖法》只强调了拍卖方的利益,而忽略了画家的利益,导致画家成了弱势群体,维权相当困难。在新的形势下,如果《拍卖法》不能与时俱进的话,规范市场就是一句空话。
史国良先生打假胜诉,为在世画家们争回了自己画作的鉴定权,对现有鉴定机制的混乱给予了“扶正”,它的意义绝非一般。
“史国良打假”也绝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事件风波,它的意义是多方面的,由此暴露出来的艺术品市场的一系列问题,足以引起业内人士的反省与深思。
倍受瞩目的“史国良打假案”,日前终于以原告史先生胜诉告终。该案不仅仅是简单的画家个人维权行为,而且集中暴露了现今国内艺术品拍卖业的种种弊端,折射出在职业诚信、法规建设、鉴定机制、行业监管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该案的胜诉有助于推动国内艺术品拍卖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意义非同凡响。
随着近年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火暴,造假、贩假、鉴假、拍假大有泛滥成灾之势,贩假拍假已成为国内拍卖业的一大“毒瘤”。一些拍卖公司为利益所惑,对赝品视而不见,知假贩假十分猖獗,诚信危机相当严重,近年发生的吴冠中、启功、韩美林、张仃等多位书画家的打假事件就足以说明问题。此次史国良先生向被告拍卖公司声明拍品为假画后,仍无法阻止赝品的预展和上拍,可见知假拍假已到了何等地步。近年画家打假维权虽并不鲜见,但有勇气有魄力与贩假者对簿公堂者可谓凤毛麟角,史国良先生此番为全国的画家们做出了一个良好的表率。
近日,史国良先生就此事件在家中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牟建平(以下简称“牟”):您打假的案子大家都非常关注,听说近日已有了结果,您能介绍一下吗?
史国良(以下简称“史”):2006年7月底,我在雅昌网发现北京一家拍卖公司将拍我的三幅画,其中《搓线图》和《傣家三月》两件是假画,于是我给该公司发了传真,说明情况,要求撤拍假画,但该公司拒之不理,仍然预展上拍了。我迫不得已在10月状告该公司侵犯我的著作权,要求该公司登报道歉,象征性索赔1元。近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要求该公司在12月30日之前在《人民日报》和《北京青年报》向我刊登致歉声明。我的目的基本算是达到了。
牟:“目的基本达到了”是什么意思?
史:我原本要求法院判决,现在改为调解。法院的意思是,胜诉与调解的结果都是被告在媒体上向我刊登致歉声明。没达到是指假画最终没有鉴定,这是一大遗憾。
牟:为什么假画没有鉴定?鉴定拍品的真伪应该是此案的关键啊!
史:第一次开庭的时候,该公司态度强硬,同意鉴定画的真伪。鉴定真伪的第三方,我要求是北京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院,因为这三家都是鉴定当代书画的权威机构。而法院认为这几家单位并没有法律认可的资质,应该是公安的笔迹鉴定,但他们并不懂书画真伪,根本无法鉴定。被告提出由首都博物馆鉴定,但该馆对当代书画也不是权威。后来该公司又说,画叫委托人取走了,最后鉴定的事就“搁浅”了。通过这次打官司我切身体会到,国内艺术品市场的漏洞和不足实在很多,连一家具有法律认可的书画鉴定机构都是空白,没有裁判员,给画家打假维权带来很大难度。
牟:您以前虽也打假,但打官司是头一次,为什么非要打官司呢?
史:这几年打假的画家不光是我一个,著名的如吴冠中、启功、韩美林等,比我年纪大的有影响的画家都有,还有一些大师家属。有人讲:“启功不打假”,其实这是错误的。启功不打假指的是像潘家园那样几十元一张的低仿,这类东西毕竟不是按真迹的价格卖的,买主也知道是假的;拍卖的几万元一张的冒启功之名的假字,启先生也打假,因为这是一种欺骗,与前者是两回事。这几年画家打假大多数都不了了之,没有结果。我打官司主要是被逼无奈,因为这几年造我的假画太多了,造假、贩假十分猖獗,像这样知假拍假的拍卖公司不在少数,发生过很多起,有些甚至耍无赖。我感觉打官司是唯一的出路,只有拿起法律这个武器。
牟:您对拍卖公司提出索赔1元的要求,是出于什么考虑?
史:索要1元的赔偿,证明我就是为了讨个说法,拍卖公司对画家要有起码的尊重,不能再明目张胆地拍假了。我打假不光是为了我一个人,其实也是代表许多画家维权。
牟:近来您一直从事维权活动,难免侵犯了一些人的利益,前一段有的拍卖公司甚至提出了封杀您的作品上拍,也有人威胁您,您惧怕吗?
史:在我打假过程中,有打电话谩骂、恐吓的,还有所谓的“封杀”,对这些我都不惧怕。有个别小公司以鉴定难为由拒拍我的画,我认为这是一种别有用心的市场炒作。鉴定难不过是一种借口托词,这种拒拍、“封杀”是一种消极行为,一种报复,是害怕我打假的表现。以这种不好的心态做拍卖,只会倒退,不会提高。没听说国际上知名的拍卖公司佳士得、苏富比对哪位画家作品“封杀”过,这恰恰说明内地的艺术品拍卖当前还很幼稚,很不规范。真正规范的大拍卖公司是不会因为鉴定难而拒绝好作品的,对此我一点不担心,像嘉德、荣宝都有我的画上拍。
牟:我记得您曾说过:“画家打假太痛苦”,这些年的打假您到底痛苦在哪里?
史:痛苦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假画越来越多,根本打不过来,造假拍假已相当泛滥,越打越多;另一方面是被人误解,精神上的苦恼,而且在机制和社会风气上打假维权者还是弱者,对画家是不公平的,缺少保护;最后就是身体上,我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在身体上承受不起。最根本的是使我不能安心创作,浪费了我不少精力。
牟:您的打假被有的人说成是一种市场炒作,对这种误解您如何看待?
史:我打假同炒作没有一点相干,我本人一贯是最反感炒作的。我们是画家,又不是搞演艺的,要炒作干什么?能把自己炒成齐白石这样的大师么?这么多年我的画就没有炒作过,市场逐步好起来,价格慢慢上涨,像有的画家找托到拍场上去自拉自唱,我从来没做过,也不屑于这种急功近利之举。画家通过与画廊的合作,可以推广自己的画,但“推广”和“炒作”区别很大,手法也完全两样。我认为,画家必须首先要有学术水准,否则无论怎样炒作,也是无本之木,炒作是不自信的表现,是不利于市场健康的。
牟:当前国内艺术品造假、贩假、拍假十分猖獗,拍场中冒仿您的假画很多,究竟到了什么程度?
史:这几年国内艺术品市场很热,一级市场、二级市场都有很大的规模,但造假、贩假也同样发展起来了,以前没有的造假又死灰复燃了。原来的艺术品市场是一个小众市场,齐白石、李可染、黄胄先生生前也卖画,但当时的市场同现在是根本没法比的。如今造假、贩假俨然成为一个“产业”,一条龙流水线,每个环节都有人操作,而且暴利是惊人的,称造假、贩假、拍假、鉴假泛滥成灾,一点不过分。据我统计,冒我名的假画近年拍了200件之多,还不算一级市场画廊成交的。大拍卖公司1/3是假的,小拍卖公司2/3是假的。找我鉴定的画,六成是赝品。
牟:去年8月,您在新浪网开博打假,在雅昌艺术网也开了博客,效果如何?您怎么看待网络这个平台的作用?
史:在新浪开博打假实是无奈之举,我要有一个说话的窗口,同时给广大的收藏者一个平台,为他们的画提供无偿鉴定。我认为开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 过与网民的沟通,大家更理解我了。
牟:现在市场上的造假手法层出不穷,如照相合成、印假出版物等,您能介绍一下吗?
史:当今的造假手法确是层出不穷,以前有人到我家里合影,手里举着画,回去利用电脑合成,“狸猫换太子”,换成假画骗人。假《史国良画集》后来也在市场上出现了,有的买家拿着假画说,这画是你画集里的,我说画集全是假冒的,结果上了大当。前一段,有人给我打电话,说要买我的画,电话刚说到一半就挂了,我还纳闷。没多久,就有人揣着几张画来让我鉴定,我说全是假的。买家说:“卖我画的人上次当着我亲口给您打的电话啊!”这种伎俩也用上了,真可谓花样翻新,确实叫我大开眼界。去年底,北京一家拍卖公司利用慈善拍卖的名义卖我的假画,后来我找到该基金会,他们说拍卖方给提10%。这种以慈善之名干骗人之实的勾当,太过分了!
牟:关于“画作真伪画家本人说了算不算”的问题,业内争议很大,作为画家您怎么看?
史:一些团体或个人,出于自身利益的原因,故意混淆是非,抛出“画家本人说了不算”的怪论,剥夺了画家鉴定自己作品的权力。有的公司之所以唱出“画家自悔早期作品,或作品赠人后价格猛涨心理不平衡”的歪理,我认为其实就是为他们拍假、鉴假开脱寻找的借口,这种不堪一击的自圆其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对于一个在世画家而言,他的鉴定权、话语权毫无疑问是最具权威的,难道还有比画家本人更有发言权的“专家”吗?答案不言自明。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圈却成了一个说不清的问题。我这回打官司,就是为在世画家们讨回自己画作的鉴定权,国内现行鉴定机制的混乱大有“扶正”的必要。
牟:去年8月份一家拍卖公司出现了“假吴冠中专场”,著名画家吴冠中也亲自打假,最终撤拍。但由于各种原因,画家打假毕竟还是少数,画家打假维权是不是大有必要?
史:我感觉画家打假不是多了,而是太少。有些画家由于位高名重身份特殊或年老精力所限等多种原因,没有打假。吴冠中先生打假我认为带了一个好头,大家都行动起来,造假拍假就会有所遏制。如果大家都不维权,都回避打假,客观上纵容了贩假这个毒瘤,最终使这个行业烂下去。有的画家因为还需要上拍,怕得罪拍卖公司,其实没有这个必要。
牟:目前许多拍卖公司知假贩假,私毫不管“诚信”二字,行业道德与自律的观念很淡薄,您对他们有什么忠告?
史:中国人历来是讲诚信的,但现在国内艺术品拍卖业的诚信危机确是个大问题。对拍卖公司不讲诚信、不顾职业道德,我有切身体会。现在行业竞争很激烈,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很普遍。知假贩假屡见不鲜,在我指明拍品是假画后,能撤拍的还是少数,那些不尊重画家、还振振有词的拍卖公司占多数。一些投机者想的是趁大好时机捞一把,逐利思想严重,“诚信”被弃置脑后,更有人将诚信视为傻瓜的代名词。我认为,诚信、品牌是一家拍卖公司的生命,没有诚信,藏家凭什么信任你。所以拍卖公司一定要讲诚信,上拍假画有时是难免的,如去年某公司“假吴冠中专场”事件,在吴冠中致电该公司声明是假画要求撤拍后,能知错就改,我觉得值得提倡。如果明知故犯,知假贩假,这样的公司早晚要垮掉。
牟:作为行业管理者,中拍协及有关部门这些年对艺术品打假可以说是不太得力的,在监管上是否应出台一些更得力的措施?
史:国内艺术品市场这些年造假、拍假、鉴假泛滥,作为管理者的中拍协难逃其责。中拍协对有些拍假行为坐视不管,实际上纵容了贩假。中拍协对画家维权做了什么?在监管上对拍假者给予了哪些处罚处理?有没有哪家被吊销拍卖许可证?在现在贩假猖獗的局面下,中拍协应出台有针对性的得力措施,否则仅仅依靠自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牟:在市场的诱惑下,如今许多专家都“下海”了,有偿鉴定导致的风波丑闻发生了多起。对专家与造假、贩假者为伍的行为您怎么看?
史:我认为,专家“有偿鉴定”使鉴定走过场已成为眼下拍卖界的一大通病,专家的职业道德缺失已不容忽视。被告宣称拍品通过了专家鉴定,这样的伪专家应承担什么责任?所谓的“专家”专在何处?我的假画近年拍了200多张,这些假画都是哪些“专家”鉴定的?现在拍卖火了,大批鉴定中心纷纷成立,但绝大多数都徒有虚名,根本谈不上资质,就是为了骗钱。有的专家唯利是图,如一位买家拿来署名我的画请我鉴定,我一看明显是假的,他说是故宫的一位知名专家鉴过的,还收了费,这类专家不是把藏家往火坑里推吗?利用自己的名气误导买家,是最可恶的!专家一定要自爱自重,不要踢“越位球”,要多了解市场动态。有的专家对我的绘画技法一无所知,也没亲眼看过我作画,就胡题一气,乱开证书,这类事司空见惯。有的拍卖公司的鉴定说白了就是走过场,更多的是有偿鉴定,指鹿为马。如此既伤害了藏家,也侵犯了画家的权益,最终毁掉整个市场。我认为,艺术品拍卖是个特殊行业,拍卖公司不是随便就能开的,现在许多搞房地产、物资的人凑热闹开拍卖公司,没有懂行的专家,拍假就成家常便饭了。
牟:国内现行的《拍卖法》没有明确的保真责任,让投机者钻了空子,甚至成了一些贩假者的保护伞和挡箭牌,拍卖公司声称“拍卖公司不负责真假”,您认为现行的法律法规是否应有所变动呢?
史:当前国内艺术品市场之所以拍假贩假盛行,同《拍卖法》没有硬性规定拍卖公司对拍品承担真伪责任有很大关系。“拍卖不保真”正成为某些别有用心的贩假者的保护伞,导致一些投机者大钻法律的空子,手握“挡箭牌”明目张胆地贩假。以这家公司为例,我明确向他们指出是假画后,对方以“拍卖不负责真假,画家说了不算”为借口,十分嚣张。这不是拿《拍卖法》做挡箭牌吗?对画家缺乏起码的尊重。我认为,现行的《拍卖法》只强调了拍卖方的利益,而忽略了画家的利益,导致画家成了弱势群体,维权相当困难。在新的形势下,如果《拍卖法》不能与时俱进的话,规范市场就是一句空话。
史国良先生打假胜诉,为在世画家们争回了自己画作的鉴定权,对现有鉴定机制的混乱给予了“扶正”,它的意义绝非一般。
“史国良打假”也绝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事件风波,它的意义是多方面的,由此暴露出来的艺术品市场的一系列问题,足以引起业内人士的反省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