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管理,首先分别概述了现代化的图书馆服务管理理念下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重要性,进而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的优化提出了几项建议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
0引言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主要是指在高校图书馆内,能够掌握一门或者是多门的专业学科知识,而且对于图书情报理论知识较为精通,能够提供高水平、高层次文献信息服务的图书馆馆员。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最早出现于上世纪的美国,主要是由高校图书馆的具有某些学科背景的咨询员来担任。目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在我国已经逐步普及,在高校内部实施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管理,主要是通过学科馆员主动与其相对应专业的院系、部门的教学或者是科研人员之间保持紧密联系,进而为其提供具有专业化、精细化与深度化特点的信息服务,提升高校图书馆文献服务的主动性。现阶段,加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提高学科馆员的服务能力和意识,适应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要求,已经成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对于推动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改革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重要性分析
(1)图书馆学科馆员是高校图书馆创新的产物。高校图书馆主要是为学校内部的各专业学生、教师、科研人员等服务,信息服务的特点在于专业性较强,咨询服务的纵深要求较高,而且对于各类文献信息的需求量大、时间紧迫。通过建立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制度,可以通过创新图书馆的服务管理模式,依靠学科馆员在文献信息资料方面的收集处理能力以及专业理论的理解优势,及时把最新、最细、最全的专业性文献信息提供给需求者,因而有助于提高服务的主动性。
(2)图书馆学科馆员是满足新时期个性化借阅服务要求的手段。在当前高校教育理念下,教育更加注重創新性以及个性化的发展,无论是科研还是教学工作,都遵循了创新、个性发展,作为图书馆同样需要适应这种形式,依靠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服务,对不断膨胀的外部海量信息资源进行提炼,并通过与教师学生之间的点对点服务,整体提高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3)图书馆学科馆员是实现高校图书馆多元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多,服务深度要求高,工作任务较重,特别是像学科参考资料的整理、电子资源与网络资源服务体系的建设运用、文献检索的维护等,服务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通过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可以通过学科馆员队伍对整个服务体系按照专业学科类别分类梳理优化,因而可以适应当前多元化服务的需要。
2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管理问题分析
(1)对学科馆员制度重视程度不足。许多高校在管理工作中将主要的精力集中于学校的科研、教学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而对图书馆管理的重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高校图书馆在服务科研教学方面的重要作用。因而无论是在管理制度上,还是在人员、资金投入上力度较弱,造成了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服务未能真正落到实处,服务作用发挥水平不高。
(2)学科馆员的服务理念有待更新。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在提供资源建设、文献信息咨询服务、信息筛选等服务过程中,在角色上往往还是习惯定位于图书馆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上,而没有真正的转换到文献信息的需求者上,以用户为中心的文献信息服务理念意识较差,因而导致学科馆员的服务主动性不高。
(3)学科馆员制度的服务覆盖范围不够广。学科馆员服务制度最大的特点是为文献信息需求者提供具有一定深度的专业化服务,因而对于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学科知识以及图书馆情报知识水平要求较高,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仍有待提高,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科馆员数量、专业不足,造成了学科馆员服务面不够广泛。
3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优化研究
(1)以学科馆员为核心升级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体系。高校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知识时代以及信息时代图书馆在高校的重要作用,逐步转变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的管理上,围绕图书馆学科馆员打造专业化的学科信息服务模式,将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转变为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准确、及时、全新的文献信息服务。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强高校图书馆知识库的建设,为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的发挥提供基础条件。重点是结合高校内部的学科专业设置,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建设具有信息化、网络化特点的知识导航库、知识共享库等,为服务层次的提升奠定基础。
(2)综合选用高校的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在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的选择上,应该根据高校的规模、学科设置、图书馆人员力量等选择合适的服务模式。可以采用单一型的服务模式,即由一个学科馆员或者是几个学科馆员组成团队,对应单一的学科院系,提供对口专业的服务;也可以采取学科分馆与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即将图书馆按照高校的专业设置以及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在图书馆内部设置学科分馆,进而在此基础上在不同学科分馆设置对应专业的学科馆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科学、深层次与个性化的服务。此外,还可以选择学科馆员与图书情报顾问的服务模式,为学科馆员配备专职或者是兼职顾问,提高信息搜集效率与深度。在具体的运作模式选择上,需要高校图书馆综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的模式。
(3)完善图书馆学科馆员管理制度建设。首先,高校图书馆应该完善图书馆学科馆员的选拔培养机制,要综合考量学科馆员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确保能够适应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以及馆藏服务尤其是信息化服务的需要。其次,应该加强对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考核评价管理,重点针对提高学科信息服务水平的质效开展综合考核,并结合相应的岗位调整、职务晋升、薪资调整等激励制度,提高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服务水平。
结语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知识结构呈现出复杂化、精神化的特点,面对海量的服务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提高文献信息服务质量,必须强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尤其是结合信息服务个性化的需求,完善服务管理模式,推动高校图书馆不断地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颉艳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激励机制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 2011, 31(11): 15-16.
[2]冯坤.高校图书馆学科型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11.
[3]陈进.大学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 39-4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
0引言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主要是指在高校图书馆内,能够掌握一门或者是多门的专业学科知识,而且对于图书情报理论知识较为精通,能够提供高水平、高层次文献信息服务的图书馆馆员。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最早出现于上世纪的美国,主要是由高校图书馆的具有某些学科背景的咨询员来担任。目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在我国已经逐步普及,在高校内部实施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管理,主要是通过学科馆员主动与其相对应专业的院系、部门的教学或者是科研人员之间保持紧密联系,进而为其提供具有专业化、精细化与深度化特点的信息服务,提升高校图书馆文献服务的主动性。现阶段,加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提高学科馆员的服务能力和意识,适应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要求,已经成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对于推动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改革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重要性分析
(1)图书馆学科馆员是高校图书馆创新的产物。高校图书馆主要是为学校内部的各专业学生、教师、科研人员等服务,信息服务的特点在于专业性较强,咨询服务的纵深要求较高,而且对于各类文献信息的需求量大、时间紧迫。通过建立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制度,可以通过创新图书馆的服务管理模式,依靠学科馆员在文献信息资料方面的收集处理能力以及专业理论的理解优势,及时把最新、最细、最全的专业性文献信息提供给需求者,因而有助于提高服务的主动性。
(2)图书馆学科馆员是满足新时期个性化借阅服务要求的手段。在当前高校教育理念下,教育更加注重創新性以及个性化的发展,无论是科研还是教学工作,都遵循了创新、个性发展,作为图书馆同样需要适应这种形式,依靠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服务,对不断膨胀的外部海量信息资源进行提炼,并通过与教师学生之间的点对点服务,整体提高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3)图书馆学科馆员是实现高校图书馆多元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多,服务深度要求高,工作任务较重,特别是像学科参考资料的整理、电子资源与网络资源服务体系的建设运用、文献检索的维护等,服务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通过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可以通过学科馆员队伍对整个服务体系按照专业学科类别分类梳理优化,因而可以适应当前多元化服务的需要。
2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管理问题分析
(1)对学科馆员制度重视程度不足。许多高校在管理工作中将主要的精力集中于学校的科研、教学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而对图书馆管理的重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高校图书馆在服务科研教学方面的重要作用。因而无论是在管理制度上,还是在人员、资金投入上力度较弱,造成了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服务未能真正落到实处,服务作用发挥水平不高。
(2)学科馆员的服务理念有待更新。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在提供资源建设、文献信息咨询服务、信息筛选等服务过程中,在角色上往往还是习惯定位于图书馆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上,而没有真正的转换到文献信息的需求者上,以用户为中心的文献信息服务理念意识较差,因而导致学科馆员的服务主动性不高。
(3)学科馆员制度的服务覆盖范围不够广。学科馆员服务制度最大的特点是为文献信息需求者提供具有一定深度的专业化服务,因而对于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学科知识以及图书馆情报知识水平要求较高,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仍有待提高,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科馆员数量、专业不足,造成了学科馆员服务面不够广泛。
3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优化研究
(1)以学科馆员为核心升级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体系。高校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知识时代以及信息时代图书馆在高校的重要作用,逐步转变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的管理上,围绕图书馆学科馆员打造专业化的学科信息服务模式,将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转变为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准确、及时、全新的文献信息服务。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强高校图书馆知识库的建设,为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的发挥提供基础条件。重点是结合高校内部的学科专业设置,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建设具有信息化、网络化特点的知识导航库、知识共享库等,为服务层次的提升奠定基础。
(2)综合选用高校的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在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的选择上,应该根据高校的规模、学科设置、图书馆人员力量等选择合适的服务模式。可以采用单一型的服务模式,即由一个学科馆员或者是几个学科馆员组成团队,对应单一的学科院系,提供对口专业的服务;也可以采取学科分馆与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即将图书馆按照高校的专业设置以及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在图书馆内部设置学科分馆,进而在此基础上在不同学科分馆设置对应专业的学科馆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科学、深层次与个性化的服务。此外,还可以选择学科馆员与图书情报顾问的服务模式,为学科馆员配备专职或者是兼职顾问,提高信息搜集效率与深度。在具体的运作模式选择上,需要高校图书馆综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的模式。
(3)完善图书馆学科馆员管理制度建设。首先,高校图书馆应该完善图书馆学科馆员的选拔培养机制,要综合考量学科馆员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确保能够适应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以及馆藏服务尤其是信息化服务的需要。其次,应该加强对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考核评价管理,重点针对提高学科信息服务水平的质效开展综合考核,并结合相应的岗位调整、职务晋升、薪资调整等激励制度,提高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服务水平。
结语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知识结构呈现出复杂化、精神化的特点,面对海量的服务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提高文献信息服务质量,必须强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尤其是结合信息服务个性化的需求,完善服务管理模式,推动高校图书馆不断地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颉艳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激励机制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 2011, 31(11): 15-16.
[2]冯坤.高校图书馆学科型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11.
[3]陈进.大学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 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