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学德育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许多学校重新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将仪式感教育的意向与工作相结合,丰富德育教育的形式,全面提升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以及实践价值。让学生能够在良好仪式感教育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德育实践活动,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塑造完善的人格。本文则分析仪式感教育背景之下的德育实践策略,以期为提升学生的仪式感,促进德育教育工作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仪式感;教育策略;德育实践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德育教育不能忽略。德育对学生成长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践行有重要的影响,我国新课改也曾明确强调了德育教育的重要要求,学校开始不断提升德育教育在整体教育体系中所占有的比重。但是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比较单一和机械,学生提不起兴趣。如果教师能够以仪式感教育为切入点,积极落实德育实践活动。那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三观以及行为习惯将会有重要的影响,学生也可以变得更加自信、主动和积极。
一、仪式感教育
仪式感主要是指即使每天不断的机械重复同一个事情,但是仍然能够重视这件事情,并且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进行有效的拓展以及延伸。作为以表达个人内心情感的重要方式,仪式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人类文明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仪式感教育被重新提上日程。仪式感教育与时间和空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主要是指不同常规事物,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有效生长以及折叠。每天都会重复同样的事情,但是能够赋予其不同的意义。对于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来说,仪式感教育非常有必要。这一点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真正的充满正能量。为了确保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全面改革,许多中学开始将仪式感教育与德育融为一体,进一步调整教育思路。夯实中学生的学习基础,提升中学生的德育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充分凸显仪式感教育和德育教育的作用和价值。
二、中学仪式感教育的德育实践价值
不管是仪式感教育还是德育,都是中学教育体系中不容或缺的板块,对学生的成长有明显的作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不仅导致德育教育所占的比重偏低,直接被其他的专业课程所取代,还使得仪式感教育直接被无视,学校在这两大教育板块上投入的时间比较少。因此学生往往被繁重的学习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没有主动参与仪式感教育以及德育引导。个人出现的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对生活以及学习提不起兴趣,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小鸡和被动。如果教师能够重新调整教育教学模式,逐步提升仪式感教育以及德育教育的比重和社会地位,并实现两者之间的紧密融合,那么对学生的知识学社会实践和技能提升都会有明显的辅助作用。学生会逐步变得更加的自信和主动,学会合理安排好个人的学习生活和玩耍,在吸收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完成个人的社会化。
三、中学仪式感教育的德育实践策略
(一)构建三位一体的管理格局
中学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仪式感教育工作不容忽略,为了实现历史感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完美融合。学校需要以构建三位一体的管理格局为依据,将仪式感融入其中。学生、家长教师都需要主动参与其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发展要求,构建完善的协同工作机制。学校需要了解不同主体之间的微妙关系,分析学生的心理波动情况,减轻社会承担的各种压力。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消极应对的情绪氛围,课堂知识枯燥乏味,学生在教室、宿舍和食堂三点一线中徘徊。教师也比较唠叨,这一点使得学生丧失了自主学习的激情。教师则可以不断地激励学生,让学生释放个人的热情。
(二)构建仪式感德育模式
仪式感德育模式的构建非常有必要,这一工作的难度系数相对偏高,班主任非常关键。班主任需要构建常规德育考核基本体系,关注对仪式感班级常规管理模式的分析及研究。比如在讲解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时,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衡量及綜合评价,了解学生的仪容仪表以及学习成绩、参与卫生的积极性以及为社团活动班级活动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在汇总考核的过程之中,作为考核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依据。这一点有助于凸显仪式感教育和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全面性,学生也能够逐步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其中学生活动平台的搭建非常有必要,这一点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可以在参与学院文艺会、主题班会、学校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的过程之中,不断增强个人的身体素质。产生更多发自心底的学习意愿和动机,学习能力提升速度较快。作为仪式感教育和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习惯以及品德的养成非常关键。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显而易见,教师需要积极优化校园环境,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着眼于积分管理体系的构建要求,加强对学生言行举止的规范。比如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教师可以以简单的奖惩制度来鼓励学生,让优秀学生上台发言,分享自己的新的体会。然后在课下通过开小灶的形式来给予差等生更多的帮助和支持,采取这种形式来鼓励学生实现互帮互助。
四、结语
中学仪式感教育非常复杂,教师需要着眼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现状,实现两者之间的完美融合。凸显学生主体价值,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参与实践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保障学生有所收获和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菊梅. 山区中小学爱国主义仪式感教育的研究[J]. 新一代:理论版(15):1.
[2]李根. 基于“三礼”仪式感教育的德育实践与思考[J]. 辽宁教育, 2018, 581(20):58-59.
关键词:中学仪式感;教育策略;德育实践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德育教育不能忽略。德育对学生成长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践行有重要的影响,我国新课改也曾明确强调了德育教育的重要要求,学校开始不断提升德育教育在整体教育体系中所占有的比重。但是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比较单一和机械,学生提不起兴趣。如果教师能够以仪式感教育为切入点,积极落实德育实践活动。那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三观以及行为习惯将会有重要的影响,学生也可以变得更加自信、主动和积极。
一、仪式感教育
仪式感主要是指即使每天不断的机械重复同一个事情,但是仍然能够重视这件事情,并且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进行有效的拓展以及延伸。作为以表达个人内心情感的重要方式,仪式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人类文明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仪式感教育被重新提上日程。仪式感教育与时间和空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主要是指不同常规事物,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有效生长以及折叠。每天都会重复同样的事情,但是能够赋予其不同的意义。对于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来说,仪式感教育非常有必要。这一点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真正的充满正能量。为了确保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全面改革,许多中学开始将仪式感教育与德育融为一体,进一步调整教育思路。夯实中学生的学习基础,提升中学生的德育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充分凸显仪式感教育和德育教育的作用和价值。
二、中学仪式感教育的德育实践价值
不管是仪式感教育还是德育,都是中学教育体系中不容或缺的板块,对学生的成长有明显的作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不仅导致德育教育所占的比重偏低,直接被其他的专业课程所取代,还使得仪式感教育直接被无视,学校在这两大教育板块上投入的时间比较少。因此学生往往被繁重的学习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没有主动参与仪式感教育以及德育引导。个人出现的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对生活以及学习提不起兴趣,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小鸡和被动。如果教师能够重新调整教育教学模式,逐步提升仪式感教育以及德育教育的比重和社会地位,并实现两者之间的紧密融合,那么对学生的知识学社会实践和技能提升都会有明显的辅助作用。学生会逐步变得更加的自信和主动,学会合理安排好个人的学习生活和玩耍,在吸收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完成个人的社会化。
三、中学仪式感教育的德育实践策略
(一)构建三位一体的管理格局
中学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仪式感教育工作不容忽略,为了实现历史感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完美融合。学校需要以构建三位一体的管理格局为依据,将仪式感融入其中。学生、家长教师都需要主动参与其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发展要求,构建完善的协同工作机制。学校需要了解不同主体之间的微妙关系,分析学生的心理波动情况,减轻社会承担的各种压力。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消极应对的情绪氛围,课堂知识枯燥乏味,学生在教室、宿舍和食堂三点一线中徘徊。教师也比较唠叨,这一点使得学生丧失了自主学习的激情。教师则可以不断地激励学生,让学生释放个人的热情。
(二)构建仪式感德育模式
仪式感德育模式的构建非常有必要,这一工作的难度系数相对偏高,班主任非常关键。班主任需要构建常规德育考核基本体系,关注对仪式感班级常规管理模式的分析及研究。比如在讲解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时,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衡量及綜合评价,了解学生的仪容仪表以及学习成绩、参与卫生的积极性以及为社团活动班级活动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在汇总考核的过程之中,作为考核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依据。这一点有助于凸显仪式感教育和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全面性,学生也能够逐步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其中学生活动平台的搭建非常有必要,这一点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可以在参与学院文艺会、主题班会、学校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的过程之中,不断增强个人的身体素质。产生更多发自心底的学习意愿和动机,学习能力提升速度较快。作为仪式感教育和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习惯以及品德的养成非常关键。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显而易见,教师需要积极优化校园环境,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着眼于积分管理体系的构建要求,加强对学生言行举止的规范。比如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教师可以以简单的奖惩制度来鼓励学生,让优秀学生上台发言,分享自己的新的体会。然后在课下通过开小灶的形式来给予差等生更多的帮助和支持,采取这种形式来鼓励学生实现互帮互助。
四、结语
中学仪式感教育非常复杂,教师需要着眼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现状,实现两者之间的完美融合。凸显学生主体价值,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参与实践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保障学生有所收获和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菊梅. 山区中小学爱国主义仪式感教育的研究[J]. 新一代:理论版(15):1.
[2]李根. 基于“三礼”仪式感教育的德育实践与思考[J]. 辽宁教育, 2018, 581(2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