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哈利波特》风行全球之后,人们回首《哈利波特》—与作者罗林的成功时,总喜欢用一夜成名来形容,事实上,与成名的一夜之前,罗林已经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至少从她1990年正式构思哈利波特系列,到1996年她第一本小说找到出版社,其间有7年之久。
哈利波特的诞生
罗林1965年出生于英国格温斯特郡(Gloucestershire),父亲是一位工程师,母亲是实验室技术员,都是理科,但两人给女儿买了很多童话、幻想故事等儿童文学与古典文学书,有时候还给她朗读几段。罗林后来回忆说:“这大概就是我的文学启蒙。”
罗林对理科不感兴趣,父母建议她去学习语言,将来至少能当双语秘书,于是罗林进入埃克塞特大学(Exeter UniversitY)学习法语与古典文学。
毕业后,罗林到伦敦工作,但工作做得一塌糊涂,因为她有空就写作,而不是工作。她称自己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秘书。”
罗林喜欢写小说,但她害怕别人评论,所以从未敢投稿。
由于母亲患上多发性硬化症,罗林经常从伦敦到曼彻斯特去看她。1990年,在从曼彻斯特返回伦敦途中,列车长突然宣布,火车因机械故障要停车四小时。
罗林没读书,也没睡觉,她坐在车窗前“发呆”。
窗外草地上是一群牧牛,一切都很平静,但就在这时,罗林命运的转折点到了。罗林后来答读者问时说:“那是一群牛,我看到牛一点都不兴奋,但看着看着,我脑子里突然浮现出哈利波特的故事,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反正忽然间满脑子都是哈利波特与霍格沃兹魔法学校。”
从此,罗林与“哈利波特”结下不解之缘,她—路都在想关于哈利波特的事,到达伦敦时,她已经有了第一部书的故事梗概:哈利波特是一个孤儿,从小在姨父家长大,经常受气。后来他发现门已是一名年轻的巫师,于是进入魔法学校,外始他的魔法世界历险记。
“哈利波特”让罗林无心工作,她整天在想,随时记录,有时只是给故事中的人物与场景取名,“哈利波特”、“赫敏”、“霍格沃兹”魔法学校、“魁地奇”比赛等很多名词都在这段时间诞生。
不久,母亲病故,罗林也因总是胡思乱想而被公司辞退。
罗林想离开这块伤心之地,于是拼命联系到国外教书的机会。1990年9月,仙爿:北部小城…个学校愿意请她担任英语老师,于是罗林欣然前往。此时,小说刚写几页。
罗林很快适应葡萄牙的生活,边教书边写小说,但事情又起变化,她与一位葡萄牙电视视新闻记者闪电般恋爱并结婚。
婚后两年时间,罗林并没有放弃写作,但因为生活太忙,加上夫妻关系糟糕,写作进度很不理想。
1992午,罗林怀孕,她本以为女儿可以帮忙改善夫妻关系,但没想到两人的关系以加速走到尽头。罗林成为单身妈妈,在葡萄牙举目无亲,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女儿,生活异常艰难。
罗林说:“每到周末,我就发呆,不知道怎么养活女儿,更不知道自己如何才能过得体面一些。”
妹妹黛在电话中了解情况后,建议姐姐罗林回英国爱丁堡,互相照应,罗林欣然从命。
在葡萄牙三年,罗林已经勾勒出全部七部小说的框架,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并没写几章。
爱丁堡也不是天堂,罗林能找到工作,但养不起保女母,只能向苏格兰艺术委员会等机构求助。
28岁的罗林无法忍受叫处求助的生活,决定加快《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写作,希望此书能帮她改变现状。
1993年到1995年,到附近的咖啡馆,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年轻的姑娘,一只手摇着婴儿车,哄小孩睡觉,一只手不停地在写着什么。
经过近两年的加班加点,1995年,罗林终于完成七部小说中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正式诞生。
四处投稿
罗林以前写小说害怕发表,但如今生活的压力使她没有退路。但写完之后,怎么发表还是个问题。
亲威朋友都没跟出版社打过交道,更没人投过稿。罗林后来接受采访时说:“写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我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走。”
1999年,罗林已经成名,应一家报纸请求,罗林曾专门回忆过这段投稿过程。
罗林说,刚开始,她很苦恼,整天想出版的事。有一天,她突然想起来,在葡萄牙当老师时的一天下午,她曾到旁边一个非正式教研室备课。
结果刚坐下来没几分钟,她就下意识一般,把教案放到一边,从包里取出纸和笔写起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第三章。
罗林写得非常投入,同事保罗 (Paul)什么时候坐到对面,她根本不知道。罗林发现周围有人时,赶紧把那几页纸往笔记本里塞,但保罗已看得一清二楚。
“在写小说吗?”保罗漫不经心地问一句。
罗林下一节课要讲不可数名词,刚才显然不是备课,她只得点头承认。保罗没有表情,但接下来告诉罗林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
他说:“哦,看来你也需要一本《作家与艺术家年鉴》了,那可是你们作家的生活参考书。”
保罗当时就那么一说,罗林根本还不知道《作家与艺术家年鉴》到底是什么书,有什么用,但这次谈话,她印象十分深刻。
罗林说,想起这段之后,她马上冲到爱丁堡中央图书馆,开始疯狂地找英国《作家与艺术家年鉴》(Writers and Artists Yearbook),结果找到了。
《作家与艺术家年鉴》是作家们非常重要的参考书,这本书上不仅有出版社名录,还有文学经纪人(Iiterary agent)目录。
在《作家与艺术家年鉴肘旨导下,罗林决定两手抓,她既抄下出版社目录,又记下经纪人目录。
由于没钱影印手稿,罗林就找来一个老打字机,敲了几章出来,然后分别寄给出版社与文学经纪人。
不久,第一位经纪人就将罗林寄去的三章样稿全部退回,前两家出版社的答复一样:“很遗憾”。
这对罗林打击不小,但她经受得住,因为大作家也有被拒的经历,她已经做好被所有经纪人与出版社拒绝的思想准备。
找到里特
罗林决定再试试运气,这一回,她挑选了文学经纪人里特(Christopher Little),理由很简单,这个名字有意思。
罗林运气不错,里特是个非常出色的文学经纪人, 曾为大作家西蒙 (Simon Singh)和格丽森(Janet Gleeson)做经纪人,与全球100多个国家170多个出版社有联系。
同样运气的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属于儿童文学,如果换成诗歌、戏剧、科幻小说,里特根本不代理。
里特不排斥儿童文学作品,但他并没有儿童文学代理经验,所以,当他 1995年收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前几章书稿时,并不重视这部作品,几乎看都没看,就将作品与他最近收到的十几份书稿堆到一块。
原因有二,首先,他不知道罗林为何许人,罗林没发表过任何作品,属无名之辈。其次,不是他发现了罗林,而是罗林主动找上门来。
里特后来回忆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很可能在我的办公桌上躺好几年,因为我不懂儿童文学,更没听说过罗林,而且还是位女作家。”
“也许真是有魔法吧,两天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出去与朋友一起共进午餐,顺手就将这份书稿装包里了,结果,朋友因故来晚了一会儿,我无所事事,就拿出书稿来看,结果看完第一章我就决定做她的代理。” 第三天,罗林收到里特的回函:“谢谢你,我很高兴能做你的独家代理。”据说,罗林高兴得将里特的这个回函看了8遍。
但事情接下来并不是就一路顺风还需要遇到识货的出版社才行。
据里特当时估计,《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即便找到出版单位,生意也不会太大。一方面,罗林是位新作家、女作家,另一方面,大部分儿童文学作家一年也就挣几千英镑,几乎没人发大财。”
但既然决定代理,他就马上约罗林见面,在了解罗林的写作背景后,他的决心更加坚定。同时,也将自己“悲观”的分析告诉了罗林,因为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希望她能忍耐。
果然,里特联系了九家出版社,书稿都被退回,有的认为太长,有的认为情节发展太慢,还有的认为此书对于儿童太文学化。
伯乐巴利
里特不忍心将这所有消息都告诉罗林,但他丝毫没有灰心,一方面继续与各家出版社直接联系,一方面开始带着书稿参加展会。
1995年,里特前往德国法兰克福图书展览会(Frankfurt Book Fair)。在这个展会上,他与英国布鲁姆斯伯里 (Bloomsbury)出版社儿童文学部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接触。
里特听说对方正在寻找有特点的图书,于是急忙推荐:“《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就与众不同,它故事非常精彩,而且一般儿童文学作品不到4万字,这本书65000字,够特别。”但对方却没什么热情,因为这几个人不是儿童文学部的编辑,而且,这家出版社的儿童文学部也刚成立不到一年。
里特又试过几家出版社,结果都很令人失望。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
1996年6月,里特决定再给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儿童文学部编辑们寄一份,这封信改变了《哈利波特》的命运,因为收信人是巴利(B a r r y Cunningham)。
巴利是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儿童文学部首席编辑,他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曾与若德(Roald Dahl)、斯派克(Spikc Milligan)等英国著名编辑共事,对儿童文学评估与推广很有研究。也正是因为他的加盟,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才特别开创儿童文学部。
巴利看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后,一口气读完了全部样稿,然后对他的同事们说:“快来看吧,这本书里有一个令人着迷的世界,你可以像个孩子一样沉浸其中。”
巴利立即同意出版这本书,他马上将书稿亲自转交给儿童文学营销部经理罗莎蒙德(Rosamund de la Hey),向她极力推荐这本书。
第二天,罗莎蒙德告诉巴利:“真是太有意思了。”于是巴利建议她将书稿好好包装一下,递给上层领导,买下这本书的版权。
为了保证一次性通过,罗莎蒙德带领同事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复印书稿,并与糖果一起装到漂亮的盒子里,外面还系上丝带,以显示她们对本书的重视,并先让领导有好感。
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最高领导是牛顿(Nigel Newton),也是公司创始人,算得上英国出版界一位奇才。虽然对于儿童文学作品,牛顿不够内行,但他同意试一试。
消息传到罗林那里,她激动得泪流满而,她说:“那是我一生中最兴奋的时刻之一,不亚于我的女儿杰茜卡来到这个世界上。”
巴利开始约罗林见面时,讨论封面、文字编辑,以及插图问题。
因为巴利的眼光与努力,人们将巴利称之为《哈利波特》的第一知音,儿童文学的伯乐,对此,巴利受之无愧。
巴利没有等到书籍正式出版就离开了布鲁姆斯伯里,自己成立了小鸡屋 (The Chicken House)。因为通过罗林,他决定专门发现、鼓励、培养初出茅庐的小说作者。
继罗林之后,巴利又发现了《指环王》的作者科妮莉亚(Cornelia Funke)等一批常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成为儿童文学界—位传奇人物。
哈利波特的诞生
罗林1965年出生于英国格温斯特郡(Gloucestershire),父亲是一位工程师,母亲是实验室技术员,都是理科,但两人给女儿买了很多童话、幻想故事等儿童文学与古典文学书,有时候还给她朗读几段。罗林后来回忆说:“这大概就是我的文学启蒙。”
罗林对理科不感兴趣,父母建议她去学习语言,将来至少能当双语秘书,于是罗林进入埃克塞特大学(Exeter UniversitY)学习法语与古典文学。
毕业后,罗林到伦敦工作,但工作做得一塌糊涂,因为她有空就写作,而不是工作。她称自己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秘书。”
罗林喜欢写小说,但她害怕别人评论,所以从未敢投稿。
由于母亲患上多发性硬化症,罗林经常从伦敦到曼彻斯特去看她。1990年,在从曼彻斯特返回伦敦途中,列车长突然宣布,火车因机械故障要停车四小时。
罗林没读书,也没睡觉,她坐在车窗前“发呆”。
窗外草地上是一群牧牛,一切都很平静,但就在这时,罗林命运的转折点到了。罗林后来答读者问时说:“那是一群牛,我看到牛一点都不兴奋,但看着看着,我脑子里突然浮现出哈利波特的故事,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反正忽然间满脑子都是哈利波特与霍格沃兹魔法学校。”
从此,罗林与“哈利波特”结下不解之缘,她—路都在想关于哈利波特的事,到达伦敦时,她已经有了第一部书的故事梗概:哈利波特是一个孤儿,从小在姨父家长大,经常受气。后来他发现门已是一名年轻的巫师,于是进入魔法学校,外始他的魔法世界历险记。
“哈利波特”让罗林无心工作,她整天在想,随时记录,有时只是给故事中的人物与场景取名,“哈利波特”、“赫敏”、“霍格沃兹”魔法学校、“魁地奇”比赛等很多名词都在这段时间诞生。
不久,母亲病故,罗林也因总是胡思乱想而被公司辞退。
罗林想离开这块伤心之地,于是拼命联系到国外教书的机会。1990年9月,仙爿:北部小城…个学校愿意请她担任英语老师,于是罗林欣然前往。此时,小说刚写几页。
罗林很快适应葡萄牙的生活,边教书边写小说,但事情又起变化,她与一位葡萄牙电视视新闻记者闪电般恋爱并结婚。
婚后两年时间,罗林并没有放弃写作,但因为生活太忙,加上夫妻关系糟糕,写作进度很不理想。
1992午,罗林怀孕,她本以为女儿可以帮忙改善夫妻关系,但没想到两人的关系以加速走到尽头。罗林成为单身妈妈,在葡萄牙举目无亲,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女儿,生活异常艰难。
罗林说:“每到周末,我就发呆,不知道怎么养活女儿,更不知道自己如何才能过得体面一些。”
妹妹黛在电话中了解情况后,建议姐姐罗林回英国爱丁堡,互相照应,罗林欣然从命。
在葡萄牙三年,罗林已经勾勒出全部七部小说的框架,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并没写几章。
爱丁堡也不是天堂,罗林能找到工作,但养不起保女母,只能向苏格兰艺术委员会等机构求助。
28岁的罗林无法忍受叫处求助的生活,决定加快《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写作,希望此书能帮她改变现状。
1993年到1995年,到附近的咖啡馆,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年轻的姑娘,一只手摇着婴儿车,哄小孩睡觉,一只手不停地在写着什么。
经过近两年的加班加点,1995年,罗林终于完成七部小说中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正式诞生。
四处投稿
罗林以前写小说害怕发表,但如今生活的压力使她没有退路。但写完之后,怎么发表还是个问题。
亲威朋友都没跟出版社打过交道,更没人投过稿。罗林后来接受采访时说:“写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我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走。”
1999年,罗林已经成名,应一家报纸请求,罗林曾专门回忆过这段投稿过程。
罗林说,刚开始,她很苦恼,整天想出版的事。有一天,她突然想起来,在葡萄牙当老师时的一天下午,她曾到旁边一个非正式教研室备课。
结果刚坐下来没几分钟,她就下意识一般,把教案放到一边,从包里取出纸和笔写起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第三章。
罗林写得非常投入,同事保罗 (Paul)什么时候坐到对面,她根本不知道。罗林发现周围有人时,赶紧把那几页纸往笔记本里塞,但保罗已看得一清二楚。
“在写小说吗?”保罗漫不经心地问一句。
罗林下一节课要讲不可数名词,刚才显然不是备课,她只得点头承认。保罗没有表情,但接下来告诉罗林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
他说:“哦,看来你也需要一本《作家与艺术家年鉴》了,那可是你们作家的生活参考书。”
保罗当时就那么一说,罗林根本还不知道《作家与艺术家年鉴》到底是什么书,有什么用,但这次谈话,她印象十分深刻。
罗林说,想起这段之后,她马上冲到爱丁堡中央图书馆,开始疯狂地找英国《作家与艺术家年鉴》(Writers and Artists Yearbook),结果找到了。
《作家与艺术家年鉴》是作家们非常重要的参考书,这本书上不仅有出版社名录,还有文学经纪人(Iiterary agent)目录。
在《作家与艺术家年鉴肘旨导下,罗林决定两手抓,她既抄下出版社目录,又记下经纪人目录。
由于没钱影印手稿,罗林就找来一个老打字机,敲了几章出来,然后分别寄给出版社与文学经纪人。
不久,第一位经纪人就将罗林寄去的三章样稿全部退回,前两家出版社的答复一样:“很遗憾”。
这对罗林打击不小,但她经受得住,因为大作家也有被拒的经历,她已经做好被所有经纪人与出版社拒绝的思想准备。
找到里特
罗林决定再试试运气,这一回,她挑选了文学经纪人里特(Christopher Little),理由很简单,这个名字有意思。
罗林运气不错,里特是个非常出色的文学经纪人, 曾为大作家西蒙 (Simon Singh)和格丽森(Janet Gleeson)做经纪人,与全球100多个国家170多个出版社有联系。
同样运气的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属于儿童文学,如果换成诗歌、戏剧、科幻小说,里特根本不代理。
里特不排斥儿童文学作品,但他并没有儿童文学代理经验,所以,当他 1995年收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前几章书稿时,并不重视这部作品,几乎看都没看,就将作品与他最近收到的十几份书稿堆到一块。
原因有二,首先,他不知道罗林为何许人,罗林没发表过任何作品,属无名之辈。其次,不是他发现了罗林,而是罗林主动找上门来。
里特后来回忆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很可能在我的办公桌上躺好几年,因为我不懂儿童文学,更没听说过罗林,而且还是位女作家。”
“也许真是有魔法吧,两天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出去与朋友一起共进午餐,顺手就将这份书稿装包里了,结果,朋友因故来晚了一会儿,我无所事事,就拿出书稿来看,结果看完第一章我就决定做她的代理。” 第三天,罗林收到里特的回函:“谢谢你,我很高兴能做你的独家代理。”据说,罗林高兴得将里特的这个回函看了8遍。
但事情接下来并不是就一路顺风还需要遇到识货的出版社才行。
据里特当时估计,《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即便找到出版单位,生意也不会太大。一方面,罗林是位新作家、女作家,另一方面,大部分儿童文学作家一年也就挣几千英镑,几乎没人发大财。”
但既然决定代理,他就马上约罗林见面,在了解罗林的写作背景后,他的决心更加坚定。同时,也将自己“悲观”的分析告诉了罗林,因为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希望她能忍耐。
果然,里特联系了九家出版社,书稿都被退回,有的认为太长,有的认为情节发展太慢,还有的认为此书对于儿童太文学化。
伯乐巴利
里特不忍心将这所有消息都告诉罗林,但他丝毫没有灰心,一方面继续与各家出版社直接联系,一方面开始带着书稿参加展会。
1995年,里特前往德国法兰克福图书展览会(Frankfurt Book Fair)。在这个展会上,他与英国布鲁姆斯伯里 (Bloomsbury)出版社儿童文学部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接触。
里特听说对方正在寻找有特点的图书,于是急忙推荐:“《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就与众不同,它故事非常精彩,而且一般儿童文学作品不到4万字,这本书65000字,够特别。”但对方却没什么热情,因为这几个人不是儿童文学部的编辑,而且,这家出版社的儿童文学部也刚成立不到一年。
里特又试过几家出版社,结果都很令人失望。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
1996年6月,里特决定再给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儿童文学部编辑们寄一份,这封信改变了《哈利波特》的命运,因为收信人是巴利(B a r r y Cunningham)。
巴利是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儿童文学部首席编辑,他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曾与若德(Roald Dahl)、斯派克(Spikc Milligan)等英国著名编辑共事,对儿童文学评估与推广很有研究。也正是因为他的加盟,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才特别开创儿童文学部。
巴利看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后,一口气读完了全部样稿,然后对他的同事们说:“快来看吧,这本书里有一个令人着迷的世界,你可以像个孩子一样沉浸其中。”
巴利立即同意出版这本书,他马上将书稿亲自转交给儿童文学营销部经理罗莎蒙德(Rosamund de la Hey),向她极力推荐这本书。
第二天,罗莎蒙德告诉巴利:“真是太有意思了。”于是巴利建议她将书稿好好包装一下,递给上层领导,买下这本书的版权。
为了保证一次性通过,罗莎蒙德带领同事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复印书稿,并与糖果一起装到漂亮的盒子里,外面还系上丝带,以显示她们对本书的重视,并先让领导有好感。
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最高领导是牛顿(Nigel Newton),也是公司创始人,算得上英国出版界一位奇才。虽然对于儿童文学作品,牛顿不够内行,但他同意试一试。
消息传到罗林那里,她激动得泪流满而,她说:“那是我一生中最兴奋的时刻之一,不亚于我的女儿杰茜卡来到这个世界上。”
巴利开始约罗林见面时,讨论封面、文字编辑,以及插图问题。
因为巴利的眼光与努力,人们将巴利称之为《哈利波特》的第一知音,儿童文学的伯乐,对此,巴利受之无愧。
巴利没有等到书籍正式出版就离开了布鲁姆斯伯里,自己成立了小鸡屋 (The Chicken House)。因为通过罗林,他决定专门发现、鼓励、培养初出茅庐的小说作者。
继罗林之后,巴利又发现了《指环王》的作者科妮莉亚(Cornelia Funke)等一批常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成为儿童文学界—位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