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摄影师安德烈·博托的“概念摄影”和创意图片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u2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座城堡的四角被铁链牵制,漂浮于半空中;古罗马竞技场腾空而起;亦或灯泡钨丝上悬挂着刚刚清洗完毕的衣裤……这些画面并非来自科幻电影,而是出自葡萄牙年轻摄影师安德烈博托(Andre Boto)之手。对于从事新闻摄影的我来说,这种脱离现实的照片真可谓是“大尺度”。不少人会毫不犹豫地想“用PS就能实现这一切”,但事实上,后期处理并不是完成这样一张照片的全部。通过前期拍摄和后期处理结合的成像技法,完成一幅风格独特、画面精美且富有内涵的照片,这在业内专门被称为“概念摄影”。
  如今在距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不远的奥耶拉斯市,安德烈·博托每天的工作就是“创作”。作为一名致力于“概念摄影”的自由摄影师,他认为自己花在“思考”上的时间要远多于拍摄和后期处理。安德烈1 985年出生在葡萄牙的希尔维斯(SiIves)市,在当地取得了装置艺术专业的学位后,于2008年前往里斯本,在一家名为“Oficina da Imagem”的艺术学校接受包括前沿摄影、概念摄影在内的培训课程。他的“超现实主义”系列作品于2009年,20]0年分别获得欧洲职业摄影师联盟年赛大奖,他本人也因此被评为该比赛的“年度摄影师”。凭此荣誉,安德烈,博托一下走进了业界和媒体的视野。
  灵感来自“超现实主义”大师
  浏览安德烈·博托的个人网站,您会发现他的摄影作品充满了“超现实主义”的魔幻色彩,他将这种风格归功于青少年时知道的“超现实主义”大师们。
  “在我15岁到18岁那个阶段,接触到了‘超现实主义’流派:荷兰的‘图形艺术家’摩里茨·科奈里斯·埃舍尔;比利时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冯格里特;大名鼎鼎的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版画家萨尔瓦多。达利……他们成为了我的偶像。”他认为这些艺术家的共同点是通过看似不可能的画面或者视觉幻象,筑造出一个自己的王国。
  那时,安德烈-博托还没有接触摄影,而是整天与木炭画打交道。但他之后在摄影创作过程中的不少灵感正源于那个阶段,受到那些大师的启发:“人们永远想追求难以得到甚至不可能得到的东西,比如‘禁果’,这是大部分人所渴望的。因此,在这样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我很高兴能有机会去表现我在想象中而非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事物。对于我而言,这是一种驱动我创作的‘渴望’。”
  相比于“过程”,他更注重“结果”。安德烈,博托不在乎以怎样的方式去实现,因此他会穷极当下自己所掌握的一切科技手段——包括照片的拼接去完成一幅完美的摄影作品。他认为“概念摄影”是一种能让摄影者在过程中自由发挥、而结果又多重多义的摄影风格。他对于这种表现方式非常痴迷。
  在采访中,安德烈,博托表达了对学习装置艺术的4年大学时光的珍惜和重视:“装置艺术是一种能展现创作过程的艺术形式,”他说,在专业课程中他学会了与不同材质和艺术形式打交道,“在纸张。画布,木板、丝绸上作画;用木头。铁块、金属板、陶土、石头、玻璃、瓦片、珠宝等做不同形式的艺术品;还有传统的编织。雕刻等手工……这些课程加强了我对身边事物的感知,在我的创作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创作的三道工序
  谈到创作过程,安德烈·博托将一幅作品的诞生分为三个阶段,即“手稿”,“拍摄”,“后期”。他认为第一个阶段是最重要的。“‘概念摄影’最大的难点就是选定创作对象,因为拍摄对象在想象中,而不在现实生活中,所以没有一个视觉上的参考物,尤其是不知道如何处理细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画草稿,“画草稿也是我构思的过程,不仅要选画面上的元素,而且要安排备元素的布局即作品的构图,从而决定是否要去创作这幅作品。”
  就前期拍摄而言,他用到的摄影器材主要是佳能的数码单反相机5DMark,搭配三款镜头使用:佳能EF 70-200毫米2.8LIS;佳能24—70毫米2.8L:适马12—24毫米EX。而在拍摄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麻烦,比如构思中的某个物体或地点的特定角度在拍摄时难以获得。而后期处理中,他使用的软件是Adobe Photoshop CS5和Adobe Bridge,同时也会使用WacomIntuos的数位画板。
  为了确保整个进程顺利进行,安德烈坚持整个创作过程由他独自完成,尽管如此,有时候他还是把握不准一幅作品的创作时间,“不同作品的创作时间都不同,我不会刻意地赶制某件作品,只有当最后的效果让我满意时,我才会说这幅作品完成了,否则我将继续‘磨’。短则在一天内完成所有工序,长则会在后期处理上花费1周多的时间。如果一幅作品的画面元素简单,可以通过摆拍得到,后期处理也仅仅是几样元素摆放在一起,整个过程不会超过一天。”
  在右侧这幅作品中,尽管他从自己的图片库里找到了需要的材料,省去了前期拍摄的时间,但是在后期处理上就花费了1周半的时间。顺便说一句,安德烈认为建立和管理自己的图片库非常重要,而在图片库中寻找需要的素材也不是一件易事。不少情况下,他发现运用3D或图形制作软件做出某个图像会更方便,但是他不会这么做,因为他坚持每一个画面元素必须是自己拍摄的。
  “概念摄影”的市场和摄影师的“三种可能”
  在刚开始从事摄影的时候,安德烈·博托做过广告摄影,主要拍摄商业产品。相比之下,他坦言“概念摄影”作品的市场并不太理想。“在葡萄牙国内,摄影的‘拼接。手法还无法让大多数人接受;而其他欧洲国家对于我的这种风格则要宽容许多。”
  “通过几次个人展览,我认识了一些顾客和公司,他们喜欢我的作品,邀请我去装饰他们的酒店或者餐厅,支付我一定的佣金。这是一种对我的鼓励。”说到谋生手段,除此之外,他还会接受一些商业活动的邀请,或者去学校做讲座等。在他看来,“概念摄影”的市场应该在画廊或者艺术馆,但是他也承认,这并不赚钱。
  当然,对于安德烈,博托来说,赚钱是一部分,另一部分还是创作。他现在主要致力于完成一些创意性强的私人项目以及拍摄“概念摄影”作品,这类作品中有的会有很多后期成分,而有的则是纯粹的拍摄。最近,他也喜欢在大型工地上拍摄工业、建筑和工人题材的作品。
  当说到年轻摄影师时,他认为不仅在欧洲,就是在全世界的摄影圈内,年轻摄影师们的起步状态都是类似的,他们非常艰辛,因为要和那些已经成熟的职业摄影师们竞争。他对此有自己的理解,认为入这一行,一般会有三种可能:
  第一,根本无法踏入这个行业的门槛。这是许多人正在遇到的问题。
  第二,战胜这个行业里最强的对手。这对于没有经验的“莱鸟”来说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三,以“与众不同”从行业里脱颖而出。个人经验告诉他,这是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要做到“与众不同”并不容易,同时也会有一定风险。可以说这是一种赌博,要么大受欢迎,要么默默无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耐心和毅力,需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但是他认为自己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其他文献
去年4月,美国流行文化杂志《名利场》(Vanity Fair)的摄影记者、曾获奥斯卡提名的纪录片导演蒂姆·海瑟林顿(TimHetherington)在报道利比亚战事时不幸遇难。这一噩耗震惊了整个摄影圈。海瑟林顿是在利比亚米苏拉塔遭迫击炮击中而丧命的。过去十年来,他曾实地采访与报道过无数局部冲突,并因采访阿富汗美军活动而获得第51届世界新闻摄影奖(“荷赛”奖)。海瑟林顿也参与执导了战争纪录片《雷斯特
期刊
徕卡从1923年试生产25台0系列原型机,到1925年批量生产销售,到现在已经有89年历史,值得收藏的型号和版本非常多。以收藏为目的购买二手相机,尽量找寻品相完好、功能正常的个体,如果原始包装盒、说明书,质保卡都齐全是最好不过了。这里以徕卡M3为例讲几个检查要点。  一、首先检查相机是否有外观瑕疵:  1 机顶在安装附加测光表时容易留下划痕:  2 底盖经常和桌子等支撑物接触是最容易留下摩擦刮蹭划
期刊
一位中国摄影师,为了造一台自己满意的相机而创立了一个相机品牌——这大概是关于沙慕尼流传最广的故事,这位摄影师就是于翔。对于翔来说,通过制造大画幅相机来获取高品质画面可以说是出于本能。经过不断的摸索。创新和改良,如今沙慕尼被公认为最适合外拍的大画幅相机品牌之一。它轻便、坚固,摇摆移轴范围大,是不少摄影师眼中的“外拍神器”,同时也是不少相机收藏家眼中的“收藏佳品”。虽然在业界已经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但
期刊
赵晗磊是北京一家二手相机店的店主,主营徕卡相机。一谈起心爱的徕卡,这个年轻人便打开了话匣子,对各时期的徕卡机型如数家珍。赵晗磊玩徕卡的时间并不算长,他在2009年左右买了一两台相机自己使用,后来开始做徕卡二手旁轴相机的生意,对这个品牌的了解逐渐加深。徕卡相机小巧,做工精细,手感,操作、成像各个方面都很优秀,在摄影爱好者中拥有大批忠实拥趸。此外,收藏徕卡相机不仅能保值,少数型号甚至能升值,这一点也吸
期刊
南朝的宗炳,可算是中国山水画的祖师爷,说他一生“眷恋庐衡,契阔荆巫”,可是不知不觉“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只好以澄明之胸怀,静观外界;在墙壁上画画山水,坐卧向之——所谓“澄怀味像”,“含道应物”。听起来好像是因为老了、走不动了,才坐下来画画,画完了独自欣赏,仿佛又回到当年登山游水的境界,如此山水画就是为了“畅神而已”。真的全是这样吗?自从宗炳的“畅神”论一出,以后千百年山水画便一路“畅神”下去
期刊
Ur-徕卡(原型徕卡)  徕卡相机的设计发明人奥斯卡,巴纳克年轻时就是摄影发烧友,经常远足旅行,但当年的摄影器材非常笨重,需要带上底版和三脚架。1912年,巴纳克在徕兹工厂设计制作了一台使用35毫米胶卷拍摄18×24毫米格式画幅的小相机。用来做曝光测试,他发现这种底片颗粒很细腻,扩放到明信片尺寸的照片效果很好。但18×24毫米格式毕竟太小了,而35毫米电影胶卷长度上不受限制,巴纳克创新地设计了一台
期刊
编者按:从1999年11月20日中国开始载人航天飞行试验伊始。新华社军事总分社的摄影记者就用镜头跟踪了几乎所有具备拍摄条件的神舟发展历程,用一个个精彩画面见证了中国人的飞天之路。本刊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了刚完成“神九”发射、回收现场和指挥大厅报道的记者王建民、查春明、李刚。听他们讲述圆满完成这次重大报道的经验,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  王建民:力求突破拍出绝片  王建民从事摄影报道已有39个年头,现为
期刊
就拍摄一张普通的照片来说,摄影师希望仅仅通过按动一次快门且不做后期处理,就得到自己预想的效果,这其实需要花费不少心思。而对于拼贴作品来说,不要以为后期处理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它同样需要摄影师前后在很多地方加以注意。下面就请跟我来了解一下完成一幅拼贴照片所需经历的几个关键步骤。  前期预想  所谓“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开始拍摄和后期处理前,摄影师都要有所预想和计划。心中有一幅最终作品的草图,不
期刊
公众痴迷于摄影的工艺和技术,这种情况很常见。从摄影术诞生之初便是如此,那时摄影师掌握了广泛的化学和科学知识。  170多年来,我们对待照片制作一直非常严肃。难道现代工艺的复杂程度低于1839年摄影诞生之时吗?柯达一度承诺:“你拍下照片,剩下的交给我们。”难道数码技术的进步让影像之于大众比那个时代更唾手可得吗?  无论今天摄影的便捷性达到了多么广泛的程度,技术并未令工艺简化。不仅如此,我们都在追赶最
期刊
都说人的一生至少有两次冲动,一次奋不顾身的爱,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我是个感性但很少冲动的人,可这次的青岛之行绝对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之所以有这次的拍摄,是源于之前看到的一组国外摄影师的图片。摄影师用纪实的拍摄方式真实记录了一对情侣在旅行路上的几个月内发生的点滴故事。画面没有事先打造的惊艳妆容,没有刻意营造的唯美背景氛围,只是忠实记录了默契十足的男女主角在路上发生的一切。  这组照片深深触动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