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一点心得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d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学科由于其自身博大精深,历来都是学生头疼的科目,也因此增加了语文老师的教学难度。
   从教多年,我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语文成绩并不都是位居前列,而平时心不在焉,甚至轻视学习的所谓差生,成绩竟然也不差。经过对试卷的多次比较,我发现,当基础知识不相上下的时候,那些所谓差生在阅读和作文题上占极大优势,而他们无一不是对课本之外的书籍、网络信息十分关注的学生。可见死读书已不适应现今的语文学习。
   针对这种现象,我想我们现在是不是应该调整一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方法,下面就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用名著指导思想
   初一的新生很多还停留在看动画片的简单快乐中,对于人生观、价值观、亲情友情、未来前途思考得不多,还处于蒙昧状态,思想意识模糊。一些好的名著会给他们一些思想上的启迪和正确的人生指导。比如教材中的名著导读部分就向我们推荐了几部很好的名著,如《繁星春水》《童年》等,课外的可以由老师监督,学生自主选择。我要求学生人手一本,定期读完,每天至少读10页,对每本书的每个章节都要制作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形式、内容都可以灵活多变,每读完一本书,还要上一节专门的汇报课,交流学习成果,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至少读了五本书,这些人类思想的精华,大大提升了孩子们的思想境界,他们学会了感恩回报,懂得了坚强自立,插上了理想的翅膀,领悟了人生的真谛,同时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两耳要闻窗外事
   现在的学生不是在补课就是在补课的路上,脑袋里装的都是书本知识,几乎与社会隔离,什么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娱乐新闻,一概不知,导致学生知识面窄,见识浅,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脱节。所以我提倡语文学习要走出课堂。我在初二搞了一个“课前5分钟”的小活动,顾名思义,就是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进行讲演,内容从周一到周五各有不同,可以是时政要闻、社会现象、百姓焦点、娱乐新闻、体坛明星等等,涉及面越广越好,但是要求思想必须健康积极,可褒可贬,见解必须独到。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都积极参与,为了不被说“孤陋寡闻”,他们回家开始充电,打开电视看新闻,打开电脑查资料,到了课堂上,把自己准备好的材料展示出来,可讲可演,其他同学你一言我一语互相交流,热烈讨论,就这样,他们的知识面宽了,见识长了,也为试卷中出现的主观表达题和写作准备了充足的材料,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变“解剖”为赏析
   在应试教育的逼迫下,我们老师授课时往往更侧重于对知识点的梳理。比如有的老师在教授《看云是天气》一课时,对课文先加以分层,然后就从结构上、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语言及作用等几个方面大做文章。完整的一篇课文,非要分成若干道题进行讲解,逐一攻克,形同解剖,完全失去了美感,枯燥乏味,结果我们的学生变成了答题机器,兴趣大减不说,课堂效率也不高。其实,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形式,用赏析的方法学习一片课文,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加以点评,可以从整体上谈感受,也可以对一段一句甚至是一个词进行评论,可以从语言表达上,也可以从写作手法上,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将知识点融汇其中,逐渐加深理解并灵活运用,挖掘文章的深意。常此以往,学生的形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定会有所提高,方法技巧也能灵活掌握。
其他文献
教学流程:为了让初一的学生真正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课前我想的最多的就是要给学生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   在课前有预习的前提下,课上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了一遍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作者用带有文学色彩的笔调来说明松鼠的有关情况,写得生动形象,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些?”学生继续朗读,不过这次是在四人小组内分段各读,连读带听,充分体会品味,自由
期刊
在上阅读教学课时,教师的“把握”是一个关键。   一、阅读教学要充分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和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学生以阅读的自由,感悟的空间,体验的过程。课堂中,就存在多重对话关系,而不是教师与学生的一问一答式,如: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期刊
一、 明确开展迁移性学习的目标,真正体现学习的迁移性   开展迁移性学习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与传统的教学(授受式: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方式不一样的模式,真正体现学习的迁移性。比如在讲到课文的时候,老师可让学生分成几组,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每组组长及成员自己根据所表演的角色而迁移角色内涵,还可加入某些学生的一些特长(演讲能力、表演能力)
期刊
面对风起云涌的教学改革,面对“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的教学现实,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下面我结合十余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是如何把握课堂环节来提高课堂效率的。   一、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激情趣   只有当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才有脱胎换骨的变化。课前三分钟的演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平台:学生为了演讲成功,获得大家的肯定,都要积极的准备,他们精心地去搜
期刊
宋词,气象万千、词派颇多,最引入注目的还是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和苏东坡、辛弃疾、岳飞为首的“豪放”派两大旗帜。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等。   在苏东坡豪放词诞生前,宋词的咏叹天地相对狭窄、风格单一,几乎是柔婉词作的一统江山;词人们津津乐地道咏唱着男女柔情,整个词坛一片
期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 可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现代学习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一、阅读的作用,举足轻重   1、“读”出语感。   众所周知,李阳的“疯狂英语”风靡全国,令不少“哑巴英语”从此脱离苦海,练就了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语言教学,同样需要“疯狂汉语”。令笔者颇感悲哀的是,眼下不少所谓的尖子生,他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十分重要,它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我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有以下心得,供大家参考。   一、有效教学环境及主要内容   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基础环节,二者之间的关联度决定了教学有效性的程度,而只有有效的教学才有意义。教学的有效性除与师生个体的智力水平有关外,更多地取决于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涉”的范围、程度、方式等。而只有师生在“交涉”中
期刊
如何将语文课的人文性、实践性更好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学生综合素养提高中的作用,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是新一轮语文课改的重中之重。    一. 学习新课标,更新教育理念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尊重学生对语文课程丰富人文内涵的多元反应及独特体验,要对他们采取多鼓励、多表扬、多指导的态度,去激励他们有创意地去感受、体悟、理解语言作品,体味人生,抒发对社会、生活、自然
期刊
思维,是一个正常人必须具备的,是在前人的思维模式上进一步发明创造,通过不断的创新来实现的。这一发明创造的构思过程就是创新思维。在这种创新思维的作用下,不断通过实践取得成功。如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呢?   一、要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就是与以前不同,与他人的不同。这一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甩掉那些陈旧的、模式的、公式化的思维。凡事不要一味地循规蹈矩,不要依葫芦画瓢——照样去
期刊
出彩的语言能让笔头生花,能使文章闪光,能令读者赏心悦目、咀嚼回味。唐代诗人卢照邻所言“下笔则烟飞云动,落笔则鸾回凤惊”可谓是语言表达的至高境界,那么,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在中考众多作文考卷中脱颖而出,如同黑夜里的点点萤火吸引住阅卷老师的目光呢?这需要有深邃的立意、真挚的情感、生动的素材,然而,承载这一切的土壤是——有表现力的、有个性的语言。根据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