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国内广大茶商而言,2011年最热门的词语之一,恐怕非“茶博会”莫属。深圳茶博会、广州茶博会、北京茶博会、上海茶博会、重庆茶博会、义乌茶博会、西湖茶博会、南宁茶博会、贵州茶博会……无论是主要茶产地—福建、云南、贵州、四川、江苏、河南、浙江、湖南等地,还是茶叶的传统主销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都有被冠以不同名目的茶博会。
比起其他行业,我国茶行业会展起步得相对较晚。但是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茶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茶博会开始在全国各地开始遍地开花。如今,在电脑上用百度搜索“茶博会”3个字,就能搜到近200万个结果。
如此众多的茶博会,除了在空间上“此起彼伏”,在时间上也轮番上阵,以致让人感到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举例来说,2011年单单在广东省,就有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湛江、汕头、中山、佛山、阳江、茂名等各地市大大小小的茶博会几十场。
2011年全国各地举办的如此众多的茶博会,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中国茶业经济的日益繁荣,但同时,对于茶博会参加还是不参加,也成为摆在茶企业面前的一个问题。
点评:
2011年10月,在北京国际贸易中心开幕的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我们看到安化黑茶和陕西绿茶的集体亮相。仿佛当年赤壁之战中曹操将不习水战的魏军船队连成一片一样,安化的黑茶企业和陕西的绿茶企业也都采取了扎堆和链接的方式。我们在展厅看到,一层的西侧,安化黑茶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那里是参观者最先来到展馆的第一站。二层的西侧则被陕西绿军占据,由政府牵头链接一体的商户们店面一致,各个展位之间拆除了挡板,可以自由往来,声势之浩大,令人眼前一振。
在展览的间隙,来自湖南的参展者不失时机地为人们带来了湖南特有的歌舞,其中最为引人的是五六个身着民族服装的汉子表演千两茶制作工艺的情景。独特的表演方式吸引了很多人的驻足和围观,一些到现场参观的小朋友甚至模仿起舞蹈者的样子。
对于安化黑茶的推广者来说,这次的推广活动只是他们参加全国各地各种推广活动中的一站。在政府的牵头和带动下,企业纷纷扎堆亮相,乘风借势。而陕西汉中的那些绿茶企业也同样是在政府的带动下,如赶场一样,在全国各地的茶业博览会上集体亮相,展示风采。
然而,和湖南人和山西人不同的是,我们这两年在各地的茶业博览会上却很少看到来自大红袍故乡武夷山人的身影。例如,在这次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尽管大屏幕上不停地滚动播放着武夷山著名茶人姚月明老师的专题片,现场却没有一家严格意义上的武夷山茶企。在中华茶人联谊会武夷山分会组织的一个展台上,我们看到十几家企业的产品被小范围地摆在展台后面,加在一起的面积也不过三平方米左右。
另外,我们在现场看到的安溪知名茶企也为数不多。
为什么武夷山人、安溪人都不再热衷于茶博会了呢?
在随后的采访中,我们从企业那里得到了一些答案。
首先,全国各地的茶博会太多,茶企业已经选择不过来了。正如前文所说,我们只要在百度上输入“茶博会”这几个字,一下子可以跳出200多万条消息来。每个省每个产茶地区都会有自己的茶博会。2011年单单在广东省,就有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湛江、汕头、中山、佛山、阳江、茂名等各地市大大小小的茶博会几十场。据悉,今年武夷山举行的海峡两岸茶博会上,就有很多厂商因为和广州茶博会撞车而选择了放弃。
其次,茶博会上市走马观花,收益有限。我们在各大茶博会上可以看到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展位一个比一个奢华,手段一个比一个新颖。但是,因为时间有限,参观者往往只能走马观花,留不下深刻的印象。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精心布置的展位在短短的三两天之后就要拆除,这无疑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对于见惯了大世面的武夷山人或者安溪人来说,他们已经对这样的营销方式提不起兴趣了。
再次,多元化营销模式的建立,让企业有了更多宣传自己的方式。相比八马、大益、元正、龙润等企业纷纷登陆央视的广告宣传,茶博会这样一窝蜂的推广方式让这些企业已经不屑于再和茶行业的小兄弟们一起同台竞技。对于更加成熟、更加注重品牌形象的企业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业界的认知,而是终端消费者铭记于心的牵挂。
所以,2012年,茶博会还会像今年这样火爆吗?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比起其他行业,我国茶行业会展起步得相对较晚。但是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茶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茶博会开始在全国各地开始遍地开花。如今,在电脑上用百度搜索“茶博会”3个字,就能搜到近200万个结果。
如此众多的茶博会,除了在空间上“此起彼伏”,在时间上也轮番上阵,以致让人感到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举例来说,2011年单单在广东省,就有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湛江、汕头、中山、佛山、阳江、茂名等各地市大大小小的茶博会几十场。
2011年全国各地举办的如此众多的茶博会,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中国茶业经济的日益繁荣,但同时,对于茶博会参加还是不参加,也成为摆在茶企业面前的一个问题。
点评:
2011年10月,在北京国际贸易中心开幕的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我们看到安化黑茶和陕西绿茶的集体亮相。仿佛当年赤壁之战中曹操将不习水战的魏军船队连成一片一样,安化的黑茶企业和陕西的绿茶企业也都采取了扎堆和链接的方式。我们在展厅看到,一层的西侧,安化黑茶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那里是参观者最先来到展馆的第一站。二层的西侧则被陕西绿军占据,由政府牵头链接一体的商户们店面一致,各个展位之间拆除了挡板,可以自由往来,声势之浩大,令人眼前一振。
在展览的间隙,来自湖南的参展者不失时机地为人们带来了湖南特有的歌舞,其中最为引人的是五六个身着民族服装的汉子表演千两茶制作工艺的情景。独特的表演方式吸引了很多人的驻足和围观,一些到现场参观的小朋友甚至模仿起舞蹈者的样子。
对于安化黑茶的推广者来说,这次的推广活动只是他们参加全国各地各种推广活动中的一站。在政府的牵头和带动下,企业纷纷扎堆亮相,乘风借势。而陕西汉中的那些绿茶企业也同样是在政府的带动下,如赶场一样,在全国各地的茶业博览会上集体亮相,展示风采。
然而,和湖南人和山西人不同的是,我们这两年在各地的茶业博览会上却很少看到来自大红袍故乡武夷山人的身影。例如,在这次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尽管大屏幕上不停地滚动播放着武夷山著名茶人姚月明老师的专题片,现场却没有一家严格意义上的武夷山茶企。在中华茶人联谊会武夷山分会组织的一个展台上,我们看到十几家企业的产品被小范围地摆在展台后面,加在一起的面积也不过三平方米左右。
另外,我们在现场看到的安溪知名茶企也为数不多。
为什么武夷山人、安溪人都不再热衷于茶博会了呢?
在随后的采访中,我们从企业那里得到了一些答案。
首先,全国各地的茶博会太多,茶企业已经选择不过来了。正如前文所说,我们只要在百度上输入“茶博会”这几个字,一下子可以跳出200多万条消息来。每个省每个产茶地区都会有自己的茶博会。2011年单单在广东省,就有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湛江、汕头、中山、佛山、阳江、茂名等各地市大大小小的茶博会几十场。据悉,今年武夷山举行的海峡两岸茶博会上,就有很多厂商因为和广州茶博会撞车而选择了放弃。
其次,茶博会上市走马观花,收益有限。我们在各大茶博会上可以看到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展位一个比一个奢华,手段一个比一个新颖。但是,因为时间有限,参观者往往只能走马观花,留不下深刻的印象。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精心布置的展位在短短的三两天之后就要拆除,这无疑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对于见惯了大世面的武夷山人或者安溪人来说,他们已经对这样的营销方式提不起兴趣了。
再次,多元化营销模式的建立,让企业有了更多宣传自己的方式。相比八马、大益、元正、龙润等企业纷纷登陆央视的广告宣传,茶博会这样一窝蜂的推广方式让这些企业已经不屑于再和茶行业的小兄弟们一起同台竞技。对于更加成熟、更加注重品牌形象的企业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业界的认知,而是终端消费者铭记于心的牵挂。
所以,2012年,茶博会还会像今年这样火爆吗?我们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