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601287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来培养。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呢?
  
  一、营造氛围——创新的基石
  
  有关研究表明,人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要有自己的心理空间和物质空间,即有一个宽松、开放、自由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语言修养,语言要风趣、诙谐、民主、平等,应尽量营造一个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探索问题,诚心听取学生的各种见解,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给老师提出建议,使师生处在平等的地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展示自己的才华。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自由是创造的温床,在时常提防批评受猜疑的环境中,是不可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开展创造性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将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只有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民主的教学环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创设情境——创新的捷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创设情境是触发创新灵感的有效手段。因为任何创造劳动,总是在一定的创造意识的作用下完成的,而创造意识的形成需要有情感基础,在情感的驱动下,学生更容易进入联想和想象的意境,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教学《长城谣》这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对于多数学生而言他们没有亲眼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难以体会诗中所表现的内容和诗人的感情。在教学中,老师可先展示长城的图片和介绍有关长城的历史文化背景,然后再放一段配乐诗朗诵。让学生反复跟着朗读课文,把学生的情感引入诗的意境中去,既强化了记忆,又有利于理解诗歌的内容,还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写作——创新的重要阵地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过程。作文是创造性思维的直接体现。在写作中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是培养具有创新人才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在这一方面的探索中,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创造空间,如:发动学生建立自荐作文题库,多写学生自命题文章,鼓励学生记日记、写随笔,尽情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另外,教师还可利用图形、音乐、色彩、图片、名言俗语等媒介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等。例如:在《橋》这篇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围绕“桥”这一事物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线索上展开丰富的联想,于是,学生们想到了独木桥、石拱桥、水泥桥、斜拉桥等等“桥”的发展历史;又想到了赵州桥、泸沟桥、枫桥、廊桥等等与“桥”有关的故事;还由桥的作用想到了桥的精神;由具体物象的“桥”上升到抽象意义的“桥”——心灵的桥梁、友谊之桥、信任之桥等等……在相互的思维撞击中,学生各种新的思维产品不断产生。
  
  四、丰富的想象力——创新的源泉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和幻想是人类活动的巨大动力,它激励人们为实现幻想中的神奇境界而不懈探索。古人有上九天揽明月的幻想,后来就有了对火箭的研究,最终实现了登月的愿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丰富的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古诗教学,可让学生想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意境。通过想象,使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图画,理解诗意。如教学《蟋蟀在时报广场》后可让学生由蟋蟀还乡展开联想续写。蟋蟀还乡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学生思考后讨论,在这些想象思维训练中,学生能真正品味到想象的作用。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是创新的源泉。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新的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融入语文教学,才能促进语文教学开辟新的天地。
  (作者单位:563500贵州省道真县玉溪中学)
其他文献
近日,要求学生作文。课堂内,多数学生愁眉不展,下笔无言,为完成任务,像挤牙膏似的行文。收上作文一览,大跌眼镜,滥用词语的,辞不达意的,口水话连篇的,多不胜数。  学生的语言积累,亟待加强。新课标也要求初中生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那么,怎样才能丰富中学生的语言积累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熟读语文课本,活用教材    语文教材选文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符合思想感情政治教育的典范文
期刊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特别是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是中小学数学教师千万不能忽视的。  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结合本人从事中小学数学教学多年的实践经验,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预定教学目标,达到预期教学目的,运用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采用艺术的课堂教学语言,生动准确地
期刊
诗歌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饱含着诗人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诗歌的语言精炼而形象,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它感人的艺术境界,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引起对生活的联想,陶治读者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在改革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诗歌仍有其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提高人们审美能力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新教材中诗歌占了很大比例,这是前所未有的,这也给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带来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大纲》
期刊
语文课充满活力才有无穷魅力。眼下,有不少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但重要的一点就是语文课上得毫无生气,像一潭死水,让学生讨厌。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探究语文课的魅力问题。我认为,教师只有把语文课上得富有活力,充满魅力,才能创造一种艺术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以情激情    教书是一门特殊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情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是独立个体,生活中他们有自己的发现,有自己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作文应该是他们表达和倾诉的需要,是释放内心情感,与外界进行沟通的精神需要。在作文教学中,怎样体现《课程标准》理念,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表达真实自我的需要,让学生做到以我手写我“心”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们肤浅的看法
期刊
有人在《中学语文教学手记》中说“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斯言信焉!  的确,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被消磨殆尽,学起来耗时费力,效益低下。即便有
期刊
笔者從多年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体会到:要想在课堂教学中使教师教得得心应手,让学生学得愉快活泼、兴趣盎然、思维积极,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就必须坚持做到五个改变和做好五个引导。    一、改变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为引导学生细读教材内容入手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是每堂新课都是由教师用自己闭门设计好的导语导入新课,然后按自己谋划的线路牵着学生的鼻子完成教学任务。运用
期刊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其中,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好这项工作,除了班主任的敬业精神外,还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得法而事半功倍,不得法则劳而无功。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总结出“倾听、谈话、迂回、宽容”八个字,现谈一谈认识。    一、倾听    教育者虚心、认真听取教育对象的倾诉,促使对方在宣泄中实现自我心理调节。当人产生心理冲
期刊
初一学生,在小學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的学习方法简单。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上有些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知识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要為每一个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和可能,为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必须进行分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是:课内分层实施,提高课堂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把握差异发展;设置弹性作业,让学生体验成功。  【关键词】分层 差异 弹性 层次性 发展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有序的推进,新课程正一步步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广大教师经过新课程的知识培训,虽然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