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来培养。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呢?
一、营造氛围——创新的基石
有关研究表明,人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要有自己的心理空间和物质空间,即有一个宽松、开放、自由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语言修养,语言要风趣、诙谐、民主、平等,应尽量营造一个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探索问题,诚心听取学生的各种见解,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给老师提出建议,使师生处在平等的地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展示自己的才华。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自由是创造的温床,在时常提防批评受猜疑的环境中,是不可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开展创造性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将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只有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民主的教学环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创设情境——创新的捷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创设情境是触发创新灵感的有效手段。因为任何创造劳动,总是在一定的创造意识的作用下完成的,而创造意识的形成需要有情感基础,在情感的驱动下,学生更容易进入联想和想象的意境,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教学《长城谣》这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对于多数学生而言他们没有亲眼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难以体会诗中所表现的内容和诗人的感情。在教学中,老师可先展示长城的图片和介绍有关长城的历史文化背景,然后再放一段配乐诗朗诵。让学生反复跟着朗读课文,把学生的情感引入诗的意境中去,既强化了记忆,又有利于理解诗歌的内容,还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写作——创新的重要阵地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过程。作文是创造性思维的直接体现。在写作中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是培养具有创新人才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在这一方面的探索中,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创造空间,如:发动学生建立自荐作文题库,多写学生自命题文章,鼓励学生记日记、写随笔,尽情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另外,教师还可利用图形、音乐、色彩、图片、名言俗语等媒介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等。例如:在《橋》这篇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围绕“桥”这一事物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线索上展开丰富的联想,于是,学生们想到了独木桥、石拱桥、水泥桥、斜拉桥等等“桥”的发展历史;又想到了赵州桥、泸沟桥、枫桥、廊桥等等与“桥”有关的故事;还由桥的作用想到了桥的精神;由具体物象的“桥”上升到抽象意义的“桥”——心灵的桥梁、友谊之桥、信任之桥等等……在相互的思维撞击中,学生各种新的思维产品不断产生。
四、丰富的想象力——创新的源泉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和幻想是人类活动的巨大动力,它激励人们为实现幻想中的神奇境界而不懈探索。古人有上九天揽明月的幻想,后来就有了对火箭的研究,最终实现了登月的愿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丰富的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古诗教学,可让学生想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意境。通过想象,使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图画,理解诗意。如教学《蟋蟀在时报广场》后可让学生由蟋蟀还乡展开联想续写。蟋蟀还乡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学生思考后讨论,在这些想象思维训练中,学生能真正品味到想象的作用。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是创新的源泉。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新的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融入语文教学,才能促进语文教学开辟新的天地。
(作者单位:563500贵州省道真县玉溪中学)
一、营造氛围——创新的基石
有关研究表明,人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要有自己的心理空间和物质空间,即有一个宽松、开放、自由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语言修养,语言要风趣、诙谐、民主、平等,应尽量营造一个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探索问题,诚心听取学生的各种见解,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给老师提出建议,使师生处在平等的地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之中展示自己的才华。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自由是创造的温床,在时常提防批评受猜疑的环境中,是不可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开展创造性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将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只有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民主的教学环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创设情境——创新的捷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创设情境是触发创新灵感的有效手段。因为任何创造劳动,总是在一定的创造意识的作用下完成的,而创造意识的形成需要有情感基础,在情感的驱动下,学生更容易进入联想和想象的意境,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教学《长城谣》这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对于多数学生而言他们没有亲眼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难以体会诗中所表现的内容和诗人的感情。在教学中,老师可先展示长城的图片和介绍有关长城的历史文化背景,然后再放一段配乐诗朗诵。让学生反复跟着朗读课文,把学生的情感引入诗的意境中去,既强化了记忆,又有利于理解诗歌的内容,还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写作——创新的重要阵地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过程。作文是创造性思维的直接体现。在写作中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是培养具有创新人才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在这一方面的探索中,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创造空间,如:发动学生建立自荐作文题库,多写学生自命题文章,鼓励学生记日记、写随笔,尽情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另外,教师还可利用图形、音乐、色彩、图片、名言俗语等媒介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等。例如:在《橋》这篇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围绕“桥”这一事物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线索上展开丰富的联想,于是,学生们想到了独木桥、石拱桥、水泥桥、斜拉桥等等“桥”的发展历史;又想到了赵州桥、泸沟桥、枫桥、廊桥等等与“桥”有关的故事;还由桥的作用想到了桥的精神;由具体物象的“桥”上升到抽象意义的“桥”——心灵的桥梁、友谊之桥、信任之桥等等……在相互的思维撞击中,学生各种新的思维产品不断产生。
四、丰富的想象力——创新的源泉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和幻想是人类活动的巨大动力,它激励人们为实现幻想中的神奇境界而不懈探索。古人有上九天揽明月的幻想,后来就有了对火箭的研究,最终实现了登月的愿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丰富的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古诗教学,可让学生想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意境。通过想象,使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图画,理解诗意。如教学《蟋蟀在时报广场》后可让学生由蟋蟀还乡展开联想续写。蟋蟀还乡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学生思考后讨论,在这些想象思维训练中,学生能真正品味到想象的作用。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是创新的源泉。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新的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融入语文教学,才能促进语文教学开辟新的天地。
(作者单位:563500贵州省道真县玉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