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要坚持“五改五引”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ts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從多年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体会到:要想在课堂教学中使教师教得得心应手,让学生学得愉快活泼、兴趣盎然、思维积极,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就必须坚持做到五个改变和做好五个引导。
  
  一、改变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为引导学生细读教材内容入手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是每堂新课都是由教师用自己闭门设计好的导语导入新课,然后按自己谋划的线路牵着学生的鼻子完成教学任务。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只会跟随和依赖教师。学习不自觉不主动。教师应坚持引导学生先泛读后细读新课教材内容,在粗知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例题、仔细试析习题,努力找出自己在读中发现的疑点。并将在析中遇到的难点等问题记在小本上。这样引导学生读教材有四利: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态度和方法;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四是有利于教师教学有的放矢,精讲活授。
  
  二、改变由教师向学生提问为引导学生大胆向教师提出疑问
  
  在引导学生泛读、细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坚决改变教师在课堂上总是用自己课前备设出来的问题不断提问的传统方法,引导学生将自己在读新教材过程中发现并整理记录的疑点、难点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来,以便教师直接了解学生在学习新课中会遇到的疑难问题;便于教师在教授时做到有的放矢,精讲精导,省时省讲,少走弯路。只要教师充分发动和相信学生,引导得当,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热情和不断增强学习兴趣。
  
  三、改变由教师一人包打包唱的传统方法为引导学生民主议疑的民主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将自己发现的疑难问题公开的向教师提出后,教师千万不要一个人包打包唱去一个个问题向学生释答,而是要在认真听取学生的质疑,全面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基础上,快速地精心地进行归纳总结,然后立即将归纳总结出的一点或几点主要问题又返回给学生,引导和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民主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巡视各组讨论,认真听取学生的不同见解,努力发现学生思考问题过程中出现的闪光亮点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以备总结之用。如此,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大胆、民主精神,又培养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精神和兴趣,收到良好效果。
  
  四、改变由教师一个人进行教学总结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师生合作总结
  
  通过学生民主讨论,在疑难问题基本被学生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时要坚决改变传统的由教师一人自行武断地概括总结出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的做法,充分利用学生思考的成果,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师生合作,采用学生的思维方式,选准关键的重点问题,听取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意见和建议,然后,用精当的语言给学生进行简单明了的概括和总结。这样,学生容易理解,乐于接受,记忆牢固,运用自如。教师借助合作总结,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清晰思路,整理思维,学习总结,学会总结,可以让学生收到捅破窗纸,洞悉室内,穿透迷雾,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学习效果。
  
  五、改变传统的标准答案训练法为同题数解竞赛法训练
  
  以上所述四改四引,都是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法手段,而训练才是落脚处,实践才能出真知,训练就是实践。五改五引中,或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中,训练是最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读、疑、议、括几环节悟到的东西,只有通过亲自动脑、动手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才能融会贯通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才会牢固记忆。而传统的训练方法却总是采用标准答案训练法,只要求用同一方法解出单一的标准答案,只要答案标准,则优。这种方法扼制了学生的求异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展。同题数解竞赛训练法,鼓励学生求异创新、一题多解,极大地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创造性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不断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五改五引同堂并举。和谐相融,灵活运用,课堂生动活泼,教学有的放矢,学生思维活跃,学习轻松愉快,记忆牢实。课堂教学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部位:416700湖南省永顺县石堤镇麻岔完全小学)
其他文献
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华夏文明;薪火相传的文化传承,养育了健全的民族品格。我们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作为文化的载体、文化传播重要渠道的文学,在任何一个关键时刻,都给人以希望和勇气,重塑着民族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的血脉长存不衰。可以说,没有文学,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文化继承,一个没有或忽略了文学的民族只能是无根的。正是因为文化语文学的存在,才使人们的精神、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得以健康
期刊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一个人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倾向,这种倾向总是与一定的情感相联系。一方面,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基础,而兴趣的倾向性联系着情感,所以,激发学习兴趣能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学习兴趣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动力,能弥补某些学生智力发展的不足。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针对学
期刊
随着社会步入信息时代,多媒体电脑,以其强大的功能,丰富的内容、生动的画面、巧妙的链接组合、多采的演示效果,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热情。  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地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探究科
期刊
现代社会,物质生产高速发展,但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了,甚至是扭曲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语文教育应当承担这个责任。  一个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呢?这个问题太大。但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宣扬什么,却必须明确,在这个问题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从教十年,我时常在思考这个本质性的问题,现将个人的一些肤浅的看法浅谈如下:    一、关于语文本义的思考    《现代汉语词典》将语文定义为“语言
期刊
近日,要求学生作文。课堂内,多数学生愁眉不展,下笔无言,为完成任务,像挤牙膏似的行文。收上作文一览,大跌眼镜,滥用词语的,辞不达意的,口水话连篇的,多不胜数。  学生的语言积累,亟待加强。新课标也要求初中生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那么,怎样才能丰富中学生的语言积累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熟读语文课本,活用教材    语文教材选文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符合思想感情政治教育的典范文
期刊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特别是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是中小学数学教师千万不能忽视的。  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结合本人从事中小学数学教学多年的实践经验,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预定教学目标,达到预期教学目的,运用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采用艺术的课堂教学语言,生动准确地
期刊
诗歌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饱含着诗人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诗歌的语言精炼而形象,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它感人的艺术境界,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引起对生活的联想,陶治读者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在改革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诗歌仍有其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提高人们审美能力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新教材中诗歌占了很大比例,这是前所未有的,这也给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带来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大纲》
期刊
语文课充满活力才有无穷魅力。眼下,有不少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但重要的一点就是语文课上得毫无生气,像一潭死水,让学生讨厌。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探究语文课的魅力问题。我认为,教师只有把语文课上得富有活力,充满魅力,才能创造一种艺术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以情激情    教书是一门特殊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情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是独立个体,生活中他们有自己的发现,有自己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作文应该是他们表达和倾诉的需要,是释放内心情感,与外界进行沟通的精神需要。在作文教学中,怎样体现《课程标准》理念,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表达真实自我的需要,让学生做到以我手写我“心”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们肤浅的看法
期刊
有人在《中学语文教学手记》中说“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斯言信焉!  的确,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被消磨殆尽,学起来耗时费力,效益低下。即便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