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代表我的“心”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z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是独立个体,生活中他们有自己的发现,有自己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作文应该是他们表达和倾诉的需要,是释放内心情感,与外界进行沟通的精神需要。在作文教学中,怎样体现《课程标准》理念,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表达真实自我的需要,让学生做到以我手写我“心”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们肤浅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敢写
  
  很长一段时间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作文是一个最“沉闷”的教学环节,学生谈“写”色变,大叫头疼,怕写作文。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作文课偏重于技巧,忽略了学生个体本身体验。作文课上,学生总是按教师指定的套路,指定的标准写下去,疲于应付,写来写去总是那么几句,久而久之,产生厌倦情绪,从而丧失写作兴趣。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们发展。作为教师,必须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环境。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生心情愉快,想像力变得异常丰富,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写《春天的发现》时,我没有生硬地让学生坐在位子上去机械地回忆,而是对他们说:我们今天一起去春游,学生一听高兴极了,随后我就带领他们一起走进田野,让他们自己去看、听、闻、摸,感受春天的气息。回来后,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写作文,而是先让他们进行了交流,交流自己刚才的发现,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想到什么。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谈论起来,津津乐道,很愿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发现。交流之后,我顺势就说想不想把你们的发现写下来,让更多的同学一起分享?学生马上就拿起笔写了起来,那样子仿佛立刻就想写完,害怕一会就忘记了似的。这情形,真叫老师高兴。那一刻,作为经常给学生讲解作文的教师,丝毫想不到以前学生一听作文就抓耳挠腮,像热锅上蚂蚁的情形。
  
  二、贴近生活,让学生能写
  
  作文来源于生活。脱离生活孤立地去让学生作文,学生无感而发必将是空洞的,或老生常谈,言不及义;或故弄玄虚,装腔作势;或卖弄词藻,华而不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没有生活,不积累素材,学生头脑空空,碍于老师的威严,只好挤,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真话、实话、心里话。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因此,作文教学要突破教材和课堂限制,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通过多种感观获取第一手素材。这样,学生心中有千壑,下笔才会如有神。再写作文,学生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人去谈,而是有感而发,就会洋洋洒洒写下一串串优美的文字。如写《一次实验》时,我要求学生先在家里做成功一项小实验,然后到作文课上来向全班同学介绍,同学们根据他的介绍,当堂进行实验,操作,以检验他是否把一项小实验的器材、操作步骤介绍清楚了,用词是否准确。当同学们按照他的介绍,把小实验做成功了,也就说明他这次作文成功了。学生感到作文的价值,有很高的写作积极性,写出的文章内容非常清楚、具体。又如写“自己喜欢的水果或蔬菜”时,我在课堂上专门拿了许多的水果诸如苹果、桔子、香蕉、菠萝等,蔬菜如白菜、萝卜、菠菜等,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实物,通过观察,他们准确地把握了各种水果和蔬菜的特点。有的同学还能说出“红富士”苹果的颜色是淡红中带白,而不是深红的。可以说,如若没有生活,凭空想像,不知道又要闹出多少笑话来,知识性的错误不说,说不定连生活常识性错误也会出现。照这样下去,我们的作文课不知又将怎样走持续发展之路。
  
  三、尊重个性,让学生乐写
  
  一个人的写作过程往往集中了个人生活体验、情感投入,独特构思,语文表达等个性综合因素。每个学生的作文也同样地凝集了学生独有的,别人无法替代的感受在里面,同样的标准,同样的思路要求学生去作文,那将束缚学生的思维、思想、扼制想像力,限制个性发展。《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那么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在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不拘形式写自己的感知体验,用自己思考的个性语言,自由抒写自己的情感思想,写出儿童应有的天真、自然的语言;写出童心、童趣,使内在真实的感情与外在自然的语言表达一致是必须要做的。如在“描写一种植物”的训练中,当谈起美丽的一串红时,学生有的说“每朵花像一颗颗瓜子”,有的说“一串红像火鸟倒挂在竹竿上”,有的说“像一串红爆竹”,有的说“像一串冰糖葫芦”,有的说“红似团团火焰”,有的说“花蕊的汁水一直甜到心”,语句生动,比喻贴切。在这些充满想像的语句中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老师在这个时候就要肯定,因为他们都说出自己的发现,自己不同的理解,这正是他们个性的完美展现,千万不要去说谁说得对,谁说得不对,否则将泯灭学生的个性,抑制学生的发展。记得在杂志上看到一篇讲述学生作文的故事:一位小学生在写《我的理想》时这样写到:“阿爹还没走的时候,他对我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公安,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变成一只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因为阿妈说过,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就都不怕了。”这是一篇多么好的作文,感情真挚,说真话、心里话!可教师看了后,却打了个大大的红叉!这“红叉”对学生是多么残忍的思想桎梏!看到或是听到这个故事的一些老师们,试想一下,你何尝没有这样做,至少你还没有拿起笔写下一段赞赏性话语的勇气吧!
  
  四、激励动机,让学生愿写
  
  教师的作文教學是否成功,重在看学生是否自觉写,把习作作为一种享受。教学心理学表明:成就动机有使学生产生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学生的习作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作文成果的激励机制,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平时,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应及时,多就少改。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仔细看清每一个字、词、句、标点,不以一已之好恶轻下断语,更不以成人标准妄加评判,而是多从学生角度去思考、去评价,尽量多地发现文中闪光点,不吝惜“大红的波浪线”和真诚的赞赏性批语。同时,还应在班级中创设融洽而实效的激励氛围。如选优秀作文当众朗读,自办作文小报或佳作选刊,评议专人作文,开展作文竞赛,为学生的自我表现提供机会,并且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使同学看到希望,受到鼓舞。只要学生作文做到了独立构思,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表达了真情实感就要肯定,就要鼓励、表扬,使学生始终都有处在情绪亢奋的状态,有一种成就感,就把作文当作一种享受,从而愿写,自觉写。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为的就是写出自已想说的话。”只要我们把课堂看作是一个生命体,关爱学生,一切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着想,那么作文教学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创造的活力,从而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表达的精神需要,让学生“言为心声”。
  (作者单位:441200湖北省枣阳市第八中学)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不少有经验的教师都认为,难以用较好的方法去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的人说,作文教学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是事倍功半的事。我以为作文是一项工程,既要有理论,更要有实践;既要有大志,更要有实力。作文决不是单纯的方法问题,不是人们平常说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用词的问题,而是一个真正的“创新”、“立异”的过程。作文是一项开启灵感的创新工程。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多写多练,
期刊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在现代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现代文阅读尤为重要。作为语文教师,仅仅依靠课本的阅读和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对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初步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九年
期刊
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华夏文明;薪火相传的文化传承,养育了健全的民族品格。我们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作为文化的载体、文化传播重要渠道的文学,在任何一个关键时刻,都给人以希望和勇气,重塑着民族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的血脉长存不衰。可以说,没有文学,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文化继承,一个没有或忽略了文学的民族只能是无根的。正是因为文化语文学的存在,才使人们的精神、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得以健康
期刊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一个人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倾向,这种倾向总是与一定的情感相联系。一方面,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基础,而兴趣的倾向性联系着情感,所以,激发学习兴趣能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学习兴趣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动力,能弥补某些学生智力发展的不足。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针对学
期刊
随着社会步入信息时代,多媒体电脑,以其强大的功能,丰富的内容、生动的画面、巧妙的链接组合、多采的演示效果,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热情。  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地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探究科
期刊
现代社会,物质生产高速发展,但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了,甚至是扭曲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语文教育应当承担这个责任。  一个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呢?这个问题太大。但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宣扬什么,却必须明确,在这个问题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从教十年,我时常在思考这个本质性的问题,现将个人的一些肤浅的看法浅谈如下:    一、关于语文本义的思考    《现代汉语词典》将语文定义为“语言
期刊
近日,要求学生作文。课堂内,多数学生愁眉不展,下笔无言,为完成任务,像挤牙膏似的行文。收上作文一览,大跌眼镜,滥用词语的,辞不达意的,口水话连篇的,多不胜数。  学生的语言积累,亟待加强。新课标也要求初中生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那么,怎样才能丰富中学生的语言积累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熟读语文课本,活用教材    语文教材选文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符合思想感情政治教育的典范文
期刊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特别是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是中小学数学教师千万不能忽视的。  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结合本人从事中小学数学教学多年的实践经验,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预定教学目标,达到预期教学目的,运用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采用艺术的课堂教学语言,生动准确地
期刊
诗歌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饱含着诗人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诗歌的语言精炼而形象,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它感人的艺术境界,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引起对生活的联想,陶治读者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在改革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诗歌仍有其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提高人们审美能力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新教材中诗歌占了很大比例,这是前所未有的,这也给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带来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大纲》
期刊
语文课充满活力才有无穷魅力。眼下,有不少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但重要的一点就是语文课上得毫无生气,像一潭死水,让学生讨厌。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探究语文课的魅力问题。我认为,教师只有把语文课上得富有活力,充满魅力,才能创造一种艺术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以情激情    教书是一门特殊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