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敷贴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间于我院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共计52例。将上述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1例;其中治疗组患者给予穴位敷贴与针灸疗法联合治疗中风偏瘫,对照组患者按照临床常规方法给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有效率情况,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敷贴配合针灸是一种有效治疗中风偏瘫的方案,该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中风后运动缺失情况,用药简便有效,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以及广泛推广。
关键词:穴位敷贴;针灸;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458-01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发病率都显著增加,中风就是其中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中风临床也称脑卒中,是一类由于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而导致的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该病症主要病发结果为偏瘫,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更对其家庭以及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临床治疗中风偏瘫临床主要使用针灸方法,本次研究使用穴位敷贴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临床取得良好效果,为相关病症的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现报道如下。
1資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间于我院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共计52例。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范围为43-69岁,平均年龄为49.6±11.3岁;病程为4~60d,平均病程为27.1±5.4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CT颅脑检查后发现病变部位分为:11例皮质区,4例小脑区,其余患者均为基底节区病变。将上述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1例;其中治疗组患者给予穴位敷贴与针灸疗法联合治疗中风偏瘫,对照组患者按照临床常规方法给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上述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受教育程度以及遗传病史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病例排除标准
上述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结心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疗评价标准》中相关诊断情况;(2)所有患者意识清楚,有自主判断能力;(3)排除患有心、肝、肺等严重疾病的患者;(4)排除有精神类疾病或具有相关病史的患者;(5)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知晓研究中相关内容,同意并坚持完成治疗过程。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针灸治疗,根据临床相关标准以及治疗经验,医护人员取主穴取颞三针(病灶对侧),四神聪、风府、哑门、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若患者出现语言不利则配舌三针。同时随证配穴:肝阳暴亢者,配太溪;风痰阻络者,配丰隆;痰热腑实者,配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者,配气海;阴虚风动者,配太溪、风池。进针操作:常规消毒后用30号1寸和1.5寸毫针,针刺深度因部位而定,风府向哑门透刺。针刺得气后接G6805-1型治疗仪弛缓性瘫痪用疏波,设定频率为5次/s,痉挛性瘫痪头针用密波,频率设定为100次/s,体针不加电,电针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共加电30min。每日1次,1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2)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针灸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取穴分组:①膈俞、肝俞、胆俞;④心俞、脾俞、肾俞。敷贴药物成分:三棱、莪术、大黄、冰片。使用方法:上述药物研成粉末,按病情需求混合均匀加水调成膏状,制成大小约3cm2,厚度约0.3cm的药丸。操作流程:取上述2组穴位,隔日交替使用敷贴,使用后用胶布固定。每次不超过8h,每日1次,1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4疗效评定标准
本次研究将患者治疗效果按照《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标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统计并分析治疗情况。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组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资料均使用SPSS 19.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进行表示,组问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治疗组中痊愈例数7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92.3%;对照组中痊愈例数4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有效率61.5%。对比两组患者有效率情况,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3讨论
中分偏瘫是一类较为常见的中风后遗症,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穴位敷贴将传统的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有机结合,通过充分综合药物对腧穴的刺激作用,经络的放大效应及药物的药理功效,从而达到调整机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方中大黄苦寒人手足阳明经,功善荡涤肠胃、通腑泄热、活血祛瘀、为君药。三棱、莪术苦辛、入肝、脾经,二药兼具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作用。其中三棱偏于破血,莪术偏于破气,两者共为臣药,与大黄合用,以增强行气活血化瘀的功效。冰片开窍醒神,活血通滞,且其气味芳香,性善走窜,能引它药穿透皮肤毛窍直达病灶,最大程度发挥药效。临床研究表明:电针能通过扩张脑血管,减少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达到活血通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从而改善脑部供血。本次研究中治疗组采用联合治疗方法,统计治疗效果发现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痊愈以及显效患者较多,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穴位敷贴配合针灸是一种有效治疗中风偏瘫的方案,该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中风后运动缺失情况,用药简便有效,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以及广泛推广。
关键词:穴位敷贴;针灸;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458-01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发病率都显著增加,中风就是其中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中风临床也称脑卒中,是一类由于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而导致的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该病症主要病发结果为偏瘫,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更对其家庭以及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临床治疗中风偏瘫临床主要使用针灸方法,本次研究使用穴位敷贴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临床取得良好效果,为相关病症的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现报道如下。
1資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间于我院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共计52例。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范围为43-69岁,平均年龄为49.6±11.3岁;病程为4~60d,平均病程为27.1±5.4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CT颅脑检查后发现病变部位分为:11例皮质区,4例小脑区,其余患者均为基底节区病变。将上述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1例;其中治疗组患者给予穴位敷贴与针灸疗法联合治疗中风偏瘫,对照组患者按照临床常规方法给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上述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受教育程度以及遗传病史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病例排除标准
上述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结心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疗评价标准》中相关诊断情况;(2)所有患者意识清楚,有自主判断能力;(3)排除患有心、肝、肺等严重疾病的患者;(4)排除有精神类疾病或具有相关病史的患者;(5)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知晓研究中相关内容,同意并坚持完成治疗过程。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针灸治疗,根据临床相关标准以及治疗经验,医护人员取主穴取颞三针(病灶对侧),四神聪、风府、哑门、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若患者出现语言不利则配舌三针。同时随证配穴:肝阳暴亢者,配太溪;风痰阻络者,配丰隆;痰热腑实者,配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者,配气海;阴虚风动者,配太溪、风池。进针操作:常规消毒后用30号1寸和1.5寸毫针,针刺深度因部位而定,风府向哑门透刺。针刺得气后接G6805-1型治疗仪弛缓性瘫痪用疏波,设定频率为5次/s,痉挛性瘫痪头针用密波,频率设定为100次/s,体针不加电,电针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共加电30min。每日1次,1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2)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针灸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取穴分组:①膈俞、肝俞、胆俞;④心俞、脾俞、肾俞。敷贴药物成分:三棱、莪术、大黄、冰片。使用方法:上述药物研成粉末,按病情需求混合均匀加水调成膏状,制成大小约3cm2,厚度约0.3cm的药丸。操作流程:取上述2组穴位,隔日交替使用敷贴,使用后用胶布固定。每次不超过8h,每日1次,1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4疗效评定标准
本次研究将患者治疗效果按照《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标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统计并分析治疗情况。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组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资料均使用SPSS 19.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进行表示,组问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治疗组中痊愈例数7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92.3%;对照组中痊愈例数4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有效率61.5%。对比两组患者有效率情况,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3讨论
中分偏瘫是一类较为常见的中风后遗症,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穴位敷贴将传统的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有机结合,通过充分综合药物对腧穴的刺激作用,经络的放大效应及药物的药理功效,从而达到调整机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方中大黄苦寒人手足阳明经,功善荡涤肠胃、通腑泄热、活血祛瘀、为君药。三棱、莪术苦辛、入肝、脾经,二药兼具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作用。其中三棱偏于破血,莪术偏于破气,两者共为臣药,与大黄合用,以增强行气活血化瘀的功效。冰片开窍醒神,活血通滞,且其气味芳香,性善走窜,能引它药穿透皮肤毛窍直达病灶,最大程度发挥药效。临床研究表明:电针能通过扩张脑血管,减少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达到活血通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从而改善脑部供血。本次研究中治疗组采用联合治疗方法,统计治疗效果发现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痊愈以及显效患者较多,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穴位敷贴配合针灸是一种有效治疗中风偏瘫的方案,该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中风后运动缺失情况,用药简便有效,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以及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