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导引 教法跟进 追求实效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al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强、变化性快的学科,在教学方式上不能完全等同其他一些传统学科的教学。计算机学习要主动,而这一切可以借助灵活的教学方法实现,文中列举了授渔法、比喻法、增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会学生好学乐学。
  关键词:目的导引;授渔法;比喻法;增删法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不是有人戏称“计算机半年不学习就落后了”吗?这充分说明了它的社会性和发展性;它既强调理论更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因而在教学方式上不能等同其他一些传统学科的教学。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把“目的导引、教法跟进、追求实效”作为自己教学追求的目标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努力实践着,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目的导引好学有方向
  
  高尔基曾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相信这也是一个真理。”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认为:一切学习都是有目的的活动。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有效程度,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受学习目的制约,学习目的是发动、推动、维持个体的学习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如果一个学生的学习目的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必定有助于他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的讲解、注重上机操作,发现疑难问题及时寻求帮助达到及时消化的目的,有效学习得到长久的维持。而缺乏目的的学习,认为学习只是为了父母的要求、老师的期待,其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必定影响有效学习的程度。
  教学中就遇到这样的例子:学生很想成为DIY高手,因此对《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很感兴趣,“BIOS设置”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比较难理解的章节,因为BIOS设置基本都是屏幕英语,而中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不好。当他们了解“BIOS的基本设置”是软件安装前不可缺少的环节,便很想越过这道难关,主动寻求老师怎么办?老师告诉他们:BIOS设置没有想象的可怕,第一,BIOS设置中有许多是默认项,利用“LoadFail-SafeDefaults”命令完成即可;第二,我们不要求掌握BIOS的每个知识点,先重点记住“硬盘参数(IDE设置或SATA设置)”“引导顺序(BOOTSEQUENCE”“防病毒开启与关闭”等就行。第三,电脑不同于英语,不要求你会读会写,只要求你会认或者说会操作就行,这只需要多操作几遍便能记牢。
  当然,很多学生之所以选择计算机专业,是对计算机课怀着神秘兴奋的心情,认为学电脑好玩,可以玩游戏、聊天、上网等,但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大量去记忆或机械重复地训练,内容枯燥无味,难度也增大,而学习的内容与社会上的计算机应用又有一定距离,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慢慢降下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自终愉快地学习,必须把“学习目的”的明确作为每堂课的教学首要要求,达到以“目的引路”的目的。
  如在教学“Word文字处理”时,我会收集各种时尚的宣传小册广告单让学生欣赏,并告诫学生我们学完“Word文字处理”后便能制作出如此精美的宣传手册,学生赞叹宣传小册精美的同时很想自己体验,这时我们老师只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剥茧”,即将一个大目标逐层分解为一个个的子目标。以创作手机广告宣传单为例,制作一张宣传单需具备以下技术:页面设置、文字修饰、表格技巧、图片处理等操作技巧。而页面设置又包括:设置纸张大小、上下左右边距、横向纵向排列等;文字修饰则包括:字体、字号、颜色、效果等设置;表格技巧包含有确定表格行数列数、单元格合并与拆分、线型与线条精细设置等;图片处理能力包括:调整图片大小、确定图片位置、设置图片版式等。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的子目标,最终实现大目标,整个过程目的性非常明确,学生能长时间保持兴奋状态,学习兴致自然高。
  
  二、教法跟进,乐学显奇效
  
  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坏其实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有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外界因素。三个因素合力作用,才达到学习效果。而我认为在现实教学中,学习的效果更多地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中的兴趣动机尤为重要。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驱动力。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一切学习都是建立在兴趣之上的。要让学生拥有和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不能不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下工夫,这就涉及到教学方法问题。
  教学上常说:教有法,教无定法。也就是说,每天都是崭新的,每天的课程内容是崭新的,每天学生的心情也是崭新的。面对不同的书本知识、不同的学习环境、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我们必须讲究教学方法,让学生每天有不同的感受。不能千篇一律,每天都是老方法老腔调,让学生一上课就心烦,就昏昏然,这样就谈不上教学效果。
  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注意力才能持久,例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经常收获到这样的喜悦和体会:一堂课,师生融合,生动活泼,大家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不知不觉中上完了,学生如梦初醒,大叫:怎么这么快就上完了,我们还没上够呢。这样的一堂课高度吸引学生,学生兴趣盎然的贪婪的吸收着课堂上内容和知识,毋庸置疑效果肯定好。
  1、授渔法
  授人以鱼,仅能使人受惠一时;授人以渔,却可令人受益一生。这个道理对我们的教学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技能,还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让他们去主动探寻知识。特别是计算机学科更新快,如果是“授人以鱼”,我们的学生可能还没有从学校毕业,所学知识便已淘汰,步入社会面对新知识怎么办?更要求我们“授人以渔”。
  如今,有许多老师喜欢用“高新技术考试”指定的《试题汇编》作为教材,原因是:每个题目都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学生只要反复训练,考证通过率高。我是极其反对这种做法的,因为许多题目的操作方法是灵活的,操作步骤不是固定的。我们不能为了提高通过率,过分强调呆板的步骤,重要的培养是学生的思考:思考如何完成目标,完成目标时需用到什么技术。至于步骤,那是因人而异的。以PHOTOSHOP设计“手机广告宣传单”为例,先处理手机图片或先输入文字并没有严格要求,同样处理图片时是先调整图像色彩还是先进行滤镜处理,这完全取决于不同人的习惯。教师在引导学生处理图片时,更多地需要引导学生:这里为什么需要用到光照效果?那里为什么需要用到模糊效果?这才是我们需要着力培养的技能!否则的话,我们的毕业生真的没有竞争力。君不见?这几年我们会看到职业学校学生毕业时几乎都能拿到一本专业技能证书,但毕业后真正能胜任专业工作的学生廖廖无几。
  2、比喻法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接受和理解,在教学中,如果有方法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这就比较理想。于是,我就想到了一个比喻法,但首先必须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中适宜用比喻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设法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也可从学生学过的知识中找到实例。形象的比喻的方法最容易为学生接受,如:把WindowsXP比喻为一个舞台,而把office 2003等应用软件比作一个个演员,他们是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把外国人的名字来比喻文件名与扩展名。把物理硬盘比喻为新购买的单元房,把分区比喻为一套房子中的客厅、卧室、餐厅、书房等。把软件在注册表中的信息比喻为居民的户口信息。如此一来,学生会感到所学的内容与生活是接近的,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些,这种方法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3、增删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是面向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由于学生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你教的班级不一样,教学方法都应该不一样,有的学生会用智能ABC输入汉字,并且输入速度快,五笔字型当然可以不学。有的学生连汉语拼音都不会,想录入汉字不学习五笔行不通。由此看来: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增删工作很有必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2.4 维护系统与使用常用工具软件”有这么一段话:“卸载软件时可以使用很多软件自带的卸载程序,如果没有自带,可以使用上述的卸载方法。卸载软件后,可能会造成此软件相关的程序无法运行,相关的文件无法打开,因此卸载软件要慎重。……”老师如果只按课本把这段话读给学生听,学生只能停在机械记忆层面。若按照下述方法教学生,师生互动,老师能紧紧吊住学生胃口,学生探究欲望强,可将记忆上升为理解的层面上,记忆自然牢固。
  任务:探究性学习,如何删除“画图”软件?
  第一位学生不屑一顾地走上讲台操作教师机,直接删除“桌面快捷方式画图”,心想:太简单!
  我选择“开始-->程序-->附件-->画图”启动“画图”软件,很明显,“画图”软件没有删除,删除的只是“桌面快捷方式”。第一位学生知道自己太粗心,要求再上台操作教师机,他又把“程序项中的画图”删掉,心里想:这时不会错了吧?
  我打开电脑找到“C:ystem32”中的文件“mspaint.exe”双击,画图软件又启动了。老师问学生:“画图软件删除了吗?”学生回答:“没有!”
  又有许多学生要求上台操作教师机删除“画图”软件。当然,他们只删除画图对应的软件“C:ystem32spaint.exe”,殊不知,还有许多地方保存有mspaint.exe文件,教师告诉学生再删除其他地方的mspaint.exe文件。至此,学生心里想:画图软件现在该删除好了吧!
  我选择“开始-->运行”,输入:mspaint.exe,又启动了画图软件。学生百思不知其解:我们不是已删除了所有的画图程序了吗?我告诉学生:注册表中还有对应的程序项。师生一起学习 “开始-->运行regedit.exe”命令,引出注册表,找到注册表中“画图程序”对应的程序项mspaint.exe。简略告诉学生什么是注册表。
  至此,学生能轻松地理解手动方法删除软件很麻烦,需从四个方面入手,即:①、快捷方式;②、相关联程序项;③、软件本身;④、注册表中的相关信息。因此许多软件都自带了“卸载程序”,如:QQ卸载程序。教师接着启迪学生思维:“若一个软件没有自带卸载程序,怎么办?”很自然地转入到“控制面板”中的“添加或删除程序”命令的学习。接着学生又会提出问题:“添加或删除程序”对话框中找不到需删除的程序项,怎么办?”老师引导学生:可以借助其他软件如:卸载精灵、超级兔子等。这些知识,希望大家能利用互联网资源自主学习。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采用“目的导引、教法跟进、追求实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方法强调学生的能动性,增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了老师的引导作用,在完成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任务和要求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厌学,不会学,到想学、爱学、会学以及会用等态度、思想和能力方面的转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总结和积累经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黄国兴,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当前,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学习的负担有所减少,但还有一个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对学习失去兴趣,尤其是象我所在学校的学生正处于由农民向居民转化的初期,相当部分学生能力不足,学习不得法。造成这些现象原因有许多,主要有社会因素与教师引导两个方面。其一,由于社会的发展,许多知识可以从多渠道获得,学生见识虽广,但肤浅。学校已不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其二、部分教师只注
一、近几年理综实验考查的特点和启示    (一)特点  1、题源上  重视以课本实验为突破口,考查学生基本的实验能力,即体现基础。从近4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实验试题看,几乎每一道试题都能在课本相应的地方找到出处。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组专家所言:“教材是创设高考试题的丰富素材,教材人人都有,试题贴近教材能够体现公平、公正的命题原则”。  2、形式上  不出现大型的连接装置,多数为小型的又带研究性的试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其中最基本的是必修课的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过程。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动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的数学学科,在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