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明确预习目的,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许多学生往往认为,预习就是无非将要学习的知识大略浏览一遍或两遍即可;或是将课前预习提示或课后思考题读一读,或想一想;或是从课文中找、查出不认识的生字或难理解的词语标一标,就达到了预习的目的。而不是深入去课文中阅读去读、去探索、去深思、去独立感悟和去发现问题;或运用学习工具书去解决自己在读中产生的问题,去解决学中的思考题,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来接受新知识,为将要进入的新教材内容的学习铺好跳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将预习的目的简化了、易化、甚至淡化了,他们对如何去预习将要学习的课文内容,怎样事前去为自己扫清进入课堂学习上的障碍如何做,而感到十分茫然。这样的预习没有任何目的,学生即使进行了所谓的预习,也是无效的预习,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预习任务。
二、合理地安排预习时间,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新教材内容有了明确预习目标后,那如何安排预习时间呢,这也需要合理地调配,让学生带着愉悦的、自觉的心理去预习,使学生能在较少的时间里投入对新教材内容的预习中,获得尽可能好的学习收益。
学生因当天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常常需要经过晚上一至二个小时这样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理解和消化、吸收,而学生要达到吸收的过程不例外是通过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等这几种途径来实施。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晚上的家庭作业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果在此时布置他们在家庭作业之上又去预习将要学习的新教材,学生会产生心理厌烦,往往采取的预习手段走马观花,敷衍了事,这样的预习是无效的。所以,如何合理的安排预习时间,也是提高有效预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此,我采取了分时段的预习时间,从每天的早读课时间里挤出十分钟,让学生初读、深读,整体感识将要学习的新教材;短短的十分钟难于收到预习成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晚上再利用十五至二十分钟的时间借用参考资料、工具书来自行解决问题。这样的时间安排,看似乎支离破碎,但却较好地缓解和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厌学的情绪,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了主动的愉悦心理,从而主动地去预习,提高了预习的有效率。
三、教给学生预习方法,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1、阅读。阅读就是要阅读单元内容说明、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或自读提示,阅读文本教材,阅读课文的注释,阅读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要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通读单元各篇课文,在这过程中初步看出各篇课文的共性和各自不同的个性来。当具体预习每篇课文,课前的提示及课后的练习均是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的很好资料,因此是决不能忽视它的作用的。这样,我们就对整个单元和单篇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阅。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那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将预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划出来。如果这些问题书上有注解,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自己弄懂它的意思;书上没有注释的问题,那么就要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字典,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
3、思考。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并做必要的眉批。
4、做笔记。在前面阅读、查阅、思考的三个环节中做好笔记。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而实践证明,做笔记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然,做预习笔记的形式有多种,可在书上做标记、眉批、尾批等,也可准备一本预习笔记本。那么怎么做预习笔记呢?比
四、重视预习检查,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也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如果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给予一定的肯定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从而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情感的喜悦,无形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前预习任务得以较好的完成,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所以,对学生的预习,我每天都对学生抽员进行检查和评价。在检查中,我常以学生的课本和预习笔记本入手,看看学生在课本的圈圈点点、体会感受、看看预习笔记本上的收获和问题;再辅以谈话的方式,有师生之间的,也有学生之间的。在交谈中,交流预习中的疑惑、收获,学生在谈话中体会了预习成功的喜悦,而教师也从谈话中获悉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和困惑中测知学生对新教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师可根据这第一手材料和信息,再结合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进行,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预习是一个寻疑的过程,预习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预习在课堂教学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做好课前预习的四步曲,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认知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所以,做好课前的预习四步曲,是教师和学生携手共同进入有效课堂教学的通行证。
许多学生往往认为,预习就是无非将要学习的知识大略浏览一遍或两遍即可;或是将课前预习提示或课后思考题读一读,或想一想;或是从课文中找、查出不认识的生字或难理解的词语标一标,就达到了预习的目的。而不是深入去课文中阅读去读、去探索、去深思、去独立感悟和去发现问题;或运用学习工具书去解决自己在读中产生的问题,去解决学中的思考题,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来接受新知识,为将要进入的新教材内容的学习铺好跳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将预习的目的简化了、易化、甚至淡化了,他们对如何去预习将要学习的课文内容,怎样事前去为自己扫清进入课堂学习上的障碍如何做,而感到十分茫然。这样的预习没有任何目的,学生即使进行了所谓的预习,也是无效的预习,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预习任务。
二、合理地安排预习时间,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新教材内容有了明确预习目标后,那如何安排预习时间呢,这也需要合理地调配,让学生带着愉悦的、自觉的心理去预习,使学生能在较少的时间里投入对新教材内容的预习中,获得尽可能好的学习收益。
学生因当天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常常需要经过晚上一至二个小时这样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理解和消化、吸收,而学生要达到吸收的过程不例外是通过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等这几种途径来实施。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晚上的家庭作业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果在此时布置他们在家庭作业之上又去预习将要学习的新教材,学生会产生心理厌烦,往往采取的预习手段走马观花,敷衍了事,这样的预习是无效的。所以,如何合理的安排预习时间,也是提高有效预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此,我采取了分时段的预习时间,从每天的早读课时间里挤出十分钟,让学生初读、深读,整体感识将要学习的新教材;短短的十分钟难于收到预习成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晚上再利用十五至二十分钟的时间借用参考资料、工具书来自行解决问题。这样的时间安排,看似乎支离破碎,但却较好地缓解和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厌学的情绪,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了主动的愉悦心理,从而主动地去预习,提高了预习的有效率。
三、教给学生预习方法,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1、阅读。阅读就是要阅读单元内容说明、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或自读提示,阅读文本教材,阅读课文的注释,阅读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要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通读单元各篇课文,在这过程中初步看出各篇课文的共性和各自不同的个性来。当具体预习每篇课文,课前的提示及课后的练习均是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的很好资料,因此是决不能忽视它的作用的。这样,我们就对整个单元和单篇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阅。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那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将预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划出来。如果这些问题书上有注解,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自己弄懂它的意思;书上没有注释的问题,那么就要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字典,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
3、思考。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并做必要的眉批。
4、做笔记。在前面阅读、查阅、思考的三个环节中做好笔记。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而实践证明,做笔记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然,做预习笔记的形式有多种,可在书上做标记、眉批、尾批等,也可准备一本预习笔记本。那么怎么做预习笔记呢?比
四、重视预习检查,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也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如果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给予一定的肯定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从而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情感的喜悦,无形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前预习任务得以较好的完成,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所以,对学生的预习,我每天都对学生抽员进行检查和评价。在检查中,我常以学生的课本和预习笔记本入手,看看学生在课本的圈圈点点、体会感受、看看预习笔记本上的收获和问题;再辅以谈话的方式,有师生之间的,也有学生之间的。在交谈中,交流预习中的疑惑、收获,学生在谈话中体会了预习成功的喜悦,而教师也从谈话中获悉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和困惑中测知学生对新教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师可根据这第一手材料和信息,再结合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进行,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预习是一个寻疑的过程,预习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预习在课堂教学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做好课前预习的四步曲,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认知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所以,做好课前的预习四步曲,是教师和学生携手共同进入有效课堂教学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