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能力,就是创造、创设或创新某种事业或职业岗位的能力。培养技校生的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技校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使他们能够在未来激烈的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素质;创业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校生如何适应这一新形势,这是技校面临的新问题。我认为,对在校技校生进行创新教育,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校时就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和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和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很关键的一点。
1. 以文化氛围培养为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环境是创业的外部条件,是决定创业效果的客观因素。创新教育就是指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知识经济时代已开始向我们走来,它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经济,其核心在于创新。劳动者的创新素质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因素。在技校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技校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兴趣能够推动人们积极寻找创业途径,努力实现创业目标,所以在创业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技校可以开设《小企业创业指南》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编写小企业创业系列读本,如:《小餐馆创业指南》、《小商店创业指南》、《小服装店创业指南》、《小养殖场创业指南》、《小美容美发店创业指南》等,作为学生的课外自学材料,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业兴趣。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中,注意结合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通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和第二课堂,有条件的学校可每周开设1-2节创新或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兴趣,可以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组织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比武,进行创业计划大赛,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各种形式的展览会等等,使学生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和爱好以及各自的专业水平,明确自己的创业方向,不断激发自己的创业兴趣。
2. 以课程融合式和专业实践为主,丰富创业知识与技能 专业实践是指学生围绕专业领域选择一个突破点开始创业时间的一种形式,这种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创业实践中进行运用、检验和发展,它是课程融合的延伸,是理性到感性、理论到实践转变的环节。技校教学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学科理论的教学体系,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把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改变为以市场为中心,实践教学为重点的教学,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校内外的实训基地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技校要十分重视创业技能考核,专业基础、专业课有严格的测验和考试制度,各次考试合格才能发毕业证书;实践课的考核,对每次实验、实践、实习都有详细的考核记录,考核合格才能发毕业证书和相关的技能证书。经过强化技能训练,中职生的动手能力和工作能力可以大大提高,为以后的就业和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传授一定的理论知识后,让学生在生产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在实践中接受锻炼,经受摔打,学生在课堂里是学生,在生产实训基地他就变成了车工、钳工、电工、厨师、理发师、美容师、驾驶员、导游、会计、产品推销员等等。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能力,学生也只有通过具体的生产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系统掌握各项生产活动的基本技能。指导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参加各项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注重每个生产环节,并用所学知识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3. 以产学研合作式为主,提升创业能力与心理品质 通过这个互动平台将已经创业和准备创业的学生,风险投资机构企业、科技园以及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联系在一起,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参与,同时可以获得诸如培训、风险投资、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使技校生创新能力得到很好提升。我认为有条件的技校,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学校自身的条件(师资力量和财力)等,有重点地组建一些“模拟公司”,如模拟食品公司、模拟饮食店,模拟美容美发室,模拟旅行社、模拟机械加工公司、模拟电器修理公司等等,学生可以在“模拟公司”中通过反复的练习,从而形成自然的、符合现实经济活动要求的行为方式,智力活动方式和职业行为能力,即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方面得到发展,为将来学生自主创业办公司增强信心,打下基础。
4. 鼓励学生创业,体会创业过程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收集有关信息和资料,多阅读各种报刊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把自己感兴趣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发明、新专利、新思想、好点子等及时记录下来,为将来的创新、创业活动积累资料,学校也可以用讲座的形式向学生系统介绍与创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工商税务、金融保险、人际交往等方向的知识,使学生能尽可能地了解并掌握与创业有关的必备知识。学校可以大力推行学分制,鼓励学生办公司,体会创业全过程,让学生在办公司的实践中得到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检验,圆学生的老板梦、创业梦、致富梦。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全面提高和磨练学生面对社会、面对挫折困难、面对商业操作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大课堂,学生创业符合素质教育的大方向。
5.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创业不宜在低年级学生中提倡。低年级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才有创业的资本,创业才有成功的可能,低年级学生应以打基础为主,故不宜提倡创业。
(2)加强基础能力的教育。在教学中注意把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落实到平时的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中,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创业作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3)要引导学生避免盲目创新和不敢创业的现象。对有的学生掌握了市场信息,有了一定的资本,而又怕这怕那,不敢创业的现象,教师应加以正确引导,可以让他们在校园的小范围内搞试创业,积累经验以后再走向社会搞创业。总之,创业时不一定要有一个重大发明,重要的是你所做的“产品”在市场上会不会成功,然后考虑市场上需求怎么样,自己的能力怎么样,你的团队如何,有没有足够的资金,这些问题应综合起来考虑。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素质;创业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校生如何适应这一新形势,这是技校面临的新问题。我认为,对在校技校生进行创新教育,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校时就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和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和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很关键的一点。
1. 以文化氛围培养为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环境是创业的外部条件,是决定创业效果的客观因素。创新教育就是指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知识经济时代已开始向我们走来,它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经济,其核心在于创新。劳动者的创新素质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因素。在技校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技校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兴趣能够推动人们积极寻找创业途径,努力实现创业目标,所以在创业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技校可以开设《小企业创业指南》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编写小企业创业系列读本,如:《小餐馆创业指南》、《小商店创业指南》、《小服装店创业指南》、《小养殖场创业指南》、《小美容美发店创业指南》等,作为学生的课外自学材料,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业兴趣。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中,注意结合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通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和第二课堂,有条件的学校可每周开设1-2节创新或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兴趣,可以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组织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比武,进行创业计划大赛,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各种形式的展览会等等,使学生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和爱好以及各自的专业水平,明确自己的创业方向,不断激发自己的创业兴趣。
2. 以课程融合式和专业实践为主,丰富创业知识与技能 专业实践是指学生围绕专业领域选择一个突破点开始创业时间的一种形式,这种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创业实践中进行运用、检验和发展,它是课程融合的延伸,是理性到感性、理论到实践转变的环节。技校教学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学科理论的教学体系,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把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改变为以市场为中心,实践教学为重点的教学,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校内外的实训基地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技校要十分重视创业技能考核,专业基础、专业课有严格的测验和考试制度,各次考试合格才能发毕业证书;实践课的考核,对每次实验、实践、实习都有详细的考核记录,考核合格才能发毕业证书和相关的技能证书。经过强化技能训练,中职生的动手能力和工作能力可以大大提高,为以后的就业和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传授一定的理论知识后,让学生在生产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在实践中接受锻炼,经受摔打,学生在课堂里是学生,在生产实训基地他就变成了车工、钳工、电工、厨师、理发师、美容师、驾驶员、导游、会计、产品推销员等等。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能力,学生也只有通过具体的生产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系统掌握各项生产活动的基本技能。指导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参加各项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注重每个生产环节,并用所学知识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3. 以产学研合作式为主,提升创业能力与心理品质 通过这个互动平台将已经创业和准备创业的学生,风险投资机构企业、科技园以及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联系在一起,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参与,同时可以获得诸如培训、风险投资、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使技校生创新能力得到很好提升。我认为有条件的技校,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学校自身的条件(师资力量和财力)等,有重点地组建一些“模拟公司”,如模拟食品公司、模拟饮食店,模拟美容美发室,模拟旅行社、模拟机械加工公司、模拟电器修理公司等等,学生可以在“模拟公司”中通过反复的练习,从而形成自然的、符合现实经济活动要求的行为方式,智力活动方式和职业行为能力,即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方面得到发展,为将来学生自主创业办公司增强信心,打下基础。
4. 鼓励学生创业,体会创业过程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收集有关信息和资料,多阅读各种报刊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把自己感兴趣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发明、新专利、新思想、好点子等及时记录下来,为将来的创新、创业活动积累资料,学校也可以用讲座的形式向学生系统介绍与创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工商税务、金融保险、人际交往等方向的知识,使学生能尽可能地了解并掌握与创业有关的必备知识。学校可以大力推行学分制,鼓励学生办公司,体会创业全过程,让学生在办公司的实践中得到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检验,圆学生的老板梦、创业梦、致富梦。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全面提高和磨练学生面对社会、面对挫折困难、面对商业操作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大课堂,学生创业符合素质教育的大方向。
5.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创业不宜在低年级学生中提倡。低年级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才有创业的资本,创业才有成功的可能,低年级学生应以打基础为主,故不宜提倡创业。
(2)加强基础能力的教育。在教学中注意把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落实到平时的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中,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创业作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3)要引导学生避免盲目创新和不敢创业的现象。对有的学生掌握了市场信息,有了一定的资本,而又怕这怕那,不敢创业的现象,教师应加以正确引导,可以让他们在校园的小范围内搞试创业,积累经验以后再走向社会搞创业。总之,创业时不一定要有一个重大发明,重要的是你所做的“产品”在市场上会不会成功,然后考虑市场上需求怎么样,自己的能力怎么样,你的团队如何,有没有足够的资金,这些问题应综合起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