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望走进《红楼梦》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er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前的一个暑假,偶然得到一本《红楼梦》,本想借以消愁解闷,谁料不看则已,一看竟难以释手,倒平添了几分忧愁。每每想到书中的各色人物,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便郁于心中,总想寻机劝解他们一番,于是便常常渴望走进《红楼梦》……
  如果我能够走进《红楼梦》,我首先便要去潇湘馆,寻那可怜的林黛玉。黛玉姐姐,此刻,你是在茜纱窗下暗自垂泪,还是在菱花镜前顾影自怜?姐姐,别总以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你可知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别总以为自己寄人篱下,无依无靠,那“金圈玉坠”才是天配的姻缘,你可知道有情人终会成眷属,真爱者必能成鸳配?姐姐啊,你既有崔莺莺的情和意,却为何不敢去怡红院外隔墙酬韵?倘若你再坚强些,自信些,主动些,勇敢些,也不至于在别人的新婚之夜,丢下一声悲悲戚戚的“宝玉,你好……”便气绝身亡。
  如果我能够走进《红楼梦》,我还要去会会那可笑的刘姥姥。姥姥,此刻,您是在大观园的石阶上酣睡,还是在家里的热炕头上啧啧称赞贾府“赏赐”的衣料?您别总觉得自己的老脸不值几个钱,别总以为那大宅门里有多少怜贫惜老的善主儿。您可知道,您所谓的“大恩大德”不過是富贵人家的“小姐”“奶奶”们消遣了您之后的随手施舍,您所谓的“大慈大悲”不过是一个与您年纪相仿、却比您尊贵千百倍的“老太太”一时的心血来潮。您使过的茶杯,人家要砸;您睡过的床铺,人家要毁;您走过的地方,人家要冲洗;您用过的酒器,人家要您带回去。您既然向往衣食无忧的好日子,却为何信不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而总是盯着贾府的仓?倘若您再多一点自尊,多一些自爱,又何至于留下这百年的笑柄?
  如果我能够走进《红楼梦》,我还要去找那可憎而又可悲的贾雨村。贾雨村,此刻,你是在葫芦庙里回味娇杏的回眸一笑,还是在金陵城里权衡着天良与功名孰重孰轻?还记得寒窗十载,你曾吟诵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对世俗铜臭表示不屑与鄙视;一旦七品到手,你却被一张小小的“护官符”扼住了喉咙,被“丰年好大雪”压垮了脊梁。你动摇了,畏缩了,你大笔一挥——逍遥公子自逍遥,沉冤百姓自沉冤。饱读了圣贤之书的仕子啊,在为民请命与为虎作伥之间,倘若你再坚定一些,明智一些,也不致落下这“千载”的骂名。
  与好友聊起我的这些想法时,她笑着对我说:“别替古人担忧了,在那个吃人的封建社会,怎容得下叛逆大胆的林黛玉、勤劳自尊的刘姥姥、刚直不阿的贾雨村呢?”我想想也是,还是现在好啊!
其他文献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叫有疑。”正因为“疑问”能激发人的思维,促使人们去努力创作实践,所以教学中要从疑入手,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求疑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努力使学生成为发现者,鼓励
期刊
作文教学要想提高,闭门造车不可行,需要不断的积累学生的素材,而读书是转变学生思想、厚积薄发的重要途径。下面我对如何引领学生读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读为本,读中悟法  书在手中,如何读?采用何种方法读?是学生面临的又一大难题。师生共读的过程中,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读书方法,如浏览法、泛读法、精读法、速读法等。  二、利用教育博客,搭建师生成长平台  我校在莱芜博客网有二月花文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学生读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让学生在自读中感知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提高学生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越来越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需要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教学要求。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  一、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课堂上,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读课文,根据课文结构,采取全班读、分组读、单行读、双行读以
期刊
人生中总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其中,有一件事令我终生难忘。  那是一个炎热的上午,我正拿着我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书。突然,一个坐在路旁的衣服破烂的乞丐向我伸出她那如同鸡爪般的手。我并不想去理这个乞丐,而且新闻上说用这种方法骗钱的人很多。于是,我心里想:现在骗钱的人这么多,怎么知道她是好人呢?再说了,就算她是真的有困难,街上行人这么多,总有那么一两个会给她的。  我的心里这么安慰着自己,不去理她,转身匆匆
期刊
“滴滴滴”“滴滴滴”,急促的电子表声猛然响起,在宁静的教室里显得格外响亮。  我猛地抬起头,双目紧盯着黑板旁的投影仪的屏幕。果然,时间只有十一秒就收卷了。随着上面的数字在逐渐缩小,我的心也紧张地跳动着。我可只做了两面半啊!这试卷的题也太多了吧!埋怨的话语在脑海中游荡。但尽管如此,时间还在一分一秒地过去。  “好,同学们,都做好了吧?我们收卷了。”一位戴着眼镜,略有些胖的老师站了起来。没错,这就是我
期刊
“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你对俞伯牙和钟子期有哪些了解?”  “我猜想,他们两个都擅长弹琴,门户相当,应该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还像往常一样,从四号学生葛安昊叫起。  “不对!”李玉玺还是改不了这心直口快的脾气。我却窃喜——有争议就会有收获,“那你能说说哪里不对吗?”我略带挑衅地问。  “老师,葛安昊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俞伯牙是擅长弹琴,而钟子期只是擅长倾听。第二,他们两人并非门户相当,相反是身份
期刊
《山谷中的谜底》是一篇借物喻理的科学小品文,有人物情节,有类比提升,读来既有情趣,又能给人思想启迪,很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文中主人公运用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由眼前的事物抽象提升,概括出普遍性的哲理,是一篇训练学生提取信息并整合解释科学现象的优秀文本材料。同时,文本的表达顺序、方法和蕴涵的思维方法互为表里,学生清晰了解眼前的事理是展开类比联想的基石,领悟眼前的事理和联想到的哲理间的相互关联是体会
期刊
今天妈妈把她的旧钱包送给了我,我把我攒的钱放到了里面。心里想:我平时喜欢买零食,所以我还要攒更多的钱,就像以前那樣继续给爸爸妈妈“打工”挣钱吧。  上午我扔了一次垃圾,妈妈奖励给了我四角钱,中午我把房间收拾好了,刷了一次碗,妈妈奖励给了我一元钱。下午,我又拖地和扫地,爸爸奖励给了我一元钱。  今天我一共挣了2元4角钱。  给爸爸妈妈“打工”太好了!我可以用自己挣的钱买我喜欢的东西了,真棒!以后我还
期刊
世人都喜欢荷,它生长在古老的唐诗宋词中,盛开在历代的水墨丹青间,摇曳在无数的抒情散文里。它是那样的执著、清逸,当所有的美丽落幕,你能否读懂它秘而不宣的心语?  春天,它从诗经的河流中崭露头角,一路上袅袅娜娜,羞羞涩涩,经过青青荷钱水面铺的萌动和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超越,享受着云层洒下的雨点的弹拨,不紧不慢,未成曲调先有情。  夏天,它从接天连日无穷碧的浩瀚中,寻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诗情,便一头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