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盾音乐的中国元素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mic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谭盾其人与音乐的未来
  
  有人问谭盾:“音乐的未来是什么?”他回答:“音乐的未来就是我现在,我现在做的一定是将来。”
  十几年前,在纽约曼哈顿这个非常热闹的城市里,有一位年轻的中国音乐家在街头拉小提琴,那时候他刚刚到纽约不久,既需要多一些演出机会,也需要增加一点收入。不过,今天你要是想找他的话,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他已经登堂入室,成为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了。他被《纽约时报》评为1997年度“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1999年因歌剧《马可波罗》获得格莱美作曲大奖,他为电影《卧虎藏龙》的作曲获得2001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奖”·被《美国音乐》杂志评为2003年度“最佳作曲家”。他就是谭盾。
  他以其鲜明而具有挑战性的音乐观念,与世界各主要乐团合作,曾指挥过的当代最重要的乐团包括:荷兰皇家爱乐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法国国家交响乐团、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英国BBC交响乐团、加拿大蒙特利尔交响乐团、日本NHK交响乐团、法国里昂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巴西圣保罗交响乐团、伦敦小交响乐团及中国爱乐乐团等。
  谭盾的音乐是世界的,但谭盾的音乐又是带着深深地中国烙印的。
  1957年8月18日出生于湖南长沙郊区思茅冲的谭盾,自幼深受中华楚文化的影响,高中时下放到农村插队,后在县京剧团开始其职业音乐家的生涯。1978年,谭盾带着一把只有三根弦的小提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赵行道、黎音海直至获得作曲硕士学位。1986年,谭盾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随大卫,多夫斯基及周文中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至今谭盾旅居于美国纽约。
  或许是谭盾的生活中,太多太深地融入着楚文化的元素,1979年,还在大学时期,22岁的谭盾作为当时中央音乐学院著名的“四大才子”之一,创作了第一部交响乐作品《离骚》,就因使用了鼓、萧等当时被认为是前卫的音响和技术而引起争议。被同学称作“绝对是个天才”的他在1983年以交响曲《风雅颂》赢得国际作曲大奖(Weber prize iIl Dresden),1984年举行的“谭盾中国器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发表了《天影》及《双阙》等多首曲目,引起不少批评,却也震撼了当时的民乐界。由于坚持在声音、技术上的不断探索,他被认为是中国先锋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到美国后的谭盾,1989年一首以自制乐器演奏的作品《九歌》终于在国际乐坛获得成功,并不断以令人惊奇的创作成为越来越被国际乐坛瞩目的重要作曲家。
  这就是谭盾,或者说是音乐“传记”式的报道中介绍的谭盾。
  本文则试图从音乐教学的角度,探讨谭盾音乐的中国元素,或是谭盾之所以成为世界音乐家的中国根基,以谭盾的音乐为样本讨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二、民族特色与世界性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这是因世界各民族文化艺术的多样性组成的。或许正因为谭盾音乐的浓厚中国味,才赢得了世界的青睐。音乐教育必须立足民族性,不可放弃本民族的传统。
  最早令谭盾名噪国际的是用“陶器”和“纸”来创作音乐,此外“石头”和“水”也是他非常喜欢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名的《陶土乐》、《水乐》、《纸乐》等实验作品引起国际乐坛注意。除了用”陶器和“纸”作为他编写乐曲的配乐外,谭盾也比较喜欢以大提琴、编钟等乐器作配乐,但那不一定是大提琴传统的声音,在《卧虎藏龙》中,谭盾让马友友将大提琴拉出了二胡的声音,而在《交响乐1997-天地人》中,大提琴的声音只能用“令人瞠目结舌”来形容。
  将东西方音乐进行融合是谭盾惯用的方式,《卧虎藏龙》中以非洲鼓伴和中国音乐不过是小菜一碟;在歌剧《马可波罗》中,他把西方歌剧与中国京剧唱腔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歌剧语言,给国际乐坛带来的震动至今犹有余响,在弦乐四重奏《鬼戏》中,他糅合了中国皮影戏、民谣《小白菜》和琵琶演奏,纸和水也成为乐器的一种,同时,每一个演奏者又像一出戏剧的表演者,这种融合在将京剧、歌剧、木偶剧、交响乐融为一体的多媒体交响曲——《门》和《周朝六舞图》中更为变本加厉,《门》讲述了中国的虞姬、日本的小春重生和西方的朱丽叶三位爱情悲剧的主角,在生死门前所袒露的爱情观。作曲的谭盾既是指挥,又担任生死判官的角色。这部音乐作品还将流水声和古老英文打字机的打字声,与音乐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令人回味无穷。《周朝六舞图》是谭盾为中国舞蹈家黄豆豆度身定制的作品,它用青铜编钟为表达手段,配合谭盾富有个性的手击和吟唱,再现了先秦祭祀场景。
  
  三、汲取各民族融合的营养
  
  博采众长,在坚持自己的民族根基的同时汲取各民族的营养,是艺术家成功的途径,也是音乐教育的追求。
  我们之所以精彩是因为我们有民族的情节也有世界的情怀,我们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我们崇敬人类的所有艺术的精粹。
  在2001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谭盾有一番45秒的著名答辞:“作为一个作曲家,我的梦想是让音乐成为无国界、跨领域的艺术。《卧虎藏龙》的原创音乐为东西方文化、情感与动作、高雅与通俗化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开始了一次多元文化融合的新旅程。这再一次证实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是我创作灵感的源泉。现在这个梦想和这份努力经由奥斯卡金像奖、经由东西方的观众而广泛传扬,真是让人欢心不已。我的另一个重要音乐创作理念就是融合被固有文化分隔成不同类别的音乐,让它们互补长短:比如通过对精神与情感世界的细腻诠释让电影音乐更富于艺术性;通过引入新的表现形式和创新观念而kl:T典音乐更具有挑战性、更能吸引众多年轻观众。”虽然说的是《卧虎藏龙*的音乐,但却说出了谭盾一贯的音乐理念和追求目标。
  一个生长于中国的东方人,在东西方文化世界里挥洒自如,一个曾经在农村务农的下里巴人,如今是世界文化圈中的贵宾,一个常常使用古老、自然乐器的音乐家,却常常使这些乐器发出最不可思议的、先锋的声音;一个被认为是前卫先锋的作曲家,却拥有最大众的音乐听众,一个音乐界的能人,却让他的音乐与戏剧、装置等别的艺术门类融为一体……他自身多元文化的背景不断给他提供了不断打破各种界限、进行多元文化创作的压力与可能,而他这种打破与创作也不断丰富着他的背景。
  
  四、中国应站在世界艺术的圣坛上
  
  谭盾的成功还佐证着在融合中坚持本民族艺术之魂,是自立于世界艺术圣坛的基石。离开了民族性,音乐教育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纽约时报》在把谭盾评为“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以前,也曾把他骂得狗血喷头;“这个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让我们把啤酒和葡萄酒混到一块喝呢?为什么这个人一定要把小提琴写成像京胡的样子呢?”即使在西方也曾经有很多人说,东方就是东方,西方就是西方,这两者从来就不可能在一起。多年来,中国艺术家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求一条逾越东西方文化鸿沟的道路,这种对话漫长而艰难。不光如此,谭盾自己说道:“无论是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间,在通俗和非通俗之间,在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之间,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都有很多很多的隔阂,突破这些隔阂很难。”艺术的纯粹与融合之间的争论在长时间里一直未能休止,融合要不意味着新的生命力,要不什么都不是,在一切争议中,谭盾坚持并成功了。
  如今看来谭盾似乎是随其自然的“成功”,其实当年遇到的却是难以想象的“百般阻挠”。
  谭盾没有在这种“阻挠”中黯然退却,而是坚持走自己的路,让“《纽约时报》们”咒骂去吧!他不像有些自称“国际艺术大师”、“国际导演”、“无国界艺术家”们那样,一味地去迎合西方的审美和情趣,将所谓“国粹。中的丑恶费尽心机地“扣”出来,向西方示好,去博得西方的暂时喝彩,弄个“外语片奖”,被有见识的中国人嗤之以鼻地表述为:“中国已经站着,L安们已然跪着”!
  尽管至今仍有一种声音认为,谭盾的成功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盛行的后现代拼贴风潮不无关系,谭盾本人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我根本不感兴趣把中国的文化或者其他什么跟美国的文化这么并列地’拼’在一起。”在他看来,他在国际乐坛的成功、《卧虎藏龙》获奥斯卡奖,重要的是这无论对中国、世界文化来说,都是一种跨越、交流、冲击的现象,尤其体现了东方文化在世界主流文化中的提升。
  二十多年来谭盾通过他的音乐把中国文化传到世界,受到各地音乐爱好者的尊重和喜爱。谭盾已经用中国文化作为根基,融入世界音乐大氛围中,并完全被世界所接纳,所欢迎。他骄人的成绩足以说明,我们的民族艺术是现代艺术教育应坚持和坚守的方向和灵魂。离开了民族之根,就没有自己的艺术。
其他文献
[摘 要]时间是课堂管理的基本要素之一,对课堂能否进行合理的规划、调空与利用,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益问题。要求教师能参考各种教学要素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预设、编组、引导、调控、创生的活动等,才能实现高效、务实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课堂时间 规划 管理    课堂是教学活动发生和开展的主要场所,几乎所有的教行为和学习行为都是在课堂上发生的。通常人们对课堂研究只注重教学和学习效率,而课堂的管理方面研究
【摘 要】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误区。本文对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缺点进行了介绍,并对如何改善多媒体教学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 多媒体教育 小学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    1、多媒体技术概述    “多媒体”一词出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媒体是传播资讯的媒介,“多媒体”就是多种传播媒介的结合,它主要包含图像、声音、影片、音乐、动画等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从视觉和听觉上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善于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创造,往往从问题开始,好的问题是创造的源泉。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是数学教学中的关键环节,问题情景好其教育价值就越高。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以条条框框限制学生
一、教材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乙醇这节课要求了解乙醇的组成和结构,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金属钠的反应、可燃性、催化氧化)及主要用途。初步学习官能团这一决定有机物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进一步巩固深化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  可以说,本节内容的问题来源于生活中,然后通过学习理论,进一步服务于生活。    二、学情分析
新课改倡导的理念之一是让学生快乐而主动的学习,如何才能让学生快乐而主动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形式。新教材在编写方面已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例如生物新教材在每一章节都安排了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等内容。讨论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和实用的合作学习方式之一。学习小组是讨论学习的有效载体和组织形式。老师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缺乏技巧或存在着一些误区。如何建设班级学习小组,如何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注意力集中的持久性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授课时必须千方百计优化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这里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英语老师,除
【摘 要】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对文学作品理解鉴赏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要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有成效的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教学模式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体验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化阅读的今天,书面阅读应占有更重要的位置。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50-01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精湛的教学艺术既是知识传承的一个载体,又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更是学生各方面潜在能力发展的一个加速器。新《课程标准》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改变,对课堂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育教学理念 知识传承 能力发展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几乎与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一样,必须安排动静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提高其有效性。这一切都必须做到。以生为本,因为学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武,学习体验,学生原先的经验。  【关键词】以生为本 有效 语文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在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实施者缺乏必要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里是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即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发现,一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强,仍有不少学生自学能力十分低下。  自学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首先能做到运用课本和工具书解决平时读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比如生字的认识和新词的理解,不单单是靠字词典的解释或老师的讲解,而是能通过查字典解决